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海陵区旅游

海陵区旅游景点介绍

  古关帝庙在泰州市鼓楼大桥东北侧滨河广场的东部,南临护城河,北近东进东路。旧时称此关帝庙在关帝庙墩上。庙西侧曾有小巷名武庙巷。庙曾和东侧不远处觉正寺隔东大街相望。泰州的关帝庙中,北门外关帝庙墩上的关帝庙,不是魏忠贤生祠改建,而是在明万历时就建成了,因此,被称之为:“古关帝庙”。古关帝庙现山门殿的弧形庙门上仍嵌‘古关帝庙“石额,上有嘉庆丁巳年重建字样。门下两旁有石鼓一对。山门后有天井,天井后为大殿3间,前有卷棚,脊檩下置斗拱,东边墙上立民国十年二月十七日当局签发保护庙产的布告。原此庙后尚有民国十五年州人王幼丹倡建西式砖楼1座,名为“文昌楼”,与城南原文昌阁在一条轴线上,前后呼应,古关帝庙位于滨河绿地的城河风光带中,居高台之上,2株参天古银杏挺立山门两侧,前面的护城河碧波荡漾,临河的一面石墙上还有……[详细]
夏思恭祠
  夏思恭祠位于渔行大街20号。元朝末年,泰州白驹场盐民张士诚起义,于1353年3月攻下泰州。战后泰州城到处断墙残垣,张士诚让夏思恭到城北宋代的堡城处重筑新城。1364年10月朱元璋命大将徐达、常遇春从大江口和扬州分水陆两路向泰州进发。泰州守将严再兴、夏思恭被迫退守新城。同时,张士诚急令淮安守军援泰,被常遇春打败。张士诚又派水军兵船400艘出大江援泰州,因水浅难登陆,未解泰州之围。夏思恭、严再兴率众坚守,同年十月十六日,徐达率兵围攻新城各门,用高梢子船扎架攻城,夏思恭战死,严再兴等人被俘。随后,徐达将此城夷为平地。当地百姓感念夏思恭的忠诚,就在当年夏的官衙处建造了一座庙宇,供奉夏思恭像,庙内还塑了一匹白马,传说是夏思恭的坐骑。为遮掩明王朝的耳目,庙名称“都土地庙”。土地神是某一地域内的守护神。在……[详细]
83、斗姆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后周(951-960),原名仙翁祠,祀仙翁王冶,后毁于兵燹。宋建隆年间(960-963)奉诏重修,祀吕祖兼祀王仙翁。元泰定年间(1324-1328)改为斗姥宫,清嘉庆十一年(1806)重建,于前殿祀吕祖,正殿奉玉皇,后殿奉斗姥。现存吕祖殿、玉皇殿、大厅、厢房等建筑,东有花园遗存。玉皇殿硬山屋面,面阔三间 11.90 米,进深九檩 9.90 米,脊檩高 6.10 米。存有“小有天园”、“粥厂”等石刻。……[详细]
都天行宫
  都天行宫在泰州市西仓桥东引桥北侧,老廒新村58号,都天行宫坐北朝南,南临护城河,北近泰州船闸。因该庙是“都天菩萨”出巡时居住的宫室,所以称为“都天行宫”,又称“都天庙”。庙中所供神像,为唐开元末安禄山叛乱时死守睢阳、城破不屈的大将张巡,被人们尊称为“都天菩萨”,敕封“吴天大帝”。都天行宫系清康熙三、四年间,就社稷坛旧址的西半改建而成,光绪二年、民国二十二年先后两次重修。这组古建筑群在南北一条中轴线上。由门楼、戏台、东、西厢楼、大殿、后楼等组成了庙宇主体。门楼5间,中开券门,上嵌“古都天行宫”石额,并饰有祥云图案的砖雕,门前两侧立狮子盘球的石鼓一对。 门内后金柱下置屏门,平时开两侧小门,香期屏门打开。戏台与山门楼相连,座南朝北,上下两层,下层为通道,上层为演戏台,单檐歇山屋面,翘角飞檐,小巧精……[详细]
  李氏住宅(李嗇庵故居),位于海陵区五一路24-26号北侧东部。始建于清宣宗道光年间(一八二一至一八五零),原宅主李氏为晚清泰州豪富。后俗称范家花园。青砖灰瓦,肥梁胖柱,为泰式民居的代表作之一。李氏住宅原有三条轴线,东侧原有房屋六进,西侧房屋有三进,现最西侧建筑,除原书房外均已无存。西侧四进,现为“一分屋古玩艺术品市场”。第一进厅屋硬山屋面,面阔五间23.6米,进深七檩9.65米,脊檩高6.1米,鼓形石础,用材粗大,房屋宽敞。保存完好,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现存厅屋、堂屋、穿堂及后楼。厅屋前有轩廊、鼓形石础,房屋高敞,楠木结构,采用栌斗、荷叶构墩等构件。……[详细]
  原址在东进路 173-3 号,始建于明代,清初归朱氏。现存堂屋为明代建筑, 2000 年移建于梅兰芳纪念馆内。房屋硬山屋顶,面阔三间 12 米、进深七檩 7.3 米、脊檩高 5.6 米,抬梁式架构。明间用中柱,柱下覆盆式石础,梁架扁作,双步梁上饰以荷叶墩;次间用山柱,上有天花,下有地板,明、次间用板壁分隔,室内墙壁全部有护墙板。……[详细]
