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台州市 > 黄岩区旅游

黄岩区旅游景点介绍

方山双塔
  方山双塔在黄岩城东九峰山紫云、阜云两峰之巅。为九峰十二景之一,称“双峰插云”。方山双塔始建年代不详。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宝章阁直学士章雄飞《游九峰寺》诗中有“九峰拔地三千丈,双塔攒空十二层”之句。清光绪《黄岩县志》载:“宋南渡后即有之。”明、清两代曾作重修。塔为五级六面,砖石构造,维修前,因地处高山之巅受冰凌风化之灾,损坏严重,双塔的塔刹与顶层已圮,南塔残高 10.18米,北塔残高 10.10 米,按各层平均高度推算,双塔原高约 13 米。塔基为三层条石砌成的须弥座,塔身叠涩出檐,每面均有拱券。1985 年 11月,被黄岩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 年 10 月黄岩区人民政府对方山双塔进行重点维修,并在双塔之间山岙建路廊、立保护标志碑及方山双塔碑记。……[详细]
刹剞宫
  刹剞宫位于黄岩区新前街道牟村,坐北朝南,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 468 平方米。大殿为单檐硬山顶,五开间,通面宽 15.8 米,进深 7.7 米,明间宽 3.95 米。明间为四柱八檩,抬梁式梁架。明间四金柱为八角形石柱。檐柱为木质圆柱,廊檐上为卷棚顶。沿阶砌筑条石。天井内置一座坐南朝北戏台。歇山顶屋面,戏台宽 4.5 米,进深 4.5 米,高 6.1 米。前檐柱为八角形石柱,戏台三面四金柱额枋雕刻双龙戏珠,上拱壁板透雕人物故事、仙鹤等图饰。戏台正面悬挂匾额,内刻“可以观”。前檐柱柱头置牛腿,戏台顶为圆形藻井,戏台两侧有“出将”“入相”门。门庭系三开间重檐建筑。中间为通道,卷棚顶廊檐。刹剞宫戏台精雕细琢,雕刻构件,层出不尽。雕刻线条流畅、明快、感人,生动刻划出所雕人物的形态。该戏台集历史、工艺为……[详细]
北斗宫
  北斗宫,又名福寿宫,位于黄岩区澄江街道横屋村。坐北朝南,为清代建筑。建筑占地面积764.8平方米。大殿三开间,硬山顶屋面。通面宽10.7米,进深8.5米,明间宽4.3米。明间四柱八檩,抬梁式梁架,次间为穿斗式梁架。东西厢房各为二层七开间建筑结构,长4.7米,宽4.7米,高6米。天井内置一座坐南朝北的戏台。戏台为歇山顶,内置藻井,四金柱为圆形木柱。戏台结构较为简单,门庭为二层七开间建筑结构。北斗宫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原名为福寿宫,宫内建筑结构布局保持历史风貌,木作构架基本尚好。北斗宫供奉神像为斗姆天尊。该宫具有一定文物保护及研究价值。2013年2月,北斗宫被黄岩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岩静安寺
  静安寺位于黄岩区北洋镇青龙头村,始建于唐咸通九年(868)。现存该寺大雄宝殿,坐南朝北,系清代建筑。五开间,歇山顶,抬梁式梁架。殿内明间、次间、梢间置木柱子15 根,两侧山墙的屋柱均为方形石柱。廊檐为卷棚顶,每根檐柱支撑月梁及二组重出斗拱,殿内横梁上设三组复壁拱。拱板上雕刻回字形图案。殿内柱磉为素面青釉石,大殿门槛为石质。大殿通面宽 17.5 米,明间宽5米,通进深14.5米,高9米。殿内梁架墨书“佛日增辉,0-常转,皇图巩固,帝道遐昌”。栋梁上墨书系清嘉庆八年(1803)重修。静安寺原寺院建筑规模较大,现有寺院残存老围墙,高约 2.2 米、周长约 800 米。围墙由块石叠砌,现围墙内种植有大批毛竹林。门厅系单层五开间建筑结构,坡顶青瓦盖面,门厅明间梁架为抬梁式梁架,四柱七檩。寺内尚存天井一……[详细]
龙王堂
  龙王堂位于黄岩区宁溪镇吴家岙村村口,坐东朝西,为清代建筑。建筑占地面积 426 平方米。大殿通面三开间宽 10.5 米,明间宽 4.7 米,进深 8.3 米。大殿明间为五柱八檩,抬梁式梁架。木质圆形柱,前檐后壁,单层单坡顶青瓦盖面。由自然块石平铺天井地面。两厢房为二层单坡顶。戏台与大殿同为硬山顶青瓦盖面,与西厢房及大殿连为四合院整体。大殿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戏台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虽是不同时期的建筑,但龙王堂建筑结构基本和谐完整。龙王堂具四合院及庙宇建筑特点,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2013 年 2 月,龙王堂被黄岩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山下郎石板仓遗址
