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区旅游景点介绍
黄筱村墓位于开福区,年代为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孙常钧公馆位于开福区,年代为中华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同仁里建筑群(含8号、9号、10号、11号、12号、13号公馆)位于开福区,年代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伍毓崙公馆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湘雅路大王家巷内风华巷6号,建于1935年,为一栋曲尺型红砖清水墙二层楼房,内有小院,外有围墙与槽门,屋后一口麻石井台的单眼水井,井水至今清冽。今为居民大杂院,少数房间在私房改造时留给了伍氏后人。……
[详细] 西园北里因唐宰相裴休在此修建西楼而得名,属长沙六大公馆群聚集区之一的文化街区。一条悠长而逼仄的小巷两侧,串起七处不可移动文物,还有当代著名金石书法家李立、革命先辈帅孟奇故居等11处历史民居 。西园北里文化街区包括湘春路旁的西园北里、西园、泰安里三条主要街道 。此文化街区的两翼有湖南两大名校:明德中学和周南中学。街区东北有原左文襄祠(即左宗棠祠)。已列入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就有:老明德中学乐诚堂(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老周南中学李觉公馆(长沙市近现代保护建筑、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泰安里古井(清末)、群力里清代古墙(1885年)、左宗棠祠石山。西园巷29号民居(20世纪30年代),西园北里1号民居(20世纪40年代)、48号民居(民国)、49号民居(1947年)、55号民居等 。……
[详细] 该龙王宫位于开福寺西侧,门对新河老街,至今尚保留有过去龙王宫的部分遗迹。由于新河老街拆迁,早已改为民房的原龙王宫房舍暴露出来,虽然内部的格局已被改变,但结构依然较为完整。藻井、卷棚、天井墙上的圆形彩绘,一切都显示这是一座古老而珍贵的建筑。最大的发现是正殿顶梁上的两处题记。一处题记为“大清光绪十二年丙戌岁季秋谷旦捐建”,另一处题记“提督衔江南福山镇总镇陈海鹏等监修”。光绪十二年即1886年,距今130年。陈海鹏为湘军将领,曾任福山总镇。陈海鹏晚年居开福寺前,在新河养鸭,并请来郭嵩焘、王闿运等文人诗酒饮宴,流传下“欲吃新河鸭,须交陈海鹏”的文坛佳话。遗址内另发现有汉白玉石碑一通。……
[详细] 永恒堂,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区外湘春街50号。始建于1906年,初属英国教会,1912年由美国基督教北美长老会接收,是年4月,长沙基督教长老区会正式组成,由中外信徒捐款于1917年重建教堂。1927年长沙区会加入中华基督教会,教堂定名为永恒堂。1947年湖南基督教大会在这里成立。1958年9月长沙市天主教、基督教组成联合生产委员会,永恒堂部分房屋辟为生产场所。文革-期间,永恒堂礼拜活动停止,教堂改作仓库。1980年2月随着国家的宗教政策落实,永恒堂得以恢复,成为基督教在长沙市区惟一的教堂。长沙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长沙市基督教协会设在这里。永恒堂占地面积6498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坐东朝西,二层砖木结构,外形为中国古典形式,重檐歇山顶,筒瓦屋面,内部则以西方教堂装饰,……
[详细] 长沙古城墙潮宗街段遗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类别为古遗址,年代为南宋-清。2021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长沙古城墙潮宗街段遗址为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长沙滨江文化园坐落于长沙母亲河湘江与浏阳河交汇处的新河三角洲,占地面积196亩,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园内包含长沙图书馆、长沙博物馆、长沙规划展示馆、长沙音乐厅四个场馆和景观塔,形成了长沙市“三馆一厅”建筑群。长沙滨江文化园整体建筑有如由河流冲击出来的沙堆砾石一般,从大地之间崛起,以倔强不息的姿态,屹立于湘江与浏阳河汇合处,体现了思变、创新的“湖湘精神”;以硬朗的雕塑形体塑造了刚直、倔强、勇敢的“湖南人性格”;以流畅清新的轮廓体现了豪迈、浪漫、自然、率真的“湖湘艺术神韵”。作为专业性文化建筑综合体,长沙滨江文化园集图书阅览、文物馆藏、规划展示、音乐汇演等功能于一体,通过‘资源整合、统一管理、统筹协调、专业运营’的管理模式,坚持“省会地标,长沙客厅,文化圣殿,百姓乐园”的目标,致力打造成具有……