泰山行宫后殿
  泰州泰山行宫,又名奶奶庙。它是泰州道教的代表。崇儒祠、光孝寺、泰山行宫三大建筑,成为泰州儒、释、道的三大标志。泰山行宫成就了泰州宗教文化一条街的完整。泰山行宫的“身世”鲜为人知。行宫是指古代供帝王出京后居住建筑的宫殿,也指帝王出京后的临时住所。泰山行宫不是为皇帝建的,而是供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离开山东泰山时建造的行宫,故称之为泰山行宫。泰山行宫原来有三殿组成,现仅存大殿一座。殿中供奉的神像说法不一。清代夏退庵在其<退庵笔记>中写道:“西桥西有泰山行宫,俗呼奶奶庙,莫详其义。有云泰山碧霞元君,则曰顶上奶奶清口之惠济,祠曰奶奶庙。他处凡元君行宫皆以奶奶庙称之。”从庙中三尊铜像来看,均系宫装打扮,两手合供处有执圭的长方形孔痕迹,端坐的姿态是朝觐的样子,中为女神,两边是侍女。故庙中供奉的是碧霞元君。……[详细]
泰州光孝寺
  “江淮名刹”光孝律寺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原名万寿寺,后因南宋高宗赵构为超度徽、钦二帝亡灵,诏令该寺摆设道场,敕令改称 “报恩光孝寺”。乾隆年间,又改称“报恩光孝律寺”。该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最盛时期容纳常住僧人千余人。本世纪30年代光孝律寺创办佛学研究社,海外弘法的不少名僧都曾在光孝律寺就学。光孝律寺收藏珍贵文物较多,如收有历代名家墨迹,世称孤本的宋拓“汝帖”;隋唐时代从印度传来的“贝叶经”等。……[详细]
  安定书院在泰州迎春路西江苏省泰州中学内,为北宋教育家胡瑗讲学旧址。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泰州就在泰山左侧建安定书院,是江苏省内最古老的书院之一。最初,泰州奉祀胡瑗的祠堂就在安定书院内,清初才在书院中自成院落。明嘉靖初,安定书院移位现址后屡经扩建,至清光绪间颇具规模:有大门三间及左右八字墙、东西过街辕门、客厅、东西执事厅各一进、斋舍三进、藏书楼一座。中国古老书院,大多建筑精致,环境优美。安定书院的东执事厅与客厅,回廊相连,四角飞翘,形似蝴蝶,又称蝴蝶厅。客厅后,建环碧亭、辟荷池、架板桥,具园林之胜。书院既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也以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为归依。美,不仅可以启迪文思,更有人格塑造潜移默化的功用。和先贤一样,建筑亦呈现出一种精细厚实的风格。如今的安定书院前后两进,它是简……[详细]
90、储巏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道光·泰州志》记载,储巏的墓地位于泰州西郊九龙河东侧的唐楼庄。明成化十五年,储巏生母王氏病故。储巏在西郊九龙桥买地一块,用以葬其母。储巏去世后,也葬在了这块土地上。据《储氏族谱》中“谕葬图”所绘,墓地原有三个高大的封土堆,左为储巏夫妇合葬墓,中是储巏父信、生母王氏、继母董氏合葬墓,右系储巏弟嵃墓,三座墓从东南往西南依次排列。墓地前有神道、神道碑、御葬碑,两边有石翁仲、石羊、石马、石虎,还有明堂、享堂。后来享堂移至墓后,改为土地祠。整个墓地南北长一百一十丈,南宽十丈,北宽四十九丈,占地约五亩,其间遍植松柏、银杏,清幽宁静。储巏,字静夫,号柴墟,他是泰州历史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才子名宦了。他出身于一平民家庭,先世是毗陵人,传为唐代诗人储光羲之后。至元时,其族迁来泰州。储巏小时侯聪明好学,有“神童……[详细]
老通扬运河泰州段
  通扬运河,贯通江苏省南通、泰州、扬州3市的人工河道。古称邗沟。为南通、泰州、扬州3市及其沿岸各市、县的主要航道。延伸于江苏省长江北侧。始建于西汉文景年间(公元前179~前141),由吴王刘濞主持开凿。用以运盐,亦称运盐河、盐河。经历代改建和延伸而达南通。清宣统元年(1909)改称通扬运河。……[详细]
