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园AA免费 蔡明园公园位于上蔡县蔡都镇西南部,南临重阳大道,北接蔡都大道,西临秦相路,东至蔡明路,南北长约1030米,东宽814米,占地约72.4公顷,计划2015年12月全部建设使用,总投资7640万元。蔡明园公园定位为文化上体现上蔡县历史底蕴,环境上注重生态自然,功能上满足文物保护及市民休闲娱乐开放式综合性公园。2006年,上蔡县政府聘请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蔡明园公园进行了修建性详细规划。公园的核心景区是:南天门、蔡明园广场、人工湖、假山、少儿游乐中心、游泳池、垂钓池、动物圈养区等。其中,公园南山门被誉为“亚洲第一门”,于1995年12月至2006年9月兴建,历时11年,总投资2800万元,由……[详细] |
蔡国故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上蔡县。故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现存城墙高4--11米,宽15—25米,总长约10490米。城墙为夯土筑成,每层厚8—14厘米,小夯窝圜底。城墙缺口较多,疑是城门遗址。南城墙三处,西城墙一处,保存较好。城内中部有一土台,称二郎台,面积120万平方米,可能是蔡侯的宫殿区。台上曾发现很多古井及陶制排水管道,台上台下还有许多春秋陶片和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说明当时这里有庞大的建筑。城内西南隅翟村一带,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出土。古城西北有九个土冢,相传为蔡侯墓。蔡国故城是西周和春秋时期蔡国都城,作为蔡国都城长达500年。今存蔡国故城遗址,是我……[详细] |
白圭庙,位于上蔡县城东15公里处的白圭庙村。相传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伏羲率领部落族人沿黄河中下游东迁,建都于陈(即今河南淮阳)。后南游至古蔡时,夜梦仙女带他飞到古蔡东方三十余里处。只见此处蓍草丛生,灵龟发光,犹如人间仙境。伏羲随梦境寻至此地,果见蓍草茂盛,灵龟出没。蓍草一根百茎,叶绿花紫,异香沁人心脾,“夜晚观之上有青云覆之,下有白龟守之”。白色灵龟已有千年之久,伏羲视之为神地,就运用蓍草之茎与白龟之甲在此始创先天八卦,肇启华夏文明,遂名此地为蔡。后人为感念伏羲,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伏羲庙。后又称白圭庙,又名白龟庙。白龟庙,始建于汉代,宋时称羲皇城,明时称羲和寨。当时内建有占地6万平方米的一庙一……[详细] |
李斯墓位于上蔡县城西南6公里处,李斯楼村东南,上驻公路东侧约1.5公里处,高为57米。李斯墓呈圆形封冢,东西宽22.5米、南北长27米,封冢为层层夯筑,夯窝较大。墓前立有碑石,栽种绿化树木,为防止封冢水土流失,近几年对封冢周围设置保护墙,前面修建数层水泥台阶。《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者,楚上蔡人也。”(上蔡即今上蔡县,古时属楚。)秦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后人誉为“千古一相”。他“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后西入秦国,被秦王嬴政先任为长史容卿,后任为廷慰,成为“用事大臣”(《史记·秦始皇本纪》)。在军事上,李斯辅助秦王嬴政灭韩、赵,并燕、魏,吞楚、齐,以十年时间而统一天下,……[详细] |
光武台遗址位于上蔡县城东北35公里的东岸乡杨庄村,海拔高度为59米。光武台遗址为一长方体土台,南北长70.3米,东西宽52.2米,总面积为3669.66平方米,高5.5米。现在土台上方为杨庄村小学校。经过多次文物勘查及钻探发现,该处为一古文化遗址,其文化层较厚。第一层为近现代扰土层,呈灰黄色,质地较硬。其包含物多为近现代遗物,如塑料、玻璃、砂砾、草木灰痕、建筑废墟类砖瓦残块(片)等,层厚0.15米~0.30米。第二层呈深灰色,质地松软,普遍存在有炭化粮食颗粒(块),种类分别为小麦、大麦、荞麦、大豆、绿豆、谷子、高粱等。分布规律为:杂粮多集中在台的南部,小麦多集中在台的北部,在台顶的断层中发现有……[详细] |
