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泰安市 > 泰山区旅游

泰山区旅游景点介绍

81、大众桥
大众桥
  大众桥是泰山一个著名景点,在泰山有一座桥,桥为拱形石砌,上有铁栏,横跨西溪谷口,桥墩和桥面均石作,桥立铁花栏杆,拱楣镌刻隶书“大众桥”。桥为1935年冯玉祥居泰山时所建,至今仍坚固耐久。当年冯玉祥为何建造大众桥呢?学者-煜教授曾撰写《泰山脚下的武训小学》一文,文章讲述了大众桥的真实来历,冯玉祥先生喜欢造桥,无论是在张家口,还是在巢县家乡,他都曾为方便群众捐资建桥。1933年,冯玉祥第二次隐居于泰山在泰山郊区办起了15处武训小学,总校设在泰山南麓的小王庄,由他出资供贫苦百姓的子女上学。那时,他的小科学实验馆在山脚西边的小王庄边上,去科学馆上课必须经过一条水沟。这条沟的水是从黑龙潭流下来的,平日水不大,人们可踩着露出水面的石块过去,可一到夏秋季节,水势猛增,人们只好“望河兴叹”。一天,冯先生散步……[详细]
82、彩石溪
彩石溪
  泰山彩石溪,位于泰山桃花峪园区,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标志性景观。有专家曾这样评价泰山彩石溪:“浅色的石英条带和墨绿色的泰山岩群斜长角闪岩相间排列,构成了色彩斑斓的彩石溪河床……水漫石下,汇为大池,十分壮观秀丽。”素有“泰山森林博物馆”、“泰山小江南”之美誉,是泰山休闲观光胜地。沿途步游路,曲径通幽,乱石铺阶,浑然天成;随处憩息,石凳石桌,野趣盎然;亲水戏水,舒适惬意,别有洞天。泰山彩石溪上自桃花源龙湾断续而下,至桃花峪核桃园上游形成宽阔园区,全长约5公里,沿途有钓鱼台景点,碧峰寺景点、彩石溪景点,赤鳞溪景点、红雨川景点以及桃花源等景点。泰山彩石溪,是大自然近30亿年制造的惊世奇观。四季的泰山彩石溪春:春日的泰山彩石溪,勃勃生机孕育着生命的初始。嘀嗒、嘀嗒的春雨,率先叩响生命之钟。盎然……[详细]
83、北天门
北天门
  自丈人峰顺坡北下,至山坳处有石坊,原额“元武”,清末圮。1984年重立,双柱单门石坊,额书“北天门”,是岱顶通往后石坞的必经之路。自坊前顺坡东下至勺形谷底是“乱石沟”,过沟是独足盘,再前行可至后石坞诸景点。原坊额称“元武”,即北方之神玄武,清代废。坊北是摩云岭,丹嶂凌空。东侧有八仙洞,危若鹘栖,传吕洞宾曾在此学道术炼丹。清代在洞口筑吕祖庙,民国间坍毁。坊之南是后石坞索道站,由此沿山阴步游路西行0.8公里是桃花峪客运索道站上站。两条索道于1992年4月动工,历时500个日日夜夜,1993年8月28日剪彩通车:后石坞是双人吊椅式索道,全长518米;桃花源是吊厢式索道,全长2196米,每个吊厢能乘座6人。自北天门南沿步游路顺谷东去,约0.5公里便是巨石嶙峋的乱石沟,明万历年间大臣吕坤曾在此建避尘桥……[详细]
84、傲徕峰
傲徕峰
  傲徕峰,在泰山西路自无极庙西北行约2公里,即至天胜寨,为西汉末年赤眉军寨址,四面环山,形势险要。北崖有石洞,额书“玉皇洞”,洞中可三处窥天,又名三透天。洞前房基、张旗石、柱窝、石臼皆存。西南为跑马场,西北为演武场。再北山坳有三洞,其一额“仙阳洞”。元初僧通慧行全结茅于此,民国年间为女道修行处。寨西北一峰,形似雄狮,名狮子峰,俗称骆驼峰或鸡冠峰。西又一峰,高耸峻削,丹壁奇特,名扇子崖。明代杨博题“仙人掌”。峰极险峻,唯借助绳索自西南隅方可攀巅。赤眉军曾就顶设望哨。明代举人王无欲筑室崖巅,后又结茅其下,名西山别业。民间有“打开扇子崖,金银财宝往家抬”的传说。1990年,依崖凿阶,修筑云梯,以便攀登。崖西是傲徕峰,又名芙蓉峰。峰高不过泰山主峰之半,但犀利峥嵘,有傲然不向泰山低头之势,故民有谚:“傲……[详细]
85、醉心石
醉心石
