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 禹王山墓群位于邳州戴庄镇李圩村,禹王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名;另一种说法是“禹”“徐”读音都属鱼部,禹王是徐王的转音,是因纪年徐偃王而名,应为徐山。《水经注?泗水》载:武原“县东有徐庙山,山上有石室,徐庙也。”《明一统志》载:“徐山旧名武原山。”《后汉书》注“武原故城在下邳县北,徐山在其东。”《邳州…… [详细] |
 | 泇河运河最早开凿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该河段自山东微山湖开河,经韩庄接彭河、会洄河,导水至皂河直入黄河,全长130公里,流经邳州境内56.1公里。泇河运河沿线有8处船闸,明代称此闸为“良城闸”,建于万历三十二年。《明史?河渠志》载:“台家庄、侯家湾、良城诸处,皆山冈高阜,多砂礓石块,极难为工。东星力凿成河…… [详细] |
 | 呦鹿山墓群位于邳州市邹庄镇呦山村,汉墓分布于山的南麓和西麓,多为砖室墓。古代墓葬构造形式之一。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及以后各代。用大型空心砖或小方砖砌成墓室,典型砖室墓的建造,基本上乃先由地面向下掘一竖坑,在竖坑底部横开一穴,再在此横穴中以块砌成墓室,置棺其中。有些砖室墓筑有斜坡墓道,也有的砖室即筑于竖穴之底部,不再开横…… [详细] |
 | 张楼庙山兴隆寺位于邳州运河镇张楼庙山,庙山村因“兴隆寺”而名。该寺始建于元代,大明正德年间重建殿宇,是邳州一带著名寺院。明末清初是“兴隆寺”的鼎盛时期,有庙地400 亩,分山门、前大殿、中大殿、后大殿、钟楼、鼓楼等建筑。后寺庙年久失修,大多塌毁。1951年,庙山村民在庙里办起了小学校。1966 年庙宇被改作它用。原有“…… [详细] |
 | 邳州八义集曹氏牌坊在老街北门,为纪念曹辰之妻张氏所立。曹辰是乾隆武举人曹殿楹之孙,清咸丰初年(1851年)闰八月,黄、淮河大水,咸丰皇帝钦命大运河漕运吴棠,组织徐州各县民工丰北堵口。曹辰受命负责柴粮后勤供应,尽心竭力,因疾而卒。曹张氏服毒殉情,与夫君曹辰黄泉相伴。邳州知州吴棠亲写奏章,光绪皇上御批建立牌坊,旌表曹辰之妻…… [详细] |
 | 武举大院建于清乾隆年间,由清朝乾隆时期武举曹殿楹建造。曹殿楹,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武举。《邳州志》载:“曹殿楹,字龙章,乾隆乙酉武举入,勇敢有为,道光初河泛入畜漂荡殿楹,筑堤竭俾得栖止全活无算。又与子景元疏一手禅河,以减水患,修八义集砦以遏寇氛,居人赖之。” 曹殿楹是邳州八义集镇的创始人,在建造武举府的同时,买下…… [详细] |
 | 九女墩封土墓位于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西约2公里,处在禹王山与青岗山之间的低缓山坡上。其东约60米为九女墩二号墩,东南250米处为鹅鸭城遗址,西约2公里处为梁王城遗址。这一带分布着十余个封土堆大墓,当地传说是梁王九个女儿的坟墩,俗称九女墩。1995 年发掘。一号墩为西汉墓,二号墩为春秋墓。2009年,南京博物院、徐州市文化…… [详细] |
 | 尤村墓地座落在徐州邳县西北55公里的燕子埠乡青龙山南麓。1982年,由南京博物院和邳县文化馆共同进行了发掘。这是一座规模较大的画像石墓(图)。墓葬由墓垣、封土和墓室组成。墓垣由下而上由四层石条砌建,共高1.35米,顶部雕刻成屋檐状坡面,并以浅浮雕凿出瓦陇和云纹瓦当。从残存的基石分析,墓垣四周呈方形,垣内面积约250平方…… [详细] |
 | 李超时(1906-1931),原名李振华,邳县碾庄镇才庄村人。1925年考入徐州省立第十中学,翌年5月任共青团徐州地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书记。1927年初,在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任中共邳县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调东海地区组建中共东海特支,后改为中共东海县委、东海中心县委,李…… [详细] |
 | 碾庄战斗是淮海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及军区部队在江苏省徐州以东地区对国民党军的一次大规模围歼战。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位于徐州以东新安镇地区的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碾庄战斗开始,11月9日,黄百韬兵团西渡运河,进至碾庄圩地区,11月11日,山东兵团与北进的第11纵队会合…… [详细] |
