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 > 朝阳市旅游

朝阳市旅游景点介绍

  耶律仁先家族墓位于北票市小塔子乡莲花山村。耶律仁先(1013年-1072年),字糺邻,乳名查剌,孟父房后裔,燕王、南府宰相耶律瑰引之子,辽国名臣,官至于越。初任北院林牙,1042年,任北院副枢密使,与刘六符出使宋朝,知南京事。1044年,辽兴宗入侵西夏,耶律仁先劝谏,辽兴宗不听,改任东京留守。在辽兴宗兵败后,进封吴王。辽道宗即位,任南院枢密使,1060年,进封许王,北院大王。1063年,平定耶律重元叛乱,加封尚父、宋王。1063年,加官于越,再平定西北鞑靼的叛乱。1072年,卒于任上,时年六十岁,葬于葛篓母山。……[详细]
  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洞上村西约500米处,有一南北走向山脉,人称长寿山,其东脊半山腰有一天然石洞,石洞外为一平缓山坳,石洞西北约50米的平台上,矗立一座墓碑,座西朝东,为灰砂岩质,龟跃座,碑首已无存,碑高2.1米,宽为1.1米,厚0.2米。碑阳楷书和草书关及,共1918字。此碑即金、元道士康泰真墓碑。该碑立于元宪宗蒙哥六年(1256年)。记录了康泰真生平及修行得道等内容,由元代白进士李察撰文,张洪礼书丹,白石匠高守贞镌刻。……[详细]
建平汉长城址
  汉长城址(八家子农场小五家子至孤家子乡桃吐村)汉建平县八家子农场、奎德素乡张家营子乡、孤家子乡在朝阳建平县境内的八家子、奎德素、张家营子、榆树林子、朱碌科、喀喇沁等六个乡镇的平野丘陵间,有一条长达近70公里、时断时续且若隐若现的“土棱儿”。这土棱走山过坡、蜿蜒起伏,登高远眺,若一条腾跃的“黑龙”,恣意飘洒地环抱起身后的万里河山!这条汉代长城基本是沿着河川或谷地山坡上的丘顶修建的。沿河谷修建,是以河川为“天然屏障”,“因河而为固”;沿山坡丘顶而建,是为登高望远便于侦察敌情。建平汉代长城的“沿河段”长20多公里,而蜿蜒于山顶的墙体为40余公里,倚山傍河,居高凭险,体现了长城旨在防御的典型特征。……[详细]
  朝阳县十二台营子乡袁台子村内,发掘于1982年,现已被原地封存保护。墓0-土了大量陶器、釉陶器、铜釜、铜魁及马具等珍贵文物。更为重要的是墓室四壁及顶上均抹一层草拌泥,然后抹白灰,大部分白灰上绘有彩画。技法大都为墨线勾勒、填色平涂。墓址在辽宁朝阳县十二台营子袁台子村。1982年发掘。墓室石壁表面涂一层黄草泥,上面又抹一层白灰面,以红、黄、绿、赭、黑等色绘制壁画。墓室门内立柱内面画门吏,东西相对。前室右龛内画主人像,坐于帐下方榻之上,左右方屏后各立侍女。在主人图前面的南壁上,画东西并列4女像,面对主人。西壁前部,上画奉食图,下画四神中的白虎及朱雀。西壁龛顶部画牛耕图。西壁后部画庭院图。北壁东部画屠宰图。北壁龛上部画玄武图。东壁前部画狩猎图。东壁北部画膳食图。东壁龛上部画车骑图。其他还有画于耳室壁……[详细]
  四官营子小塔位于辽宁省凌源市四官营子镇汤杖子村小塔子沟屯大黑山下山洼内。四官营子小塔为六角形五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12米。此塔为辽代高僧墓塔,附近曾发现有辽代瓷器残片和辽代寺庙旧址,在塔基堆积0-土过塔檐脊陶兽及黄釉琉璃瓦残片等遗物。1984年,辽宁省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维修,已基本恢复原貌。保护范围:以塔中心为基点,半径20米范围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三学寺,位于朝阳市双塔区他拉皋镇二其营子村狼山东麓,处于朝阳至北票的必经之路。寺内有一碑,记录寺之兴衰,系金大定七年(1167年)为兴中府尹高恩廉改建三学寺而树,现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三学寺碑为基点,东100米,南50米,西、北各15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3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朝阳大宝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东凤凰山北麓的“王秃子沟”村东山头的南坡上,南坡较陡,东西山坡相对平缓。当地人又称为“王秃子塔”。是一座方形空心十三层密檐式砖塔,建于辽代,现残高约17米。……[详细]
  止水塔,也称槐树洞石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南双庙乡境内槐树洞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建于辽代,为石板叠筑,八角形,空心,三层塔檐,存高2.6米。因为年久失修,风雨剥蚀,塔体已经不完整,雕饰也漫漶不清。塔基座砌在岩石上,用两层石板叠筑,八角形,每边长90厘米,各面均刻壶门,门内外有浮雕人物、走兽图象。基座上为单层覆莲座,每面四瓣,侧面刻卷云纹。其上是第一节塔身,八角形,共用八块石板立置而成,空心,每面刻一壶门,浮雕图案有莲花瓶和兽面火焰纹两种。往上为第一层塔檐,下面作叠涩檐式,檐头刻花纹。再往上用覆莲座承托起第二节塔身,也是用八块石板立置而成,中空,每面设一龛,圆雕兽首。其上又有第三节塔身,中空,每面浮雕伎乐人物两个,有吹笙、笛、箫的,也有弹琵琶、打腰鼓、敲钹、击方响的,还有跳舞的,共八……[详细]
十八里堡塔
