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南充市 > 营山县旅游

营山县旅游景点介绍

  骆市红军石刻碑廊位于营山县骆市镇。1994年12月,被公布为南充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1903年。……[详细]
  西月台摩崖造像位于营山县三元乡。1994年12月,被公布为南充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凿于清代,造像一龛,龛制船形。龛高4米,宽3.4米。造像130余尊,纵横交错排列,大小各异。顶端造像为“弥勒变”,中善结跏坐弥勒像,手持吉祥果,高50余厘米,座下施对称两首神鸟。中间为“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头饰花冠,结跏趺座;右为送子观音,怀抱一小孩;左为大势至菩萨。佛高1.5米,菩萨各高1.3米。底层为“华严三圣”:中为毗卢那佛,高1.7米,头戴花冠,高肉髻,双耳下垂,面修长,双眼垂视,身着袈裟,褒衣博带,袒胸,手已残,半结跏坐于束腰须弥座上,座底施蟠龙。左右为文殊、普贤,座为青狮、白象,并待狮奴、象奴;另有弟子各一,紧靠佛身,侍立于莲叶上部。此外,龛内还有风伯、雨师、雷神、电母、天尊、八部众、道……[详细]
  九人合葬墓位于营山县通天乡。2003年6月,被公布为南充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回龙古建筑群(含文昌宫、濂溪祠、石佛寺)位于营山县回龙镇。2003年6月,被公布为南充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香普夫妻墓位于木顶乡。为南充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边沿为准外延5米。……[详细]
  梅坡村幸福农庄位于双流镇。为南充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四周基石为准向外延伸5米。……[详细]
  长寿寺位于六合乡。为南充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四周基石为准外延5米。……[详细]
  石槽湾吴氏碉楼位于合兴乡。为南充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碉楼外延10米。……[详细]
  张氏祠位于普岭乡。为南充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10米。……[详细]
  济川东岳庙位于营山县,年代为清。2016年12月,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南充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四周基石为准外延5米。……[详细]
  萧家祠堂位于营山县,年代为清。2016年12月,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南充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四周基石为准外延5米。……[详细]
  营山禹王宫位于营山县黄渡镇渡河社区,年代为清。2023年7月,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其南充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云凤书院位于营山县绥安街道书院桥社区,年代为清。2023年7月,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其南充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进士文化旅游景区
  营山建县1400余年,人文荟萃,素有“科第仕宦、绵绵继继,甲于蜀都”之美誉。从宋至清,共考取进士57名(仅清朝就有26名),同时考取举人200余名、贡生360名,在川位居前列,留下了丰富的进士文化遗产。进士文化旅游景区位于营山县城东部,占地面积1600余亩,以营山“镇县之宝”——回龙塔为核心,以游客中心片区、白塔景区、云凤书院和于式枚故居为重要组成部分,以进士文化为灵魂,开发以进士瞻仰、进士文化科普、传统书院参观、国学体验、亲子研学为主的进士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生动演绎出中国传统文化向上向善、耕读传家的“根”和“魂”,全面展现新时期营山人民团结拼搏、砥砺奋进的“精气神”,也是营山“坚持产业融合、生态宜居、文化铸魂,建设有影响力的山水田园城市”的具体实践。咨询电话0817-8089609投诉电话……[详细]
15、千里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里渠年代:1957年2019年,千里渠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蓬山摩崖造像及石刻
  太蓬山摩崖石刻位于营山县太蓬乡,素有“蜀北名山”之誉,“太蓬仙迹”之称的太蓬山上。最早的唐代开镌于唐先天二年,即公元713年,最晚的为民国38年(1949年)。其中唐代8幅,五代1幅,宋代40余幅,元代2幅,明代5幅,清代8幅、民国2幅。石刻内容有:佛教经典,造像碑记,游人诗赋,史实辩误等。其中最珍贵的有唐代《安禄山题龛》、唐代知县任惠琳题“透明岩”碑、唐主持僧《十三生七斋记》、唐朱伦之《普济寺》碑,宋雍沿《题太蓬十三韵》、宋朱时敏《辩太蓬有安禄山题龛》、清《装修神像碑记》等。这些石刻题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太蓬山的宗教、政治、文化、地理及风景名胜资源等。而且这些题刻的书法风格各异,形体齐备,正、草、行、隶遒劲。流畅,是古代书法艺术之瑰宝,被南充市人民政府于1994年11月公布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吴氏碉楼位于营山县合兴乡石槽村,距合兴乡场3.5公里。碉楼左侧虽然有村道公路通过,但仅仅限于天晴的时候,而且只限于摩托车可以通行。走路的话,从乡场到碉楼最快也要40分钟。据引路的石槽村党支部书记易德喜讲,碉楼周围有居民10户近50人,以吴姓为主,他们主要以传统种养业为经济来源。碉楼后来一直是吴家人的居住场所。因为结构紧凑,墙体厚实坚固,保存完好,碉楼至今仅小范围维修过一次。易德喜说,2010年8月,吴氏碉楼被列为营山县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1月升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槽沟吴氏碉楼(营山县)保护范围:碉楼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详细]
营山红九军政治部旧址
  营山新店红九军政治部遗址。1933年十月三日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以下简称红九军)攻占新店,在新店镇设立红九军政治部,徐向前将军在此先后指挥了“营渠战役”“丰窦狙击战”“凤凰寨伏击战”等战役。红九军政治部旧址(营山县)保护范围:东、西至滴水,南、北以基石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详细]
  营山李氏家族墓(营山县)保护范围:墓葬占地范围外延1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详细]
普岭张氏祠
  张氏祠位于花桥村2组,距普岭乡2.5公里。据花桥村村委会主任李荣国介绍,张氏祠是张氏族人修建,在该村,姓张的人家占了80%的比例,故一直以来,张氏祠就成为了村民的活动中心。每逢村里开展活动,如村民大会、放电影、唱戏,都在张氏祠内进行。村里的张姓人家每年都要在祠堂举行乡友联谊会,今年3月,村里人还捐款对祠堂进行了维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岭完小设在张氏祠,那时不仅有小学还有初中,村里的学生基本都是在张氏祠接受的启蒙教育,此地不仅成为很多村民跳出“农门”的跳板,而且还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熊猫专家张和民就是其中的代表。根据营山县文管所提供的资料显示,张氏祠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坐东北朝西南,由山门、戏楼、正房和左右厢房组成,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建筑面积522平方米。祠堂内有0、戏台。过去祠堂的……[详细]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