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务川自治县龙潭村AAAA ![]() 在仡佬族的母亲河——洪渡河畔,由前寨、中寨、后寨三个自然村寨组成的龙潭村,居住着的215户837人的仡佬族人,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龙潭村古名“火炭垭”,早在秦汉时期即已有人聚居于此开采朱砂,流风所布,千年积淀,造就了仡佬族独具特色的丹砂文化,龙潭也因之成为中国丹砂文化的中心。迄至明清时期,寨内修筑大量建筑,一度繁盛,申姓仡佬族在此繁衍生息七百余年,形成了具有显著特征的仡佬族聚落发展的文化脉络。龙潭村,已成为全国仡佬族同胞寻根问祖的圣地,游客体验仡佬文化和丹砂文化的中心,感受黔北渝南民族文化风情的旅游目的地。龙潭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寨前一方水塘,四季不干,荷香满塘,龙潭村由……[详细] |
![]() | 务川仡佬之源景区AAAA 务川仡佬之源景区位于大坪镇洪渡河畔,距县城8公里左右,规划总面积30平方公里。主要由一园(洪渡河仡佬文化主题公园)三区(仡佬风情小镇开发区、文化产业集聚区、旅游产业发展区)五版块(龙潭古寨、九天母石、大坪古镇、石垭子湖、濮国遗都)所组成。核心区九天母石,是世界仡佬之源和仡佬族胞祭天朝祖的圣地;龙潭千年仡佬古寨,是世界仡佬和丹砂文化中心;丹砂圣水(湖),是仡佬源头的高原平湖,涉水面积11.84平方公里;大坪汉代墓葬群2013年7月被列为全国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曾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民族传统特色古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最具魅力民族村寨、贵州省20……[详细] |
![]() | 务川仡佬文化博物馆AAA 务川仡佬族民族文化博物馆景区位于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县城九天大道洪渡河畔,与务川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仡佬文化旅游景区为邻。博物馆景区总占地面积35亩,建筑面积9074平方米,展厅面积3890平方米,总投资人民币约1.3亿元,于2016年8月建成并启动试运营。博物馆景区是我国唯一一所具有仡佬民族风情,展现仡佬族生活、人文历史的精品馆,目前共有馆藏文物129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件,国家二级有3件。务川自治县仡佬族民族文化博物馆于2016年5月30日破土动工,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74平方米,展厅面积4000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现有馆藏文物122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详细] |
![]() | 田村故事里景区AAA 田村故事里是集培训基地、高端民宿、农家餐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主打“农旅一体化”理念的乡风民宿体验式旅游项目,田村故事里紧邻洪渡河漂流。故事里整合利用闲置的木房打造高端民宿10栋,可34间客房,主要面向来务川避暑的外地游客或县城区来乡镇享受周末休闲度假观光的客人;故事里建有约5公里的旅游休闲步道、16000平方米的湿地公园,同时配套设施有停车场、农家乐、游客接待中心等。景区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生态良好。景区内的游客休息设施主要采用了“木纹里”、“石纹里”、“竹纹里”三类特色,即用纯木、石头、竹子分别进行包装,同时应注意对项目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进行配套建设。环境优雅,亲近自然,不仅能满足游客……[详细] |
![]() | 务川洪渡河景区AAA ![]() 在贵州高原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条悄然奔流的河,养育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仡佬族人口。就是这条普普通通的河流,见证了贵州高原上最古老民族生生不息、一往无前的辉煌历史。这条河流经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全境,她的名字叫——洪渡河。洪渡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一级支流,务川县境内干流全长128公里,主要支流有洪渡河、岩门河、洋岗河、长溪河。洪渡河在务川县境内河流两岸森林植被保持完好,生存着银杏、水杉、红豆杉、云南穗花杉、珙桐、黑叶猴、金钱豹等众多珍稀动植物。其峡谷风光旖旎,溪水清澈见底,两岸峭壁耸立,景色秀丽,峡谷幽深,青山滴翠。洪渡河漂流景区位于务川自治县南大门丰乐镇境内,全程约九公里,共计22个滩口.总体落差……[详细] |
