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 > 锦州市旅游

锦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道光二十五年(即公元1845年)凌川贡酒是世界上窖藏时间最长的白酒,它是1996年在凌川酒厂老作坊原址发掘出土的,全世界总共只有4吨。据考古专家和酿酒专家数次考证,认定其为清朝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埋藏于地下的,该酒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直接饮用的液体文物。1998年8月,该贡酒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1999年12月27日,该贡酒有部分定量原酒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从而成为20世纪最后一件封馆文物收藏。1996年6月9日,在锦州凌川酿酒总厂的搬迁过程中,施工的工人在清理工地时,无意中发掘出一个大型木质容器。从容器破损的部位,人们见到里面盛满了淡黄色的液体,同时还闻到从中散发出的浓浓酒香。经过酒厂老师傅认定,这是多年前老酒厂用于储酒的木酒海,是个实实在在的宝贝玩意儿。听说……[详细]
医巫闾山——双峰山风景区
  双峰山风景区位于闾山中南麓,在闾山风景区中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风格而独树一帜。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浓郁的宗教民俗风貌。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更有发展绿色食品养生保健的自然条件。历史悠久。双峰山风景区据史料可考可追溯到唐、明代,寺院距今560年历史,由于历史原因留下大量古文化建筑遗址。宗教文化浓厚。双峰寺为省批佛教活动场所,此地历来是佛、道庙观聚距之地,种种遗址点缀其间,给秀丽山川带来无穷的神秘色彩。寺中“三圣堂”采用佛、道、儒三教圣主供奉一堂的供奉形式在国内是仅有的,同时总体建筑采用天圆地方的正方形设计独具特色。将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化相结合,怡人心目。无论是现在还是在未来建设中,景区在人文建筑方面注重发扬古文化传统,宣传宗教文化精粹,与山水相映,陶冶来客的身心。自然风光奇瑰。景区内的天……[详细]
医巫闾山——大朝阳国家森林公园
  医巫闾山——大朝阳国家森林公园信息来源:北镇市旅发委作者:龙波发布日期:2018-12-27浏览次数:1775闾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朝阳景区建成于1993年,位于闾山东侧中部,北镇市西郊,景区面积479公顷。森林覆盖率90%,公园内有成片的天然油松林近300多公顷,观赏树木200余种,终年葱翠,四季锦绣。大朝阳景区自然景观奇特优美,可谓林密、树多、山峻、峰奇、石怪、峡幽、水秀、泉清,春夏秋冬景色各异。东亚地区特有的天然油松林在全国首屈一指,号称“闾山林海”,古树名木众多,主要有龙爪松、姊妹松、可怜松等。该景区最著名的山石奇观有:林海风帆、白象观海、双线天、月牙洞、独占鳌头、天上天、群峰叠翠、闾山天险十八蹬、骆驼峰等,巧夺天工、形象逼真。水文景观有青龙泉、龙阳泉、东海龙泉、圣水井、三叠潭等。景区内……[详细]
二道沟辽代重点遗迹区
  二道沟辽代重要遗迹区,位于北镇市富屯乡当地人称二道沟的沟谷及医巫闾山绝顶的西山之上。是为辽代乾陵范围内的主要墓葬及建筑遗迹遗物分布区域,是北镇境内重点文物保护区域之一。二道沟为西北向东南走向,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3公里,分布面积30平方公里。自1956年以来,经考古调查,在其范围内先后发现有龙岗子墓群、孙屯墓群、琉璃寺庙址、琉璃寺西山遗址、望海堂遗址、石桥子遗址、龙岗子东坡遗址、龙岗子南山遗址、龙岗子西坡遗址、龙岗子西南山遗址、慈圣寺庙址等达11处,其中发现辽代墓葬10处,建筑址9处,疑似墓葬3处。特别是在琉璃寺庙址发现有大型建筑基址群和用石砌筑城墙达530米。经专家考证为辽代乾陵之主陵区所在地。二道沟尚存的墓葬及建筑遗址等保存较为完好,对研究和考证辽代乾陵的位置和范围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实物……[详细]
田园子石刻
