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旅游景点介绍
三坎村冷饭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陆岗社区山坎村东约500米。 遗址除东面被开垦成耕地种植庄稼外,现存东西长约30米,南北长约60米,高约7米左右,顶部长满杂草,遗址周围三面被水塘环绕。从遗址采集有夹砂红陶和灰陶陶片,其中印纹硬陶、素面灰陶较多,从采集标本推断该遗址应为湖熟文化遗址(相当于中原商周时期)。遗址西距机场高速约50米,有条小河从墩子西部向东流入秦淮河,当地人称其为大桥西。……
[详细] 山业村柴鸽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谢村社区山业村东北约800米。 山业村柴鸽墩遗址南北长180米,东西长140米,高约6米,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松散的灰色地表长满杂草,遗址表面散落大量红陶及灰陶陶片,主要有印纹硬陶、夹砂红陶,从采集标本推断应属新石器晚期湖熟文化遗址(相当于中原商周时期)。……
[详细] 花园塘21号民居,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河南社区花园塘21号后院。该建筑建于民国时期,是一座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二层建筑。主体砖木结构,坐南向北(北面原是湖熟镇老街)面阔4间,长16.5米,通进深14.2米,一楼6间4厢房,二楼4间4厢房,占地面积共计240平方米。建筑现有格扇门窗,花沿滴水,外饰马头墙均保护较好。二楼走廊上的木雕及大门内侧砖雕,石雕纹饰精美。另有240平方米的后花园,花园东侧有一个月亮门。月亮门上 书-“清风苑”。“清风苑”原主人戴立恒,湖熟镇人,曾开有十八家粮行,20世纪40年代死于帮派争斗。……
[详细] 将军山明功臣墓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太平社区佛城西路北将军山南麓。2002年南京盛唐投资有限公司在将军山南麓用于房产开发,导致将军山多座明代沐氏家族墓被盗。墓地主要以沐氏家族墓为主,以沐英墓为中心分布于将军山余脉观音山龙埂之西,沐英墓1959年春发掘后,墓室未封闭。距沐英墓东200米为其儿子沐昂与其妻程氏合葬墓,1959年发掘后回填。1976年发掘出沐英九世孙沐昌祚夫妻合葬墓,1974年发掘沐英第十世孙沐睿墓,2005年发掘出沐英第四代孙沐瓒墓,发觉后回填。2006年沐英第八世孙沐朝弼墓和沐英第三个儿子沐昂墓先后被盗,经南京市博物馆发掘后回填。……
[详细] 杨柳村古建筑群均为坐北朝南的多进穿堂式高墙深院。一般为三进、四进、五进,最多的“翼圣堂”是七进,十八道门槛,在中轴线上建门厅、轿厅及主要住房。在左右纵轴线上有客房、书房、次要住房和厨房杂屋。后部分住房大多为二层建筑,楼宇之间宛转相通。厅堂内部根据不同需要,用隔扇、屏风等自由分隔。上部天花除采用“望砖”外,还做成各种各样的“轩”,精巧美观。……
[详细] 耿岗失考墓石刻位于江宁区原上坊镇耿岗村路边,亦称高庙墩,在今江宁科学园内。现存神道石柱一件。柱身大半陷入土中,仅露出地表1米左右。柱头圆盖及盖上小辟邪均不存,柱身刻有束竹纹及绳辫纹。据当地村民介绍,过去其旁还有一柱,但现已无法找到。……
