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平城区旅游

平城区旅游景点介绍

41、大同古城墙 A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古城墙
  大同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古城面积3.45平方公里,轮廓呈正方形。现存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增筑起来的。城墙高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周长7.2公里,建有主城门四座,东曰和阳门、南曰永泰门、西曰清远门、北曰武定门,同时还建有护城河、吊桥、城楼、箭楼、月楼、望楼、角楼、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古城墙与护城河及环城公园如今已成为大同这座千年古都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同古城墙据明正德十年(1515)《大同府志》载,明洪武五年(1372)大将军徐达在唐、辽、金等旧土城基础上增筑新城,平面略呈方形,东西长1.8㎞,南北长1.82㎞,周长7.24㎞,面积3.28㎞2。原城设四门: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详细]
  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第六批国保)时代:民国地址:大同市西郊西岩山下的五周川学校前身是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大同中学堂”,此后校址校名几经变迁。1913年,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正式创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名为“山西省立大同中学校”,1972年改为“大同师范学校”一直沿用至今。建筑坐北朝南,校门由八根方形砖柱组合而成,形成正门和侧门。进入校门后是一字形办公楼,为单层建筑,正面楼外有半出檐的中式廊柱雨棚。办公楼后20多米处便是富丽堂皇的大礼堂,其平面布局构图俨然一头头朝北方的巨型卧象。礼堂后面是12个独立的教室,位于校园中央,南北各4个,东西各2个,形成一个方阵。此外,还有开阔的校园和操场。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的建筑,既保留了我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又吸收了……[详细]
大同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大同九龙壁(第五批国保)时代:明地址:大同市内东街南侧据《大同府志》记载,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单面五彩琉璃照壁。。九龙壁坐南朝北。长45.50米,高8米,厚2.02米。全部使用黄、绿、兰、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体由三部分组成: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须弥座的束腰镶有两层琉璃神兽:第一层是麒麟、狮子、猛虎、梅鹿、飞马等;第二层是行龙,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须弥座上平托九龙琉璃壁身,稳重雄健。壁身之上有仿木结构的琉璃斗栱六十二组,承托琉璃瓦顶。壁顶为单檐五脊,正脊为高浮雕的多层花瓣、花朵以及行龙等,壁顶脊兽俱全,两侧是雕刻手法细腻的龙吻。整个壁身下部兰绿色海水汹涌波涛、上部以兰、黄两色的流云为衬底,九条巨龙之间……[详细]
平城兴国寺
  兴国寺时代:明地址:大同市平城区小西门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清康熙六年(1667年)重修。寺坐西朝东,现仅存正殿。正殿分上下两层,下层为砖券窑洞三孔,外券为仿木结构建筑形式,檐下砌斗栱作装饰,窑前设有长廊;上层为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顶为重檐九脊歇山顶。2019年10月7日,平城兴国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大同文庙
  文庙(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大同市城内东南隅据《大同府志》记载:“旧学府在府治东,即元魏中学书,辽西京国子监,金时之太学,元之大同县学也。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为府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学为代藩府学,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学也。”这里所谓府学即今日之文庙。文庙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大多已塌毁,仅存大成殿、过殿、东配殿和西配殿。大成殿是文庙主要建筑,坐北朝南,为明代所建。建筑置于月台上,呈“凸”字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栱六铺作,每间两朵。转角斗栱繁缛复杂,柱网排列为减柱做法。大殿前的月台四周有石栏围绕,栏杆中间嵌有宣武岩石刻。栏杆中的石刻上雕刻着我国古代的一些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栏杆上的柱头圆雕石狮,千姿百态,意趣横生。……[详细]