  田园子辽代石刻位于北镇市观音阁街道办事处田园子村南石佛寺庙址西部崖壁之上,为辽代早期石刻。石刻,位于石佛寺庙址西部的崖壁之上。石壁南北长8米,高2.4米,其上有人工开凿的佛龛。龛南北长5.2米,高1.8米,深0.2米,龛内浮雕有五尊佛像,其中三尊坐佛、二尊立胁侍,南部一佛高1.8米,宽1.15米。中间一佛高1.95米,宽1.1米,两侧各雕一立胁侍,高1.8米,宽0.56米,作阿难像。北部一佛高1.85米,宽0.85米。三尊坐佛头部作螺状鬓,身着袈衣,盘腿坐在莲花座上。所有佛像线条流畅,面目清晰,雕刻古朴而粗犷,各佛造型及排列形式与辽代砖雕相似,故考为辽代雕刻,并保留有渤海风格。五尊佛像因长年风雨剥蚀,中间一佛头顶残破,余均完好无损,各佛彩绘仍有残留。该石刻对研究和考证辽代宗教信仰及雕刻艺术具……[详细]
乾州城址
  乾州城址位于北镇市广宁城西南的北镇庙前200米处。始建于辽圣宗乾亨四年(982年)十一月,是为奉侍辽景宗皇帝耶律贤之乾陵而建。1983年经北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乾州城平面呈长方形,全部用夯土板筑,南北长1100米,东西宽625米,周长3450米。现城墙虽颓坍,但仍清晰可见隆起的土楞。城东北部仍保留有一段东西长60米,存高1.5米的墙基址。经勘查,该墙底宽3.5米,夯层厚11厘米,夯筑坚实。城内地势平坦,表面散布有大量的沟纹砖、琉璃瓦和陶瓷片等。尤以南半部最为丰富。文化层厚约1.5米,在城东北部200米处发现有窑址两座。窑址附近堆积有大量的琉璃瓦、筒瓦、板瓦、瓦当、滴水及吻兽等半成品建筑饰件。同时,还曾在遗址出土过大石臼、三彩器及铜钱币等。该城址保存基本完好,地上地下文物十分丰……[详细]
北镇清真寺
  北镇清真寺位于北镇市广宁镇城东南部,东、南、西三面为居民住宅,北距国道102线80米,寺后为居民街道。清真寺座西朝东,南北38米,东西37米,占地面积1,406平方米。建有山门、卷棚、正殿、望月楼、阿訇室、沐浴室等建筑十三间。卷棚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为大木架结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卷棚式建筑。望月楼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呈方形,通高19米。分上、下二层,为重檐盔顶阁楼式建筑。其它建筑为后期重建,保存较好。该寺对研究和考证北宁伊斯兰教的历史及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真寺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清嘉庆三年(1798年),以乡老杨玉珍为首的回教徒对清真寺进行大型维修,竣工之后,与其子杨铭、杨剑赠“清真古教”木匾一块,并捐献土地80亩,作为清真寺的资养。清光绪末年,广……[详细]
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活动旧址
  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活动旧址位于北镇市沟帮子经济开发区铁路中学(前扶轮小学)院内。东为中学校园,南为沟帮子铁路机务段所在地,西、北为居民住宅,地处人口密集的生活区。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活动旧址位于沟帮子经济开发区铁路中学(前扶轮小学)院内,是四栋二十八间的硬山式建筑,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活动旧址座北朝南,南北长32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1280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建筑,有前室、正房、东西厢房等建筑二十八间,均为英式瓦房建筑。正房为7间,进深为6米。正房两侧各建有二间耳房。前室为7间,进深为6米,中间开一门,两侧原作为教室。东西厢房各为7间,24米,进深6米。在耳房与东西厢房之间,东西各设一拱形门,东门额上题有“扶轮小学”4字。整体建筑保存基本完好,现由铁路中学作为教师办公室使用。始建于19……[详细]
大市镇边堡城址