顺阳王墓位于上蔡县城西南三公里处的金井吴村后西北角,开龚公路东侧约100米,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顺阳王名朱有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孙。《明史》卷一百《表第一》载:“顺阳王怀庄王,定庶三子,永定年封。十三年死,无子除。”原墓呈圆形高冢,高约8米,直径20米。顺阳王墓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地下宫殿,结构复杂。墓门向南,从南至北依序为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左右耳室组成,全长28.31米。现存前室北侧,中室北侧及左右耳室甬道,内有一对石制门轴。耳室位于中室两侧,呈正方形,长2.8~2.9米、高4.1米,均为东西拱劵式。后室三壁均有一个壁龛,其中后室两侧壁龛相对应,大小相……[详细] |
蔡国故城(今上蔡县城关)东去三十里蔡冈(现白圭庙一带)有一座重檐高翘、简瓦盖顶、古雕秀丽的八角凉亭矗立于八尺高台之上,掩映在几株古柏之中,这就是悠久历史的伏羲画卦亭。 据传,远古时期此处上临于蔡水之滨的高台,台太四周广二十余顷,蓍草丛生,其间有首若龙矫、尾若凤翔者盈于台 ,于是便有“蓍草台”之称。司马迁所谓“百茎丛生、上有青云覆之,下有灵龟守焉”即指此草。又传,蔡水之内曾有一尺有余,素甲缟身的白龟浮游,时人便认定它就是守卫蓍草的“灵龟”(后来这里名白圭庙)。 人类始祖伏羲氏上(太昊)为定天下之吉凶,制作八卦图后,曾在这蓍草台上用蓍草和龟甲烧灼揲卦。他认为本地蓍草和龟甲是最灵之物,……[详细] |
十里铺遗址位于上蔡县城南5公里处邵店镇十里铺村南500米。遗址高4米,南部有断壁,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550米,南北宽200米,近11万平方米,保存状况较好。1986年,十里铺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5月,曾经对十里铺遗址进行了试掘,并开挖了三个探方,出土的有房屋遗址以及石器、陶器、骨器和墓葬,为研究河南龙山文化提供了不少资料。发掘发现:房屋多是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均分布在遗址岗地南坡,房门朝南向阳,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普遍喜欢阳光,另外出土较多储存粮食的陶器以及煮酒用的陶器。从出土较多的兽骨发现,当时人们除经营农业之外还从事渔猎和畜牧,兽骨中发现有较多鹿骨,说明……[详细] |
高岳集遗址,位于上蔡县城东北杨集镇高岳村东南部。遗址为长方形,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高岳集遗址共分上、中、下3个文化层,且层次清晰。上层为仰韶文化,采集的文物有火候较低、质地疏松的泥质红褐色陶片,出土的器形有小口双耳壶、钵形鼎等,同时出土的还有红色鼎足、罐等器物。中层为屈家岭文化,陶片以黑陶为主,同时出土有砂粒及蚌壳粉烧制成的宽折沿器物口沿陶片、鹤嘴器物和兽骨等。下层为河南龙山文化,出土陶片多为黑陶和灰陶。纹饰以条纹为主,也有绳纹、蓝纹、方格纹等。出土器形有鼎、鬲、罐、盆、杯等器物的残部,鼎腿多为凿形。石器有穿孔石铲、石链等……[详细] |
蔡侯望河楼遗址位于上蔡县城西,据史学家考证,此楼兴建于春秋早期,是蔡侯平日登楼宴乐、观景的一处高地。历经战火,多次修缮,现已台是楼非。《续齐谐记·九日登高》记载:“桓景(上蔡人)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芦冈之巅的蔡侯望河楼)。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这是重阳节起源的最早史料记载,2005年12月1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上蔡县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樊金凤摄……[详细] |
蔡国故城遗址公园位于城北新行政区蔡侯路南侧、鹏宇国际城对面。公园全长480米,占地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水域面积6000平方米。该项目定位为历史文化景观、城市街头绿地,共分为观赏休闲活动区、水上休闲活动区、入口活动广场、休憩娱乐广场、休憩下沉广场、文化休闲下沉广场等区域。公园充分利用上蔡丰富的文化遗产,用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营造出悠久古远的文化氛围,为上蔡人民打造休闲、娱乐、学习的自然和谐的生态公园。……[详细] |
蓍草园位于上蔡县城东15公里处的伏羲祠内。蓍草被古人认为是“探迹索隐,钩深致远,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亶亶”的神草。据《重修汝宁府志》中明代杨勋《蓍草台记》载:“蓍草首若龙矫,尾若凤翔,盈于台畔。伏羲氏作,取而筮之,以画入八卦之变,故名曰:‘蓍台’。”樊金凤摄……[详细] |
