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定襄县旅游

定襄县旅游景点介绍

  任城王居士室,位于定襄县南王乡尧头村西约1000 米处。占地面积约35.34 平方米。据明万历《定襄县志》载:“任城王居,筑室东南山,有剥落古碑,其略曰:魏武定四年(546)任城王居士室。按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云,魏宗室封任城王者数人......尝考武定乃东魏孝静帝年号,其时袭封(任城王)者拓跋度是也。”又载:“唐王维……[详细]
  徐占元宅院,位于定襄县季庄乡阎徐庄村中。坐北向南,东西宽19.1米,南北长40.7米,分布面积777 平方米。清代建筑。该院为一进二院式宅院,砖混结构。一院建有正房五间,东西房各三间,南房五间,院门面宽三间,左设有小旁门,门前立有拴马桩。二院建有悬山顶仪门,正房三间,耳房两间,东西房各三间。所有房屋除一院东西房、南房及……[详细]
  尊经阁,位于定襄县晋昌镇城内村中。坐北向南。东西长21米,南北宽20.1 米,占地面积约422 平方米。大清道光十二年(1832)建。该建筑主体保存完整,屋顶前檐部分瓦当脱落,为砖包台基,台基宽21米,深11.1米,高1.5米,面宽七间,进深四椽,前设廊,单檐悬山顶,六檩架二层楼结构;另院内建有东屋三间,单檐硬山顶,一……[详细]
  居士山摩崖题刻,位于定襄县南王乡尧头村北半山崖。刻于半山崖石灰岩石壁上,隶书。高3米,宽1.33米。字迹太多已漫漶不清。据清光绪《定襄县补志》载,刻于魏武定四年(546)。2007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眉应口西沟溶洞岩画,位于定襄县南王乡眉应口村东1000米处。溶洞坐东向西,属自然溶洞。溶洞距沟底约21米。洞口高约5米,宽约3.5米,深约7米。溶洞洞口顶部和洞中南壁有3处岩画。岩画为红色,形似云纹状,画法简洁流畅。总面积约2.8平方米,溶洞内文化层厚约0.15~0.2米,内采集有铁削、兽骨、残石器等。……[详细]
  七岩山摩崖造像,位于定襄县南王乡黄场峪村东南约1000米处。位于沟两侧崖壁上,现存东魏、北齐和唐代摩崖造像及石窟共9处。七中石窟5处,摩崖造像4处,大小佛教造像1200余尊。造像面积约27平方米。据《定襄金石考》记载:最早的造像及碑记为北魏神龟二年(519),现存无。现存最早的摩崖造像及题记为东魏天平三年(536),为……[详细]
  阎氏石刻纪念碑亭,位于定襄县河边镇河边三村中。阎锡山父亲阎书堂去世后,分别于1935年1936年在河边三村进村公路旁,建起两座六角形“功德”纪念碑亭,俗称“六角楼”。“六角楼”占地面积约28平方米。底座为三层六角形石台阶,台阶上有石栏杆围着石碑,石碑由六块碑背靠背组成六角形,顶部由青石凿成筒瓦形,又有插飞檐覆盖,恰似一……[详细]
  重修太平院碑,位于定襄县南王乡寇村中。庙毁存碑。碑为青石质,螭首座佚,碑高2.4米,宽0.9 米,厚0.19 米。额篆“重修太平院碑”,首题’重修太平院记”。碑文楷书,共15 行,满行59 字,记载太平院的由来和重修经过。元至正十七年(1357)立石。贾守一撰文,吉祥书丹,贾纯希篆额,郝从、郝信刊刻。该碑现风化严重,字……[详细]
  定襄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定襄县河边镇赵家庄村中。1937年至1945年,定襄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设立于赵家庄村中。旧址坐北向南,原建有正房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西房四间,东窑5孔,现存除西耳室损毁外,其余犹存。1981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定襄县河边镇南庄村北约500 米。1972 年6月,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南庄村村民在村北立碑建碑楼。碑楼为砖混结构,分上下两层,上层镌刻毛泽东手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题字,下层石碑记载本乡162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姓名与事迹。碑高1.3米,宽0.65米,厚0.18米……[详细]
  郭继成烈士墓,位于定襄县河边镇继成村西南约1000米处。郭继成(1919——1943),定襄县蒋村人。任定襄县基干游击队队长。1944年10月在芳兰村战役中牺牲。现墓地分布面积约130平方米,石砌,高3米。1944年,于墓前立六棱形纪念碑1通,碑阳题刻“定襄县基干游击队队长郭继成同志纪念墓”,高2米,下设六棱须弥底座。……[详细]
