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 > 鞍山市旅游

鞍山市旅游景点介绍

五彩庄园
  五彩庄园坐落在台安县洪家农牧场西南部1公里处,占地面积1500亩,庄园区域分现代农业示范区、苗木花卉种植区、特色养殖区、百亩垂钓水上乐园区、采摘区、餐饮休闲区、皂角树观赏区7个板块。具备了农村特色游的资源和功能,是广大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详细]
贾台商周遗址
  台安贾台遗址位于洪家农牧场洪家村贾台组,方圆2公里被一片古树环绕,碧水蓝天、环境优美,此地就是在多年前经过考古专家勘探证明的鞍山地区最大的商周遗址,已经在此经历了7000多年的发展历史,2009年被鞍山市人民政府确定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辽河文化旅游区
  辽河文化旅游区位于辽河下游台安段张荒地大桥两侧,以辽河水体为轴规划总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新开河镇30平方公里,黄沙坨镇10平方公里,东起新开河镇高力村、黄沙坨镇铁匠炉村,西至新开河镇金马村,黄沙坨镇刘家村,南至大堤,北至新开河镇高力村、张荒村、沙坨村、金马村,涉及人口2.1万人。开发建设周期为2013年—2016年,发展定位是围绕辽河生态保护区建设,全力推进辽河沿线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和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发展目标是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度假、运动及会议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区。为配合旅游区建设开展了辽河流域的文化挖掘工作,委托辽宁大学文学院对辽河历史文化进行收集、整理,完成了《辽河这一段儿》一书。辽河台安文化旅游区是省政府在辽河沿线的重要节点工程之一,鞍山市政府委托北京林业大学完成旅游……[详细]
  海城山西会馆位于辽宁省海城市内,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海城县志》记载,山西会馆始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后来经在海城的山西商人捐资修缮,作为山西会馆。山西会馆。位于兴海管理区东侧,三学寺的西侧,南约1.5华里为海城河,方位:座北朝南。山西会馆原为清代庙宇建筑,康熙二十一年(1682)重修扩建后改为山西会馆。民国三年重修后又改为关帝庙。一九八七年划规海城市文物保管所使用并开始维修。由于受自然灾害和文革-的破坏,该建筑东西配房、戏台等破损严重。一九八九年公布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娘娘城山城位于辽宁岫岩县杨家堡镇境内,距县城15公里。是一座隋唐时期高句丽的军事防御山城。据史料记载,晋、隋时期,高句丽族人割据辽东,在岫岩境内构筑山城20多座,娘娘城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此城原名后皇城,为高句丽宰相盖苏文之妹盖苏贞所占据,因而被称为娘娘城。山城四周设有东、西、南、北、西南5个门,东部谷口为正门,是主要进出口,宽3米,进深4米,两侧门门基大条石至今保存完好。城南端设有点将台,北城墙制高点上设有烽火台。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相传当年盖苏贞曾在烽火台上点燃狼烟,试探其兄是否能发援兵相救,盖苏文见报警便派援兵,结果是一场虚惊。后来唐太宗征东发兵攻城,盖苏贞再发狼烟却得不到援军,最后孤军奋战死于此地,兵丁们将其身首葬于城内南隅,后人称娘娘坟。相传清代道光年间在此建凌云寺,庙内塑盖苏……[详细]
  北沟遗址是个冬暖夏凉的向阳坡,黏土层较厚,而且居住地还被大洋河环绕,是个依山傍水便于渔猎的好地方,非常适合生存和居住。该遗址经北京大学考古系C-14实验室测定,距今4500年左右,从出土的文物和房址还可以推断出,四五千年前这里是个较大的氏族聚落,而且是一个比较富裕的聚落,人们狩猎、捕鱼,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是奇怪的是,这里迄今为止尚未发掘到墓葬,也没有发现人的骨头等。保护范围:以北沟里西坡耕地西角(东经123°15′35.8″,北纬40°17′34.2″)为基点,东400米,南、西各900米,北12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这两根古石柱据考证为青铜时代遗物,堪称史前的华表,远古先民的图腾。青铜时代正是父系社会文明鼎盛时期,有考古资料表明,目前在岫岩地区发现的青铜文化遗址已有二三十处之多。这足以表明,四五千年前,已有大量先民在此居住活动。穿越千古时空,我们可以确信,这里应当是远古先民群体联欢用来宗教祭祀的重要场所。还有很多人相信,这两根古老神秘的石柱和万古长流的瀑布,正是先民们祈求衣食丰足,生命繁衍,族群兴旺的神圣象征。保护范围:以东侧石柱子为基点,东、西、北各150米,南7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北各60米,南8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5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鞍山制铁所一号高炉旧址1916年4月,满铁在兴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的同时,开始鞍山制铁所的建厂筹备工作。鞍山制铁所于1917年初开始动工,4月3日按日本风俗举行了修建高炉的“地镇祭”开工典礼。1918年5月15日,鞍山制铁所正式成立,八田郁太郎任鞍山制铁所所长,建厂工程大部分于1918年底完成。1919年3月,炼焦厂开始生产焦炭。4月29日,1号高炉点火,标志鞍山制铁所正式投产。1933年4月日本政府在军部支持下将原定在朝鲜新义州建的昭和制钢所改迁鞍山,由满铁全额出资,在鞍山制铁所已有基础上,兴建制钢厂、轧材厂,成为钢铁联合企业。株式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为日本法人,属满铁的子会社,社长为伍堂卓雄。昭和制钢所成立前与满铁签订了继续雇用原鞍山制铁所全部工作人员的协议,从而兼并了鞍山制铁所。1936年……[详细]
