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长治市 > 襄垣县旅游

襄垣县旅游景点介绍

灵泽王庙
  灵泽王庙灵泽王庙(第六批国保)时代:金明清地址:襄垣县夏店镇太平村创建于金大安二年(1210年),明清均有增修。庙坐北朝南,现存建筑大殿、角殿、耳楼、东西配殿、东西廊房、山门、戏楼、钟鼓楼等,是一座保存完整,集金、明、清各代建筑为一体的建筑群。灵泽王大殿为金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斗栱五铺作计心造,重栱双下昂。梁架结构为前乳栿对三椽栿通檐用三柱。前檐石柱为四角抹棱起线,均有金代确切记年,整座大殿梁栿用材硕大、结构简洁。山门之上建戏楼与正殿相对,东西角殿和东西廊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灵泽王庙又叫李卫公庙。李卫公本名李靖,据《汉书》和《潞城市志》记载:李靖(571—649年),原为陕西三原人,后落籍潞城沟东村。隋大业末年,任朔县(今朔州)县丞。唐……[详细]
襄垣五龙庙
  五龙庙五龙庙(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襄垣县城北关襄垣五龙庙位于襄垣县古韩镇城北关。庙宇南北长33米,东西宽22米,占地面积约726平方米。五龙庙创建年代不详,据《襄垣县志》和庙内碑碣载,五龙庙大殿重修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庙宇内现存建筑有大殿、山门、东西厢房以及戏台遗址。其中,大殿为元代遗构,山门和西厢房为明代遗构,东厢房为近代改建。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悬山式屋顶。梁架采用四椽前压乳用三柱,斗栱六铺作三下昂,重栱计心造,只设于前檐,补间各施斜栱一朵。山门是明代建筑,位于院落南端东侧,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东厢房是近代改建。西厢房是清代建筑。2013年5月,襄垣五龙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襄垣昭泽王庙
  郭庄昭泽王庙位于襄垣县王桥镇郭庄村。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东西26米,南北68米,占地面积1768平方米。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现存大殿主体结构为金代遗构,其余建筑为清代遗构。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仅存山门、大殿;两侧依次有前院东、西夹房各五间,东、西配楼各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后院东、西配楼各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东、西耳殿各三间;耳殿两侧,又设东、西小跨院各一所,各建正殿三间,西跨院清代圆门,东跨院门新建。大殿深架结点金代风格突出,前檐铺作、替木、檐柱等构件均为金代遗物;内部梁架中,毡笠式驼峰和两瓣驼峰、合榻、蜀柱、叉手,均保持了金代建筑风格,三椽栿为自然弯材,断面近圆形。梁架残存彩绘,山墙残存壁画。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单位。昭泽王是襄垣独有的神灵。传说,焦道士,俗……[详细]
仙堂山古建筑群
  仙堂山古建筑群仙堂山古建筑群(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襄垣县城东北25公里仙堂山腰又名九龙寺。据寺内碑文记载,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六年(1856年)及民国年间屡有修葺。现存建筑均为明清遗构。寺院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中轴线由低向高,层层向上,错落有致。三迸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关圣殿、中殿、三佛殿等。寺前有126阶踏道。三佛殿位居后院,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斗栱三踩单翘,建筑风格仍保留宋代遗风。寺内还保存有宋代碑刻、经幢3通,明、清、民国年间重修碑数通。……[详细]
石勒城遗址
  石勒城遗址石勒城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晋地址:襄垣县城东北二十八公里的西营镇城底村北据清乾隆四十七年《襄垣县志》载:“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进据襄国,称赵王,后攻上党,筑城于城底村北,以积刍米,基址犹存。”遗址西面的西营镇为石勒屯兵之所,遗址东北面的护驾脑村为石勒的护兵驻地;遗址东面的花果园村为石勒的花园,周边各村均因与石勒皇城相关联而得名。遗址坐北朝南,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500米,四周城墙夯土基础大多可辩,现存城墙呈东西走向。墙残长27米,残高6米,底宽6米。城墙为夯土筑成,夯窝直径8至9厘米,夯土层9至11厘米。遗址内保存有天子庙、古井、洞穴遗址及各类陶器残片、建筑构件及三菱形箭镞兵器等遗物,文化层堆积最厚处达4米之多。遗址保护完好,是研究东晋十六国时期羯族进居中原建都兴国的……[详细]
襄垣娲皇宫风景区
  娲皇宫风景区娲皇宫,属明代建筑,清朝和民国初年曾三次维修。相传乃前人根据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为怀念娲皇圣母普救生灵的恩泽而动工修建的。历史上有女娲补天和女娲造人的传说。此宫殿式楼阁分上下两层,一层供奉造人娲皇,是人们心目中的送子奶奶,可让您早得贵子。据说您只要献朵花,您的孩子就会生得象花儿一样漂亮。她还分管十二岁以下的孩子,也就是十二生肖一个轮回。传统习惯中,孩子到了十二岁会由家长带着来这里开锁谢恩,表示孩子进入启蒙开化的年龄。上层供俸补天娲皇。登上这一层,极目远眺无不心旷神怡。这座古建依洞而立又借助岩洞钟乳孔的力量用铁索悬挂在半山腰。到了夏天,钟乳小孔圣水长流的美景使人流连忘返。洞外矗立着历代重修碑记,加上里边挂的锦旗和牌匾,无不说明人们对娲皇圣母的敬仰。鹫引仙堂后稷生的故事就发生……[详细]
襄垣凉楼景区
