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四川省 > 南充市 > 营山县 > 双流镇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双流镇

[移动版]
地名:双流镇隶属营山县
区划代码:511322110代码前6位:511322
行政区域:四川省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川R
长途区号:0817 邮政编码:637700
辖区面积:约43.5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4个社区、15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木桥社区~002村庄
当地早年有一座木头搭建的桥梁,社区以此为名。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水井村和高石村,合并设立木桥社区(营府函〔2020〕72号)。…[详细]
金堂社区~003村庄
此山阳光充足,显得金碧堂皇。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中心村和狮桥村,合并设立金堂社区(营府函〔2020〕72号)。…[详细]
孔雀社区~004村庄
当地一山洞中有一大石形似孔雀。民国时期,属三元乡第7保。1951年,建政为孔雀乡第1村。1955年,建社为孔雀乡高级社。1958年,为孔雀公社二管理区…[详细]
双河社区~005镇中心区
此地有两条小河沟相汇得名双河桥,社区以此得名。1985年,根据行政区划管理而成立,名为双流镇街道居民委员会。2015年,更名为双流镇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梅坡村~201镇乡结合区
境内有一座山梁,从前长有一棵大梅树,故名梅坡梁,村因此而得名。民国时期,属双河乡第6保。1951年,建政为双河乡第5村。1955年,建社为双河乡先进1…[详细]
双店村~203村庄
境内早年曾有两家客店,故名双店,双店村因而得名。民国时期,属双河乡第3保。建国后,1951年建政为双河乡第3村。1955年,建社为双河乡鲜花社。195…[详细]
龙凤村~206村庄
因沟蜿蜒如龙,山沟中有一大石头像凤,故名龙凤沟,村因此而得名。民国时期,属双河乡第5保。1951年,建政为双河乡第5村。1955年,改为双河乡红光1、…[详细]
九龙村~208镇乡结合区
境内东南一公里处有一石洞,相传此洞曾有九条龙,故名九龙洞,村因此而得名。民国时期,属双河乡第4保。1951年,建政为双河乡第4村。1955年,改为双河…[详细]
福祠村~210镇乡结合区
明朝末年,湖广两籍人移居此地,有一家胡姓族人在此建一宗祠,名胡氏祠,后改“胡”为“福”,称为“福祠”,村因此而得名。民国时期属双河乡第7保;建国后19…[详细]
猴包村~213村庄
村驻地一公里处有一山包形如猴子,故名猴包,村因而得名。民国时期属双河乡第2保;建国后1951年建政为双河乡第2村;1955年建社为双河乡强力2、3、4…[详细]
高桥村~215村庄
从前村东南面有条小河,河上修了一座较高的桥,人称高桥,故名高桥村。民国时期属悦中乡第3保;建国后1951年建政为桥亭乡第6村;1955年建社为双河乡劳…[详细]
长岭村~218村庄
境内有一山,其岭很长,故名长岭,村因此而得名。民国时期属双河乡第6保;建国后1951年建政为双河乡第6村;1955年建社为双河乡红5、1社;1958年…[详细]
马铃村~225村庄
村内有一山嘴,其外形似一马头,颈下部分像个铃铛。民国时期,属悦中乡第7保。1951年,建政为中和乡第4村。1955年,建社为中和乡丰富社。1958年,…[详细]
方寨村~227村庄
村内曾有一个四方形寨子,人称方山寨,村因此寨而得名。民国时期,属悦中、柏林、双河三乡所辖。1951年,建政为中和乡第6村。1955年,建社为中和乡勤俭…[详细]
槐花村~228村庄
因境内早年有一槐树坪,春暖槐花盛开,故名槐花村。建国前属双河乡第3保;建国后1951年建政为孔雀乡第1村;1955年建社为孔雀乡太平社;1958年为孔…[详细]
火岭村~230村庄
村的东南面有一山中的石头比打火石硬,可用它做火炼石,故名火岭村。民国时期,属双河乡第4保。1951年,建政为孔雀乡二村。1955年,建社为孔雀乡鲜花二…[详细]
虎坪村~233村庄
村境内西南面山坪上有一巨石,形如老虎,故名虎儿坪,村因此而得名。民国时属三元乡第6保;建国后1951年为孔雀乡第6村;1967年改为胜利公社六大队;1…[详细]
合面村~235村庄
因境内有两座大山,遥遥相对,山脚有两座大院相对,故名合面屋基,合面村因此而得名。民国时属柏林乡第9保;建国后1951年建政为孔雀乡第7村;1955年建…[详细]
天宫村~236村庄
此山有一峰,传说在若干年前神仙在此山峰聚会。后建一庙祭记,历经过五六百年。村境内一高处建有一庙,犹如传说中的宫殿,因庙居高,故名天宫庙,村因此而得名。…[详细]

地名由来:

双流镇原名双河场,境内两条河流常年清澈见底,交汇一起,养育着双河人民,由此而得名。

基本介绍:

2019年,撤销孔雀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双流镇管辖,双流镇人民政府驻新街12号。

双流镇位于营山县东北部,距县城70多公里,幅员面积43.5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3个居民段,24137人。镇内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达到39.8%,两条河流贯穿,故以此得名。

近年来,场镇建设速度加快,场镇面积已达成1.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完成了程控电话村通工程;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通公路的行政村达16个,预计在2004年村通公路率达100%。

生姜种植、畜禽养殖是农业产业化的骨干项目。常年种植生姜2500亩左右,产姜5000吨以上,远销国内10多个省市;全镇年出栏肉猪2

+查看详细双流镇概况>>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双河乡,属双河街道办事处。

1958年,改为双河公社。

1967年,双河公社更名齐心公社。

1972年,更名双河公社。

1985年,双河公社改为双流镇。

1992年9月,木桥、金堂、普岭3乡并入双流镇。

1994年9月,金堂、普岭2乡析出。

2006年7月,金堂乡并入双流镇。

2019年10月,撤销孔雀乡,划归双流镇管辖。


还有2个地名与双流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双流镇面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