朱熹易系辞碑
  除北魏碑刻外,大同存世的历代碑铭还有很多。近年来陆续出土的唐代墓志铭中不乏书刻俱佳的精品;善化寺内南宋朱弁撰文、孔固书丹的《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和同它比肩而立的金代大文学家、书法家党怀英篆额的《大金西京普恩寺再修释迦如来成道碑铭并序》,都是形制宏大、书法精美的佳作;明清以来的碑碣随处可见,不以书法名世的明代天启年间户部分司吴伯与所书的《游石佛寺铭》和《礼观音堂有序铭》,风骨爽爽,光彩照人。……[详细]
御河生态园
  御河生态园,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500-800米,规划总面积为400公顷,至2004年10月中旬告竣,使昔日贫瘠、荒凉的御河两岸重现风光,市民携老带幼,争睹新河风采,大同市自然生态环境得以历史性的改善。一条河流能给予一座城市以灵魂,河畔生态园使城市物华得以体现,城市的审美和灵性凭河而含,籍园而展,御河蓄水,御园绽绿,两岸的开发已成为时代的挑战。御河公园包括儿童活动区、文化娱乐游览区、体育活动区、水上活动区、花卉园艺展示区、休闲区、老年活动区、管理区8个功能分区。另规划了盆景园、植物角、动物角、月季园、牡丹园、槭树园、樱花园、莲池、水生植物园、蔓园等各类专类园。……[详细]
元淑墓志
  元淑墓志,八十年代初出土于大同市城东十公里白登山下的东王庄村。此志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碑高0.74米(加额),宽0.42米。碑额为“魏元公之墓志”六个篆书,风格与司马金龙墓表篆额相近,但书法略逊一等。墓志正文为楷书,坚二十四行,每行二十七字,共计511字。字格二厘米见方。志文除右下部和左上部因年久接土,二十余字漫灭不可辩读外,绝大部分字体精整,锋颖犹新。它是目前大同地区出土的北魏志石中文字最多的一种。……[详细]
文征明太湖诗碑
  文征明(公元1470——1559年),明代著名书画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号衡山居士,与当时的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合称为吴中四才子。他的书法以行书和小楷为最佳。现存大同市博物馆碑廊的《太湖诗碑》是他晚年的力作。《太湖诗碑》高1.77米,宽0.9米,碑阳和碑阴各刻文征明自作自书的七言律诗一首。每面刻六行,每行十至十三字,为大字行书。字径大者25厘米,小者10厘米。碑阳为《太湖》诗,碑阴为《涵村道中》。文征明一生并未来过大同,为什么他的诗会刻在这里?据碑阴左下角五行小字附记可知刻石的缘由。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山东临朐某氏(附记字迹漫灭不可辨读),到江南督办粮储,得到文征明《太湖》和《涵村道中》诗轴,与同僚和缙绅展观,都认为是文征明书法中的上乘之作,“可刻之传诸远世”。嘉靖……[详细]
司马金龙墓
  在大同市城东十五里处石家寨村西南。据《魏书》已载:司马金龙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弟??东武城侯司马馗的九世孙。其父司马楚之于泰常四年归附北魏,封为琅琊王,司马金龙乃司马楚之与北魏皇族诸王女河内公主所生。该墓于1965年被发掘,其随葬品现陈列在大同市博物馆内。……[详细]
龙真民俗风情园
  龙真民俗风情园位于大同市南郊区水泊寺乡小南头村西御河河畔,占地60亩,被第三届云冈旅游节组委会确定为农村民俗风情旅游专线景点。整个民俗园建筑有龙真寺、戏台、卧龙公园、村俗文化展厅、民俗餐厅、民俗表演活动广场等景点,风格古朴,造型独特,浑然一体。龙真寺原名关帝庙,始建于明清时期。寺内现有大雄宝殿、伽蓝殿以及观音殿、东方三圣殿、西方三圣殿和四大天王殿,殿堂内佛像全部为铜塑,造型优美,镌刻精细,法像庄严,是晋北地区唯一一处全铜塑寺院。园内有“三奇”,即奇树(树龄480多年的大仙树参天蔽日)、奇石(天降百年古陨石)、奇泉(一锹涌清流的青龙泉),为风情园增添了古朴而神秘、幽雅而特别的无限情趣。卧龙公园碧水环绕,楼台幽静,放生池游鱼戏水、美妙无比。民俗园以晋北民俗活动为主体。民俗餐厅突出农家风情,农家炕……[详细]
北魏冯太后墓
  又名永固陵,位于大同城北五十里之方山。据《魏书》记载:“大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太和十四年冬十月癸酉文明太皇太后葬此,号水固陵。”《水经注》记载:“方岭上有文明太皇太后陵,陵之东北有高祖陵。”《旧志》所谓北魏二陵。唐朝诗人温庭筠游览冯太后墓,赋诗名曰“题元魏冯太后永固陵”:云中北顾是方山,永团名陵闭玉颜。艳骨已消黄壤下,荒坟犹在翠微间。春深岩畔花争放,秋尽祠前草自斑。欲吊香魂何处问?古碑零落水潺瑗。……[详细]
封和要墓志铭
  全名为屯骑校尉建威将军洛州刺史昌国子封史君墓志铭。1980年出土于大同市西8公里的小站村附近。墓碑高0.42米,宽0.32米。楷书十二行,每行十二字,共141宇。石上刻以浅(上其下石)子格,格长宽为2.7厘米至2.9厘米。刻于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公元504年),石质极好,书刻俱精,铭文完好如初。无书刻人姓名。墓主人封和,是北魏代郡平城(今大同市)人,生于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38年),主要活动于文成、献文、孝文、宣武帝时。……[详细]
大同市博物馆