  醉心石学名称“辉绿玢岩涡柱构造”,是许多呈东西向,大小不一横卧在谷底的圆柱体。这些圆柱体的横剖面中心有石核,围着石核向外圈张裂。这种奇特的岩石形态,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与兴趣,汉代学者枚乘称它为“泰山之溜穿石”,俗称黑石埠,为环状节理辉绿玢岩,国内外罕见。更有人在一石柱断截面上刻下了“醉心”二字,这正是古人对泰山奇石鬼斧神工令人心醉而发的感慨。醉心石的成因至今尚无明确定论,每年都引着众多的游人与学者前来观览与考察。此处一壑曲绕,清溪碧潭,山林涧草,森森蔓蔓,别有洞天。北出红门宫门洞后,山色为之豁然,山路右侧中溪内水声叮咚,泰山“小洞天”就隐在溪谷中。由盘道右转,沿小径去东北方向不远即是小洞天,这里幽草如茵,翠柏如盖,流水潺潺。下到谷底,有一方巨大的石坪,片石如几,广12平方米,厚1.5米,南……[详细]
86、丈人峰
丈人峰
  位于玉皇顶西北的丈人峰,形状像老翁伛偻着背而得名,附近又有数块稍小之石相配,因此又有“老翁弄孙”之称。峰上石刻有“天下第一山”、“凌霄峻极”、“中天独立”、“东柱第一灵区”等,并有乾隆所留诗刻:“丈人五岳自青城,岱顶何来假借名。却是世人知此惯,谁因杜老句详评。”此外这里还有外国人所留题刻,1990年日本书法家柳田泰云书“国泰民安”在此留书。峰南建有广播电视转播台。青城山主峰。亦称“丈人山”。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三十里至青城,……夜宿丈人峰下,五峰峻峙如屏。丈人自唐以来号五岳丈人,《储福定命真君传记》略云,姓宁,名封,与黄帝同时,帝从之问龙跃飞行之道。”唐杜甫《丈人山》诗云:“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则唐时已有此称。玉皇顶是“东岳”——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详细]
87、斩云剑
斩云剑
  斩云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增福庙往上有巨石挺立,似剑凌空,上刻“斩云剑”。这把利剑既不是山神开仙的赐与,也不是能工巧匠的杰作。石块及周围的岩石则是一种条带状角闪斜长片麻岩,呈绿灰色,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及角闪石等矿物所组成。由于片麻理发育,容易被风化剥蚀,加上岩石发育两组不同方向的垂直节理,在长期风化剥蚀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板状岩块,尔后又受球状风化的影响,失去了原来的棱角,逐渐形成这个类似剑状的奇石。片麻理走向为北西320度,倾角近于直立,而斩云剑的角闪斜长片麻岩的片麻理走向为270度或90度,呈的东西方向,倾角也近于直立,两者片麻理走向有一个50度夹角,这说明斩云剑的这个岩块曾经发生过倾倒,后来才被人们重新扶立在这里,其上记载的“民国十六年重立”,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今日所见到的斩云剑这块奇……[详细]
88、增福庙
增福庙
  沿泰山中天门拾级而上不远,便见北朝南的增福庙。该庙规模虽不阔大,但因内祀福禄寿禧之神、香火甚旺。泰安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26.4℃,1月份最低,平均零下2.6℃。年平均降水量697毫米。境内泰山海拔1545米,具有明显的高山气候特征,山顶气温一般比山下常年低7至8℃,年平均降水1106毫米。泰安是中国山东省中部一座著名的文化旅游城市,境内的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泰安是山东省发展经济承东启西的重要城市。5000多年前形成了繁荣的大汶口文化;公元前200年(西汉初)设泰山郡,公元1136年(金天会十四年)设泰安军。泰安从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一语中来,取意国泰民安。改革开放以来,泰安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详细]
