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旅游景点介绍
嘉峪关城楼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7公里处,是万里长城西端终点。嘉峪关建于明洪武五年,因城在嘉峪麓故名,自古为军事要地。整个关城建造坚固雄伟,气势磅礴,关城呈梯形,周长733米,面积33500平方米,高10米,垛墙高1.7米,东西城垣开门,城楼对称,三层五间式,周围有廊,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关城正中有一官井。西面城垣凸出,中间开门,门额刻“嘉峪关”三字。原有城楼,与东西两楼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俗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西门外1里处有石碑,上刻“天下雄关”四字;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均为清代所建。……
[详细] 明长城遗址西起嘉峪关市嘉峪关,经酒泉,高台,临泽,张掖,山丹,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景泰等县,从五佛寺过黄河,在靖远县内沿黄河南岸延伸,高低起伏,一直东至山海关。甘肃境内长度约为1000公里,全用黄土夯筑,夯层厚13--20厘米。有的地段夯土层间夹藏木桩,杂草或沙夯实。高10米,上有1米高的女墙,设有垛口。底厚5--6米,顶宽2米,烽火台紧靠长城内侧,高10米以上因黄土夯筑,俗称烽火墩。墩间距约为5公里,连瞩相望,十分壮观。迂隘口,山口,河口均在长城外筑有了望台。嘉峪关,山丹,永昌,古浪等市县境内保存完整,矗立在戈壁沙漠中,气势雄伟。……
[详细] 黑山石刻画像,在嘉峪关市区以西约20公里的嘉峪里。这里山势陡峭,地势险峻,山沟宽约24米。画像石刻散布在悬崖峭壁之上,共30余处,绵延约1公里。画面古拙,手法粗犷有力,岩石呈黑紫色,刻石浮雕较浅。内容涉及狩猎、骑射、舞蹈等。黑山石刻画像可能是羌族、大月氏、匈奴族的早期文化。黑山岩画全称黑山摩崖浅石刻岩画,位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处的黑山峡崖壁上,是1972年发现的。经查,共发现有自战国至明代的岩画5处,共计153幅。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1年9月10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黑山,古称洞庭山,是马鬃山系的一个小支脉。岩画就分布在石关峡口、四道沟、红柳沟和摩子沟等处,绵延2公里的黑山峡两侧的峭壁上。黑山岩画距坡底低者半米,最高者在5米以上,画面大小不一,高在0.2-2.4米之间,宽在0.3-……
[详细] 长城第一墩即讨赖河墩。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可谓天下第一险墩。明代,嘉峪关管辖着“腹里、沿边、境外墩台三十九座”。关内墩台林立,纵横交织,相互了望,互通情报。长城第一墩,是关南最主要的一座墩台,担负着传递关南及祁连山诸口军事信息的任务。设有坞、驿马、驿驼、食宿、积薪等物,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守兵。长城第一墩景区自然景致壮观,东临酒泉,西连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连,讨赖河水滔滔东去。极目南眺,山峰终年洁白,衬映着蓝色天空,更觉清新如画。正所谓“余收远岫和云湿,风度疏林带舞飘”。景区面积约3.22平方公里。景区包括长城第一墩、综合服……
[详细] 十营庄堡址位于新城镇野麻湾村境内,为与长城主体有关的城堡。该遗址于2003年被评为甘肃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十营庄堡址为与长城主体有关的城堡,由于未被修整过而更显古朴。--这里的布局很有特点,一边高一边低,而且从外面根本就想想不到里面的布局。地址:甘肃嘉峪关市新城镇野麻湾村境内用时参考1小时交通十营庄堡址位于新城镇野麻湾村境内,距嘉峪关市区约35公里,需包车前往,单独前往约100-150元,若单日内和关城、悬臂长城、天下第一关一同游览,包车价格300元左右……
[详细] 柔远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楼高17米。其样式内城东门之上的光化楼完全一致。楼下即为内城西门,门额刻“柔远”二字,意思是明王朝对边陲(关外)各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安抚边远地区,以实现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地址:甘肃省嘉峪关市峪泉镇境内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0.5-1小时开放时间:周一-周日8:30-18:00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嘉峪关景区门票内。……
[详细] 罗城初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由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修建。“罗城”是应敌的正面,“凸”字形城墙全部用砖包砌,非常坚固。“罗城”南北两端建有“箭楼”,是观望关西、关南、关北烽火的设施。两端与外城墙相接,外城墙又与关城南北的长城相联。甘肃嘉峪关市……