夏庄建筑群位于上蔡县百尺乡百尺寺村夏庄,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硬山灰瓦顶,主体建筑的二层楼顶饰有龙首和各种禽兽、花卉等砖雕图案,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古朴典雅,对于研究清代建筑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樊金凤摄……[详细] |
伏羲祠位于上蔡县塔桥镇白圭庙村,始建于汉代,因伏羲曾在此画卦,教人结网狩猎、训养家畜、开物成务,后人感其恩德,在蔡河之滨建伏羲祠以示纪念。祠内现有伏羲殿三间,蓍草园一圃,西北侧有伏羲画卦亭一座,亭旁刻有东汉蔡邕题写的“伏羲画卦碑”一通。……[详细] |
新陈庄民居位于上蔡县西洪乡新陈庄村,坐北朝南,是一幢建于明代的三层楼房,硬山灰瓦顶、垂花门,楼正面左右两上角及前檐下均由人物、禽兽、花卉等砖雕装饰,四面墙上至今仍保留着当初建筑时搭脚手架用的砖洞,形状较为奇特。樊金凤摄……[详细] |
孟庄明代民居位于上蔡县邵店镇小楼村孟庄,建于明代,是一栋坐北朝南的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小灰瓦覆顶,饰有人物、鸟兽、花卉、莲蓬等砖雕图案,正面二层和东、西山墙三层处各有一垂花门,精巧别致。……[详细] |
苏氏节孝坊,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位于上蔡县城东北30公里的东岸乡牌坊刘村,北临小商河,东距东岸村委约5公里。整个牌坊由青石雕成构件,组成高大的牌坊结构。额坊上雕刻有丹凤朝阳的浮雕,下方雕刻为楷书“旌表处士刘自然之妻苏氏节孝”文字,下面花板雕刻“二龙戏珠”浮雕。东石柱上联:“妇德代夫功孝逾金石”,西石柱下联“母仪为父教节凛冰霜”。东西侧对称分别雕有麒麟、鹿、神兽等浮雕。两外侧边柱上各为一阴刻人物,头戴官帽,手持朝笏,身着蟒袍,为福禄二星。石柱上侧构件为莲花图案。牌坊北侧有楹联,上联为“廿二七三天地志”,下联为“双八孤六圣贤心”。横联题:“苏氏节孝”。从对联中反映出苏氏二十二岁时,她的……[详细] |
楚国贵族墓地位于蔡国故城以西l~5公里的岗地上(上蔡县大路李乡与芦岗街道办事处岗岭区域内),是公元前531年楚国灭蔡国后,以蔡地为北方重镇,在近300年间形成的一处重要贵族墓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岗地今名卧龙岗,南北向,东西宽约4公里,南北长20多公里,高出周围30多米。墓地位于岗地中部,平面近长方形,南北长约7公里,宽约4公里,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墓地大、中型楚墓众多,其中不乏“甲”字形高级楚国贵族大墓。由于历代耕种起土,特别是现代墓地上密集的砖瓦窑厂的起土破坏,许多大墓的封土已无,残留较高夯筑封土的主要有肖里王楚冢、郭庄楚冢、湾李楚冢等,墓葬密集,排列有序。……[详细] |
蔡叔度墓位于上蔡县城西1公里的黄尼庄村东北,南邻331国道约300米。蔡叔度,蔡氏之祖,姓姬名度,周文王正妃太姒第五子,周武王的同母胞弟。据《史记·管蔡世家》记载,周武-殷,“封叔度于蔡”,即今上蔡县。周武王三十三年(公元前1043年),武王病逝,成王年幼,周公旦将代成王自立。于是,蔡叔度联络武庚、淮夷、徐戎讨伐(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旦率师东征,平息叛乱。“掳蔡叔,与车土录,囚于郭邻”,即当今蔡国故城西北蟾虎寺一带。蔡叔度郁愤成疾,不久病死,死后即葬于蔡。蔡叔度墓为一圆形土冢,坐北朝南,墓冢底部直径20米,高5米左右,周围沟涧环抱,古树参天。墓前树碑三通:主碑为《蔡叔度之墓》碑,左侧为上蔡县人……[详细] |
蔡侯墓包括蔡叔度墓和蔡仲墓,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叔度墓位于芦岗乡黄尼庄村东北,蔡仲墓位于蔡都街道办事处周口至上蔡公路西侧庞庄村的南面。蔡叔度是蔡国的第一代诸侯,他是周武王的弟弟。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亲自率领周军直捣殷商国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双方在商国都附近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爆发了著名的以弱胜强战役——牧野之战。战斗中商军临阵倒戈,导致商军大败。此役是灭亡商朝的一次决战。武王推翻殷商的统治地位后,建立大周王权。他就把自己的亲属子弟分封到各国当诸侯,以此来拱卫王室。蔡叔度被封到蔡地,建都蔡国(所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驾崩,其……[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