  大同市博物馆位于大同市平城区下寺坡街下华严寺内,建成于1959年,为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下华严寺占地面积13043平方米,建筑面积3420平方米。华严寺得名于佛教《华严经》,始建于辽,明代分为上下二寺。下华严寺主要建筑为薄迦教藏殿,是储藏佛教经典之处,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风格古朴庄严,是辽代典型的殿堂作品。殿内有辽塑佛、菩萨、弟子、天王等像,塑技高湛,为辽塑中之精品。大殿内墙排列有辽代重楼式藏经柜,与后窗上之天宫楼阁浑然一体。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同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主要通过考古发掘、调查征集、单位移交等渠道入藏,现有馆藏文物26000余件(套),种类包括铜器、陶瓷器、木器、金银器、石刻等,以及古籍善本、佛教经书近3万册,还有部分古生物化石。珍贵文物7……[详细]
大同鼓楼
  大同鼓楼始建于明朝,清朝顺治、乾隆年间均有重修,是山西乃至全国保存较为完好,规模较大的明清鼓楼。鼓楼高三层,为十字歇山顶建筑,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楼阁四面设门,四周有回廊栏杆,底层有木制楼梯。明清时期,鼓楼是全城报时报警之地,备有测定时间的“铜漏壶”和“定更鼓”。鼓楼四面均悬挂牌匾,南向上匾为“鼓楼”,下匾为“声闻四达”;东向上匾为“歌风”,下匾为“云开春晓”;西向上匾为“振德”,下匾为“和声鸣盛”;北向上匾为“时雍”,下匾为“蟾云就月”。鼓楼高三层,为十字歇山顶建筑,面阔和进深均为三间。楼阁四面设门,四周有回廊栏杆,底层有木制楼梯。明清时期,鼓楼是全城报时报警之地,备有测定时间的“铜漏壶”和“定更鼓”。“铜漏壶”产生于宋代,制作极为精巧。2019年10月7日,大同鼓楼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详细]
大同煤矿展览馆
  万人坑”是大同煤矿展览馆的别称,因其拥有两个容纳日寇侵华期间被害矿工尸骸的山洞而得名。“万人坑”是在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野蛮推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后,成为被残害矿工死后堆放尸体的坑道的。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8年中,掠煤达1400多万吨,6万多名矿工被摧残致死。仅在大同煤矿矿区就有多达20处的“万人坑”,如今仅存2处。这是日军残害中国矿工的铁证,也是日本侵华罪行的铁证。现在的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已作为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刻提醒人们勿忘国耻。位于大同市矿区煤峪口南沟,分上、下两洞。上洞宽五米多,深四十多米,系一自然山洞。下洞宽四米左右,深七十多米,为旧时小煤窑的坑道。在两个洞内,堆满了日军二战期间占领大同后杀戮或-致死矿工的尸体。煤峪口南沟的坑口,仅是矿区二十多……[详细]
57、代王府
代王府
  代王府是明代规模较大的一座藩王府邸,代王府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19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二十多座,房屋八百余间。代王府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在辽、金西京国子监的基础上兴建王府,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690m,东西宽260m,四面围有数米高的墙垣。代王府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承运殿、圜殿、存心殿,是代藩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长--、交泰殿、坤宁宫,是代王和代王妃居住的正宫。代王府历经了明王朝由建国而至失国的历史过程,先后有11位代王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末代代王朱传㸄被执,王府毁于大火,仅九龙壁幸存。2011年3……[详细]
58、文嬴湖
文嬴湖
  介 绍: 大同城东文嬴湖,旧称“文莺湖”。背依白登山、采凉山,波澄一镜,湖光山影,竟秀争奇。北魏以来,一直是大同豪门望族、文人墨客游渔抒怀的佳所。近年,开辟了滨湖别墅、康乐中心、游泳池、跑马场等游乐设施。山西大同市……[详细]
天竺庙五龙壁
   介 绍: 天竺庙五龙壁位于城内大北街三道营坊巷内,乃夭竺庙山门前之照壁,建于明朝崇侦年间,其构图、格式均与善化寺五龙壁相似,也是彩色琉璃照壁,因年久失修,壁身有倒塌之危险,为妥善保护文物,故而,于1978年拆除,将其原件贮存在善化寺内。山西大同市……[详细]
60、法华塔
法华塔
   看 点: 大同惟一的-塔。 介 绍: 位于市内东北隅塔寺街。始建于清代,后经重修。 塔下为一高3米的六边形塔台,台边砌有花墙。门为砖券洞式券门,上有匾额,刻“小洞大”三宇。过去洞中还塑有佛像。窟洞南北两侧设有门洞,抬级而上直通塔基外部。塔座为须弥座,,座上为两圈覆钵形“金刚圈”。上为坛形塔身,俗称“塔肚子”,再上有“塔脖子”,周围镶砌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共八层。再上是近似圆柱形的相轮和顶上的宝盖、宝珠等。塔身四方各开一扇小窗,小窗上部和两侧,分别有一尊金刚,周围饰以彩带祥云。整座塔身高8米,呈白色,十分俊秀雅致。   门 票/开 放 时 间: 6元山西大同市……[详细]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缂傚倷绶¢崰鎾诲磹閺囥垹鐭楅柡鍥╁Х绾鹃箖鏌熺€涙ḿ绠橀柡鍡樻煥椤法鎷嬬憴鍕伓 44010602000422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