  井井寮旧址位于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五一路58号,曾经是昭和制钢所的职工宿舍,目前为五一路手机市场的一部分。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业遗产专项普查中,被列为工业遗产名录。据《鞍山市建筑工程志》记载,旧址建成于1920年,当时是日本职员宿舍,外形属俄式建筑。据《昭和制钢所二十年志》记载,旧址是由东京建筑会社建造。解放后,井井寮被作为鞍钢第一职工宿舍使用。原来共有类似的建筑三座,现在只剩下这一座。其总占地面积为3163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混结构。北京方面的专家曾多次来鞍对这栋建筑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这栋楼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新艺术运动特征。该楼始建于上个世纪初,是原沙皇俄国兴建的中东铁路的职工宿舍。日本侵略者进入鞍山后,将这座楼作为昭和制钢所的职工宿舍。后来又成为鞍钢第一职工宿舍。上世纪90年代这……[详细]
昭和制钢所迎宾馆旧址
  昭和制钢所迎宾馆旧址位于今鞍山市铁东区迎宾街21号。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砖混结构。旧址呈“⊥”形,该建筑为地面二层,地下一层,建筑内为地板地,木质楼梯扶手,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这里建成后作为昭和制钢所经理办公及住宿的地方,还作为高级俱乐部使用。现为鞍钢集团公司老干部活动中心。……[详细]
  海城同泽中学位于鞍山海城市区。1928年,张学良在沈阳召集海城的知名人士,辞行备建设。1929年4月,同泽中学破土动工。1930年6月,召开竣工典礼。1931年正式验收使用。抗日战争时期,同泽中学为师道学校。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强迁省第三师范学校在同泽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泽中学为开办高中至今,曾用名海城联合中学和海城一中。1984年恢复同泽中学名称。保护范围:校园围墙内及围墙外墙基外2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以内为二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太平桥位于海城市西20公里的牛庄镇内。牛庄是个古镇,早在明代万历年间设驿站,清代又重新修筑城池。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修建城墙。牛庄古城设有三个城门,东门叫德胜门,西门叫外攘门,北门叫福胜门。古城外修有护城河,太平桥就是在东城门外护城河上所建。据史料记载,太平桥建于明末清初,道光己酉年(1849年)重修。在桥南侧中间的石栏板上刻有太平桥三个字,并有道光己酉年菊月谷旦的落款。太平桥全长约50米,宽约4.5米,高约5米,15孔。桥为东西走向,用花岗岩石砌筑而成。桥面两侧修有望柱和栏板,望柱柱头上雕有狮子、猴子、石榴、桃、八宝等。桥墩迎水的一面修有三角形分水石。牛庄古城墙已于清代末期倾倒,细心的人仍能找到城墙基的遗迹。太平桥至今保存完好。1858年,中英签定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将牛庄开辟为港……[详细]
巨型玉石造像
  坐落于玉佛阁内的“释迦牟迡-渡海观音”玉佛,由1960年发现于玉乡——岫岩的玉石王琢成,重260.76吨,七色一体、色彩斑斓、雕琢细腻、光泽瑰丽,当之无愧为世界第一玉佛。玉在中国之珍贵犹如金之于西方,是神奇和极具象征的自然之宝,将沉睡32年的玉石请出深山,并由120名玉雕师历时18个月精雕细琢成举世仰目的玉佛,其本身就是一项壮举。玉石王的发现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而玉佛的雕琢则是人们以非凡的智慧赋予自然之体以灵性和气质的过程,其间充满了传奇色彩。保护范围:以玉佛为基点,四周15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45米以内为一类建设控制地带,一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米以内为二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鞍山驿堡,亦称鞍山城,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南郊的千山区东鞍山镇,是目前鞍山城区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明代古城,东西鞍山之间,因山似马鞍而得名。鞍山驿堡明辽东长城的附设建筑,属等腰梯形城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鞍山驿堡隶属定辽前卫,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设,1578年(万历六年)重修,改筑为砖城,初为传递所,驿内车马繁多,商贾极盛。明清之际,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要地,交通要冲。清末兴办铁路之后,驿站遂失去作用,渐成山村。现名鞍山城。西南门上刻有鞍山驿堡的石匾是1986年重修时补上去的,著名书法家温同春先生的题字。鞍山驿堡是辽宁省现存保存基本完好的明代军事设置城址建筑之一,是研究明、清时期东北地区地方史的实物资料。1962年由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详细]