 | 碾庄战斗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决定性的一次战斗。1948年,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全面--的胜利形势下,蒋介石在徐州集中数十万主力军,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人民解放军第二、三两野战军,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前线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任常委,邓小平任书记,统一筹划和指挥…… [详细] |
 | 邳州市占城石屋寺始建于北魏,位于石屋山东麓,因寺后有石屋而得名。有关石屋寺的记载并不清楚,相传,北魏神龟三年(公元520年),有僧人云游观此山有“蛇道虎迹,鹤止泉涌”之胜,且有天然之石室两间,方圆丈许。其室内有巨石伸出,状似龙舌,鬼斧神工,遂依山建寺。明清两代,石屋寺不断重修。明朝末年,石屋寺有住持僧为人豪爽,富有正义…… [详细] |
 | 艾山乾隆御碑为乾隆五十年褒扬时任江西瑞州府新昌县县丞王希文的父亲王爰泰、母亲石氏教子有方而立的蛟龙碑。王希文(1766——1841),字景范,号艾山。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明中叶迁于下邳枣林庄(今江苏省邳州市连防艾山后村)。相传,王希文科举考试考中“拔贡”,被乾隆皇帝选入翰林院为“太子侍讲”。教太子即后来的嘉庆皇帝读…… [详细] |
 |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素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祭祀黄石公的活动始于汉代,《史记?留侯世家》载,“每…… [详细] |
 | 杨庙画像石墓位于占城镇陆井南3 公里,杨庙村南侧。1994年发现,该墓在一水塘中,分前、中、后三室,发现画像石十块。内容有建鼓乐舞图、东王公、孔子问项橐、车马出行图、羽人戏凤等,画像石大部分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展出。其中东王公画像石保存最为完好,原石纵99、宽90、厚19厘米。画面分为两层,上层刻东王公画像。东王公头戴…… [详细] |
 | 郭子化(1896-1975),名帮清,字子化,曾化名葛洁如、李念三、葛幼如、庞沛霖、周尚德等。1896年出生在江苏邳县土山区郭宋庄(今江苏省邳州市土山镇南部)。1915年,郭子化在叔伯两家的资助下,到古邳镇峄山高小读书。1918年,郭子化考入徐州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后并入徐州市第一中学)。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详细] |
 | 邳城文庙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现存大成殿,面阔三间 18.7 米,进深 13米,黄琉璃瓦歇山顶,殿前有 120 平方米的月台。由于多年当作粮管所的仓库,一直保留到今天,现年久失修。据《邳志志》等文献资料记载,邳城文庙为以州级形制,坐北朝南,在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建有照壁、大门、上下马坊、棂星门、泮池、戟门;…… [详细] |
 | 张旺,字兴旺,号长斋,清道光二十五年(1846年)出生在张庄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自幼习武,武艺高强。清光绪年间,清朝同治年间,陕西、甘肃以及宁夏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回民叛乱,清政府派左宗棠前往平叛,张旺随军前往平叛,在甘肃等地屡建战功。 1869年7月,左宗棠抵达甘肃径州,首先攻剿灵州金积堡的马化龙部。清廷大臣郭宝昌…… [详细] |
 | 占城下乡知青点位于邳州市占城镇石屋村。“上山下乡”是为了缩小城乡差别的一项举措,后来发展为政治运动。“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从20世纪60年代展开,至20世纪70年代末结束。上山下乡有农场(包括兵团、干校)和插队两种…… [详细] |
 | 白山墓地位于邳州西北30公里,属占城果园所辖,村旁有一处高4米,东西长60、南北宽50米的土墩,当地人称为“故子”,这是一处商代遗址;故子上有两座汉画像石墓,一前一后,相距3米。20世纪50年--古调查就发现这两座墓葬,1981年南京博物院、邳州文化馆对此墓清理。两座东汉画像石墓一前一后,相距3米,方向均为267°,不…… [详细] |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