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辽边关地道AA ![]() 宋辽边关地道,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类,编号7-1945-1-002,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时代:宋、辽。地址: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归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边关地道遗址。位于雄县的宋辽边关地道于1964年发现。此地道分两部分:祁岗地道位于双堂乡祁岗村中心,邢村大台地道位于小步村乡邢村南200米处。宋辽边关地道为青砖结构卷顶,由甬道和洞室两大部分构成,内部结构复杂。最大的洞室长8米,宽3米,高3米,甬道最低处仅0.6米。地道内有翻板、翻眼、通气孔等。据县志记载此地道由雄州通向霸州城,两城相距70余华里。由于没有进一步勘查、发掘,地道的实际长度不明。雄县历史悠久,北宋名将杨……[详细] |
![]() | 白洋淀温泉城白洋淀温泉城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境内的白洋淀之滨,是华北地区新兴的集旅游、度假、休闲、疗养、康乐、会议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现为是河北省旅游度假区。白洋淀温泉城有北方小江南之称。一年四季,气候湿润。城内已开采出天然含硒优质矿泉水,被誉为神泉秀水;储量达100亿吨,温度达80℃以上。白洋淀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石代,淀区的西部、南部(今安新县的留村、梁庄)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淀区分属于燕、赵统辖,故今日淀区有“燕南赵北”之说。清代皇帝康熙和乾隆在淀区兴建行宫,先后40次来淀区游览围猎。解放战争时期,-总司令曾在白洋淀指挥清风店、解放石家庄战役,给这古老的淀区又增添了新的光彩。抗……[详细] |
![]() | 白洋淀景区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境内,主要在保定地区境内,一部分在雄县是国家重点旅游区和开放区。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南距石家庄189公里,北距北京162公里,东距天津155公里,是京津冀腹地。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洋淀,又称西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以白洋淀、烧车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336平方千米。从北、西、南三面接纳瀑河、唐河、漕河、潴龙河等河流。平均蓄水量13.2亿立方米。为控制湖区水位,在白洋淀东部自然泄水处建有枣林庄大闸,引入大清河……[详细] |
![]() | 雄县古玩市场雄县古玩交易起步于1978年左右,当时在雄县张岗村,90年代初形成一定规模,2004年9月雄县古玩市场正式开业,开业初在雄县将台路南段,现在由于雄州古玩城的开业,市场移至雄州古玩城门前,也就是将台路北段。古玩已经成为了一个元素,更红的更酷的更招惹人们的,是真民俗与伪民俗组成的长长的民俗旅游工艺街。这里,真与伪已经没有区分的意义,存在的依据是:像不像来客心中的民俗。如果来客认为殖民风情才算情调。那么光用朴素的民俗原料与原生生活零件本身,就已经不够了,你必须再加上韩国发泡塑料与进口卡纸做成的油画框,才能符合消费者欧化的家居装饰的主旋律,所以这个街上的花花绿绿的物件里,就多多少少有着包装……[详细] |
![]() | 陈子正故居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位于昝岗镇李林庄村,四合院及外跨小院占地约860多平方米,房屋共计11间,当时的练功、生活用品保存完好。包括练功时用的石杠铃、缸、坛子,印度尼西亚授予的刻有“中国拳王”字样的短剑一把,上海精武会赠授的刻有“德艺双优”银牌一面,友人赠的铜质纪念杯一座,张云江(原南京国术馆馆长)、王寅卿(原中央精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典章、刘凤池等题赠的条幅,香港大学赠送的镌有“教懦夫立”水晶石镜一面,史书33册,石砚一方,铜制煤油灯一盏,以及座钟、铁皮箱、家具、酒具等。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陈子正故居不仅见证了鹰爪翻子拳的发展,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状况,具有……[详细] |
![]() | 【地址】保定市雄县张岗乡张开路北侧【服务人口】46.5万人(2021年全县常住人口)【联系电话】0311-5781368【设施情况】德韵博物馆是雄安新区首家被省文物局批准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雄县是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及其深厚。博物馆总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周边交通便利,距离雄安站7.4公里,距离雄县汽车站9.6公里。在县城内坐公交可以直达。博物馆院外有停车场地、公共卫生间等设施。【人员情况】工作人员11人。【馆藏情况】雄县德韵博物馆现有藏品总数为700余件。【特色陈列】博物馆馆藏陈列分两部分,室外展区包含两个陈列:百狮园、功德碑;室内展区包含古瓷展厅、拓片展厅、民俗展厅。……[详细] |
