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区旅游景点介绍
山海关烈士陵园位于山海关区孟姜镇吕家沟村,年代为1957年。为秦皇岛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清道台署衙门位于山海关区南门外火车站西井东里,年代为清同治。为秦皇岛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山海关清真寺位于山海关区关城西门外,年代为明。为秦皇岛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五花城遗址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西南,因五城连环似花而得名。该遗址始建于汉代,至今已有丰富的文物出土。五花城遗址位于山海关城西4公里的石河镇古城村,因五城连环似花而得名“五花城”。198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配合修建大秦铁路时,在遗址发掘出建筑构件、生活用器、随葬明器等文物,推断遗址始建于汉代。目前,五花城遗址已勘探探沟3处,出土汉唐以来文物残片百余件。这些发现对于了解秦皇岛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考古研究院将积极介入,进行深度发掘。……
[详细] 【地址】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角山景区山门西侧【联系电话】0335-5051313【设施情况】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06亩。主体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展陈面积约1万平方米。内设中国长城文化陈列展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展厅、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以及国际学术报告厅、长城研究室、长城志愿者活动室、库房及公共配套等功能空间。【馆藏情况】山海关长城博物馆现有藏品5392(件/套),其中长城建筑类文物及军事类文物种类较多,多为难得一见之物。如:“筑城纪事石碑”、“长城字模印文砖”、“长城武备”、“楼军生活用品”等,记载了一段鲜为人知的长城历史及文化,是长城文物中的佳品,也是国内博物馆陈列中独此齐全的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特色陈列】基本陈列为共分“长……
[详细] 【地址】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古城南大街32-4号【服务人口】315万人(2022年秦皇岛市常住人口)【联系电话】18833533222【设施情况】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兴儒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662平方米。【人员情况】工作人员2人。【馆藏情况】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兴儒博物馆现有藏品总数为601(件/套)另有藏书1700册。【特色陈列】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兴儒博物馆是一家以古代匾额为主题的特色博物馆。目前开设了科举功名厅、朱子家训厅、祝寿厅、兴儒厅、近代试卷展、榆关教育史、上山下乡知青展、革命英雄文物陈列展等八个展厅。……
[详细] 【地址】秦皇岛市山海关古城西大街16号【服务人口】315万人(2022年秦皇岛市常住人口)【联系电话】0335-5351866【设施情况】馆占地1500平方米,分为六个展厅:即揽古堂(山海关古城历史沿革)、明朝厅、清朝厅、民国厅、现代厅,山海关老玻璃画展厅,同时还建有山海关督师、经略、总督长廊、古石园和长城砖文化园等。【人员情况】工作人员8人。【馆藏情况】山海关古城历史博物馆,现有藏品总数1200多件。【特色陈列】共有两个常设展览:《长城抗战——榆关抗战》陈列和《老玻璃画——关城百年历史》陈列。……
[详细] 山海关古城民俗博物馆是一个民俗类专题博物馆,占地十余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共分三个套院,18个展厅,是一个典型明清四合庭院。展出的10000多件藏品都是由一些民间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长期集藏、精心保护的民俗旧物,内容涉及民间衣食住行婚育礼丧等。大院始建于清初,建筑布局非常严谨,风格典雅别致。“清砖铺地叠瓦房,花格窗户映回廊,翠竹摇曳青草绿,燕语蝶舞花应乡凝香。”王家兴盛于咸丰年间,到了光绪年间已成为富商巨贾,占据了山海关的“半壁江山”。王家大院的建筑风格与山海关民俗博物馆的展品,真实再现了古城文化发展的美丽画卷,是滔滔历史长河形成的宝贵财富。展出的10000多件藏品都是由一些民间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长期集藏、精心保护的民俗旧物,内容涉及民间衣食住行婚育礼丧等。在民间艺术、民间婚俗、民间食俗……
[详细] 山海关季大夫楼,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城内新建胡同2号。2018年2月14日,山海关季大夫楼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南大街绸布庄年代为民国初年,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城内南大街。 2008年10月20日南大街绸布庄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山海关近现代铁路附属建筑年代为1894年、1903年、1938年,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2008年10月20日山海关近现代铁路附属建筑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田中玉公馆年代为1920年,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关城内西大街。 2008年10月20日田中玉公馆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山海关副都统衙署遗址为清代古遗址,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关城内胜利胡同。 山海关副都统衙署遗址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先师庙,即孔庙,位于山海关城内西大街北侧,原第三中学院内,是山海关区极少的距今已有540年以上历史的祠殿建筑。据史料记载,建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以后又多次进行过修缮和增建。组成了一组宏伟的儒家建筑群体,建筑布局对称严谨。纵轴线的最前端为大成坊,向北依次为照壁、大成门、左金声门、右玉振门、泮池、戟门、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大成殿、崇圣祠。