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泰州市 > 靖江市旅游

靖江市旅游景点介绍

  桂花厅位于靖江市人民公园内,始建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原位于梅花阁正南方,有5间厅屋。现桂花厅于1964年由市政建设委员会拆除崇圣寺系列建筑后建造,主体仿梅花阁,与梅花阁东西相望,时造价1万余元。2010年经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体建筑与梅花阁紧邻相依。……[详细]
梅花阁
  梅花阁位于靖江市人民公园内,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崇圣寺主持僧勖醇募捐修藏经阁,大雄殿,金刚殿,哼哈殿及藏经阁前面的东西侧厅,建梅花阁。梅花阁与桂花厅紧邻相依。梅花阁建筑结构以木构架为主,抬梁式构造,最有特色的是门前“船底檐”形状的翻轩檐廊。2010年经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靖江文昌宫
  据考证,文昌宫最早为清末举人钱清绮等人因刘闻沙(旧时沙洲名,在靖江最西侧)“教集文会惜字之所”需要,将靖城东门外清康熙十九年(1680)高玉林所建太灵宫玉林坛内分坛至此,并建惜字炉,焚化字纸。清咸丰五年(1855),刘闻沙净土庵主持僧福海因庵内建筑年久失修,由孙姓乡民捐资修复佛殿,殿前另由其他乡民起建,并在殿内供奉文昌帝君,殿东西两廊分为化善坛、元善坛,并立碑为记。于是,原属佛教的净土庵与惜字两坛统称为“文昌宫”。但并非道观,为尊孔重教及祈祷江涛安宁之场所,后于民国时被毁,仅存部分文物;1936年,文昌宫毁于战乱,建国初期文昌宫一度为农会所在。文昌宫成为道观,是在1995年由范青义重建后,因文昌帝君属道教神祗,为保护和发扬道教文化,遂改为道观场所;2006年又再次扩建。其正门东侧墙边存有清末……[详细]
夹港战斗纪念碑
  纪念碑碑高1.4米,宽2.4米,上 书-“夹港战斗纪念碑”。1947年1月19日,靖江独立团在夹港歼灭国民党102旅306团一个加强连,我独立团无一伤亡,延安电台和莫斯科电台连续广播这一喜讯。1986年,市政府拨款在旧址建碑纪念。周围设有水泥结构圆圈保护。1983年经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靖江青龙寺
  青龙寺始建于明代,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青龙寺损坏严重。新中国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宗教事业。在一九九五年后,政府将原来遗留的石刻,在原遗址进行了维修。现青龙寺为仿明代斗拱建筑,飞檐戗角英姿挺拔。2010年经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郁建兴墓
  郁建兴,中国化学武器检查专家,联合国对伊武器检查员,有“和平卫士”之称,1964年9月出生于江苏靖江,1980年9月考入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1984年毕业后,直接入本院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1989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生前是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三系主任、教授、上校军衔。2003年3月13日,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驾驶四辆“通用”越野车前往巴格达南郊一个可疑地点执行核查任务时因车祸牺牲。这是一个令世界所有关心和热爱和平的人们为之惋惜和心痛的日子。这一天,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郁建兴,永远地镌刻在了人类维护和平事业的历史丰碑上。2010年经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来寺
  西来寺位于靖江市西来镇西来村,现有占地面积10283平方米。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斋堂等组成。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原址在旧时西来镇城隍庙东侧,毁于抗战时期。2007年,搜集旧寺部分木料砖瓦,扬州大明寺监院仁决重建于西来镇西来村,建成为西来镇内最大的寺庙。2010年经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毅题词
