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旅游景点介绍
【朱家台西汉墓葬】 在桑植县城朱家 台庙湾,发掘西汉墓葬9座。墓室呈东西 偏30°~40方向。遗骸棺木腐朽无存。有 长方形竖穴墓坑7座,楔形竖穴墓坑和竖 穴二层台坑式墓室各l座。除l座用红土 拌合白膏泥精细夯筑外,余均未夯筑。墓 底平整,填五花土及洗矿土。随葬物有: 铸大篆“五铢”及“宣帝五铢”字样五铢 钱18枚,泥质灰陶明器鼎7件,盒5件, 壶10件,盘、豆、各3件,罐、釜各6 件,灶、甑各4件,鍪和吊桶各l件。陶 器多数为凸凹弦纹,少数为板印方纹、绳 纹、方格纹,个别为水波纹及藤蔓组合 纹。反映当时土著文化特色。该墓葬于 1988年2月,由湘西自治州文物队和县 文管所共同发掘。……
[详细] 【朱家台战国墓群】 位于桑植县城朱家台中段。共25座墓葬,均为东西向单独长方形墓室。竖穴窄坑,墓口略大于底,四周规整,底平,墓室较浅。墓主及棺椁腐败无存。其中16座墓中,有随葬品68件。包括陶器61件,铜、铁器及琉 璃器各2件,石罄l件,泥质黄灰褐宰陶 高颈罐3件,盂4件,鼎18件,敦5件, 壶14件,豆21件,碗、盘、匹、勺、匕 各l件。铁器有带钩、锄各1件。铜器有 编罄、带钩各l件。琉璃是黛蓝色稍透 明、中孔的琉璃珠2颗,直径1.2厘米, 饰蓝白绿相间、蜻蜓眼式图案。此墓群分 别为省、州(湘西自治州)文物队于 1983年8月、1987年7月发掘。……
[详细] 【朱家台商代墓葬】 位于桑植县城朱家台高湾、吴家谤,各有商代墓一冢。棺木遗骨无存,有陶制品罐、豆、釜的碎片,清晰可辨。罐系夹沙陶,卷沿平底,圆唇及尖圆唇,饰绳纹、方格纹及多戳印纹。豆为泥质黑陶之折盘内弧和圆盘弧腹形,尖圆唇,卷沿和平沿底,亦饰多戳印纹及方格纹。釜系夹沙深褐陶,鼓腹,卷沿饰多戳印纹及方格纹,还有手指纹迹,工艺粗糙。鉴定为当地土著文化类型。1982年7月,由湘西自治州文物队发掘出土。……
[详细] 【大岩屋】 桑植、容美两土司议和遗址,位于桑植县五道水乡七眼泉畔。《直隶澧州志》载:其“上有大岩屋可容数百人,下有七眼泉水流出……”因自然天成一高20米,阔亩余大石屋而得名。其内钟乳石星罗棋布,垂悬其间,石屋外峭壁百仞,猿愁鹰惊;下临七窍涌泉,漱玉喷晶,湍泻东流。仅凿一石径盘旋其间沟通湘鄂边境。地势险陡,山川巍峨。桑植《向氏族谱》载:“桑植、容美二司世代联烟,互为屏障。清康熙年间,容美司田曼如信谗言而致彼此仇杀数年。康熙五十年(1720)八月,田遣使求和,桑植司向国栋欣允,议定在此石屋建行署立神坛,择同月十五日议和修好。届时,田、向俩拜坛自责,对神发誓,并作文为盟。向日‘山高水长’;田日‘亿万斯年’。即令勒石镌文于大岩壁上,还欢宴3日,各回本司。自此两司永睦和好,姻眷往来无间。民国37年(1……
[详细] 【麻寮城】 位于桑植县官地坪镇槐树洛,距县城东北55公里。明洪武元年(1368),由土司唐涌兴建署治,袭18世366年。此城座北朝南,前有小坪,后有“汉代漤中蛮”覃儿健在山顶营建的寮云寨,司署是石木结构的三进院堂,四周垒筑高4米、厚近l米青石围墙,构造坚固,距今600余年,台阶完好,青石柱前门上所镌“皇天土圣贤书可耕可读;祖宗德父母恩当酬当报”联句,笔力苍劲。寮云寨顶有坪地3顷,7座小山环立,日“七星伴月”,为当地“风水宝地”。东南西三面临深渊绝壁,仅3条险径可通,易守难攻。城东南2.5公里处设烟火台,西南1公里设钟鼓口,北有跑马坪。四周古木参天,为土军操练兵马处。明洪武2年(1369)改司署设“麻寮隘丁千户所”,清雍正13年(1735),改土归流废此治所,但遗址基本保存。……
[详细] 【邓土司署衙旧址】 座落在桑植县人潮溪乡塔坪村衙门组,淡水支流牛寒沟右岸台地上。元朝元正年间,由土司邓钧忠奠基、其长子师圣竣工,至今600多年。司衙座北朝南,占地6000平方米,有5柱4骑正厅瓦房2大间,左右为厢房,中间堡亭连构上下厅堂。曾为石门、慈利边境政治中心,故地今仍称衙门,邓钧忠父子后在双狮(今属白石乡)强令土民,大兴土木,兴建官屋场。四周有骑马墩、马栏垭、九人堆等遗址。……