![]() | 烟礅烽火台遗址烟墩烽火台遗址,在砚山镇境内,至今保存相对完整。据明嘉靖《思南府志》记载:“古烟墩,在县治右,墩盖一土山,高而不甚广,四旁皆无倚着,酷类今烟墩之制。相传古曾举烽火于其上,俗因呼为烟墩也。”大清道光《思南府志》又载:“建于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究竟建于何时,没有相关专家考证过,众说纷纭,但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是可靠的。而关于烟墩烽火台许多逸闻趣事至今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烟墩相隔务川县城40公里左右。烟墩地名的来历与烽火台大有相关。烽火台建在一墩大石山堡上,山堡向北,方向落脚处于悬崖陡壁,抬头看高山顶立、云雾多端。向东直上去往砚山、濯水。山堡的结构以青石为主,地表少许泥层……[详细] |
![]() | 罗峰书院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前身是敷文书院.清道光初年县城贡生唐士柬捐银建修,院址下学(时县署左,今老干局宿舍楼),木瓦房一栋五间。书院建成,随即推举山长(书院掌教人),开科讲课授生。县儒学学官教谕、训导每月亦到院讲课。道光十六年(公元1835年),江苏嘉定举人冯子龄(绍彭)任知县,捐钱五百千文(每一千文为一吊),迁敷文书院于城东门之右山麓(今县中心幼儿园),并购置学田.收取租谷给养师生,名“课读”费,包括教师薪金,学生的生活补贴、纸笔、灯油、炭火费等。凡在读生员(秀才)、童生均可享受。同时制订“励学规章”,设立奖学金,鼓励学生勤学上进。书院授课以生员自学研读为主,学官、山长定时开讲,……[详细] |
![]() | 瓮溪桥瓮溪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十四年至十六年(公元1586~1588年)间,陕西西安府兴平县-商陈君仁“自备己财、鸠工命匠”修建。桥位于大坪镇瓮溪(今务川汞矿电厂山后),单石拱桥,宽约2米,长约15米,高约30米,跨两山岩壁之间,深溪之上。两山皆岩石,山顶相距约50米,从山顶到溪底深约100米。从北山(电厂)下到桥头要转五个拐,一路石梯,宽l~2米不等。第二拐靠石壁上凿有长20厘米、宽9厘米、深15厘米的一个孔。钻迹清晰。过桥后再转四拐上到山顶。溪沟两岸怪石嶙峋,水竹荆蔓丛生,桥下水湍涛涛,回声震耳。那个年代,务川已是“砂坑之利,商贾辐辏,民庶殷实”,但从板场过瓮溪至县城的路却崎岖逼窄……[详细] |
![]() | 藏凤崖摩崖藏凤崖摩崖位于务川县都濡镇杨村村,距县城2.5公里。相传古时曾有凤凰栖息于此,故名“藏凤岩”,藏凤岩摩崖因题刻于藏凤岩而得名。藏凤岩南北走向,石灰岩质,长约600米,高约26米。藏凤岩摩崖“灵崖”二字书于崖壁正中偏右,离地8米许,横排阴刻行书,每字高4.1米,宽3.2米,两字间距6米,落款题“龙维祚书”,朱砂着色。龙维祚为时任务川知县,“灵崖”二字刻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藏凤崖摩崖气势雄奇,笔力遒劲,布置合理,与巨岩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书写者的书法造诣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还表现了人们对“凤凰来栖”的期冀;更兼藏凤岩回音灵验,被誉为世界第一回音壁。藏凤崖摩崖是务……[详细] |
![]() | 山羊岩(山营岩)山羊岩位于务川自治县城东大坡东侧,真实名字叫山营岩,因半岩有一个深洞,兵荒年代挨山人家都进洞躲匪,洞外建起营盘而得名。岩的上部是高30-50米的绝壁,岩顶绿苔披石,古松虬蟠,疏密有致;下部是一条条由它派生出来的乳状土岗,直抵河岸,青杠、松、柏杂生,树高林茂。岩脚有天景塘、钢丝桥、柳塘渡口等六个滩塘,其景致以天景塘为胜。岩壁间有泉水喷出,状如散酒珍珠。夏秋两季,一些游人到山羊岩消闲,或天景塘垂钓,或钢丝桥试胆,或趁初月听猿,或濯清涟涤汗,皆怡然自得,兴尽而归。……[详细] |
![]() | 栗园草场栗园草场位于务川县泥高乡栗园村,海拔约1360米,距县城53公里,是西南最大的天然草场,拥有牧草地面积10万亩。草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植被繁茂,低山矮堡,绵延不绝。其中,在草场北缘有一片石林,长约二十里,主要分成三片,靠北一片,苍凉悲壮,中间一片,艳丽儒雅,靠南一片,神秘雄奇,与栗园草场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详细] |
![]() | 银狮洞银狮洞位于黄都镇丝绵,是一大型溶洞,该洞神秘又神奇,天然洞分上下2层,且旱水二洞层次分明而又相互贯通,浑然一体,鬼斧神工,妙趣无穷。越往深处,景致越异,珍珠墙、乳水瀑、响水洞、长寿翁、钟乳石林、石山堡...。奇景异趣,接连不断。……[详细] |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