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县旅游景点介绍
 | 福建隆合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是一家专业从事大红袍、红茶、白茶、绿茶、花茶等多种茶叶生产、销售、科研及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隆合茶业根植于千百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精华,在传承祖辈制茶技术上,不断提升制茶工艺和品质,以自然健康的产品品质赢得市场赞誉。福建省隆合茶业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政和县铁山东干风景…… [详细] |
 | 名胜古迹:境内名胜古迹甚多。境东南的洞宫山,群峰重叠,高耸云天,状如莲花;九层瀑布,飞流直下,声如雷鸣;怪石奇洞,星罗棋布,被道家称为琅环福地。共有85个风景点,其中大小岩洞36个,有民间传说魏虞二真人炼丹飞升的动人故事,为政和县五大天然风景区之一。1936年叶飞率领闽东红军与黄立贵率领闽北红军于洞宫山会师,开辟革命根…… [详细] |
 | 熊山森林公园 省级生态公益林保护区。位于县城正北,海拔624米。现存有创建于宋初年建的白云精舍、福庆堂(今称中天堂)等两座古刹。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先后植下数万株酸枣、楠木、香樟、泡桐等名木,总面积200余公顷。山间除水泥大道外,曲径纵横交错,步游水泥路东、西环绕,直达山顶。山上建有登云桥及凉亭4座。…… [详细] |
 | 望浙山景区位于石屯镇西津村境内,距县城20千米,海拔758米。相传西周时,大渔仙姬在此-道成后,常立山顶北望浙江天台祖山,有日鹤来,遂乘之北归,故名,今亦称“英杰山”。峰顶之天福寺,始建于唐初,相传唐太宗曾赐金扩建。唐乾符时黄巢义军入闽主营曾扎此山,今尚存黄巢寨、黄巢井及其所设关隘纱帽岩、瞭望台等遗址。有火坑涧、雄狮岩…… [详细] |
 | 宝岩风景区 位于镇前镇境内,距县城30千米,海拔900余米。山形险要,气势雄伟,主要景点有红军岩、王朝隘口、天烛岩、石牛啸天、雄狮玩球、双马相戏、仙人对望、“人字谷”等惟妙惟肖的奇岩石景及中共闽浙边地委旧址和纪念碑。…… [详细] |
 | 大风山景区 在星溪乡境内,距城东约10千米,海拔1209米,是境内三大道教名山之一。古籍载,商周时彭祖之鼓师赵元琦在此修道升天,曾曰“不畏大风,则大山可登”,故后人以“大风”名之。山有五峰并列,古志称“绝类庐山五老峰”。峰顶有仙殿,近俯城关,远眺湛庐;有灵泉龙井、飞升岩、元代高僧泗洲禅僧石造坐像和皇太姥魏夫人骑牛游…… [详细] |
 | 英节庙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杨源村东侧,始建于宋崇宁间(1102—1106年),为祭祀福建招讨使张谨之神庙,塑有张谨夫妇及部将郭荣等金身。后屡有重建,现存大殿、戏台先后为清康熙元年(1662年)和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建。占地420平方米,大殿面宽3间,进深14.2米。两侧砌封火山墙,抬梁式结构,梭形金柱。戏…… [详细] |
 | 铁坑殿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临水第三宫即李夫人(三娘)祖殿。位于杨源乡杨源村铁坑山,始建于唐末或五代初,康熙元年(1662年)、乾隆五十九(1794年)、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屡有修建。现存建筑系民国6年(1917年)所重修。主体建筑基本按古田临水宫形制设计,由正殿、偏殿(梳妆楼)和殿前戏楼(面积35平方米)组成…… [详细] |
 | 乾清坤宁宝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位于城郊官湖村东南约500米佛字山东北面的临河山崖上,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十二月。为石构仿楼阁式实心塔,须弥座,六角七层,通高8米,塔身由每面宽45厘米、高41厘米的整块花岗石彻成,由下而上逐层收分,每面有浮雕佛像一尊,共42尊,束腰处及上袱每面均阴刻铭文。1982年因山体…… [详细] |
 | 宝福寺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铁山镇高林村,始建于唐贞观初,永隆元年(680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宣统二年(1910年)屡有修建,1989年民间集资重修。座北朝南,系土木结构多体联合式建筑群,占地6800平方米,有殿、室、司、库等100间,主殿大雄宝殿宽26米,进深18米,高约8米,金柱直径0.5米。两侧为…… [详细] |
 | 护国寺 位于铁山镇凤林村莲花峰下,五代晋天福四年(公元940年)僧掌轩始建,清康熙五十年僧心镜募捐重建。寺庙西侧有宋代理学家朱熹祖父朱森之墓,北侧有明朝广东市舶提举升两淮都盐使司卢亮之墓,两墓均为县文物保护单位。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福建提学佥事周孟中及邑人吴宪言、王窗等在寺左建有启贤祠,后圮。2000年,乡人…… [详细] |