89、遥参亭
遥参亭
  “遥参亭”是岱庙建筑群南北轴线上的第一组建筑,实为岱庙的入口。自此向北轴线直抵泰顶的“南天门”,古代帝王凡有事於岱宗,均先在此“草参”,再入庙祭祀。“遥参亭”前临御街,清乾隆三十五睥在门前建造石坊,额上刻字“遥参亭”。清光绪六年在坊前增建方石垒砌的双龙池。池前石碑----《双龙池碑》和《万古流芳碑》均系同期建造的记事碑。此地是岱庙的第一个景观。石碑、龙池、石坊,以及背后“三座门”式歇山顶的南山门,加上铁狮与旗杆的陪杂和古槐的烘托,气势巍然。由此极目远眺,岱顶历历在目。“遥参亭”是一组独立的建筑,但与岱庙在内涵上又是统一的,由于它的存在,把岱庙神秘而庄严的气氛烘托得更加浓厚。这种既独立又统一的建筑风格,不仅在五岳中独树一帜,在中国现存古建筑中也是不多见的。遥参亭在唐代曾叫“遥参门”,民间曾有“……[详细]
旭日东升(泰山日出)
  旭日东升是泰山最迷人的奇观。拂晓,天晴气朗,万壑收暝,东方一线晨曦由灰暗变淡黄,又由淡黄变成橘红。继而,天空云朵赤紫交杂,瞬息万变。满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雾气连为一体,云霞雾霭相映。日轮掀开云幕,冉冉升起,宛若飘荡着的宫灯。顷刻间,金光四射,群峰尽染。然而,这只不过是一般的陆地日出,而那海上日出,更为壮观。赤轮乍启,海面半吞半吐,欲上而止,跳荡恍惚,仿佛有二日捧出。有时还能看到罕见的日珥。明代于慎行在《游泰山记》中说:“顷之,平地涌出赤盘,状如莲花,荡漾波面,而烨炜不可名状,以为日耶!又一赤盘大倍于先所见,侧立其上,若长绳左右汲挽,食顷乃定。”清代孔贞D043在《泰山纪胜》中称:“才一转睫,悠忽半体,若月弦就望,厥色殷红,韬光不耀,轮腾而上。少顷,日中忽如一灯吐焰,次如炬,次如瓶,次如?樽……[详细]
泰山仙人桥
  在岱顶瞻鲁台的西侧,是有名的仙人桥,它是岱顶的重要景点之一。该桥呈近东西方向,横架在两个峭壁之间,长约5米,由三块巨石巧接而成。相互衔接抵撑的三块巨石,略呈长方形,大小约2~3立方米。桥下为一深涧,南侧面临千丈深渊,地势十分险要,集险、奇、峻为一体,令人望而生畏。明人有诗赞曰:“三石两崖断若连,空蒙似结翠微烟。猿探雁过应回步,始信危桥只渡仙。”三石巧接成桥,既非天仙的垒砌,又非出自建筑师或能工巧匠之手,而是大自然的杰作。仙人桥东西两侧绝壁的岩石是一种古老的侵入岩,名为斑状二长花岗岩,它成为该桥的天然头堡,而构成桥身主体的三块巨石,中间的一块是一种长英质的脉岩,其旁侧的两块都是斑状二长花岗岩。那么三块巨石又是如何巧接成桥的呢?在岱顶广泛出露的斑状二长花岗岩,呈浅肉红色,具片麻状构造,斑状结构,……[详细]
五岳独尊
  历经百年沧桑的“五岳独尊”四个字是正楷书体,系清光绪丁未年间(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构题书。“五岳独尊”景观石群位于泰山极顶(玉皇庙东南)去往玉皇顶的必经之路上,海拔1545米。摩崖高210厘米,宽65厘米,大字径55乘42厘米。在其右侧有楷书“昂头天外”题刻。从2004年11月起,泰山景区对“五岳独尊”景观石群进行保护整修。泰山是历代帝王、文人墨客的往来胜地,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除了庙宇、塑像之外,山上共有2000多处摩崖石刻,其中“五岳独尊”就是众多古迹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现已成为泰山的标志,并被设计进人民币的背景图案。“五岳独尊”历来被视为显示泰山崇高地位的标志性赞语。其替代表述,还有“五岳之宗”、“首出万山”、“第一山”等。但其内在意蕴,尤其是赞语提出时的社会心理动因,尚……[详细]
93、无字碑
无字碑
