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尧都区旅游

尧都区旅游景点介绍

汾河文化生态景区
  临汾市汾河文化生态景区始建于2009年,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百公里汾河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的精品段,也是核心工程,主要任务为:清淤疏浚河道、石坝稳固河槽、坝内外生态绿化、修筑两岸大堤、治理支流入汾口、建设文化景观。景区北起屯里大桥,南至108国道大桥,全长17公里,管辖面积10.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89平方公里;陆地面积6.71平方公里,陆地绿化面积为3.29平方公里,绿化栽植各种苗木1200万余株,景区内铺筑三级道路100余公里,建设总投资19.89亿元,于2011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现已成为目前临汾市最大、最集中的公共文化生态休闲场所,同时也是市委、市政府下一步着力打造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必将成为晋南地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载体。汾河景区分为上、下游生态湿地段和城区生态文化精……[详细]
临汾古城公园
  临汾古城公园是山西省临汾市第一座开放式公园,公园建设因地制宜以“古城”为主题,重点在于重塑临汾古城风貌,向人们展示临汾悠久的历史文化,打造一个属于临汾市的历史文化品牌,树立临汾的“文化古城”形象。临汾古城公园西区,以古城文化为主线,由湖面、瀑布、绿地、道路、广场、桥梁、雕塑以及餐饮、停车等服务基础设施所构成,主题突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别是打造的“青铜古城”、“平阳名人”、“龙牛雄风”、“飞瀑流光”、“元代戏台”、“脸谱风韵”、“平湖水色”、“三桥胜境”、“石磨遗风”、“古船茶饮”等十个景观使古城公园的文化内涵大大提升,使古城平阳的历史得以再现,成为山西省第一座古城文化主题公园。地址:临汾市尧都区古城街类型:城市公园古镇古村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九龙山滑雪场
  临汾九龙山滑雪场可同时容纳800人滑雪、戏雪。并设有800平方米的雪具接待大厅及免费停车场,供游客休息和安全停放车辆。特色1距临汾尧都区较近的一家滑雪场,雪场总面积约50000平方米。特色2建有大面积的滑雪区域,包括滑雪圈道、儿童雪娱区等,可同时容纳800人滑雪、戏雪。景点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开放时间08:30-17:00。……[详细]
临汾战役纪念馆
  临汾战役纪念馆,又名临汾烈士陵园,位于临汾市区城南尧庙北面,始建于1958年,是为纪念临汾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而建造的。纪念馆坐北向南,亭台厅堂错落有致、松柏花卉随风飘香门前有徐向前元帅的全身站像,革命烈士纪念碑居园内中心。纪念碑正面是朱德元帅的亲笔题词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园内还有圆顶公墓群等多处建筑。经过多年的修葺补建,临汾战役纪念馆已成为一座亭台厅堂错落有致、松柏花卉随风飘香的园林式纪念馆。临汾战役临汾素有“卧牛城”之称,为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镇。这座古城,内高外低,城墙坚厚,易守难攻。临汾战役发起时,城内驻有国民党阎锡山部第66师、胡宗南部第30旅及6个保安团和2个补训团,共2.5万人,由国民党军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晋南武装总指挥梁培璜指挥。为解放晋南全境,配合西北、中原人民解放军春季……[详细]
临汾市博物馆
  临汾市博物馆位于临汾市尧都区鼓楼西街海子边大云禅寺(俗称铁佛寺),成立于1964年10月,隶属于临汾市文物局。铁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六年,历代重修。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顶宝塔、藏经楼,另外还有南北配殿、厢房等,多为清代重建。占地1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主体建筑金顶宝塔高约30米,六层,铁铸佛头,应为唐代作品,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体量较大的铁佛像,是研究我国古代铸造工艺的珍贵资料。1996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现有藏品1000余件,以汉代文物为主,类别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铜器中以汉、唐、金、宋各个时期的铜镜颇具特色。展厅面积约2000平方米,七个展室,举办有《文博苑书画瓷器收藏展》、《临汾历代文物精品集粹图片展》、《馆藏名人书画展》等陈列。内设办……[详细]