 | 后山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岭腰乡后山村乐平溪上,始建于明代,现建筑为清嘉庆己未四年(1799年)二月重建,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于1969年和2001年两次重修。该桥为典型木拱廊桥,桥长41.5米,宽5米,净跨度32米,孔高8.4米,廊屋高4.5米,除桥两头的两处高大桥墩由石头砌成,以做桥的支力点外,桥的主体部分均由…… [详细] |
 | 洋后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外屯乡外屯村洋后自然村,系木拱廊桥。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十月。桥拱跨度33米,宽4.86米,桥屋屋顶距河面25.6米。桥面立柱4排共48根,有桥屋11间。该桥位于古驿道之要冲处,历史上虽曾多次维修,但因年深月久,频遭风雨及洪水侵袭,桥台下陷,桥身倾斜。20…… [详细] |
 | 赤溪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澄源乡下赤溪村西南300米处。该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该桥为木拱廊桥,单孔,桥长33.5米,面阔5米,拱高9米,净跨24米。采用三节苗和五节苗两个系统八字架拱成,结构复杂而牢固,是古廊桥中典型之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桥廊屋内立柱60根…… [详细] |
 | 大梨溪桥又名交龙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澄源乡大梨溪村北约100米处,地处政和、寿宁、周宁三县交界区,为古代往来三县之交通孔道。该桥架于暖溪支流大梨溪上,因桥东为狮子山,桥西为凤凰山,当地人视两山为两条龙,故取名交龙桥。该桥始建年代失考,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秋重建,1949年曾再次修葺。该桥为木拱…… [详细] |
 | 龙滩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杨源乡楼下村龙滩自然村的翠溪峡谷中,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水洋景区仅2公里。该桥于1962年底动工建造,1965年建成,历时3年多,共使用百年以上树龄杉木800余根,其中有一部分是楼下村村民献出的建房木料。龙滩桥是政和县解放后建造的首座木拱廊桥,桥长31米,宽5米,净跨23米。桥面廊屋高4…… [详细] |
 | 朱森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铁山镇凤林村护国寺西侧。朱森(1075—1125年),字良材,号退翁、退林,宋理学家朱熹之祖父。宣和五年(1123年)其子朱松尉政和时迎养官舍,病卒葬于凤林村护国寺西侧。墓坐西北朝东南,现存碑为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福建按察司佥事周孟中所立。…… [详细] |
 | 中共政和第一支部旧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平镇凤头村内。1928年,共产党员杨则仕被秘密派回家乡凤头开展革命活动,组织“读书会”,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1929年7月,杨则仕在杨氏祠堂主持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共政和支部,杨任书记。杨氏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共置一厅十三室,面积760平方米,陈列…… [详细] |
 | 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旧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平镇西表村内,原为西表村魏氏祠堂,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1934年8月中旬,中央红军七军团二十一师五十八团在团长黄立贵、政委陈一率领下,挺进建(瓯)松(溪)政(和),直捣东平镇,开辟了广泛的根据地。9月初在西表村魏氏祠堂召开建松政边区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建松政革命委员会,…… [详细] |
 | 坂头花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杨源乡坂头村蟠溪上。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清康熙、道光年间二次重修,咸丰三年(1853年)重建,民国元年(1911年)毁于火,民国3年重建。1982年重修。为楼阁式石拱木构单孔风雨廊桥,净跨12.2米,13开间,面宽8米,高16米,南北走向,桥长40米。中央主楼三层翘檐,…… [详细] |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氱紓鍌欐祰椤曆囨偋閹惧磭鏆︽繝闈涚墔濞岊亪鏌i褍浜為柟铏崄閻忓啴姊洪崨濠佺繁闁告ǹ妫勯悾闈涱吋婢跺鎷洪梺鍛婄箓鐎氬嘲危瑜版帗鍊电紒妤佺☉濞层倗澹曡ぐ鎺撶厵闁诡垱婢樿闂佺粯鎸婚悷鈺呭蓟濞戞粎鐤€婵﹩鍏涘Ч妤呮⒑濞茶骞栭柣顓炲€垮璇测槈濡吋娈曢柣搴秵閸嬪嫰顢旈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