  1958年,靖江最大的水闸——夏仕港闸建成投用。同年6月29日,中共靖江县委写信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陈毅元帅,请其为夏仕港闸建成题字。陈毅曾主持1940年的黄桥战役,是以少胜多的战役经典案例,更奠定了党中央提出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坚实基础。12月22日,陈毅收信后亲笔作了批示并回寄题词。其后,靖江县委将陈毅题词刻石为记,矗立于夏仕港节制闸区西路南侧,竖嵌在六级圆形台基上,色泽浅黄,形似一叶风帆,上面竖行镌刻着陈毅元帅题写的六行大字。题词从右向左排列,内容为“跨上时代的骏马,勇往直前,奔向社会主义!”,其后为落款“陈毅题”、“为夏仕港闸建成志庆,一九五八年十二月”,题词为行草繁体。陈毅题词手迹现保存在靖江档案馆。2010年经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旧志五桥
  该桥正名为“旧志五桥”,整座桥体由石板、石柱构成,长20.5米,宽2.1米。村民俗称“黑桥”,里人袁恒之捐资建造,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桥体南北横梁上分别刻有“旧誌五桥”四个大字,桥南两柱上依稀可见桥联“有如此桥岁月迭更仍誌五,伊谁之力东西相望忽成双”。北侧两柱可见桥联“一条断港潮流十里便回头,四海为家船挂半帆初出口”。走上石板桥,四周绿树掩映,桥下河水流淌,一种质朴而厚重的历史感油然而生。2010年经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0、关圣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圣寺
  关圣寺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共有房屋15间,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距今180余年历史,关圣寺现有三圣殿,关公殿,观音殿及厢房。关圣寺里的建筑大多毁于战争年代和文革-,八十年代末,群众捐资在原址上重新修缮,现保存一般。2010年经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经纶庵烈士陵园
  经纶庵烈士陵园位于靖江市马桥镇经纶村,墓碑高2.78米,宽1.28米,厚0.25米,上 书-:“靖江抗日烈士公墓”,背面刻155名烈士的姓名。墓冢水泥粉饰,高1.6米,底边围径6.2米。建于1945年3月,为纪念1940-1945年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部分靖江战士而建。1983年经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孤山庙遗址有六块石刻砌在了孤山寺的一面墙上,石刻已有些风化,但上面的图案仍清晰可见,最上面的两块分别描绘了一匹马和一头牛在水中奔跑,中间两块是仙鹤,最下面的两块是两只缠绕在一起的如意。据介绍,这些墙砖和石刻是1999年修建大雄宝殿时挖掘出来的,孤山寺将石块和墙砖镶嵌在大雄宝殿后面的墙壁上。据说靖江是白马驮负而来,故名“马驮沙”,这组石刻,反映的可能就是这个故事。2010年经靖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孤山摩崖石刻
  刻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高1.1米,宽0.8米,在山路左侧石壁之上,残存“夏之南”、“嘉靖”、“丙寅”、“道人”等字,楷书,其它字漫漶不清。2006年,对铭文进行摹印,显示铭文全文“嘉靖丙戌年夏湖南三紫道人易子伯贞祷雨于此”,该碑刻记录了明嘉靖五年(1526)知县易干曾在此祷雨,以缓解旱情。1983年经靖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4、蹑云坊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蹑云坊
  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高3.6米,宽2.8米,花岗岩砌成,两柱单门,上有石额,刻“蹑云”二字,为孤山寺的山门,明代知县赵应旟题联并额,联文为:“对此长江,左蠡烟波今宛在;位当绝顶,西湖风物定何如”。上下雕有松鹤鹿树图案,两柱方形,正背面均刻有纹饰。2006年,靖江市文化局出资进行局部修缮。1983年经靖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印庄巡检司衙署旧址
  印庄巡检司衙门是清朝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长42.9米,东西宽12.6米。房屋为前后5进,每进3间,现存12间,是季市镇乃至整个靖江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旧官府机构遗址。曾经的季市,交通便捷,商贸发达,是当年如、泰、靖地区有名的商业街,街内店肆林立,三百六十行无其不有,有苏北小上海之称。不仅商业发达,季市又为关隘要地,故清代的泰兴县衙将巡检司公署从印庄(今泰兴曲霞区)迁移到季市,以维护季市镇及周边地区的社会治安。在季市古镇研究工作者的报告中,这样描述清代巡检司:旧时巡检司公署的官员也是官府公派的。按科举考试制度,凡考取武举人,皇上就可委派到各地担任巡检职务,地方再选拔一至二人作为巡检的助手。一般县级巡检司有弓兵(又称弓箭手)80名左右,由巡检领导。每名弓兵除由地方财政供给伙食、服装外,还另外发给年……[详细]
靖江烈士陵园
