地名:甘堡乡 | 隶属:理县 |
区划代码:513222202 | 代码前6位:513222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川U |
长途区号:0837 | 邮政编码:623100 |
辖区面积:约10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000人 |
人口密度:2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行政村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
甘堡村 | ~200 | 乡中心区 | “甘堡”是嘉绒藏语“gángpū”的音译,意为斜坡上的村落,故名。…[详细] |
八什闹村 | ~202 | 乡中心区 | 八什脑藏语意为“勇敢”,故名。民国时属甘堡乡第三保,解放后改为河东村,1958年改称甘堡公社四大队,1978年改为耳浦大队,1984年改为耳浦村。20…[详细] |
熊耳村 | ~204 | 乡中心区 | 此地地形似熊耳,故名。民国时属甘堡乡二保,1958年为甘堡公社三大队,1978年改称熊耳大队,1984年改为熊耳村,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将联合…[详细] |
地名由来:
甘堡乡以境内甘堡得名,甘堡原名“干保”,藏语意为"门内”。
荣誉排行:
2021年7月,甘堡乡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博巴森根)。
基本介绍:
理县辖乡。1938年建甘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8公里。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0.3万。国道317线过境。辖甘堡、日尔脚、八什闹、耳浦、熊耳、联合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小麦、杂豆、马铃薯。土特产有花椒、核桃、苹果。
历史沿革:
唐代时期,属维州。
明末清初,属杂谷脑旺苍土司管辖地。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改土归流,设甘堡屯。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屯置乡更名甘堡乡。
1955年,析甘堡乡置蒲溪乡。
1958年,甘堡乡改甘堡公社。
1977年,从蒲溪、薛城、木卡搬迁部分社员在原熊耳农场驻地定居,成立联合大队。
1984年,甘堡公社改甘堡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