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花木城AAA 台州花木城(3A级景区)台州花木城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市、区三级“浙商回归”重点工程,更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美丽台州建设,促进台州产业转型的重点工程,台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台州花木城规划面积约5000亩,计划总投资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约3亿元,项目内容包括市场交易中心、苗木培育区、七彩花田文旅观光区和现代智慧农业种植区,共占地约1500亩。花木城开业以来,坚持以花木市场为中心,结合周边村庄的文化特色、产业布局与自然资源优势,是一个集花卉交易、休闲观光、研学劳动、智慧农业于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综合体。地址: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台州花木城1号……[详细] |
新桥爱吾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大型合院式民居建筑,平面呈长方形,总占地面积4736平方米。始建于明末清初,现存建筑多系清乾隆年间修建,沿中轴线依次列5幢主要建筑,两侧辅以廊庑厢房,建筑四周砌筑块石围墙(局部塌圮)。中轴线建筑明间构架和厢房明间构架均为抬梁式结构;柱、梁用材考究,牛腿、阑额、雀替等木构件雕刻精细,天井、阶沿及檐廊地面用石板和条石铺墁,青石柱础琢饰龙、凤、狮、象和鱼、虾、蟹等颇具地域特色的图案。格扇窗多用蝙蝠图案。建筑屋面施小青瓦,不用勾头滴水,比较适合当地多台风的特定环境。屋脊饰有凤头,平面俯视呈五凤朝阳状。爱吾庐是台州地区五凤楼(当地人又称……[详细] |
灵山遗址位于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桥灵山遗址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路桥城区西部灵山东麓。2010年3月,灵山脚下在施工过程中,一位考古爱好者发现该遗址。此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路桥区博物馆人员开展考古勘探、试掘工作。灵山遗址地表海拔在3至5米,文化堆积覆盖在厚薄不一的杂乱沙土层下,顺地形呈坡相分布。根据地层深度和出土遗物,主要可分为上(晚段)、下(早段)两个形成阶段,分别形成于商周时期和河姆渡文化晚期,是一处史前和商周时期的村落型遗址。发掘范围内的文化层总厚度大部分为50至100厘米。出土遗物主要有:比较碎小的夹砂红褐陶、泥质灰陶、印纹硬陶,绝大部分难辨整体器形;少量的斧……[详细] |
黄礁岛位金清镇东偏南11公里海上,西北和西南两侧分别近白果山、道士冠岛,各相隔约千米水道。岛域面积2.04平方公里,近弧状盘曲,中间形成一个大湾,最高点天灯盏山海拔173.5米。岛上居民200人,分聚于黄海村、山头村和长大古村,属黄琅乡管辖。岛东之海域称脚桶洋,隔洋与大陈岛遥遥相望。近海特产有一种形似小章鱼而叫作“望潮”的软体类生物,俗以为大补之品。岛民多以筏式方法养殖紫菜,亦饶有风味。黄礁昔称“黄礁山”,为古代海上交通的主要航识岛屿之一,最早见于明代《郑和航海图》记载。建国初,该岛和琅玑山以及龙门诸岛为-残余势力所踞,沿海时受其骚扰。1950年春,解放军攻克琅玑山,翌年春又相继剿灭久踞黄礁岛……[详细] |
陈安宝烈士陵园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凤凰山。1995年9月,路桥区人民政府为烈士修建陵园,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为陈安宝烈士墓题写了“抗日阵亡将士名留青史”碑文,张爱萍题额“陈安宝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正面镶嵌着巨幅将军面像铸铁浮雕,面像浮雕左下是一巨型铁拳雕塑;面像浮雕右下面是8发-,象征8年抗战;陵园右边是张爱萍将军题词碑刻:“为国捐躯,名垂青史”,左边是郑洞国将军题词碑刻:“气壮华夏,国魂永存”,陵前另有朱德、刘少奇题词碑刻。从陵道向上,是陈安宝墓。墓的右前方矗立着高10米的墓碑,为三棱柱式,上刻有--题额“抗日名将陈安宝之墓”。整个陵园气势恢弘,庄严肃穆。陵园右后……[详细] |
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杨桥村龙泉宫,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一开始的雏形乃是河边的路廊、茶亭,因其地处洋屿山阴,龙泉之涘而得名。这里的龙泉,其实指的就是青龙浦。龙泉宫为台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中的一块残木碑记记载,清嘉庆元年(1796年),龙泉宫因为大潮水灾而被毁。次年,也就是嘉庆二年(1297年),本地乡绅集资重修了洪泉宫。碑记中还引用了同朝名士戚学标的说法,供奉太婆娘娘为龙泉宫的庙主,其中还写有娘娘诞生于济南,封于元代,厉前明迄今几六百年。由此可得知,龙泉宫的庙主太婆娘娘,其实就是泰山之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一说为皇帝所遣之玉女。据《玉……[详细] |