  襄垣凉楼景区凉楼风景区位于山西省襄垣县,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凉楼为襄垣八景之一,古名通天楼。相传,周文王首在此研究天文、演易八卦,故又名八卦楼之说。凉楼景区,西北依漳河水,东临淤泥河,南望鹿台山,此处山水环绕,名胜古迹繁多,气候温馨,风景如画,是集避暑、佛道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占地面积约十几平方公里。据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并用智慧的双手创造了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现存的北魏、唐宋石雕、石刻、东岳庙、南丰寺的保存完好,抗日战争初期,老一辈革命家-、彭德怀、左权、-等在景区南丰沟村留下的光辉战斗足迹,保存完好的“上党连祠”,对研究上党连氏源流,开辟寻根问祖旅游观光,更增加了景区的开发价值。特别是闻名晋、冀、鲁、豫、陕,有上千年历史的农历三月二十八凉楼古会,会期不仅商贾云……[详细]
宝峰湖风景区
  宝峰湖风景区宝峰湖位于襄垣县城西30公里,紧临208国道,太焦铁路和太长高速公路。湖总容量1.3亿立方米,水表面积1万亩。环湖四周古迹和革命旧址甚多,有始建于三国的宝峰寺、麻衣祖师-之所麻衣洞、东晋著名高僧法显故里龚家沟,上党战役土落截击战战场和纪念碑。按照规划,宝峰湖旅游开发区建设九大景区,即:宝峰寺景区、水上乐园、法显故居景区、水上探险区、民俗风情景区、革命圣地景区、滨水别墅区、休闲度假区、商贸服务区和108处景点。共涉及地域53平方公里,23个村庄。宝峰寺始建于三国,是襄垣历史上建寺最早、规模最大、工艺最精、名僧最多的寺院。东晋著名高僧法显(襄垣人)曾在此出家。法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到西天(印度)取经的人,比唐僧取经早230年。他还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到达美洲大陆的人,比意大利人哥伦布早……[详细]
襄垣八仙湖
  襄垣八仙湖八仙湖地处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城西南方向5km的丘陵地带——古韩镇上峪村。该村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文物古迹星布,自然环境优美,是集建筑遗产型和生态环保型为一体的文化古村,是以道教文化为特色的历史名村。八仙湖规划面积为1.14k㎡,其中水域面积0.39k㎡,陆域面积0.75k㎡。这里,交通特别方便,自然资源丰富,有山有水,地形奇特,具有传统之左龙右虎,壮如神龟,貌似孔雀开屏等奇观。八仙湖旅游开发区,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民盼实事之一,是古韩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至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一项重大调产项目,是实施“龙型”发展战略和“两园一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三年来,紧紧围绕弘扬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这一主题和“三吉六秀”、“八园八平”、“九九归一”的总体规划,本着“创优环境打基础,定准坐标抓特色……[详细]
90、仙堂寺
仙堂寺
  在山西襄垣县城东北25公里仙堂山腰。四面环山,松柏苍翠,泉水蜿蜒寺侧,环境清静优美。寺址内外,五泉涌出,故又名五龙寺。创建年代不祥。相传某夜风寸雨大作,飞砂走石,林木倾坏,人呼马叫,翌日寺成,山门横额“仙堂”。明清两代屡有修葺,现存山门,东西配殿,三佛殿,禅院等,殿顶琉璃,殿内佛像,是明代遗物。寺外右侧观音洞自成一局,石阶陡峻,林木耸峙,依洞建有窟檐。西北里许山崖如削,崖下建娲皇阁一座,宽五间,高三层,构造奇巧,周围高山峻岭相衬,犹如古画中的玲珑小屋。寺前还有乐楼、关帝殿、黑龙潭、炼丹洞、琉璃崖等景色。过去每年四月初八释迦牟尼诞辰,人们到此焚香膜拜,饱赏风光。明永乐进士李浚诗有“此是蓬莱真境界,更于何处觅仙堂”。……[详细]
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
   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于离襄垣县城西23公里处的大平村,是上党战役指挥部的一个旧址。1945年l0月,-司令员和-政委率晋冀鲁豫军区指挥部由崔蒙移驻这里,住在小东院孙树章家。在这里指挥了决定上党战役胜负的老爷山、磨盘垴打援战和土落截击战,取得了上党战役第二阶段的全面胜利。1943年8月,阎锡山派其19军军长史泽波率17000余人的兵力,抢占了长治城及襄垣、长子等十余座县城。为了保卫解放区,党中央决定发动上党战役。9月初,-、-在黄碾村(今长治市黄碾村)进行作战部署,确定了上党战役的作战方针,上党战役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夺城打援。从9月上旬开始,我军先后解放了屯留,襄垣等ll座县城,于9月20日合围长治,第二阶段为围城打援。当我军合围长治时,阎锡山急忙派出20000多援兵,在其第7集团军……[详细]
92、仙堂山 AAAA
仙堂山
  仙堂山在襄垣县城北25公里处的强计乡境内,因建于半山腰的仙堂寺而得名。该山原名“九龙山”,主峰海拔1700米。仙堂寺为仙堂山主要古建筑之一,寺依山势而建,寺址内外五泉涌出,故又名“五龙寺”。现为三进院落,中轴线由低向高,层层向上,从沟底登162级天梯到达山门,两侧设钟鼓二楼。前院东设关圣殿(关公赤面美髯,关平、周仓持刀侍奉),西为乐楼。前院拾级而上进入中院寺门。中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五踩斗拱,单檐歇山顶,现辟为法显纪念馆。两侧为东西配殿,各五间。由两侧拾级而上到后院,中为三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五铺作,单檐歇山顶,保留着宋代建筑风格,两侧设东西配殿。西南角设大殿,寺内现存药师佛、枷蓝佛、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等彩色塑像,均为明代遗物。仙堂寺之西北,山高千仞,崖间有洞穴72个。正面……[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