  十八里堡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凌河乡(今城关镇街道办事处)十五里堡村西十八里堡屯内,坐落在辽代榆州城址西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系辽代所建。塔东面紧邻辽代榆树城址(榆州,辽太宗时置),为辽代榆州僧俗众人礼敬佛祖,弘扬佛法而建造的密宗塔。当代维修后,塔为八角七级(塔友辽塔认为此塔塔身直径再高一些比例更合适,原塔高九层、十一层乃至十三层皆有可能),密檐实心砖塔,顶部已残破,塔基座部有近代石砌保护工程,须弥座上部各面有砖雕菩萨坐像,两侧为胁侍立像,上有砖雕斗拱。该塔存高约24米左右,整体残破,塔基座部有近代石砌保护工程。须弥座上部周边砖雕巨大的双层仰莲,承托塔身。塔身各面正中有一券门,门内嵌有浮雕菩萨像,端坐于仰莲之上,其两侧各有一胁侍立像,雕像顶部为飞天、华盖,转角处均雕出金刚圆柱,塔身顶部以……[详细]
  美公灵塔位于建平县深井镇以南的公路东侧、沿公路向北可抵达建平县的老县城--建平镇,当地人称老建平。建平县县城于1954年迁至县境南部的叶柏寿镇,叶柏寿镇距离建平镇70公里。老建平以北10公里有村名为惠州,这里就是辽代惠州惠和县的所在地。拒考古发掘,惠州城址北有塔基,当为辽金时期古塔遗迹。惠州城塔已不存,今天的建平县境内就只有美公灵塔一座古塔了。……[详细]
建州城址
  建州城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黄花滩村南100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800址中心东西穿过。四周有夯土围墙,但大部分已毁。保护范围:以城址内点将台中心为基点,东、西各400米,南、北各50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10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白狼县故城址
  白狼县故城址位于喀左县平房子镇黄道营子村,并批准《白狼县故城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狼城、广都城、石城三城,按人字形分布,彼此相距25公里左右,同属于北魏建德郡,郡府在白狼城。.广都城和石城都是小土城,存在时间较短,目前除文献记载外,详细地址已经无法考证。但是白狼城曾作为一郡所在地,且为燕之重镇,残缺城墙一直保留到建国后。出土文物包两汉、魏晋文物,跨越年代和相对位置均与历史文献记载相符,尤其以白狼之丞印为最终证物。保护范围:城内及城墙外墙基外2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15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安德州城址
  安德州城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县西营子乡五十家子村中。城址长800米,宽600米,东北角城墙保存较好,现存城墙宽1-2米,高2米。城内散布大量砖、瓦和陶器残片,均为辽代遗物。城内原有元代灯台塔一座,1971年被毁。城北的柏木山沟里辽代庙一处,内有乾统八年(1108年)“兴中府安德州创建灵严寺碑”一通,1972年被毁。据城址遗物和《辽史》所记,该城始建于辽,初为安德县,后设安德州,沿用至金元时期,后毁废。现存辽代佛塔——青峰塔,在城址旁的塔山上,塔身为砖筑,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高36米,塔身残破。该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第七批第932号)。《辽史·志第九·地理志三·中京道》载:“安德州,化平军,下,刺史。以霸州安德县置,来属。统县一:安德县。统和八年析霸城东南龙山徒河境户置。初隶……[详细]
达拉甲城址
  达拉甲城址(朝阳市建平县老官地乡达拉甲村)保护范围:城内及城墙外墙基外2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以内为一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北票喇嘛洞墓地位于辽宁省北票市南八家乡四家板村喇嘛洞村民组西山坡上,因村中有一清代喇嘛庙,庙后有山洞而得名。出土文物3100余件(套),其中铁马鞍具、成套铜鎏金镂孔带具、酱釉陶羊尊首见于三燕文化墓葬,丰富了该文化内涵。北票喇嘛洞鲜卑贵族墓地是迄今为止发掘规模最大的鲜卑族文化遗存,共发现墓葬419座,时代为3世纪末到4世纪初,出土了近3000件文化遗物。墓葬形式和很多随葬物等均为以往所不见,展示了鲜卑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头盔.铁甲..马具组成的甲骑具装,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实物。大量铁制兵器和生产工具共存,表明鲜卑族内部社会结构已由游牧向农耕转变。马具金器等还可以看初对朝鲜半岛和日本同类器物的强烈影响。保护范围:以墓群中第M101号中心(东经120°42′55″,北纬41°39′28″)为基点,……[详细]
  台吉万人坑遗址“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于1933年2月进攻热河,2月21日,关东军早川支队和田中部队进驻北票,开始了长达13年的黑暗统治。在北票煤田,日本侵略者实行“人肉开采”,以人换煤,视劳工的生命为草芥,他们用刺刀、皮鞭、榔头强迫矿工在阴暗、潮湿、闷热的矿井下干长达十五六个小时的沉重苦役。数万名劳工在这里因为劳累、饥饿、疾病、瘟疫、破孩-致死,尸体不断堆积便形成了这个白骨嶙嶙的万人坑。北票市日伪统治时期死难矿工纪念馆位于北票市台吉南山洼,俗称台吉“万人坑”,是日伪统治时期埋葬死难矿工及--劳工的墓地。1967年,北票矿务局组织人员对台吉南山“万人坑”进行了挖掘和建设,于1969年3月落成。山上建有北票日伪统治时期死难矿工墓纪念碑一座,并依据挖掘出的尸骨原态在原址修建了大型尸骨房两处、典型尸……[详细]