  靖江烈士陵园坐落在靖江市孤山镇孤山西麓,总占地面积107亩,其中西山褒扬区22亩,东山苗木基地24亩,山地64亩,西山褒扬区由园前广场、前大厅、瞻仰道、纪念碑、纪念馆五大部分组成。园前广场300平方米,十分开阔,专供凭吊者和游人停放车辆及集合之用,前大厅有三孔暗红色大门,通向园内,大厅正上方“靖江烈士陵园”题额,为原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所题。厅内面积114平方米。穿过前大厅,便是绿树成荫的瞻仰大道。大道为水泥板块结构,宽8米、长150米,一眼望去,可见由花岗岩构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碑基长、宽各6米,碑身高6.6米,镂金碑文 “革命烈士垂不朽”,为-总理影印手迹。绕过纪念碑步行20米,便是庄重典雅、气势恢宏的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系土木结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绿墙墨瓦,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仿……[详细]
靖江人民公园
  靖江人民公园位于靖江城市中心,始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当时由通海联军镇守靖江,利用崇圣寺隙地营建花园,为此雇请园工,栽花种草,叠山造亭,初具园林风貌,名为“公花园”,故至今仍有许多人叫它为公花园,解放后易名为人民公园,它久经沧桑,几度巨变,2002年人民公园在完善山水盆景精品园的基础上,对公园西大门进行了全面的翻新工程建设,总投资350万元,西大门新建工程由八个部分组成,即大门、广场道路、门房、景窗围墙、综合楼、绿化等,占地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用于商业、办公、娱乐、会议等,西大门的整体工程设计科学,与新修的人民路和谐协调,整体建设体现出苏州古典改良型建筑风格,显得雅致、大方、美观,既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又体现出宽敞、亮丽、实用,给人以良好的视觉,达到了引人人胜的效……[详细]
刘国钧故居
  刘国钧(1887~1978年)生于江苏省靖江县生祠镇,汉族。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刘国钧就以一个成熟的企业家,登上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历史舞台。以后,他在这个大舞台上,有声有色地编演了纺织印染工业光彩耀日的场景,令世人瞩目,被誉为中国现代杰出的实业家,著名的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刘国钧故居座落在他的衣胞之地生祠镇,与岳王庙相邻。走近古色古香的门楼,刘海粟先生的手迹“弘毅园”三字道劲有力。刘国钧故居由旧居、善余厅、敬修堂和新建的国钧堂组成。整座建筑既有回廊相连,又有天井相隔,几井几楼,疏密有致,浑然一体。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当属大门左侧的旧居,泥砖青瓦,苔藓斑驳,低矮的瓦房里,一张旧竹床,一架纺车,一部织布机仿佛一本尘封的清苦勤俭的教科书,在静静地叙说着刘国钧先生这位中国民族工业骄子的艰辛而辉煌的创业……[详细]
马洲书院
  靖江历史上办了不少书院,其中创办最早、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是马洲书院。现今的马洲书院坐落在靖江市第一中学内。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即靖江建县前300多年,马洲书院即已诞生,那是孔子51世孙孔元虔所建。孔元虔原住泰兴,后迁居靖江西沙。他见那里没有习读场所,便自己出资在西沙孔家祖师堂附近建了一所书院,并以马驮沙的别称“马洲”命名。后来,马洲书院湮没,为何湮没,无史料可考。明代崇帧九年(1636年),陈函辉任靖江知县。上任两年后,他对靖江迎恩亭大加扩建,先在篱笆南面建一道牌坊,遁道而入,一边栽梧桐,一边种竹子,中间设栅门。进入门内,有桥、有井;桥下是放生池。池东有石闸一座,启动闸门可引进长江的潮水。石闸之南建有一洞,桥的北面有屋5间。偏东有一阁,名“大士阁”。大士阁临池而建,高20多公尺。登……[详细]
靖江魁星阁
  靖江现存古迹中,魁星阁年代不是最久,但却最为引人注目。它的外形很巍峨,共有3层,坐落在约有1.5米高的石基上。高约14米,与周围的平房比起来,确似鹤立鸡群,阁的底层较大,向上逐渐缩小,形似宝塔。阁呈六角形,18只飞檐高高翘起,看着看着,你会觉得他们要翩翩起舞了。底层的-有一圈石栏,上面没有复杂的花纹图案,饱经风霜后,显得更为古朴端庄。石栏里面是高高的木栅栏,视觉上的上小下大,心理上的沉稳感,正是这些木栅栏造成的,设计者的匠心由此可见一斑。二层和三层没有走廊,六面都是木格窗。二层的六只角上,还分别雕有一只惟妙惟肖的龙头,那些细小的龙须至今仍清晰可见。魁星阁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它又叫巽阁。“巽”八卦中的一卦,代表风,亦指东南方。魁星阁正建在老县城的东南角上。当时建造的目的一是兴文运,……[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