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老屋位于咸宁市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清代建筑。占地面积736平方米,由正屋、横屋组成。正屋坐南朝北,面阔五间,深四进,青砖筑体,硬山青瓦顶,一字式山墙,八字形面墙,檐下以砖砌成倒须弥座式,通饰斗拱彩绘,一、二、三进为穿斗抬梁混合构架,四进为穿斗木构。横屋依正屋东墙而建,大门顶饰砖质贴面门楼,面阔三间,通深四进,各进巷门与正屋连通,装饰基本与正屋相同。该老屋对研究清代鄂东南山区乡土建筑布局、结构与形式有重要意义。……[详细] |
节山大夫第位于通山县通羊镇郑家坪村,清代建筑。包括大夫第、孝子坊、种子桥。大夫第建于清乾隆年间,坐东朝西,面阔五间,通深三进,占地840平方米,硬山顶式,青砖及顶,青瓦覆盖,前后厅穿斗木构,正厅抬梁构架。孝子坊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28),平面呈“八”字形,面墙呈三门四柱牌楼形式,正门顶额匾牌为钦赐“皇恩旌表”龙风碑,中额为“孝子坊”,二侧及上下均为砖塑面墙与彩绘的装饰。种子桥为单拱单券单伏石拱桥,拱券石排列为横联拱券。节山大夫第具有典……[详细] |
毕家畈塔位于赤壁市神山镇毕家畈村,清代石塔。坐东朝西,六角五级楼阁式塔,通高约18米,全部由石块垒砌而成。基座正方形,边长5.2米,高约1.5米,四周边沿处有一圈榫眼,每边各四个,共十二个。塔身为正六边形,六个塔角卷曲上翘。第一层西面设一拱形石门,在石门上方刻有“光路”二字;第二层西面刻“聚奎”二字;第三层西北面设一拱形石门,大小与第一层相同,在东南面、西面、西北面各设有一个圆形窗孔;第一、三层设有神龛;塔内设有石台阶,可上至第三层。该……[详细] |
笔峰塔位于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镇宝塔村,清代石塔。八角七级楼阁式塔,通高17米,基座连长4.38米,高1.2米,底层南壁设券门,额题“直达蟾宫”,底层北侧临门凿石为龛,龛顶外饰“双龙戏珠”,右饰“丹凤朝阳”,左饰“吉祥如意”;南壁也有石龛,饰有简单图案。五层以上其项已封固,六、七两层闭不可攀,五层天顶镌八卦图,除底层外,每层有圆窗4个。该塔建筑风格挺秀简洁,继承了南方风水塔,特别是清代南方地区楼阁式石塔的建筑特点,同时,现存的内设弧状旋转……[详细] |
孟养浩墓位于咸宁市咸安区马桥镇潜山村。明代墓葬。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墓冢封土堆已被夷平,墓前左右两侧现存文臣石人像2尊,高1.6米。孟养浩,咸宁人,字义甫,明代政治家。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兵科给事中、户科右给事中、太常寺少卿、佥都御史、南京部刑部右侍郎。卒于天启元年(1621)。该墓面积较大,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详细] |
长山垴遗址位于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镇桃林村,商周时期遗址。分布于仙姑山、涂角山、孵鸡山、长山、长山垴5个山包上,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3米。2008年考古发掘,在长山垴发现东西走向壕沟两条,相隔20~30米。壕沟口宽5~10米,底宽3~7米,深1.5~2米。壕沟内文化堆积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草木灰,红烧土块及陶片。在遗址中部发现有夯土台阶。该遗址布局很有特色,对研究鄂东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详细] |
药姑山遗址分布于通城县、赤壁市、崇阳县境内,元至清代遗址。总面积近2千万平方米,大部分遗迹分布于药姑山山嵴以南的通城县大坪乡境内。主要遗迹有垒石堆砌的房屋基址、水井、瞭望哨卡、水渠、墓葬、梯田等。据研究,药姑山古称龙窖山,该遗址可能是瑶族先民聚居的千家峒所在,对瑶族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详细] |
割耳坡红军烈士纪念地位于通城县大坪乡药姑村。1933年7月,因叛徒告密,药姑山楠竹沟红军医院被地主武装血洗,100余名战士殉难,其耳朵被敌人割去请功。为缅怀先烈,楠竹沟被更名为割耳坡。1986年,当地政府在烈士牺牲地建纪念碑,高9.5米。该碑是研究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赣苏区历史的重要实物。(第五批)……[详细] |
陈寿昌烈士墓位于崇阳县金塘镇畈上村。陈寿昌(1906-1934),浙江省镇海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华苏维埃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江苏省委委员、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湘鄂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师政委等职。1934年牺牲于此。墓封土堆高1.5米,底径3米,墓前立“陈寿昌烈士之墓”碑。它对研究陈寿昌烈士革命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第五批)……[详细] |
咸安三一八惨案丛葬坑位于咸宁市咸安区高桥镇澄水洞村,1939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在此地的大屋万村、畈背万庄、万家山村等9个山村进行了大-和大毁灭,一日之内杀害112人、烧毁420余栋房屋,388人流离失所。该处遗址对于揭露日本侵华罪行、警醒世人具有重要意义。(第五批)……[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