  黄咀天主堂,位于定襄县受禄乡黄咀村中。现存为民国二十年(1931)建。天主堂坐西朝东,仅存礼拜堂,南北19米,东西7.3米,占地面积138.7平方米。礼拜堂面宽7间,人字顶,尖拱形门窗。明间前原接钟楼,已毁。该天主堂已废弃。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李春霞德教碑,位于定襄县季庄乡西庄头村西南约100米处。1933年,李春霞108名受业门人为纪念先生功绩而立。现存碑为砂石质。碑高1.93米,宽0.85米,厚0.25米,螭首,龟座。 额雕二龙戏珠图案,碑阳额题有“中华”,碑阴题有“情殷启迪”。碑阳竖刻有“清增质生侯铨儒家训导春霞李老夫子德教碑”。两旁刻有108名受业门……[详细]
  刘家宅院,位于定襄县河边镇河边四村中。民国二十年(1931),阎锡山姑父当地财主刘继中为解决其居住房屋而建。宅院为一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约655平方米。现存院门一座,门匾由朱应龙书“怀德”二字,正房5间,耳房3间,南房3间,东西平房各5间,砖木硬山顶结构。该院为典型晋北民间传统房屋。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胜天水库,位于定襄县河边镇青石一村东南约2500米处。20世纪60至70年代初,在毛泽东主席“全民动员,兴修水利”的方针指导下,青石一村大队革命委员会为解决村东南坡地农田灌溉缺水问题,于1975年修建。现存胜天水库坝一座,为石泥石砌结构。长45米,宽10米,高5米,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石券排水口东部楷书刻有“胜天库……[详细]
  实生活小学校旧址,位于定襄县河边镇河边四村中。1936年,阎锡山倡导“边生活,边学习”,在河边村设立实生活小学校。校址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7198平方米。现存房屋150余间,硬山顶砖木结构。原为定襄县河边高级职业中学,现已移交河边民俗博物馆。2003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王伯唐烈士墓,位于定襄县晋昌镇王进村西约300米处。王伯唐(1901--1935),名继尧,定襄县王进村人。历任中共北方局直属支部书记、中共山西特委书记等职。1935年7月牺牲,同年于村西建墓,面积约70平方米。1966年4月,立纪念碑,高1.6米,正面题刻“烈士王伯唐之墓”。1994年村委会对其封土堆用砖混进行了修缮……[详细]
  河边民俗博物馆位于定襄县河边镇阎锡山旧居内,1989年6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阎锡山旧居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旧中国最大的官僚私邸之一,始建于1913年,1937年抗战爆发前停工。总面积约3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现存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穿心院、东花园、西花园、慈幼院等27座院落,700多间房屋。……[详细]
  阳曲县故城,位于定襄县晋昌镇城内村四周。城墙全长12.44公里,现南墙、西墙、北墙部分残存,残高1~6米,总长约1000多米,底部宽约40米,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09~0.12米。遗址所在地周围为较平整县。1981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详细]
  七岩山景区位于定襄县城东南7.5公里至12.5公里处,呈东北向西南方向依次分布有七岩山寺庙群、留晖洪福寺、居士山、西沟、夏家寨、吕布池等六大景点,其中七岩山寺庙群为忻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留晖洪福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岩山寺庙群距县城9公里处的七岩山。这里两山兀立,一水中流,庙宇棋布,景色清幽,自古为忻代二州五县……[详细]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