[详细] 方旗庙失考墓石刻位于江宁区江宁镇南建中村方旗庙农田之中。现存石辟邪两件,东西对立。西辟邪保存大体完整,石表风化严重,为雌兽,长2.57米、高2.04米、颈高0.80米、体围2.58米,造型体长头小颈短,昂首张口,长舌及胸,头有鬃毛,腹刻双翼,足有5爪,长尾及地,作迈步行进状;东辟邪残损严重,躯体后半部不存,残长1.50米、高2.28米、颈高1.11米、体围2.77米,可能是雄兽。过去曾有学者推测墓主是齐豫章文献王萧嶷,但从这两件石辟邪的造型看,其时代应为梁代以后,颇疑墓主是梁元帝萧绎。根据文献记载,萧绎是梁武帝第七子,承圣元年(552年)冬十一月即位于江陵,承圣三年(554年)十二月江陵城陷于西魏后被害,时年47岁。次年四月,被追尊为孝元皇帝,庙号世祖。天嘉元年(560年)六月陈文帝诏令依梁……
[详细] 秣陵街道宋墅村位于江宁区原淳化镇宋墅村农田之中,现在江宁区科学园内。它南距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约1000米,北距耿岗失考墓石刻约800米,西距侯村失考墓石刻约1000米。现存神道石柱一件、石柱座一件,东西向对列。东侧石柱毁,仅存石柱座,原陷土中,1965年整修时提升。柱座上圆下方,边长1.05米、高0.50米。西侧石柱保存尚好,距东柱座为23米。石柱高3.60米,柱围1.58米。柱身扁圆稍方,表面有束竹纹24道。现柱额上文字已漫漶不清无法辨认,柱额下绳辨纹带及交龙纹带清晰可识。柱头尚存饰覆莲纹的圆盖,但盖上小辟邪已失。过去一般把宋墅村这两件神道石柱定为失考墓石刻。然《光绪江宁府志》明确记载此处石刻是梁新渝侯萧暎墓神道石刻,文中这样记载:“梁新渝侯萧暎墓神道西石柱,正书,在上元宋墅,今存‘梁故侍……
[详细] 侯村失考墓石刻位于江宁区上坊镇侯村农田之中,现在江宁科学园内。现存石辟邪两件、石柱一件。两石辟邪略呈南北相对(偏东南),间距约为15米。石柱在石辟邪东北68.2米。南辟邪身长1.4米、高1.33米、体围1.28米,前鄂残,尾断缺;北辟邪身长1.6米、高1.38米、体围1.32米,保存基本完好。这两只石辟邪大小相似,昂首张口,无角而有双翼,舌不外伸,头部也无鬃毛,总体雕刻简单,是南朝陵墓石刻中形制最小的。石柱柱头圆盖和盖顶小辟邪均已不存,石柱体量很小,高仅2.73米,柱身有20道束竹节,柱额仍在,但其上刻文已完全磨灭,柱额下有一周绳辫纹。柱座上圆下方。侯村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墓主虽已失考,但有人因为石刻所在称彭城山,故推测墓主为刘宋彭城王刘义康。刘义康是宋武帝刘裕第四子,永初元年(420年)被封为……
[详细] 贝琳夫妇墓位于江宁区东山街道岔路社区,年代为明代。2023年6月,贝琳夫妇墓被公布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怀庆公主墓位于江宁区牛首山东入口,年代为明代。2023年6月,怀庆公主墓被公布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呈村社区,原为大地主于少璋的住宅,建于1913年,号称九十九间半。1938年新四军第二支队进横山,粟裕司令员及钟期光主任曾在此住过。1940年8月“横山事变”后,江(宁)、当(涂)、句(容)、溧(水)中心县委派员重返横山。1941年8月恢复横山县委,并成立横山县抗日政府,经常移动。1943年横山抗日民主政府指挥机关设在呈村,领导抗日。解放后作为革命纪念地加以保护,1982年8月13日被列为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洪保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由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祖堂山社会福利院抢救性考古发掘了明代太监洪保墓,这位太监曾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副使。洪保墓地处祖堂山南麓三阶台地的最上层,空间较为局促。