元代戏台
  城区西北部,现存3座元代戏台,是我国罕见的一组古式建筑,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村牛王庙戏台:位于魏村镇魏村北的牛王庙内。该庙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年),现存大殿三间,供祀牛王、马王和药王。戏台呈平面正方形,台基高1.4米,长宽各7.55米,为单檐歇山顶亭式建筑。东羊东岳庙戏台:位于土门镇东羊村的东岳庙内,始建于元至正四年(1345年),现存戏台和后土圣母殿。戏台坐南向北,正面敞朗,三面封闲,台基高1.75米,台宽7.75米,深3.5米,竖浅横阔,呈扁方形。王曲东岳庙戏台:位于吴村镇王曲村东岳庙内。戏台分前后两部分:前部是硬山卷棚式结构,民国初年重修时增建;后部为十字歇山顶建筑。考其形制结构,建于元初。这一组元代舞台群,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戏台中的几个代表性建筑,是中国戏曲史的珍贵……[详细]
王曲东岳庙
  王曲东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民国地址:尧都区吴村镇王曲村戏台始建于元代初年,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原属东岳庙的附属建筑,现庙毁,仅存舞台。戏台坐南朝北,分前后两部分,前檐为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后部建筑为元代遗构,平面略呈方形,台宽7.25米,面宽7.25米。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台前及两侧前部敞朗,为台口。背面及两侧后部筑以墙壁,无前后场之分。前檐两根粗大的木柱支撑大额,后墙及两山为土坯砌筑,形成了三面砌墙正面敞口的形式,斗栱为重栱双下昂计心造作法,内檐梁架结构尤为别致。台前有清代增建硬山卷棚顶抱厦。……[详细]
东羊后土庙
  东羊后土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尧都区土门镇东羊村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2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毁,元至正五年(1345年)重修,现存大殿、献亭、戏台等,其中戏台仍保持元代风格。戏台坐南朝北,平面正方形,面宽7.47米,进深7.55米。正面敞廊,三面封闭,十字歇山顶。台阶高1.75米,台宽7.75米,深3.5米,台前竖有二根园形抹角石柱,下有覆莲柱础,柱上浮雕莲花和牡丹花生童子的图案,内檐梁架斗栱三层,叠成八卦形藻井,结构别致精巧,故戏台又称八卦亭。戏台后墙壁画栩栩如生,东羊元代戏台是全国仅存七座早期戏台中最为精巧的一座,工艺精湛。是研究元杂剧在平阳一带发展历史和金元时期戏台建造规制的重要实物资料。……[详细]
仙洞沟碧岩寺
  仙洞沟碧岩寺仙洞沟碧岩寺(第四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尧都区金殿镇峪口村姑射山曾名南仙洞,唐武德元年(618年)开始修建,历代均有修茸,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碧岩寺分布在环形山凹中,依次有山门、二门、靠山廊、观音阁、大雄宝殿、钟楼、鼓楼、愿来殿、南北厢房、又一山禅院、崇道庙等建筑。大雄宝殿、观音阁、神居洞为碧岩寺主体建筑。庙内有佛、道、儒三教泥塑89尊,均为清代作品。……[详细]
  下靳遗址下靳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尧都区尧庙乡下靳村遗址位于临汾市区西南约10公里处,东南距陶寺遗址约25公里,西隔汾河与吕梁山相望,南北为平坦开阔的临汾盆地,海拔高度450米。1997年,砖厂在村北取土时发现大片墓地。1998年5月对己暴露的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累计清理墓葬533座。墓葬依头向不同可分为A、B两类,A类墓有随葬品,其中以玉器为主,还有少数陶器、骨器等小件饰品;器型主要有陶罐、瓶、玉蝉、玉器、绿松石腕饰品等。B类墓无任何随葬品。下靳墓地西侧紧靠汾河,北侧被一条深50米、西向宽10米的冲击沟破坏,因砖厂连年取土,墓地仅存西部,呈不规则梯形,南北宽20-45米,东西长85米,面积约12500平方米。东半部墓葬分布稠密,往西则较稀疏。该墓地属于庙底沟二期文化的晚期阶段……[详细]