白石驿道从武圣庙开始,一直延伸到古道南面的Y形分岔路口通向路桥的埠头堂和盐岙。黄岩东部,一山横亘,隔绝南北。只此一段,地势平缓,海拔最低,山形最窄,又地处永宁山系的中间位置,是天然的通道。关于白石驿道,早在《嘉定赤城志》就有记载,叫白石岭,属于畲铺类。明代因抗倭需要,在此设置白石铺,并在此筑白石关,知县唐师尧率领黄岩军民在此大败倭寇。白石古道北通江北、海门等地,南达路桥、太平、温州,唐宋之前就是贯通南北的要道,在明初黄海驿道建成之后,更是通向台温、黄太两条驿道的要冲之地,比绕黄岩县城而过缩短了30多里的路程。古道由片石和卵石铺就,因这一带地势平缓,地质构造稳定,路面保存非常完好。千百年间,一代……[详细] |
2002年在路桥桐屿街道共和村的茅山头,发现了一件稀世真迹——秦汉时期的岩画。在依稀可辨的纹路间,就有疑似太阳、神鸟、稻谷的图案。 高近10米的峭壁上,系先秦岩画。岩画主体面朝南,高2米,宽4.8米,保存基本完整,清晰可见戍形、人形、飞禽走兽、钱纹、太阳或八卦纹等图案,画面局部被青苔遮掩。整个画面的图案均用单刀凿刻,顿挫呆板,线条不规则,从其使用工具,构图内容及风格上来看,晚不过秦汉至南朝时期。整个画面图像意为古越先民用以表述某种事物或思想的特殊语言,例如画中的禽、兽、人形、太阳、钱纹等,都有其各自寓意。共和岩画记载了路桥古越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浙江东南沿海发展历史和文化艺术的……[详细] |
城山古城遗址(含城山石刻造像、城山教寺、土城墙)时代:东汉古城遗址位于城山之巅,现保留有土筑的城墙、城门、-台、擂鼓墩、点将台、水池等。城平面略呈圜状。分内外两圈城墙,内圈仅存部分段落;外城圈基本保存完整,均用黄土夯筑,断面处仅发现有印纹陶片等,未见其他晚期遗物。有城门一,位于城圈北端,现仅存豁口;城门内有水池一,可能原用来作防御用。据史载,乌程令严白虎为拒吕蒙,建筑此城堡,距今已近1800年,是省内所存不多的中古以前军事城堡,具有重要价值。城山上另有后期文物遗迹多处,如城山寺明清墓塔、山道两侧之石刻造像等。……[详细] |
卷洞桥位于路桥区金清镇卷桥街。俗称卷洞桥,题额为“下梁大桥”。重建于嘉庆十三年(1808)。三孔弧形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金清港三才泾口,全长31.7米,宽4.57米,净跨22米。矢高5.8米。拱券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北面二石柱刻“半顷银涛回砥柱,一弓虹彩锁安澜”。南面二石柱刻“不比离亭可折柳,可如司马快题桥”。桥面两端各设踏跺19级。两侧设望柱和栏板,柱头雕刻仰覆莲或狮头,栏板雕花卉,两端原有桥亭,现仅存东桥亭柱,石柱上刻“不比离亭歌折柳,可如司马快题桥”楹联。……[详细] |
香严寺位于峰江镇莲花山旁。唐天宝四年(745年)鉴真第四次东渡率弟子20余人逗留寺内10余天,后由于官厅阻拦返回扬州。至今日本保存有《鉴真和尚渡日经路图》,上绘唯一的寺院为禅林寺(即香严寺)。香严寺,始建于唐开元元年(713),当时赐额禅林寺,距今1200多年。禅林寺初建不久,天宝四年(745),唐高僧鉴真和尚开始第四次东渡,率弟子20多人逗留寺内,讲经说法10余天,给香严寺添上光辉一笔。唐代开元二十年(732),日本僧人荣睿邀请我国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赴日,鉴真欣然接受。但海上风涛险阻,前三次东渡均失败。唐天宝四年(745)鉴真准备第四次东渡,这一次先在天台国清寺住了3天,然后经临海入黄岩住在……[详细] |
中国枇杷之乡——桐屿位于路桥凉溪山下的桐屿镇以枇杷产业闻名遐迩。据史载,该镇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枇杷栽培。目前枇杷种植面积7200亩,1997年该镇枇杷总产达4078吨,占当年全国产量1/4,成为该镇第一支柱产业。1996年,桐屿镇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枇杷之乡。2000年省林业厅授予桐屿镇枇杷之乡,列入省首届林业特产之乡名单。自1997年始,每当枇杷成熟季节区旅游分局会同桐屿镇政府都在枇杷园举办以生态农业观光为主题的旅游节活动,观光园内修建了茶室、洗翠潭、赏心亭、悦目亭等休息游乐场所。园内参与性娱乐项目丰富多彩,传统戏曲表演、民俗风情展示、山中寻宝、枇杷采摘等活动令游人流连忘返。枇杷节的举办既延伸了……[详细] |
十里长街即现在的路桥老街,位于台州市商贸中心--路桥繁华的闹市区。路桥老街的产生可追溯到东汉在这里设立邮亭的时代,迄今约有2000年历史。南宋赵构因其“路即桥、桥即路”,赐名“路桥”。乾隆年间,浙东沿海著名商埠——路桥成名。“十里长街”成了路桥历史与商贸经济的缩影。十里长街傍南官河而建,充满江南水乡神韵。沿街房屋为明清街屋结构,以斗式吊楼二层为主,吊楼与底楼结合处的廊下三角撑雕有花鸟、人物等各种精致图案。街道以青石板铺就,店面密集。据载,最盛时期有各种商店820家,集市摊位2100多家。十里长街还保留有各种庙宇20多座,有些庙宇相对而建,素有“庙对庙,桥上市,阴阳水”的传语。十里长街是一处可供……[详细] |
小人尖遗址位于路桥区城区石浜村石浜山小人尖,分布面积120平方米。1990年5月,发现一土墩,窖--铜器22件,原始瓷器49件,泥质灰胎陶器2件,玉器5件。现存黄岩区博物馆。后又陆续发现西周直筒罐与战国旋纹碗等。出土器物,为考证西周时期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实物依据。……[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