  泰山玉皇顶玉皇庙门前有一座高6米,宽1.2米,厚0.9米的石碑。碑顶上有石覆盖,石色黄白,形制古朴浑厚。奇怪的是,碑上没有一个字,因而被人称为“泰山无字碑”。正因为它没有留下文字,所以此碑究竟是何时、何人所立,便成为一个疑问。有关此碑,人们曾作多种推测。明、清两代,有不少人认为它是秦始皇所立,立碑之意在于焚书。他们在赋诗吟咏时表述了上述看法。如明代王在晋称:“东海长流石未枯,山灵爱宝隐元符;纵教烈焰焚经史,致使秦碑字也无。”清代乾隆皇帝更断言:“本意欲焚书,立碑故无字;虽云以身先,大是不经事。”不过,核以史实,这种看法颇难成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第二次出巡,与原鲁国的儒生讨论封禅望祭山川的事情,于是“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刻所立石,其辞曰:皇帝……[详细]
94、万仙楼
万仙楼
  万仙楼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的泰山中麓红门宫北,又名望仙楼。是跨道门楼式建筑,明万历年间(1620年)创建,保存了清代建筑风格。原供祀王母,后来祀奉碧霞元君。传为泰山群仙聚会、议事讲经的地方。万仙楼门洞东侧有隐真洞,为旧时道人-处。殿内塑128位神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万仙楼下层是石砌拱形门洞,高3.4米,宽2.9米,石额南刻“万仙楼”,北刻“谢恩处”。整个下层东西宽17.4米,进深13.65米,高4.4米。门东砌为隐真洞,深1.76米,高1.95米,宽0.9米。万仙楼上层建在下层顶台偏北处,面阔3间13米,进深6.3米,通高11米,三柱七檩五架梁,重梁起架,黄琉璃瓦九脊歇山顶,前为重檐双步廊式。檐下施影作斗拱,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枋檩额上遍饰墨线大点金彩绘。殿墙下部四周镶满明代朝山进香施财合……[详细]
95、铜亭
铜亭
  位于岱庙后花园东侧,又名“金阙”,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铸造。原在岱顶碧霞祠内,清初移于山下灵应宫1972年移入岱庙。亭为铜铸仿木结构,造型优美,铸工精致,系明代铸造艺术精品它与北京颐和园铜亭、昆明鸣凤山铜亭并称“国内三大铜亭”。亭系铜铸件,仿木结构,重檐歇山式,为中国几座著名铜亭(北京颐和园宝云阁、武当山天柱峰顶金殿、昆明金殿)之一。泰山人文景观之二绝——秦刻石,也称李斯碑。此刻石是秦二世胡亥于公元前209年下诏书,由丞相李斯以小篆字体书刻制成的。小篆字体笔画简易而形体整齐秀美,较繁赘的大篆更为人们所喜爱。《泰山秦刻石》原在岱顶,后渐磨损。至清代移存山下岱庙,曾被盗而又追回。尚存完整者7个字“臣去疾臣请矣臣”,半残者三字“斯昧死”。《泰山秦刻石》已成为稀世瑰宝。因铜有独特的美感、环保……[详细]
唐摩崖石刻
  在玉皇顶盘路东侧,有峰峦绝壁如削,俗称“大观峰”,也叫“弥高岩”。上刻唐玄宗御制《纪泰山铭》,俗称唐摩崖碑,高13.3米,宽5.7米,碑文书24行,满行51字;碑额高3.95米,隶书“纪泰山铭”。摩崖碑上刻序言、铭文及额款共1008个字,是唐玄宗东封泰山-的纪事碑,曾多次贴金。它体伟幅巨,飞龙蟠首,金光夺目,蔚为壮观。碑文共分五段:首先叙述封禅的始因及唐玄宗东封泰山的气派“张皇六师,震叠九寓,旌旗有列,士马无哗,肃肃邕邕,翼翼溶溶,以至于岱宗”;第二段考证了封禅的来历,改革“秘而不传”的封禅旧制,公开宣称自己是为“苍生之祈福”;第三段叙述了封禅仪典的过程,并颂扬天下太平、国富民强;第四段是李隆基向昊天上帝表示“永保天禄”的决心;第五段则以铭文的形式歌颂了高祖、太宗、高宗及中宗、睿宗等五圣的功……[详细]
97、唐槐院
唐槐院