[详细] 王趯墓南宋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车站南路杨家山。1960年发掘。为一座南宋夫妇合葬的砖墓,仅有砖圹,无券顶。北室葬男性,南室葬女性。出土有木印一方,圆形扁纽,纽上刻一“上”字。印下阳刻“趯”宁。墓室西端有石墓志一块,楷书,残存320余字。墓志背面下部刻有人像,部分凿毁。从墓志得知,墓的年代为南宋乾道六年(1170),南室女主人吴氏,卒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墓男主人名趯,字彦恭,累官至右朝议大大,直秘阁,祥符县开国男知广州兼广南东路经略安抚。经考证,墓主应姓王。《宋史》中无传。《宋史鉴》中有其专传。墓0-土文物总计121件,包括黑色陶砚、乳白色定窑瓷三足炉、铜镜和小盘、器座、碗、杯、弧形饰、方形饰等铜器,并出土了唐、五代、宋等时代的铜钱。……
[详细] 胥元矩墓北宋墓葬。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洪山庙163医院内。1982年发掘。该墓葬于风化岩层中,长方形竖穴,棺椁已朽。墓坑头部竖青石墓志铭一方,一面阴刻篆文“宋故朝散郎胥公墓志铭”,一面阴刻楷书“宋故朝散郎致仕上骑都赐绯鱼袋胥公墓志铭”,存500余字。据此可知墓主人胥元矩为长沙人,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卒于元祐五年(1090)。铭文记载了其家族历史和本人生平,文字与书法水平较高。随葬器物有铜执壶、铜箸、白瓷碗、铜镜、“祥符通宝”铜钱,“长命富贵”,压胜金钱等20余种。……
[详细] 荷花池木椁墓战国墓葬。位于长沙市开福区荷花池长沙师范院内。1986年发掘。墓坑上大下小呈覆斗形,墓道置于墓室东而,椁周填充青灰色膏泥。葬具为两椁两棺,内外椁呈井字形,内椁四面均有门楣,以与外椁相通。棺置于椁室北侧。外棺为弧形悬底棺,内棺为长方盒形棺。随葬陶器多有黑衣,彩绘五纹、涡纹等。礼乐器有木瑟、建鼓、铜铎及木鼓等。车马器有车伞、伞骨、盖弓帽、华盖、套杆、马衔等。铜兵器有矛、镞、剑。剑置于饰卷云纹的长方形木剑椟内,保存完整。漆木竹器有竹弓、漆皮甲、竹矢箙、箭杆、漆盾、竹笥、篾席、漆耳杯等。还出土了三弦纽素面铜镜。这座墓棺椁结构复杂且保存完整,具有战国中期楚都江陵墓葬的风格。……
[详细]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陈列馆建于1966年,是中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的附属设施,后改为长沙市博物馆。馆舍为两层砖混结构现代大型公共建筑。占地面积3591.51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门亭硕大,特色鲜明。顶部牌坊高出楼顶,由双面对称五层相叠的党旗组成,外表用专门烧制的红釉瓷砖成。牌坊中止方嵌大型青年毛泽东瓷像。旧址两侧各陈列着数门红衣大炮,又称红夷(衣)大将军炮。铸造于清代咸丰年间,出自于长沙天心阁下的凤凰台。……
[详细] 湖南省开元博物馆馆长黄彬荣先生,凭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二十多年来孜孜不倦于收藏,投资数亿元,共收藏了以华夏名匾、中医药古秘方、传统银器为主,奇石矿物晶体、古沉香木器物及其他为辅的收藏品约三万余件,设展厅展出。黄彬荣先生先后从事矿产业和房地产等行业,进过艺术院校,70年代末担任过郴州市工艺美术厂厂长,有着得天独厚的收藏条件。国内最先认识到中国历代名人匾额收藏价值的人不多,收藏名匾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足够大的场地,更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所以黄彬荣先生成了名匾收藏界的佼佼者。目前我馆展品中就有国內发現最早的东汉时期光武帝驸马郭璜(?--公元94年)所题《超然》匾,距今近两千年;唐代名将郭子仪后裔郭延嵩所題“枢密第”匾(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距今1000多年);有北宋大中祥符八年状元蔡齐……
[详细] 又一村原为清代湖南巡抚署园林。清乾隆年间,巡抚蒋溥扩建园林,以陆游“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取名“又一村”。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十六年(1751)、道光十一年(1831),湖南巡抚开泰、范明绶、吴荣光先后在园内建造了双清亭、丰乐亭和澄湘亭。三亭损毁严重,今亭为20世纪30-40年代重修。三亭呈倒品字形布局,依山势而筑。丰乐亭居中,双清亭和澄湘亭分置两侧高台之上。三亭均为石木结构,盖琉璃筒瓦,造型各具特色。丰乐亭为四角亭,重檐歇山顶,内外各由12根方柱支撑。双清亭为单檐六角亭、攒尖顶。澄湘亭为长方形,单檐歇山顶。2005年长沙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三亭进行了全面维修。……