  泰州中市河上的古桥名。始建于宋淳熙年间,初名太平桥,明洪武初年重建。桥为砖砌单拱弧形,跨度五点六米、高约四米,东西各有十五六级台阶。桥面东西长约八米,宽约七米。桥面和台阶全是铺的麻黄石板。桥栏杆高约一米,为砖砌。泰州中市河是水上货物进入城里的主要通道,桥下舟船南来北往,桥上行人熙熙攘攘,是城中最为繁华的地区之一。昔时税务机关就设在桥的附近,以方便来往船只上岸交税。时间一长,太平桥被俗称为税务桥。以“税务”命名桥,迄今为中国桥梁史上仅有的一例。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州城地面不断抬高,中市河被渐渐填没,税务桥随之被埋地下。一九八六年,古税务桥遗址被公布为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曾在原址竖立文物保护标志牌,后被拆除。一九九六年九月九日,因铺设城市下水管道,挖沟施工时意外挖出古税务桥出土,国家税务总……[详细]
  自南唐建州城始,此地历来为州治所在地,明洪武三年、明宣德五年、正统十年、清康熙十三年、光绪和道光年间分别修缮,民国为县政府所在地。原有照墙、东西牌坊、大门、土地祠、监狱、仪门、东西吏舍、大堂、西库房、东西厢房、二堂、楼屋、从舍、东宅、幕舍、厨房、荷池和西厅等建筑,现仅存荷花池遗迹。……[详细]
四巷陈宅
  陈氏住宅的宅主为泰州名门,位于五巷历史街区的四巷西侧。有面巷大门3座,仪门3座,腰门1座;主体建筑从前面第一进照厅往后,依次有厅屋、堂屋、厅屋、穿堂、堂屋前后6进。加上东边临巷的上厢房(一排草房、灶房)与西边的套房、下厢房,有房屋49间,院落10个,火巷2条,水井2口,共同组成一座体量宠大,布局规范而又富有变化的大家族民居群,占据了四巷西侧全巷近三分之二的空间,因而曾有过陈半巷之称。四巷陈宅建于封建社会晚期,但总体上仍能继承传统,体现居中为尊,主次分明;虽然所处空间较为狭窄,但布局严谨,功能齐全,上下厢房应有尽有;虽然院落大小不等,但多能因地制宜,变化灵活,处处恰到好处。尤其是简易大门、二道豪华仪门、如意砖雕图案、斜铺方砖的响厅、火巷中设置腰门、灶房内凿有水井等等,均具特色。在五巷地区算得上……[详细]
戈氏住宅
  位于该市海陵区稻河历史文化街区。明末清初风格,建筑面积五百八十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清代归戈氏。大门东向,两侧有八字墙,仪门下置石鼓,内设垂莲柱;厅屋南向,硬山屋面,面阔三间 10.55 米,前带船棚卷用荷叶墩、栌斗等雕刻构件,进深七檩 6.7 米,脊檩高 4.9 米,占地约200 平方米。保存完好。……[详细]
  泰州草河位于海陵区城北街道老城区北,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其他。泰州草河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泰州稻河位于海陵区城北街道老城区北,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其他。泰州稻河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关帝庙巷64—3号宅
  关帝庙巷64—3号宅位于海陵区城中街道钟楼社区,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关帝庙巷64—3号宅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叶大根宅
  叶大根宅位于海陵区城北街道大浦社区,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叶大根宅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武简侯宅位于海陵区城北街道彩衣社区,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武简侯宅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