  山下郎石板仓遗址位于黄岩区江口街道山下郎村朱砂堆山下。遗址占地面积15000 平方米以上。内有 26 处被开采过的采石仓遗址及十个洞穴。长期以来得雨露浸浴,积一泓碧水,形成洞连洞、池连池的自然景观。从遗址顶朝下看,似一口口巨井;由下往上看,近百米高的头顶只能见一方蓝天。据山下郎村长者回忆,祖辈口中流传,该采石仓自明代开始开采石板,至今已有400 多年历史。数百年来一直都在不间断地开采,此地岩块质地坚硬,所采石料作为建材用料被广泛应用到各建筑行业。所开采的岩块除售给台州各县 ( 市、区 ) 外,还远销至本省各地。至 1970 年,随着建筑业建材石料需求量加大,采石仓开采达到鼎盛。20 世纪 80 年代,因现代建材(水泥)的普遍使用,加上石匠得石肺病,采石仓逐渐衰落停产。20 世纪 90 年代初……[详细]
王士骏故居
  王士骏故居位于黄岩区东城街道百花社区双桂巷 56 号。坐北朝南,整幢建筑结构由三进构成。第一进为七开间二层楼房,台门置于中间。北侧廊檐柱上置各式雕刻的牛腿。第二进也为七开间二层楼房。为便于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穿通,在其东侧二层设置通道回廊,形成二层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的回廊格局。第三进系单层七开间楼房,形制普通,在第二进中堂与第三进间,为便于遮风挡雨,建有凉亭式通道走廊,顶层为藻井结构。在第一进与第二进正房东侧,仍保存有七开间二层楼房。现存老宅建筑32间。王宅建筑用房较为讲究,第一、二进为房东本家用房,正房东侧二层七开间为客人用房。单层七开间为王宅院落的佣人用房。王宅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房 主 王 士 骏(1838 - 1917),字吉人,曾在福建平和、福安等县担任过 9 任知县,……[详细]
江若幹宅
  江若幹宅位于黄岩区西城街道肇泽池巷中段,坐北朝南,大门临肇泽池,清代建筑。建筑面积 926.8 平方米。平面布局由外台门、天井、内大门、前三合院、后进七开间建筑及东北角附属后院构成。正屋主体建筑通面宽 11 米,进深 10 米,明间宽 4.5 米。前后院落之间,用一道高墙相隔。前进三合院为二层木结构,正厅为三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抬梁式梁架,坡顶,廊檐为卷棚顶,月梁置斗拱。后进七开间为二层楼木结构建筑,正房廊檐为卷棚顶,檐柱与月梁间砌动物花草透雕。东廊保存较好,江宅前后筑有砖砌高墙。江宅房主江若幹,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任福建龙岩知府,其父江腾蛟抗英阵亡。江宅建筑体量较大,仍保存有历史建筑风貌,具有时代建筑特色,平面布局严谨,注重整体性建筑用材,砌筑工艺讲究,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详细]
天德堂
  天德堂位于黄岩区宁溪镇炭场头村 199 号,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中堂三开间,重檐屋面,正脊两端吻饰龙首,正脊中间竖置鲤鱼青花盆一口,盆外周围绕两组龙凤透雕。穿斗式梁架。廊檐为天花平顶,檐柱柱头置出挑斗拱及象鼻形牛腿。东西厢房各为二层三开间,坡顶屋面,厢房与中堂主屋相连,二楼四面设回廊,廊檐地面铺砌鹅卵石路面,呈各式钱文图案。台门朝东而建,呈八字形状,木作构件雕刻精美。从建筑外貌看,中堂及两厢系清中期建筑风貌,而南端堂门应属民国时期的建筑,形制简单。其台门、厢房、中堂结构比较讲究。天德堂老宅院建筑,有其独特的风格。建筑主体朝南而建,曲径通幽,需绕过外墙转角经过小边门,再进入大院,此类建筑较为罕见。另外,在其中堂建筑屋面,正脊砌筑青花盆尤为新颖独特,有较强的艺术观赏性,具有历史、艺术……[详细]
10、豫亲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亲堂