  大市镇边堡城址,位于北镇市大市乡大一村,是阜新、义县、北镇三地的交界处,南距广宁城25公里,这里四面环山,为兵家必争之地。镇边堡城坐北朝南,为长方形石砌城墙,南北长312米,东西宽215米,周长1054米,面积6.7万平方米。城墙残高3.8米,底部宽3.3米,顶部残宽2.7米。墙基内外包砌一层石头,中间夯土。城墙四角各设有方形角楼一个,南面墙中部辟城门,宽5米。门额上刻有“镇边堡”三个字,城门已毁。明代在北镇地区设置广宁卫,使广宁成为了辽西乃至东北的统治中心,正统七年(1442年),由辽指挥佥事毕恭主持修建镇边堡,该城堡位于辽西长城沿线镇夷堡和镇静堡之间,西北为魏家岭关口,西部为辽西长城北镇段墙遗址,附近尚有烽火台分布,是明代朝廷为防御当时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对边境的侵犯而修建的,是明代辽东……[详细]
天门山古村落
  天门山古村落隶属于北镇市大市镇,地处北镇市北部,医巫闾山北脉,与义县相邻,距离北镇市区30公里。全村共有6个自然屯,分别为:华山、龙湾、老窝沟、四垄地、平房、柳条沟,全村共199户577人,幅员面积为21.5平方公里。天门山古村落的村庄道路已达到100%硬化,道路两旁绿化环境良好,有一定旅游开发的基础。村庄房屋建筑质量较好,有成规模的辽西传统建筑群,并成功获得“中国传统村落”称号,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未来应进行保护性开发。天门山古村落的自然资源以山、林、水为主,村屯主要街路已全部实现硬化,无线网络、广播电视及农用三相电供应遍布村屯所有住宅区。村内共有林地面积26223亩,果园面积近1600亩,耕地面积288亩,山林覆盖率约为93%。天门山古村落的农业主要以果树为主,包括杏、枣、梨、葡萄等,现……[详细]
双龙寺风景区
  双龙寺风景区位于北镇广宁乡西南,医巫闾山中部支脉旗架山由鹅头峰至望城岗一段中,与医巫闾山大观音阁、玉泉寺、大朝阳等风景区相邻。四面环山,地势险要,风景秀丽,是大型佛教活动场所之一。据历代碑文记载,双龙寺的观音洞寺庙始建于唐初,兴于武后年间。又据史料记载,辽初,辽太子东丹王耶律倍隐居望海堂后,曾于观音洞中藏兵,以防其弟太宗耶律德光加害,所以辽代始称双龙寺的观音洞为藏军洞。辽景宗乾亨四年(公元982年)11月在双龙寺附近建乾州城,遗址至今可寻。双龙寺的观音洞寺庙自唐初建立,经过辽、元、明、清及民国几代修建,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双龙寺景区因上院两处天然古洞而称奇。上洞座南面北,洞口高5米,宽15米,进深10米。洞中幽古生辉、飞冰流水、冬暖夏凉、百虫不扰,实是寻幽探奇之绝佳去处。洞内原有一半……[详细]
三道沟辽代重要遗迹区
  三道沟辽代重要遗迹区,位于北镇市富屯街道办事处当地人称三道沟的山谷及骆驼山及铧子山之上。是为辽代显陵范围内的主要墓葬区及建筑遗址,遗物分布区域,为北镇境内的重点文物保护区域之一。三道沟为西北向东南走向,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3公里,分布面积18平方公里。自1980年以来,经考古调查,在其范围内先后发现有新立辽代建筑遗址、骆驼山遗址、偏坡寺遗址、新立石刻、偏脸地遗址、滴水寺遗址、刘家园子遗址、小石棚遗址、樱桃沟东坡遗址、洪家墓等墓葬遗址10余处,其中发现辽墓2处,建筑址及石刻9处。特别是偏坡寺遗址发现有大型建筑基址群和用石砌筑的城墙达750米,经专家考证为辽代显陵之主陵区所在地,而新立辽代建筑遗址为附葬区。三道沟辽代重要遗迹区内尚存的墓葬及大型建筑基址等保存较为完好,对研究和考证辽代显陵的范围及……[详细]
  北镇天主教堂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北镇街道成忠诚花园小区院内。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法国传教士亿若翰修建,2014年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教堂坐北朝南,为砖石结构法式建筑,最前为5层钟楼。整体呈长方形,其中南北长24米,东西宽9.4米。……[详细]
  北镇基督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由英国牧师亨维里主持修建。最初建于广宁城内什字街,称福音堂,但后来被义和团烧毁。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亨维里在城东门里购置土地,重建基督教堂及附属建筑。中华人民共和中成立后,在基督教堂原址上建北镇高中。1967年以后,教堂基址被原六十四部队野战医院占用,而后教堂交由历任部队占用至今。教堂南北长28米,东西宽36米,占地面积1008平方米,为砖石结构的英式建筑。面阔28米,进深16米,底部用三层条石做基。上层用青砖砌筑,为圆形窗,人字梁。上覆灰瓦。正面东侧建有钟楼一座,楼下置一门,面阔6米,进深5.5米,与教堂相通。教堂内设有大厅和讲堂,门窗、屋顶已被火焚毁,但四壁保存完整。……[详细]