因此,在最初的规划方案中,整个墓园保护区的面积只有1300平方米。根据专家论证会的建议,新方案中墓园的规划面积有所“扩容”,同时保留了墓穴原有中轴作为墓园的空间轴线,尽可能维持了原有墓穴的空间感。洪保墓园利用所处台地的高低落差,设计出三层“观光台”——从下至上依次是入口广场、墓道入口平台和观览平台,形成不同空间层次的游览空间。底层的入口广场采用下沉式设计,观众可沿台阶登上二层的墓道入口平台,在此可以欣赏到墓道入口和墓葬前室的券顶结构;再往上就来到一个环形的观览平台,观众可以围着墓葬走上一圈,居高临下地将整个墓葬……
[详细] 南唐钦陵和顺陵墓在江宁县东善乡祖堂山南,距南京(中华门)23公里,为南唐烈祖李昪与皇后宋氏合葬的钦陵和中主李璟与皇后钟氏合葬的顺陵。钦陵偏西9度,顺陵偏东5度,两陵相距50米,均座北朝南。现地面已无建筑遗存。钦陵规模较大,陵墓上部为一圆形土墩,高约5米,直径30米。墓门外有石灰粉饰的八字砖墙,中为拱形墓门,表面涂朱。墓室分前、中、后三个主室,系仿地面木结构房屋式样,在壁面上砌出柱、梁、斗拱等,平面呈长方形。前、中两室为砖结构穹窿顶,东西各有砖砌侧室l间;后室墓穴为石结构叠涩顶,东西各有石砌侧室3间,主侧室三进13间,互有券门贯通。墓道全长21.48米,宽10.45米。前室南北长4.5米,东西宽3.85米,高4.3米,四壁正中各辟券门一,室的四角和券门两侧分别隐出八角形方形倚柱五根,柱上施以一……
[详细] 矿址位于南京市江宁县汤山镇东北3公里的南山下,南京九华山铜矿伏牛山矿区银孔山麓108工作面,距地表深40米。1974年发现,1987年夏南京市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对该矿址进行了调查。该矿以采场为主,井巷为辅的采掘方式,作业程序先打竖井,然后开拓采场。现发现竖井10处,有垂直式,或略带弯曲,其口部形状一般正方形,边长约1米;发现巷道28条,有平巷和斜巷两种,口部形状多近似刀形,径O.75~1.15米之间。层层叠压的井巷,用于运输和通风、排水。采场发现5个,一般空间300平方米,高lO米,上、下相叠,采场之间用梯形竖井串通,当时采用分段法螺旋道开采工艺,层次清晰,明显看出上、中、下三层工作面,并有大、中、小三段,大段长50~60米,中段12米左右,小段3.5米。此种巧妙地利用顶底板结构原理,分……
[详细] 点将台遗址,位于江宁县汤山乡西岗村南侧,遗址范围南北长60米,东西宽50米,面积3000平方米,高出周围地面2.5米左右。1972年发现,1973年江苏省第二期文博干部训练班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30平方米,文化层厚达2.5米左右。分上、中、下三层堆积。下文化层的遗存,石制生产工具多经磨光,以锛为主,还有斧、刀、戈、镞等,陶器有甗、鼎、豆、罐、杯、瓮、簋、盘、钵、尊和三足盘。纹饰多见篮纹、绳纹、方格纹--纹,并出现胎壁很薄的磨光黑陶;素面束腰羊乳袋足甗、三足匜以及石锛为主的生产工具是带地域特点的器物,也有部分器物受豫东王油坊类型、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诸文化因素的影响,可能是龙山文化中的一个地方类型,也有认为由于它自有特色,可以单独命名为“点将台文化”。遗址的中层和上层分别属于宁镇地区的湖熟文化……
[详细] 汤泉路5号和式建筑,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汤山社区八三医院内。该和式建筑人称一号楼。一号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末,曾是侵华日军陆军医院院长府邸,现改建为八三医院招待所。建筑座南向北,北侧有走廊,原为砖木结构,现走廊用水泥柱取代了木柱。建筑分地上地下各一层,东西长9米,南北进深29米,建筑内有一个温泉浴室。据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日本首相来华时曾在此下榻,当时特为他造了练剑台。练剑台现被改造成两个露天温泉池。八三医院内另有木质连廊三段,长约200米,是当年侵华日军陆军总院各建筑之间相连的走廊。汤泉路5号和式建筑是日本侵华的实物证据,极具保护价值。……