[详细] 内城四角有角楼,也叫“戍楼”,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南北城墙建有敌楼,是放置兵器的地方。站在这里回望,“光化楼”、“柔远楼”及“嘉峪关楼”三座高大建筑,同在一条中轴线上。这种“过洞式城门”及高台楼阁建筑形式,是中国几千年建筑历史及建筑形式的延续发展。地址:甘肃嘉峪关市郊外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旺季(5月1日-10月31日)8:30-20:00,淡季(11月1日-4月30日)8:30-18:00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嘉峪关景区门票内交通到达嘉峪关景区交通位于嘉峪关景区内,可步行前往……
[详细] 介 绍 在嘉峪关市稍偏东北方向,距嘉峪关城40里,距新城堡20里,距野麻湾堡10里,在新城公社横沟大队第二生产队有一座明代的建筑,叫做横沟屯庄。 这是当时的官庄,是一座土城堡,占地约40亩。屯庄土城成方形,墙高约6.6米,厚6米。除内城外,还有瓮城。城内有住院、库房等,门向南开。遗址现虽破损,仍有一部分墙的残迹还在,残墙高达5米以上,残厚仍有6米。夯土层厚14厘米,为黄土夯筑。据调查,屯庄基础是明代嘉靖年间的建筑,清代曾续建。甘肃嘉峪关市……
[详细] 野麻湾堡遗址位于嘉峪关市新城公社野麻湾大队第一生产队,在本市区通往新城公社的公路边,关城东北方向,距关约20公里。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此堡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兵备李应魁、参将祁忠仪呈请巡抚祁光宗获许建筑,记明“土城周围一百四十丈”。野麻湾堡为黄土夯筑而成,城垣一半以上比较完好,部分残缺。城堡周长476米,东南宽,西北窄。现存西、南两面墙比较完整,东墙残缺约四分之三,北墙残缺约三分之一。现南墙大部残高仍有9.9米、底厚7.6米、上宽3.8米。城墙上设女墙,高90厘米、上宽也是90厘米。夯土层厚14到18厘米不等。北墙内西侧有一斜坡马道遗迹,高7.4米、长17米、上宽2.2米。对面南墙内侧有同样高低的木梯马道,木桩眼还整齐地排列在墙上。……
[详细] 果园-新城墓群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乡西南、酒泉市果园乡北的戈壁滩上,是河西走廊魏晋(公元220年-420年)、唐代(公元618年-907年)的代表性墓群。墓群面积13万平方米。墓葬多存有砂砾堆积的封土、墓道。魏晋、十六国墓葬的墓门上方砌筑雕砖的门楼,雕砖造型有力士、雷公、鸡首人身或牛首人身像。墓室有二室或三室。雕砖砌成屋檐。还有一些壁画墓,大多一砖一画,以墨线勾勒然后施彩,内容有畜牧、林园、狩猎、出行和建筑装饰图案等,应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唐墓用模印砖砌成,壁上嵌有十二生肖、骑士雕砖,地面铺莲花纹方砖。果园-新城墓群是研究魏晋、唐时期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的“地下画廊”。(国家文物局)……
[详细] 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 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由木制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屏风正中央绘制八幅人物图,是人们熟知的“八仙”内容。顶部为中国传统图案“八卦图”。两侧是一组风情壁画,内容是寺庙的和尚及尼姑庵的尼姑及尼姑豢养的尤物。这些绘画内容在其它戏台上是非常少见的。戏台两侧书写有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 甘肃嘉峪关市……
[详细] 内城墙高9米,加垛墙1.7米,总高10.7米。6米以下为黄土夯筑,6米以上用土坯加筑。历经六百多年,墙体虽有剥落,但大部份仍然完整牢固。相传,修筑城墙用的黄土,都是经过认真筛选和加工制作的,首先将选好的黄土放在青石板上,让烈日烤晒,将草籽晒死。嘉峪北段长城下出土的“长城工牌”,上面详细记载了当时修长城的分工情况。“长城工牌”现陈列在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内,“工牌”为石质,正面刻:“弟(第)一工起”,背面刻有“蔡止梅起”,下面刻有修长城各工程队队长的名字。修筑工程结束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在距城墙一定距离内,用箭射墙,如果箭头射不进去,证明城墙坚固合格;如若箭头射入墙体,则证明工程不合格,要进行返工重建。地址:甘肃省嘉峪关市峪泉镇嘉峪关文物景区内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电话:0937-639……
[详细] 介 绍 酒钢水上欢乐园位于嘉峪关市中心,是集游泳、戏水和休闲洗浴为一体的大型水上乐园。占地12200平方米,内有国家标准游泳池一个,并配有水循环处理和喷淋消毒系统,四季水温恒定。 戏水大厅有6大功能区:水上滑道、儿童水池、造浪池、漂流河、家庭互动区和贵妃珍珠池,桑拿休闲洗浴中心有干蒸、温蒸、冰雪浴、热池、凉池、药理池等各类餐饮、休闲、娱乐项目。 酒钢水上欢乐园充满着南国水域风情,具有亚热带迷人风光的怡人景象,是国内一流的室内水上娱乐活动场所。甘肃嘉峪关市……