  豫亲堂位于黄岩区茅畲乡下街村,为明代早期建筑。现存建筑整体由中堂、厢房及台门构成。坐东朝西。大殿为 9 开间建筑。明间宽 3.9 米,次间宽 1.91 米,稍间宽 3.58 米,第一尽间宽为 2.1 米,第二尽间宽为 2.08 米,进深 7.2 米。明间、次间、稍间及尽间金柱、山柱均系方形木柱。其中明间金柱为 0.25 米 ×0.25 米。明间存有地袱,地袱呈梯形状,地袱下铺垫石板。柱础呈正方形,抹角。抬梁式梁架结构。廊檐为卷棚顶结构。廊檐宽 2.7 米。两侧次间檐柱柱头上不安斗,而是直接置拱,出挑起到了分担檀条的承重作用。同时,一根方形横梁额枋横跨明间及两侧次间檐柱之间。廊檐下月梁呈象鼻状。紧贴中堂,主屋两侧厢房尚存。北侧厢房已毁。南端厢房系二层楼三开间建筑。厢房门窗为直棂窗与小方格窗二种……[详细]
下街树德堂
  树德堂又名聚德堂、新当,位于黄岩区茅畲乡下街村,坐北朝南,系二层三合院建筑,现存房屋共计 26 间。正屋及两侧厢房各为三开间,硬山顶屋面,正屋四翼角砌筑飞天状。室内木作构架保存完好。抬梁式梁架,正屋上下二层设有走廊。底层走廊为卷棚顶,檐柱下四面雕刻花草、螃蟹等图案。建筑西侧砌筑有一座八字形照壁,体量较大,制作讲究,砌筑灰雕开光,内饰山水花草纹饰。照壁两侧有二根冲天柱。天井内仍保留着一口百年老井及一对青釉石雕刻的石鼓凳。聚德堂老宅有二道台门,一座已毁,另一座朝西台门尚存。台门由青釉石作门框,台门额枋置五个开光灰雕,盖瓦顶。该老宅建筑系清末至民国年间一处当店,为武举人牟中元儿子牟则培建造,当时生意较好,被百姓称为“新当”。2013 年 2 月,树德堂被黄岩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2、敦福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敦福堂
  敦福堂又名滋德堂、老当,位于黄岩区茅畲乡下街村,坐北朝南,系三合院式建筑结构。老宅由正屋、东西厢房、照壁、台门等构成。正屋为五开间,重檐硬山顶屋面。抬梁式梁架,廊檐为卷棚顶,檐柱置月梁与斗拱。东西厢房各为二层三开间,硬山顶屋面,厢房廊檐为平顶,檐柱石础为素面。在正屋正前方,砌筑一座呈八字形的照壁,其墙壁灰雕花草、动物等图案纹饰(部分已剥落),盖饰瓦顶。照壁南面为原老宅的前花园,现存部分残缺围墙及半月形扇门。后天井内砌筑长条形水池一口,池壁块石叠砌,四面设有望柱与栏板。天井内存老水井一口。敦福堂,房主牟中元,为乾隆乙亥年武举人。其子牟则培子承父业,开设当店,被百姓称为“老当”。牟则培孙牟正非,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建筑本体结构布局较为规范、科学,设有花园、水池等附属建筑,具有典……[详细]
13、跑马楼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跑马楼
  跑马楼位于宁溪镇小街居,坐北朝南,系民国时期建筑。占地面积为728平方米。整幢跑马楼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式建筑。主体建筑结构为单檐二层,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内设天井。该建筑最大特色为正大门被设置在西北角。台门楼砌筑系仿西洋式灰雕,建筑内所有门窗及边门式样制作较为考究,灰雕及木作构件里都渗透着中西合璧建筑的气息。因该楼二层长廊四通八达,较为宽敞,被当地百姓俗称为“跑马楼”。该楼房主王日昭在20世纪30年代从事打金、银铺生意期间,生意红火,赚了不少钱,因而在30年代末期建造了这幢跑马楼。现该建筑仍保留历史建筑风貌,建筑基本构造保存完整,这对研究该地区近代建筑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2013年2月,跑马楼被黄岩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象岙辛氏祠堂
  辛氏祠堂位于黄岩区上垟乡象岙村中部,坐北朝南,为明代建筑。建筑占地面积507 平 方 米,中堂为三开间,通面宽 10 米,进深 8.1 米, 明 间 宽4.4 米。单檐坡顶,抬梁式梁架。明间四金柱置阑额,上置补间铺作四朵。檐柱柱头置月梁,并雕刻狮 子与虎等动物。室内梁、柱、枋用材较大。四壁墙体砌筑自然块石。辛氏祠堂始建于明代。现存祠堂中堂,建筑规模较大,室内木作构架基本保存尚好,廊檐雕刻制作规范,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及文物保护研究价值。2013 年 2 月,辛氏祠堂被黄岩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牌门袁氏宗祠