  唐槐院位于庙西南隅,因院内有唐槐而名。原树高大茂盛,蔽荫亩许,民国年间枯死。1952年在枯槐内植新槐,今已扶疏郁茂,俗称“唐槐抱子”。树下有明万历年间甘一骥书“唐槐”大字碑,又有清康熙年间张鹏翮题《唐槐诗》碑。唐槐北为延禧殿旧址,原祀延禧真人。宋元时在殿北建诚明堂、馆宾堂、御香亭、庖厨、浴室、环廊等;明清时又在其废址建环咏亭、藏经堂、班殿等。环咏亭四壁嵌历代名碑,其中有韩琦、蔡襄、范仲淹、欧阳修、石曼卿等大家手笔。民国年间殿、堂、亭均毁,古碑碣大部凿毁散佚。1984年,在此建仿古卷棚歇山顶环形文物库房楼,内藏文物数千件、古籍3万余册。唐槐院位于岱庙西,与东侧的汉柏院相对。原有延禧殿,旧称延禧殿院,清末时殿废,因院内有唐槐而名唐槐院。原树高大茂盛,蔽荫亩许,民国年间枯死。1952年在枯槐内植新……[详细]
宋天贶殿
  宋天贶殿位于岱庙仁安门北侧,是岱庙中的主体建筑,传为宋代创构。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缘自宋真宗假造“天书”之事。殿主祀东岳大帝。殿前露台高筑,汉白玉雕栏环绕,云形望柱齐列,玉阶曲回,气象庄严。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八根红色大檐柱耸立廊前,重檐九脊,黄瓦飞甍金碧辉煌,以国内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而闻名。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是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宫殿。位于岱庙中轴线的中后部,始建于北宋,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缘自宋真宗假造“天书”之事。“天贶”即天赐的意思。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大殿面阔9间,进深5间,通高22.3米,……[详细]
三潭叠瀑
  泰山中溪发源于黄岘岭,伴着盘道左右活泼流动,哗啦啦的水声调节着登山人的心情,在王母池畔恋恋不舍流出泰山。其中在斗母宫东侧的一段山溪,流淌在黑色的河床之上,黑色的岩石便是泰山独有的辉绿玢岩,即著名的桶状结构地质景观。瀑布之水溅起,造成白花花的水练,白色瀑流游走在黑色山涧,势欲飞动,舞姿翩跹,宛如一条活灵活现的小白龙,因而这段山溪又名“飞龙涧”。断层下常年冲刷,又渐次形成三个圆形的小水潭,潭深均在2米左右,山水清冽,潭澈见底。每当三五明月之夜,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龙泉、凌汉两峰之间,树影纵横在涧中之时,水盈无纹之际,三个月亮便影在潭中,水镜梳嫦娥,碧潭洗明月,波心荡,寂月无声,形成三潭映月的美奂景观,因而此地又名“三潭印月”。泰山的三潭印月没有西湖的有名,但此地的三潭叠瀑却是西湖不可比拟。这三……[详细]
100、青帝宫
青帝宫
  青帝宫位于泰山玉皇顶西南,西靠神憩宫,东接上玉皇顶的盘道,是青帝广生帝君的上庙。创建无考,明清重修,建国前毁。青帝即太昊伏羲,古代神话人物之一,道教尊奉为神。传说青帝主万物发生,位属东方,故祀于泰山。岱顶有青帝宫,岱麓就有青帝观。隋开皇十五年(595年)隋文帝东巡时,在青帝观设坛祭拜。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登泰山时,加封青帝为广生帝君,并撰刻碑记,赞颂青帝“节彼岱宗,奠兹东土,生育之地,灵仙之府”。此庙坐北朝南,为二进式庙宇,平面呈方形,由庙门、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庙门1间,石砌拱形门,条石平铺代替梁檩卷棚歇山顶,面阔3.55米,进深1.9米,通高2.37米,拱门高1.55米、宽1.5米,门框、门坎均条石雕成,装棋盘式大门。正殿3间,三柱五架梁六檩前廊式,重梁起架,卷棚硬山顶。……[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