[详细] 嘉峪关地区的海拔高度一般都在1600米以上,常年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只能保持在8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十几倍,对军民的驻屯和生存形成了极大威胁。然而,相对于西北高原的大环境,嘉峪关又是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其水源主要来自祁连雪峰和冰川。祁连融水以地表径流和河谷潜流的形式汇聚于低处,嘉峪关就成了一个水源较为集中的地方。 嘉峪关下有水,号称九眼泉。九是数目中的极限,在这里不代表数目,而是说有很多的泉眼。当冯胜的大军在这块土地上驻扎下来的时候,最先吸引他们的正是嘉峪山下的这处泉水,而嘉峪关地区几千年以来的人类文明,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也是这些长流不断的清水。《秦边纪略》载:“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甘肃嘉峪关市……
[详细] 介绍 1972年至1978年在嘉峪关西北20千米黑山峡岩壁发现了自新石器时代后期至公元前1世纪古代游牧民族所绘制雕刻的岩画。岩画的内容有狩猎、舞蹈、操练以及飞禽走兽等共计153处,分布在2千米长的黑山峡红柳沟壑和磨子沟、四道鼓沟中。其中,“操练图”全图30余人,分上中下三列操练,格斗、对打、吆喝、指挥、监督,各司其职,为我国岩画中反映操练题材的代表作。雕刻古拙、画面抽象、风格独特,很有欣赏价值,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 从市区往返约50公里,需60元左右。下车后还得步行一段才能到达景点。 甘肃嘉峪关市……
[详细] 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由时任肃州兵备副宪李端澄主持修建。“光化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楼高17米。精雕细刻,五彩装成。楼阁第一层为砖木结构,第二、三层是木结构榫卯咬合而成。虽然经历了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但它仍巍然屹立于关城之上,尽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和精妙。楼下即为内城东门,门额上刻“光化门”三字,面向东方,表示旭日东升,瑞气普照大地。门洞由自黑山开采的石条铺成。甘肃嘉峪关市……
[详细] 嘉峪关东西两瓮城布局森严,东瓮城门楼眉额刻“朝宗”两字,表示过往朝庭-虽远行“极边”,但仍不忘朝庭和君王。与此相对的西瓮城,门额刻“会极”二字。意即从西域来的诸侯,仕官,商旅,亲善友好地在这里相会,从这里经过,向中原王朝朝贡。西瓮城也劈门南向,不与内城门直通,使关城更加肃穆幽深,成为内城的一道防线。地址:甘肃省嘉峪关市嘉峪关关城内类型:历史建筑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旺季(5月1日-10月31日)8:30-20:00,淡季(11月1日-4月30日)8:30-18:00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嘉峪关景区门票……
[详细] “天下雄关”碑,在嘉峪关城楼西面。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肃州总兵李廷臣视察防务至嘉峪关,见关势雄伟,便写下了“天下雄关”四字,后来镌刻成碑,立于嘉峪关东关坊一里道左。后又移至关西165.7米处。碑坐南向北,碑高3米、宽85厘米。“天下雄关”四字,每字高59厘米、宽45厘米。右上刻一行小字“嘉庆十四年肃州总兵李廷臣书四字”。地址:甘肃嘉峪关市嘉峪关城楼西面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旺季(5月1日-10月31日)8:30-20:00;淡季(11月1日-次年4月30日)8:30-18:00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嘉峪关关城景区内,通用包含在嘉峪关关城景区门票。……
[详细]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现在的建筑是1987年在原建筑的基础上恢复修建的,为两院三厅四合院式,占地面积为1755平方米,建筑面积808平方米。在嘉峪关古代军事史上,游击将军府不但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而且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嘉峪关游击将军府陈列分为两个部分。前院以议事厅为中心,着重展示古代游击将军及文武-指挥御敌、签发关文等情景。后院是游击将军及家眷生活的场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游击将军及其家眷的生活场面。陈列形式既朴实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趣味性,使其成为参观、游览嘉峪关的一处亮点。地址:甘肃嘉峪关市郊外嘉峪关文物景区内类型:展馆展览历史建筑古迹游玩时……
[详细]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