  袁氏宗祠位于黄岩宁溪镇牌门村村北溪边,坐北朝南,为清代建筑。建筑占地面积为350 平方米。宗祠三开间,通面宽 11.5 米,通进深 8 米,明间宽 4.5 米。正堂为五柱八檩,抬梁式梁架,硬山顶,单层单坡顶青瓦盖面。梁上设斗拱,明间设金柱圆石磉,直径为50厘米,栋桁下枋有“大清咸丰十一年……”题记。天井地面铺块石,沿阶为石子拼图,大门两侧砌筑石墙,墙体高约 4 米,组成祠堂的整体建筑结构框架。袁氏宗祠建筑保存基本完整,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2013 年 2 月,袁氏宗祠被黄岩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杜岙办公楼
  黄杜岙办公楼位于黄岩区上垟乡黄杜岙村西侧,坐北朝南,系二层七开间砖木结构楼房。该建筑始建于 20 世纪 70年代初期。结合当时实际情况,考虑到建筑实用性,建筑室内空间较大,整幢楼房高度为 8.9米,明间设计得较为宽敞 , 次间稍窄。该建筑特色为用材硕大优质,建筑高近 9 米,体量要超过一般二层楼。办公楼采用传统的木砖结构建造,是一处典型的乡土建筑。该建筑办公楼建于 1971 年,曾一度作为村办纺纱厂,后转为村部办公楼。建筑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经济实力,是农村集体化时期的历史产物。2013 年 2 月,黄杜岙办公楼被黄岩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决要大会堂
  决要大会堂位于黄岩区富山乡决要村中心地带,坐北朝南,建于1980 年。顶为人字架屋架,大会堂墙体坚固有特点,墙体四面均由当地后山岩石加工的方形块石错缝砌叠而成。大会堂内北部为舞台,中间为观众席,两侧各有一侧门供观众出入,南端为双层观众看台。南向为三开间立面,通面宽 13.9 米,中间宽 4.7米,门厅深 10 米,建设高度 9.7 米。决要大会堂具有一定的建筑特色,墙体为方块石砌筑,建筑坚固,如同堡垒,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2013年2月,决要大会堂被黄岩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潮济老街
  济老街位于黄岩区北洋镇潮济村。主街南北走向,南起三官坛,北至止江亭,长约 260 米,街面宽 3.5 米,街两边开有南北货店、药店、布店等店面 60 多间。其中陈万顺开的南北糖果与中西布行所在建筑为一座民国初期老屋,五开间面建筑,坐西朝东,硬山顶,单坡,小青瓦盖面,内部为木质圆柱。主街建筑基本为民国初期的老屋。南端的三官坛建于 1935 年,系一座仿古庙宇,歇山顶,小青瓦盖面,街面门窗雕刻精致。分支街东西走向与主街十字交叉。分支街东部有一座陈元生南货店,为清代建筑,坐东朝西,三开间店面,穿斗式梁架,两边墙体上饰有浅灰雕图案,临街檐柱上雕刻精美牛腿及神话人物。潮济老街在古代为黄岩与西部山区的必经之地,为水陆联运枢纽,商贸发达。分支街东端有上街头码头,是黄岩至潮济小火轮停泊之处,为黄岩与西部山区……[详细]
中共台属特委机关旧址
  中共台属特委机关旧址现迁址于黄岩区西城街道五洞桥西端北侧,原址在黄岩城关后巷。2000 年黄岩旧城改造,区政府报请省文物局同意,“易地迁建,恢复原状”。2014 年 3 月中共台属特委机关旧址易地复建完工。中共台属特委机关旧址又名“淑德小学”,原为晚清知县林元荣建造的宅第。1915 年,林卢云女士(林元荣儿媳)捐其北楼和南楼部分房产,与陈淑芳女士出资办学,成立黄岩私立淑德女子初级小学。陈淑芳担任校长,同年,学校聘有声望的士绅朱劼成任会长,并组成校董会,维护学校的工作。1938年,中共台属临时特委常委林尧(林元荣之孙)将其东楼住舍作为临时特委机关驻地,嗣后在此正式成立中共台属特委。当时有陈阜、宿士平、林尧、刘清扬等同志在此研究工作,进行党的活动。中共台属特委机关旧址为砖木结构的楼屋建筑,坐北朝……[详细]
红十三军临时指挥部旧址
  1930 年,国民党浙江省保安第五团屯驻乌岩,为了扩大红军枪支武装,9 月 20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胡公冕率领部队与游击队会师宁溪镇。设军部临时指挥部于宁川初等小学(天香堂),张贴标语,开展革命宣传,并制定三路进攻乌岩镇的计划。次日拂晓攻下乌岩,浙保五团向北逃窜。当时宁川初等小学贴有红十三军临时指挥部的长额。旧址现存有建于清初的主体建筑(中堂)五间。1985 年 11 月,红十三军临时指挥部旧址被黄岩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