[详细] 【老司城遗址】即桑植地方军民宣慰司署址,在县城北50公里荒溪、今沙塔坪乡茶盘口村官屋场,乃向姓另一支土司古城。<宋史>载:绍兴七年(1137),“湖广靖康以来,盗贼盘踞……独向思胜等5人亲号溪洞归朝,誓掌防拓,卒能保境息民,授湖广桑植等处军民宣慰使职,约束苗民,拥有上下桑植地”。向于景炎4年(1279),在澧水北源上游右岸茶盘口筑城,即老司城。袭4世至向仲山,因地处偏僻,迁署旧司城。整个古城城区分为宫殿区、衙署区和街区三部分。宫殿区面积1400多平方米,有近圆形城墙和北、西、南三门,其建筑年代初步推定为南宋。从发掘情况看,区内有南宋至明清时代历次建筑的叠压关系。衙署区居宫殿区南侧,考证其建于明万历年间。区内城墙保存较好,北门与宫殿区相通,另有南、西二门。篇城墙内依地势筑成多层平台,建筑遗址就……
[详细] 【下峒长官司治遗址】 在桑植县两河口乡下洞街,距县城西北25公里,由向仲贵创建,袭12世306年。清雍正改土归流后,仍于此建巡检署衙,设义学直至清末。城垣南北座向,北依龙颈山,澧水南源自西南环城逶迤东流。一色木构房宇,呈“丁”字布落,长1公里,宽500米,占地近2公顷,其势巍峨壮观。民国初年被毁。旧址由向氏后裔建住宅,逐成一寨,基本保持街道状。近郊有向化龙等土司墓葬10座,保存尚好。……
[详细] 【中峒长官司衙遗址】 先后营建于桑植盐井塘和永顺堡子溪。盐井塘,土语称“车革”,在上洞街乡长岭岗,距县城50公里,明宣德4年(1429),向仲爵于此建中峒司署,下传9世至向世贤,其“思车革土瘠民多,日后子孙难以斯基域”,将司署改为官厅,留摆手堂为祭地,令向忠明守此,移司治于今永顺县官坝乡堡子溪。治所清季平为农田,城垣遗迹依稀可辨。……
[详细] 【上峒长官司衙遗址】 今桑植上洞街乡政府驻地,距县城西45公里,是桑植一向氏土司治所。据<柿溪州志)和清乾隆<桑植县志>载:(柿溪州首任宣抚使)向克武,其先系南京珠市街汪阁土地人氏,于北宋建隆三年(962)奉调平柿溪蛮,功授柿溪军民宣抚使职,于斯地设衙建城。明永乐二年(1404),传至9世纪仕金卒,仲贤、仲舜、仲贵三子争袭;宣德四年(1429)旨谕其分袭上、中、下三峒长官司使。仲贤于柿溪司治任上洞长官司使,下传15世,历24代计774年,至今已逾千年。”司治座北朝南,傍山襟水,块石垒墙,木构板房,沿澧水南源高岸呈条状布局,青石街道近700米,是土家风格建筑群,清末民初被毁。现辟为集镇,附近有向克武以下土司墓葬19冢。……
[详细] 【充县及临澧县城遗址】 即今桑植县城澧源镇。原称瓦窑岗,在澧水及其支流酉水交汇处。清乾隆《桑植县志》卷之一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充县,东汉因之。” “充城即今桑植县治”(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和《湖南通志》)。清《直隶澧州志》亦称:“充城,在(慈利)县西240里,即今……桑植县治。”清乾隆《桑植县志》卷一又称:“晋太康四年(283)省充入溇中,后复于充县故址析置临澧县,以其侧临澧水,故名。”宋为安福寨,明置安福守备所。清雍正7年(1729)置桑植县,以充县及临澧故治为城址。清同治《桑植县志》卷首称其日:“桑植,一小桃源也,垠僻且狭,山多重险……群册跨立。”是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千年古城。……
[详细] 【朱家台商周遗址】 1981年在桑植县城朱家台菜丘文化层遗址中发掘出商周时期陶器、陶片;在南岔月亮田采集到磨制石斧一件,呈梯形,双面刀一件,呈弧形,皆为石灰岩制成。从器物形制上看,与湘西北、湘中、鄂西地区同时期商周文物明显相似,其陶器特征以灰陶为主,绳纹、凹弦纹最常见,但也有如土家人服饰压边的“角尺纹”陶片。这是一具有土著文化特色和商周文化的技艺融合文物。朱家台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大庸古代土著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实物佐证。……