高堆遗址
  高堆遗址高堆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尧都区刘村镇高堆村西北约150米处遗址东临汾河,西靠吕梁山,属于吕梁山东麓的山前坡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层断面较多。50年代调查时发现。总面积达7万平方米。2001年春,为了配合大运高速公路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约4000平方米。发现了主要属于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和陶寺文化的遗存,精致的房子、陶窑和规模较大的窑穴,说明这里在上述两个阶段是当时的中心区域和重要聚落,对解读临汾盆地史前时期的兴盛情况和原因具有重要意义。高堆遗址的文化面貌由其红褐色筒状罐与庙底沟二期接近,釜灶和釜形斝又具有陶寺类型早期特征,而单把鬲则属陶寺类型晚期的典型器物。高堆遗存的发现为解决临汾盆地陶寺文化的来源及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详细]
金城堡遗址
  金城堡遗址金城堡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尧都区刘村镇金城堡村西遗址位于临汾盆地西边缘,西依吕梁山,汾河从其东面流过。遗址50年代调查时发现。1993年全省文物普查时复查,现存面积15万平方米。遗址从断崖上观察到的遗迹主要有灰坑及白灰面房址。遗物采集陶器以夹砂陶为多数,纹饰多饰绳纹,器形主要有釜灶、盆、罐、豆、杯、鬲等。其文化面貌与特点与陶寺遗址同类器物十分相似。应为龙山时代陶寺文化的又一处重要遗存。……[详细]
尧都大中楼
  大中楼位于城中偏西街衢,俗称鼓楼,是临汾古老文明的象征。始建于何时,至今无确切文献记载。据史学界专家考证,平阳鼓楼有金代改建取名钟楼之说,现楼上悬有金明昌7年(1196年)铸造的万斤大铁钟l口,以此推断最晚建于北宋时期。据《山西省志》、《平阳府志》、《临汾县志》及碑碣载,鼓楼经历过7次重修。匾额也前后5次重写。楼从基座往上,总高24丈,其基座为长40米的正方形,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四向券切门洞在其基座正中十字相交。门洞上方各镌有石雕匾额,依其4面分别为“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大中楼基座的东西两侧,均建有石阶楼门,40级台阶。台坪高10米,四面可入一厅,登木梯上二层,二厅外有回廊,出厅凭栏四顾,山河胜景,尽收眼底。电话:0357-2591065地址:山西省临……[详细]
临汾烈士陵园
  临汾烈士陵园位于城南尧庙宫北面,始建于1958年,后经过多年的修葺补建,现今已成了一座亭台厅堂错落有致、松柏花卉随风飘香、风景优美、肃穆雅静的园林。陵园座北向南,高耸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雄踞中心。-元帅的亲笔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镌刻于纪念碑正面。除此,园内还建有仿古式门楼、憩亭、“临汾攻坚”展览馆、《革命英雄纪念馆》、《临汾建设成就》展览厅、骨灰堂等。这些建筑设计精美,布局得体。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秦蜀南路……[详细]
临汾铁佛寺
  铁佛寺,也称“大云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南隅。始建于唐贞观(627~649年)年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毁坏,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整座寺院坐西向东,共三进院落。一进院落由山门、天王殿组成;二进院落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南北配殿组成;三进院落由大雄宝殿、南北厢房、藏经楼及院落中心的琉璃金顶宝塔组成。根据碑文或梁架题迹可知:琉璃金顶宝塔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的遗构,藏经楼为光緒八年(1882年)的遗构。大雄宝殿、天王殿、南北配殿、南北厢房虽无梁架题迹等文字记载,但从其梁架结构和构件特征分析,应为清代中期的作品。琉璃塔是寺院的主体,位于大雄宝殿之后数米,塔为平面方形楼阁式五层砖塔,总高35米,底层每边长12.4米,二层以上急剧收刹,第五层平面呈八边形,塔顶用风磨铜铸造的……[详细]
平阳鼓楼