朝阳南塔
  朝阳南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慕容街(原双塔街)南端,为辽代兴中府城遗迹建筑。因市内原有三座古塔鼎足而立,依其方位,俗称东塔、南塔、北塔。南塔为十三级密檐式砖筑佛塔,现高42.6米,由夯土台基、砖台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刹顶组成。朝阳南塔为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筑,塔高四十五米,修复后塔高五十六米。塔基方形每边宽二十米,高十米。须弥座有二层束腰,设壶门、镶砌着砖雕莲花,云龙图案,至为精美。塔身南面中央辟券门,上雕体盖,内通塔心室,其他三面设假门,门楣饰卷云纹,上垂华盖。每面塔身上部各嵌二块石碑,碑上刻楷书八大灵塔塔名,从南向西依次为净饭王宫生处塔、菩提树下成佛塔、鹿野苑中0-塔、给孤独园名称塔、曲女城边宝阶塔、耆阔崛山般若塔、庵罗卫林维摩塔、姿罗林中圆寂塔。八大灵塔的内容是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圆寂一……[详细]
三燕龙城遗址
  三燕龙城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其位置于现今市区重合,埋藏于市区地下,暴露在外的遗迹有峙“龙城宫城南门遗址”。2003年,辽宁省朝阳市政府对朝阳市老城内的北大街及周边地区进行拆迁改造,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改造工程,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从2003年7月—2004年12月,共发掘11个地点,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揭露出多处十六国时期至清代的重要遗迹,出土了包括北燕纪年陶瓮在内的大量重要遗物。其中3号地点即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的发掘,是本次考古工作的最大收获,自此揭开了三燕龙城遗址的神秘面纱。2004年,该遗址入选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19年10月,三燕龙城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列古遗址第20号,编号8-0020-1-020。……[详细]
东蒙民族民俗艺术馆
  喀左东蒙民族民俗艺术馆是由北陶实业投资创办的全省第一家宣传展示、保护研发、继承发扬民族工艺美术的机构,在创办过程中,得到喀左县委宣传部、县民宗局、文广局、旅游局、档案局等部门的鼎力支持,期间,市民委、市文化局主要领导莅临艺术馆,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艺术馆于2015年正式创办,分为蒙古族传统手工艺保护研发中心、东蒙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艺术展馆,三大区域,以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民族艺术为宗旨,立足于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特色和优势,以蒙古族民俗、民风为主线,融挖掘、整理、研究、教育、设计、生产、展示、销售于一体,以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展示了喀喇沁蒙古族悠久的历史沉淀和绚烂的民族文化。艺术馆秉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与教育的结合、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创办理念,致力于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继……[详细]
白音爱里民族村
  白音爱里民族民俗村是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聚居村。其中,蒙古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0%,2009年,在市、县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下,白音爱里获得国家民委、财政部为保护挖掘民族文化而设立的“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项目”。白音爱里历史悠久,民居建筑凸显民族风格,民族文化底蕴丰厚,50%以上的蒙古族居民能够使用本民族语言交流,蒙古族的传统风俗习惯至今保留完好。全村70%以上的村民居住在既秉承蒙古族游牧文化风格、又体现农耕文化特色的“海青平房”,是喀喇沁蒙古族院落的典型。近年来,该村先后被市、县两级民族部门确定为“蒙古族生态语言保护基地”;被朝阳市人民政府评为“平安建设模范村”。该村民族文化传承体系健全,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蒙民间故事”保护基地,2009年被辽宁省文化厅命名为“辽……[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