[详细] 王氏祠堂地址: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时代:清……
[详细] 苦竹寨距九天洞5公里,为湘西北保存最为原始、完整的古镇,保留着典型的明代民居建筑群,具有良好的民俗开发基础。曾是澧水上游千帆林立的老码头、商人云集的古集市,梢公荡魂的逍遥窟、明清明代的万花筒。古老的风火墙、底矮的吊脚楼,向游人展示着土家人的聪明才智,一条条青石板、一声声咚咚喹,在诉说着古寨子过去的辉煌。古寨建于唐宋,盛于明清。曾是澧水上游“千帆林立的老码头、商贾云集的古集市、梢公荡魂的逍遥窟、明清社会的万花筒”。古老的风火墙、低矮的吊脚楼向游人展示着土家人的聪明才智,一条条青石板,一声声咚咚喹,在诉说着古寨子曾经的辉煌。在澧水沿岸,至今发现人类活动的踪迹已推到了三亿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而桑植设县也有2200多年的历史。据专家考证,这座古镇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因为她……
[详细] 柳杨溪旅游度假区座落于张家界桑植县竹叶坪乡境内,是由张家界溇水旅游开发公司综合开发, 经过四年的开发建设,第二期工程现已竣工,具备了一定的接待能力。2013年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大部分为本省游客。目前规划投资2400万元,已投资800万元。旅游休闲项目有:柳杨溪旅游休闲农庄、溇水平湖游、小溪冲浪、水上娱乐、自行车、垂钓等体育休闲娱乐项目。烤全羊是这里的招牌美食。柳杨溪旅游度假区是在原有古老土家吊脚楼群的基础上,依山伴水而建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别墅式群楼,体现古老而浓厚的民族生活气息。建筑古朴典雅,环境清静秀丽,生活居住功能齐全。景区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竹叶坪乡境内乘车线路:在张家界市内乘大巴至桑植县再转小巴前往……
[详细] 峰峦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城西南侧,由梅家山景区、西界景区、峰峦溪景区和九天洞、苦竹河景区组成,总面积3.3万余亩,森林覆盖率86.6%。该地域呈现出显著的生物多样性,地貌景观奇特,素有“小天子山”之美誉。一条彩色山溪把“无水不成园”在峰峦溪得到了充分展现现,森林间、石缝里涌流的泉水漫溢成许多飞流的瀑布、小滩、小潭……清澈透明的清流溅起无数珍珠,煞是好看;峰峦溪的山因溪水的衬托更添润绿,峰峦溪的水又因山色的装饰尤见幽谧。这里还是一片处女地。峰峦溪的风景幽美,峰峦溪的风景迷人,而峰峦溪最幽美最迷人最自然的莫过于水了,让我们相约亲密接触峰峦溪的山、峰峦溪的水景点由一线天、石虎、石猴、孔雀岩、姐妹峰、独秀峰、夫妻岩、回音壁、葫芦点酒、渊中岩鹰、林海万亩、贺帅戈捷……独具特色罕博奇观所构成……
[详细] 总投资1300多万元。占地4050平方米,建筑面积8797平方米,设有观众席20138座,贵宾席51座,室内设有篮球场、乒乓球、举重、武术、象棋、围棋、建设等多种训练馆。为全县广大市民提供了娱乐休闲场所,使全县体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详细] 桑植民歌广场2008年7月动工修建,为县政府同年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为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桑植民歌节主会场和主表演场地。