  楼的平面呈正方形,四边各40米,面积1600平方米,高40.5米,四面设回廊。基座全用青砖砌筑,座高8米,南北东西有高宽各5米的券门。四个券门横额分别题刻“北达幽并”、“南抵秦蜀”、“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楼体稳重厚实,结构得体。上做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楼阁,建筑独特,高大雄伟。古人称之为“拔地千寻,依云逼日”。可惜这样一座重要的古建筑,于1948年毁于战火。1983年,临汾市人民政府成立修复鼓楼委员会,倡议全市人民集资捐款修复鼓楼。1984年开工,1986年恢复原貌。平阳鼓楼坐落在临汾市区中心。大约始建于北宋年间,金、元、明、清皆重修过,但楼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交通:在临汾火车站乘坐开往尧庙汽车站的车,再在尧庙汽车站转乘16路公交车在鼓楼站下即到。临汾平阳鼓楼,又名大中楼,位于临汾城中心……[详细]
龙子祠泉
   介 绍: 龙子祠泉在山西临汾市西南18公里姑射山麓。群泉争涌,如蜂房蚁穴,四周渠道纵横,密如蛛网,流量6.25立方米,分12道官河,灌溉襄陵、临汾两县汾西地带。 龙子祠即康泽王庙,位于龙子泉旁。每年四月十五日有庙会,居民云集。祠前有清音亭,亭侧有云津桥。祠创建于唐,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增修,明清时又予补葺,现存山门、过殿、中殿、后殿等为清重修。祠内碑碣甚多。山西临汾市……[详细]
牛王庙戏台
  山西戏曲历史悠久,特别是晋南地区是我国戏曲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人们把山西称做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山西共有54种地方戏曲,种类居全国之首。因而,作为中国戏曲发展重要标志的戏台自然也就很多。据统计,至今山西保存的古戏台有2886座,其分布几乎遍布山西各个地区,其中最古老的元代戏台有6座。位于临汾市西北25公里的魏村牛王庙内,始建于1293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台。戏台采用乐楼形式,为木构亭式舞台,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墙,正面当台口,无前后场之分。戏台的建筑结构为“井”字形框架,顶部有单檐歇山顶或十字歇山顶两种形式,是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的宝贵的实物资料。山西临汾市……[详细]
19、尧帝陵景区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尧帝陵景区
  帝尧位列三皇五帝之一,被后世誉为“文明始祖”和“国祖”。尧陵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世称“神林”,高50米,周长300米,在已知的三皇五帝陵寝中最为巍峨高大。尧陵四面环山绕水,古有“山环水绕土一丘”之说。尧陵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金、元、明、清均有修建,现存明嘉靖十八年所立的尧陵碑上刻绘着尧陵全貌图。1986年,尧陵被确定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第六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市、区两级高度重视下,2007年4月3日,尧陵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修复建设工程开工,2008年12月底一期修复工程竣工,完成陵区修缮、陵区涝河护坡、陵前大桥、陵前广场、涝河溢水坝、赤龙壁、道路、道路绿化等工程,投资66000万元。根据总体规划,尧陵景区可游览面积为10平方公里,主要建设项目有尧帝拜谒区、尧……[详细]
20、大中楼
大中楼
  位于城中偏西街衢,俗称鼓楼,是临汾古老文明的象征。始建于何时,至今无确切文献记载。据史学界专家考证,平阳鼓楼有金代改建取名钟楼之说,现楼上悬有金明昌7年(1196年)铸造的万斤大铁钟l口,以此推断最晚建于北宋时期。据《山西省志》、《平阳府志》、《临汾县志》及碑碣载,鼓楼经历过7次重修。匾额也前后5次重写。楼从基座往上,总高24丈,其基座为长40米的正方形,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四向券切门洞在其基座正中十字相交。门洞上方各镌有石雕匾额,依其4面分别为“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大中楼基座的东西两侧,均建有石阶楼门,40级台阶。台坪高10米,四面可入一厅,登木梯上二层,二厅外有回廊,出厅凭栏四顾,山河胜景,尽收眼底。……[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