![]() | 米家务烈士陵园1985年9月4日落成,建在米家务乡米北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米家务一带是平(北京)津(天津)保(保定)抗日根据地三角中心地区,是冀中十分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旷伏兆、刘秉彦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个地区领导抗日战争,和这个地区的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革命传统,雄县团员青年、人民群众和华北油田职工自愿捐款建起了米家务烈士纪念碑亭。刘秉彦为纪念碑题写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003年5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雄县烈士陵园原名雄县烈士祠,建于1946年,原址在县城南关大街中段路东娘娘庙旧址,正殿坐东朝西,内立烈士英名碑一座,烈士名字324位,院内六角碑亭,碑正面刻有“雄县死难烈士纪念碑”,背面有碑记。大门上方嵌有汉白玉匾一块,上刻“烈士祠”,院有围墙。1947年8月6日被国民党军队及地主还乡团所破坏。1948年全县解放后,县政府拨款旧址重修。1974年雄县革命委员会将此祠及遗物迁至县城五铺村北大清河东畔,改称雄县烈士陵园。新址占地约4000平方米,朝阳建纪念堂,内陈烈士遗像和烈士英名录1385名,7通烈士英名碑和原迎门纪念碑在纪念堂东西各4通,院中央新建水泥纪念碑一座,正面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环……[详细] |
![]() | 雄县南界碑清光绪十四年(1888)六月,立于南十里铺村南与安新县赵北口村交界处,以示雄县之南界。原无碑首,只有碑座碑身,并有木制小亭笼罩。碑身现存南十里铺村村委会。青石质,上宽71厘米,下宽66.6厘米,全长153厘米,厚12.5厘米。碑无其他纹饰,只三行字,中间为“雄县南界”4个大字,右边小字“光绪十四年六月榖旦”,左边“知府用钜鹿知县署雄县事凌燮应石”。2003年5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西槐清真寺位于雄州镇西槐村内,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1986年重修。系西槐及附近村穆斯林经常聚集的地方,该寺是一个面积不大、坐南朝北的四合院,大门上高悬黑底金字匾额“清真寺”。门楼两旁用回文加以装饰。门两边各有北房三间,是教长居住与工作的地方,南房四间是净身的地方。西面是大殿,占整个院的三分之二。大殿内原有石碑和匾额,年久遗失。大殿两边进深两间,中间进深3间,面阔3间,是作礼拜的地方,大殿后阔一间,两房是教长讲经、主祈的地方。2003年5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忠义冢在县城西门外500米,占地约2000平方米。明建文初,雄县有东门之变,也叫永定门之变。明9000名先锋军被燕王朱棣军全部杀死在雄县城内。义士胡斌收敛国殇于此。嘉靖末,知县马绍英在冢西买地10亩,扩建该冢,植树木,修墙垣。……[详细] |
![]() | 雄县古城墙据《宋史》李允则传载:雄州城北有瓮城,允则想与大城合二为一,当时宋辽刚刚修好,约定互不设城防。他先建了一座东岳祠,出100两黄金制作供器,并引导人们大肆宣扬,居民们争献金银。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偷偷将祭器撤去,放风说是被北面的盗贼偷走了,立刻下令捕盗,并开始动工兴建城墙,说是为了护祠。建成后又围着关城挖了护城河,起了月堤,从此瓮城的人全被围入城中。该城墙原是围绕全城的高大砖墙,城南北各有雄伟的砖砌门楼。现仅存温泉宾馆院内东西长83米,南北宽14米,面积1082平方米的残墙。《雄县志》又载:宋景德初年(约1004)雄州知州李允则,展筑雄州北城,设东关,由此可知宋代以前已有了城墙。……[详细] |
![]() | 瓦桥关坐落在瓦桥街上(今南关大街中段),门洞跨越街心,南北嵌有“雄关”二字。唐代置,明朝光禄寺卿郭存谦重修,1946年拆除。唐与五代时期,在瓦桥关一带发生过多次战事,安史之乱发生后的唐广德元年(763),唐将仆固瑒、侯希逸、薛兼训在归义大战史朝义,史朝义败北,想入范阳城,守将拒绝,遂自缢于林中,安史之乱结束。唐大历十年(775),卢龙节度留后朱滔与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等共讨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田暗通李宝臣,劝他袭朱滔,拥兵自立,于是李宝臣选精锐骑兵,一夜奔驰300里,突袭驻扎在瓦桥关的朱滔,朱滔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大败,朱滔换上别人的衣服才得以逃脱。唐光化三年(900),幽州刘仁恭率军5万救沧州,后……[详细]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