庙的大部分建筑都已毁坏,至今保存下来的仅有大成殿及西配殿。2001年2月7日,山海关先师庙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秦皇岛烈士陵园的前身是山海关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82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秦皇岛爆发了京奉铁路大罢工;76年前,这里打响了长城抗战第一枪;64年前,英勇的人民军队组织了山海关阻击战;61年前,以辽沈战役胜利为契机,解放军摧枯拉朽逐穷寇……在秦皇岛这块热土上,长眠着3860名革命烈士,他们在保卫家乡、抗击外侵战斗中壮烈牺牲。他们是共和国永远的英雄,是后辈不能忘记的恩人。然而,他们有的至今还散葬在秦市农村,有的牺牲在外地找不到尸骨,秦市现有的4座烈士陵园也设施简陋并年久失修。2008年秦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誉峰带领民政等相关部门对全市烈士墓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全市目前虽有烈士陵园4座,但大都修建于解放初期,普遍存在破损严重、设施老化、配套设施不全、绿化美化档次低等现象。烈士纪念建……
[详细] 山海关长城博物馆是以展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长城、传播中华长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馆藏文物品类齐全,汇集了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货币、碑帖,尤其以长城建筑材料、长城火器为特色,藏品中不乏精品和特色藏品。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坐落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天下第一关路中段,占地面积1.21公顷,建筑风格为仿明清式的古典建筑,是在1984年邓小平“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题词后筹建,1991年7月1日落成并正式对社会开放,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为博物馆题写了馆名。2004年,山海关长城博物馆作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建设项目和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的启动项目,进行了博物馆的改陈工作。于当年10月1日竣工向社会开放。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展厅面积1600平方米,设8个展……
[详细] 山海关大悲院是山海关总兵府综合文化旅游项目之一,它坐落在总兵府衙署西面,之间相隔孔庙和关帝庙。占地18亩,始建于明朝永乐初年间,拥有近600年历史。据介绍,历史上香火甚旺,一度是京东至东北地区最富盛名的佛教庙宇。由于战争及其他原因,这一带古建筑群在解放后已破损而失去原样,当时在此地建起了学校。2006年学校外迁,大悲院完成复建。2012年4月正式落成启动,宝刹庄严、弘范三界、佛像金身、灵光耀眼,四众弟子以戒为师,广宣佛法。大悲院面南背北,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牌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阁、放生台,东西配殿依次为观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贤殿。进入山门,山门左右两侧是手持金刚杵的塑像,就是金刚力士像(即哼哈二将)。山门正对的是天王殿,主供大肚弥勒佛,弥勒的四大天王,他们手中的器物分别象征……
[详细] 莲花湖公园位于山海关区山海关古城旁,该公园是供广大市民及旅客休闲,娱乐的场所,园内设计了园景、湖泊、长廊、拱桥、绿荫、假山、观景台、健身设施和大屏幕广场投影。该公园一期工程于1993年完成,占地8.95万平方米,建拱桥4座、曲桥1座、亭廊4处、游船码头1座,已初步具备简易开放条件。由于园内1.3万平方米破损不堪的建筑严重影响了长城、关城景观风貌,也不同程度影响了古城整体形象,为促进对古城的保护开发,山海关区决定启动莲花湖公园二期改造工程。重新规划设计后的莲花湖公园二期工程占地总面积110多亩,其中绿地面积63.3亩,建成后公园绿地率达80%。二期工程取法自然,融入了新的人文理念。在继续保持公园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注重追求变化的动态空间。在完善其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大众的通俗化需求。公园北侧的莲……
[详细] 王家大院,又叫山海关民俗博物馆,它座落在雄伟的“天下第一关”西侧,位于山海关东三条,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家。王家大院是一个民俗类专题博物馆,占地十余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分三个套院,18个展厅,是一个典型明清四合庭院。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建筑布局非常严谨,风格典雅别致。“清砖铺地叠瓦房,花格窗户映回廊,翠竹摇曳青草绿,燕语蝶舞花凝香。”王家兴盛于咸丰年间,到了光绪年间已成为富商巨贾,占据了山海关的“半壁江山”。王家大院的建筑风格与山海关民俗博物馆的展品,真实再现了古城文化发展的美丽画卷,是滔滔历史长河形成的宝贵财富。这里介绍的不是山西省灵石县的王家大院。而是坐落在秦皇岛的王家大院,号称“万里长城第一家”,又叫山海关民俗博物馆,它座落在雄伟的“天下第一关”西侧,位于山海关东三条。它兴……
[详细] 靖边楼亦称东南角楼、东南台。位于山海关城的东南隅,是山海关城的防御性建筑。 据嘉靖十四年版《山海关志》记载:靖边楼始建于明初,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分别重修过。清嘉庆十年必建为奎光楼(亦称奎星楼)。1933年,日军进攻山海关,靖边楼毁开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中。 为了恢复山海关古城的雄姿,1958年国家拨专款修复靖边楼。1986年靖边楼修复工程竣工。 修复后的靖边楼基本上是仿明式建筑。整个楼体建于一个宽阔的城台上。城台主台体面阔43米,高11米,上建有30个垛口,26个射眼。城台中部内侧有宽9米的东西向马道与山海关城内相通,紧贴城墙一侧还设有宽2米的142步砖制台阶供行人上下,明初建时,是为了一旦战事来临兵士可及时登……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氱紓鍌欐祰椤曆囨偋閹惧磭鏆︽繝闈涚墔濞岊亪鏌i褍浜為柟铏崄閻忓啴姊洪崨濠佺繁闁告ǹ妫勯悾闈涱吋婢跺鎷洪梺鍛婄箓鐎氬嘲危瑜版帗鍊电紒妤佺☉濞层倗澹曡ぐ鎺撶厵闁诡垱婢樿闂佺粯鎸婚悷鈺呭蓟濞戞粎鐤€婵﹩鍏涘Ч妤呮⒑濞茶骞栭柣顓炲€垮璇测槈濡吋娈曢柣搴秵閸嬪嫰顢旈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