鞍山市博物馆
  鞍山市博物馆正式成立于1983年(前身是鞍山市文物商店),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鞍山市博物馆隶属于鞍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机构规格县(团)级,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宁省科普示范基地。现已成为AAA级旅游风景区。2010年7月29日博物馆迁至玉佛苑风景区新址;8月1日,开馆试运行;9月20日,正式免费向社会开放。博物馆外形为仿古式建筑,灰色砖瓦,古朴典雅,气势恢弘,内设四个基本陈列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库房、办公区域及休闲区。馆内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展览面积3800平方米。馆藏文物万余件,种类丰富,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近千件,在省内同级博物馆中名列前茅。类别分为陶瓷、铜器、书画、木器家具、玉器、漆器、金银……[详细]
鞍山钢铁厂早期建筑
  鞍山钢铁厂工业遗产群是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钢铁资源、经济侵略中国的重要实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活态保存的工业遗产群,同时也是类型最为丰富的工业遗产群,是当代中国钢铁工业的经典,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此次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有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旧址、昭和制钢所迎宾馆旧址、井井寮旧址、满洲人公学堂旧址、烧结总厂二烧车间旧址等多处建筑。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旧址于1933年建成,俗称“大白楼”。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砖石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约为1900平方米,建筑面积9327平方米。该建筑是日本侵华时期在鞍山建立制钢所时的办公楼,当时称“本社”,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国民党管理鞍钢的机关办公楼,解放后作为鞍钢机关办公楼,一直使用至今,它是鞍山解放的见证,同……[详细]
卧龙山山城遗址
  位于岫岩杨家堡的卧龙山山城遗址是隋唐时代为防止大唐进攻而在山上筑的石城。古城南端筑有点将台,北城墙制高点上有烽火台,设有四门,古城内有娘娘庙。2019年,卧龙山山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海城大悲寺
  大悲寺位于辽宁省海城市毛祁镇曹家堡子村(邮编114200),始建于1668年,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千佛殿和东西配殿构成,有西方三圣和十六尊者,享受人间烟火,保护万民平安。辽宁海城大悲寺全体僧人持不捉金钱戒律,日中一食。僧人每天早上2点钟起床,10遍楞严咒,下午2个小时读诵戒律,每天只休息4个小时。保持佛陀制度,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开始行脚。行脚途中托钵乞食。寺院里戒律严谨,僧人威仪具足,佛陀戒律在此得以充分体现!大悲寺里没有功德箱,每月2场佛事(14日超拔、15日普佛,不收取任何费用)。每年四月初八,七月十五两次皈依。皈依居士必须背会《心经》、《大悲咒》,才发给皈依证书。辽宁海城地区的大悲寺,全体僧人持金钱戒律,日中一食。寺院里没有功德箱,每月2场佛事(14超拔、15普佛,不收取任何费用……[详细]
岫岩陨石坑
  岫岩陨石坑坐落在苏子沟镇古龙村罗圈里村民组,自古以来便呈现一个环形大坑的地貌,所以当地居民称之为“圈里”。坑内直径约为1.8公里、深约150米,从坑唇的山脊上往下望这里就好似一只大碗,夏秋之季来此观赏景色更加美丽。陨石坑是由于大的流星体、小行星或彗星撞击行星及其表面,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环状地质构造,此前世界上已发现的陨石坑为176个,中国版图尚未发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辽宁省地质局第一区测大队在本区开展地质调查时,将这一地质现象描述为漩涡状构造。1982年—2004年期间,赵树明通过航空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和实地观察,推断该坑为陨石坑。1998年—2001年,覃功炯等人通过地质填图和人工重砂等样品分析,认为该坑与陨石撞击有关。后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陈鸣博士率勘探队来“圈里”……[详细]
姑嫂石石棚
  姑嫂石石棚位于岫岩县城东北5公里的兴隆街道办事处兴隆村薛家堡境内,石棚座北朝南,由四块巨型石板组合而成,左、右、后壁各一块,顶盖一块面积约20平方米,后壁一块被人为砸破。在距该棚400米处的洋河沿村大榆树村民组南坎子大地里,另有一形制相同的小石棚,遥可相望。民间传说石棚是为姑嫂二人成仙而修。实际系青铜时代“巨石文化”的遗迹,可能是古人的墓葬,距今约4000-5000年左右,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棚四壁正中心为基点,东、南、西、北四面各向外5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以内为一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