广场占地面积24600平方米,其建设重点突出民族与民歌特色,定位为集民歌演绎、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群众性文化体育休闲广场。民歌广场是在借鉴外地广场建设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经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等征询意见后,由张家界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主要分为两大区域:一是民歌表演核心区,建有表演台、音乐喷泉、主体雕塑、民歌曲词碑林、文化长廊等;二是休闲娱乐区,包括少儿游乐区、健身路径、球场、门球场、绿化带及林荫大道等。整个广场建设共投入资金1600万元,其中县财政1470万元,宁波市江北区援助130万元。民歌广场于2008年7月14日开工建设,同年11月12日交付使用,历时120……
[详细] 苦竹河大峡谷位于澧水上游,地处湖南西北部的张家界市的西部,距张家界市区35公里,北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相隔65公里,西与苦竹寨、九天洞毗邻,从苦竹寨至大溪坎陈家河。地处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6.8℃,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5.1℃,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多年极端高温40.7℃,多年极端低温—15.5℃,年降雨量1381.9毫升,降雨天数154.5天,其中白天降雨在110天左右,受季风影响,山麓四季分明,冬长夏短,轻寒微暖,无霜期268天,适合于四季游憩。全年舒适游览天数在260天左右。苦竹河景域水系以苦竹河为主,支流有苦竹河、议事河等,滩多流急,河床平均宽30—50米,水深5-7米,清澈见底。多年平均流量为146-168秒立方米,河流坡降不大,由苦竹河起,到大……
[详细] 桑植县农民协会遗址位于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东正街。1926年底,0湖南省委派谢泽智为特派员来桑植帮助发动和领导农-动。1927年4月,在此成立桑植县农民协会,由王荫兰、陈侠南等人组成,同时由陈月英、陈祝英等人组成县妇女协会,提出“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打到土豪劣绅!”等革命口号。农民协会突出地做了以下四件事情:一是开展宣传,把“农运”发展到乡下。如赤溪河田子云家,有一位很有声望的私塾先生冯树,教育青年学生70余人,农运特派员谢泽智同王尚嵘二人,登门造第,向该校师生宣传革命道理,号召参加农协会,开展革命活动。全县农协会员发展到两百余人,受其影响的群众将近两万人。二是开展募捐活动,筹措革命经费。县农协会成立后,即向殷实富户和大商家,开展募捐。如城内陈伯涛一家,就募得银洋100元。其他如石显成、刘德门……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柤鍝ユ暩娴犳氨绱撻崒娆愮グ妞ゆ泦鍥ㄥ亱闁规儳纾弳锔界節闂堟稓澧旀繛宀婁邯閺岋綁顢樿娴滅偤鏌熼搹顐e磩闁诲繐鍟村娲川婵犱胶绻侀梺鍛娗瑰Λ鍕偩闂堟侗鍚嬪璺侯儌閹锋椽姊洪崨濠勭畵閻庢艾鍢插嵄鐟滅増甯楅崐鐢电磼濡や胶鈽夋繛灞傚€楁竟鏇°亹閹烘挾鍘甸梺璇″灡濠㈡ǹ顣块梻浣虹帛閹稿鎮烽埡鍛摕婵炴垶绮庨悿鈧┑顔斤供閸忔稑效濡ゅ懏鈷戞繛鑼额嚙楠炴牠鏌i鐐测偓鍨嚕鐠囨祴妲堟俊顖氬悑濞堟洟鏌f惔顖滅У闁稿瀚伴、鏃堟晸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