张作霖家庙
  张作霖家庙坐落在辽宁省北镇市高山子镇赵家村,始建于1923年,1925年竣工,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围墙用青砖砌成,筑有城墙式垛口,四角有瓮圈型的双层炮台,东西有大门和边门。现今院内仅存有两块曾经断成几节,后来又修复在一起的石碑,及石碑前的两个斗式旗杆。院落北面已改为小学,靠西边有几行教室,东边作为操场。……[详细]
新立石刻
  新立石刻,又称狮子岩。疑似为守卫辽代陵寝而建。新立村东独立山峰上,东西南三面陡壁,北面可攀。两段甬道,二道石门之后可达平台。平台后部石筑房身,据说曾是三间座南面北的卫士房,紧靠卫士房后为山寺石壁,有两间座北面南的殿堂,现存的石壁上有一佛二菩萨坐像浮雕,佛两侧各有一侍。平台四周的砖墙垛口尚存。高台远眺东南,县城双塔、鼓楼、万紫山尽收眼底。西北望去,望海诸峰一一在目。高台下通山大路可由北面--。平台居高临下,四面陡壁,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台南下部,巨石如狮,故称狮子岩瞭望台。保护范围:以新立石刻平台中心为基点,东20米,南、北各40米,西3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4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4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位于凌海市翠岩乡牤牛屯,距锦州市区20公里。辽沈战役期间,这里曾是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1948年10月5日,时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的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率指挥机关,从黑龙江省双城堡秘密到达牤牛屯,并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指挥了锦州攻坚战以及黑山阻击战、塔山阻击战、辽西围歼战,为夺取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详细]
龙岗墓群
  龙岗墓群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富屯乡龙岗子村,于2013年3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岗墓群已发现的墓葬共三座,其中1970年发现两座,1975年发现一座。三座墓均已被盗严重。1970年发现的两座墓葬出土了墓志,据此认定为耶律宗政与妻子合葬墓、耶律宗允墓。1975年发现的墓葬中有壁画。1970年发现的两座墓葬,墓志中提到了辽显陵和辽乾陵,为研究辽显陵、辽乾陵的位置提供了线索。有研究者认为龙岗子村的琉璃寺就是辽显陵的所在。目前,耶律宗政墓对外开放,但保存不善。……[详细]
北镇国家森林公园
  镇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级景区,地处医巫闾山中麓,是整个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精华部分,游览面积888公顷。这里集山水、峰石、天象、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和寺院、亭台、摩崖石刻人文景观之大成,对那些工作繁忙的现代人来说,更是暂脱世俗、返璞归真理想的休闲佳境。景区以天然油松和天然针阔叶混交林为主体,峰峦叠嶂,松涛绿浪,气象万千。……[详细]
60、萧军纪念馆 AAA
萧军纪念馆
  凌海萧军纪念馆,是国家AAA级景区,萧军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东北作家群领军人物。创作了《八月的乡村》、《五月的矿山》、《第三代》等一系列优秀作品,一生留下了20卷约900万字的著作。他的作品个性鲜明、风格质朴刚健,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宝贵遗产。其代表作《八月的乡村》是第一部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抗战文学的一面旗帜,鲁迅先生为之作序并给予高度评价。……[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