[详细] 湖熟镇,位于南京中华门东南26公里处,属江宁县。湖熟镇文化遗址分布在秦淮河两岸的高地上。1951年,南京博物院在此发现古遗址10余处,同时试掘老鼠墩和前岗两处。前岗是江苏境内最早发掘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遗物与南京北阴阳营遗址下层文化相同。老鼠墩为相当中原商周时代的青铜文化遗址,这类遗址,以后在宁镇丘陵地区陆续发现了200余处。由于湖熟镇是宁镇地区这一类型遗址的首次发现和发掘的地点,所以考古界就将这种相当中原商周时代具有地方特点的青铜文化,命名为“湖熟文化”。生产工具以小型长条形石锛和半月形石刀为主,石斧较少,还有青铜小刀和箭头等。陶器质地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晚期几何印纹陶增多,主要器形有鬲、甗、鼎、盆、罐。……
[详细] 上坊孙吴墓又称上坊东吴大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现已并入东山街道)中下村一个名为“孙家坟”的小土岗南麓,前对青龙山,背依黄龙山,于2005年12月22日出土,墓主身份推断为高等级贵族或是孙吴宗室。上坊孙吴墓墓坑长21.5米,宽14.4米,为土坑竖穴砖室墓,由封土、墓坑、斜坡墓道、排水沟和砖室等组成。发掘前,墓葬的大部分封土、前室顶部及墓坑、墓道、排水沟上部填土已遭施工破坏。上坊孙吴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出土瓷器最多的孙吴墓葬,其规模远远超过朱然墓及其旁的朱然家族墓,超过湖北鄂州发现的墓主推定为孙吴宗室的鄂城钢铁厂孙将军墓及鄂钢饮料厂一号墓,甚至超过了被发掘者推定为吴景帝孙休定陵的马鞍山宋山大墓。2013年南京上坊孙吴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窦村水系及四方井,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建南社区窦村中心区域。窦村水系及四方井由4口四方形水井组成,其中最小的1.2米见方,深约3米,井水清澈见底,最大的一口有40平方米,最小的方井位置高出其余三口井约1.1米,是饮用水井,另外三口井分别具有淘米、洗菜、洗衣、洗便桶等功能。该水系因村中通自来水而弃用,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柣鎴eГ閸ゅ嫰鏌ら崫銉︽毄濞寸姵姘ㄧ槐鎾诲磼濞嗘劗銈板銈嗘肠閸ャ劌浜遍梺瑙勫劤绾绢參寮抽敂鐣岀瘈闂傚牊绋撴晶鏃€绻涘畝濠侀偗闁哄矉缍侀、妯款槻濞存粎鍋ら弻鐔兼惞椤愶絽纾╅梺璇茬箰閸熸潙顫忓ú顏勫窛濠电姳鑳剁换渚€姊洪崨濞楃懓螞閸曨垱鍋╅梻鍫熶緱閸氬顭跨捄渚剬闁归攱妞藉娲川婵犲嫮鐣甸柣搴㈣壘閸㈡彃宓勯悷婊呭鐢宕愰悽鐢电<婵°倓鑳堕埥澶嬬箾鐏炲倸鈧绔熼弴掳浜归柟鐑樻尵閸樼敻姊虹拠鈥崇仭婵犮垺枪椤e潡姊绘担铏瑰笡闁圭ǹ顭烽幃鐑藉煛閸涱叀鎽曞┑鐐村灦缁酣鎮块埀顒€鈹戦鏂や緵闁稿繑绋戞晥婵°倕鎳忛埛鎴炵箾閼奸鍤欐鐐寸墵閺岋綁顢橀悙娴嬪亾閸噮鍤曢悹鍥ㄧゴ濡插牊淇婇姘倯婵炲牊娲熼弻锝嗘償椤栨粎校闂佺ǹ顑呯€氫即銆侀弮鍫熸櫢闁跨噦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