[详细] 植基塔位于开福区新港镇植基村芙蓉北路旁,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李继堂捐资修建。塔为五层花岗石结构,六边形,塔基较高,通高10米。各层出檐、檐角上翘,顶部以宝瓶作饰,二层东侧拱形门上方嵌一横额,上镶“李继堂修,光绪丁酉岁”。具有典型的清代石塔风格。塔为五层花岗石结构,六边形,塔基较高,通高10米。各层出檐、檐角上翘,顶部以宝瓶作饰。植基塔保存完好,具有典型的清代石塔风格。为长沙市区内仅见。1998年修建芙蓉北路时,植基塔被搬迁至路边。2005年8月30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金九活动旧址位于长沙市开福区连升街楠木厅6号。为二层木制结构民居,占地面积353㎡,建筑面积533㎡。房屋共计18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拆除了一部分,现存建筑约200㎡。金九(1876--1949),号白凡,又名金昌洙、金龟。韩国著名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韩国临时政府主席。1919年金九随大批抗日救亡的韩国爱国人士-到中国,在中国生活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金九随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西迁至长沙。临时政府设址在西园北里,金九住楠木厅6号,这里还是原朝鲜革命党总部所在地。1937年至1938年金九在长沙从事抗日和国家独立运动,此举得到了湖南省政府的热情帮助和无私支持。2019年,金九活动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湘雅医院早期建筑群包括门诊大楼、小礼堂、外籍教师楼、办公楼。湘雅医院原门诊大楼为4层、高21米,与西面一栋4层病室相连,组成马蹄型布局,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四周红砖青水外墙,顶面以钢筋混凝土紧固,人字歇山屋顶,五处挑檐靴头爪角,上饰回纹收尾,盖栗色简瓦,谷黄色正脊。室内为水磨石地面,楼梯嵌铜防滑条,大理石台阶,墙面粉白色石膏。门诊大楼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4层、高21米,平面布局呈马蹄型,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四周红砖青水外墙,顶面以钢筋混凝土紧固,人字歇山屋顶,栗色简瓦,室内为水磨石地面,楼梯嵌铜防滑条,大理石台阶,墙面粉白色石膏。保存完好。2002年公布为长沙市近现代保护建筑。2005年8月30日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湘雅医院及医学院早期建筑入选第……
[详细] 李觉公馆旧址今为周南中学老校区办公楼,位于开福区北正街。公馆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青砖清水墙两层中西合璧式楼房,建筑面积908平方米。屋顶形式及局部装饰为中国传统形式,但在建筑风格上引入了三段五部式的西方古典建筑构图法则。平面布局呈曲尺形,设有两处楼梯,兼有早期现代主义与装饰主义建筑风格特征。东部设有阳台,使原本对称、封闭的建筑风格变得富于变化。除阳台上部为平屋顶外,其余部分为传统硬山与歇山屋顶结合。立面以竖向线条为主,墙体转角处用砖砌成线脚,阳台栏板为砖砌回纹图案。外廊采用梁柱式,柱体之间有横梁压顶连接,显得稳重。李觉(1900—1987),字云波。何键女婿。1929年任长沙警备司令。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上海淞沪会战、长沙会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总统府中将参军等职。1948年冬回湘,与唐生智……
[详细] 湖南创办的第一所中等私立学校--明德学堂,明德中学创办于1903年,迄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创办人胡元倓先生是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明德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及丰富的办学经验。辛亥革命元勋黄兴先生.革命烈士陈天华.姚宏业.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周小舟.欧阳钦.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等一大批志士仁人,均先后在明德工作.学习或以明德为据点,从事革命活动。国同党元老陈果夫也在明德求学。乐诚堂位于明德中学内。始建于1932年,系长沙市当时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式建筑。该建筑为4层内廊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71米,宽19.7米,高21.9米,建筑面积5595平方米。共有教室59间,整座大楼由48银钢筋混凝土柱组成框架的横条状布局。长条形青砖青水外墙体,每层安装32个四联木制玻璃窗、木桁架构成双坡屋顶。上铺筒……
[详细]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