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临沂市 > 费县旅游

费县红色旅游景点

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
  1941年11月,侵华日军调集其第十军团主力和第二十二师团3个混成旅团以及伪军53000余人,由日军侵华总司令(火田)俊六坐镇临沂督战,日军山东管区司令土桥中将指挥,对我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了“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1941年11月29日,抗大一分校移驻费东县大青山西侧的胡家庄、大古台一带(今属费县薛庄镇)。当日,一一五师、山东纵队发起绿云山战斗,为免受损失,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一一五师、山东纵队等后方机关也相继转移到大青山地区。敌人得知这一情报后,连夜调集重兵,以一个混成旅团的兵力合围大青山。此时陷于敌人包围圈的我方人员中,大都是非战斗人员,所配武器数量少,质量差。只有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是有武装的学员队。在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的指挥下,首先抢占制高点,以阻击敌人,掩护领导机……[详细]
大青山红色旅游区
  包括:突围旧址、纪念碑亭、纪念广场、程克烈士牺牲地。大青山胜利突围旧址,位于大青山主峰西麓山凹处的李行沟和梧桐沟,这里是突围的主战场。1941年11月30日,我方被围机关和后勤人员,在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等校领导的指挥下,用劣质的武器,同装备精良有备而来的一万多日伪军,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殊死拼杀,最终撕开敌人的包围圈;抗大一分校以牺牲300多人的较小代价,换取了近万人的胜利突围,保存了山东抗日武装的领导机关和大批有生力量。程克牺牲地,在突围主战场李行沟一民房前的空地上,现建有纪念碑一座。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亭,这是突围战中撕开敌人包围圈的突破口,我方大部被围人员就是从这里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安全转移到蒙山深处的。纪念碑、亭建于1997年11月,碑亭为六角挑檐仿古建筑;纪念碑碑身高19.41米,面……[详细]
费县烈士陵园
  费县烈士陵园位于费县薛庄镇。抗日战争时期,大青山一带是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1941年11月30日拂晓,日军独立混成第10旅团及各据点日、伪军5万余人,对大青山地区进行“清剿”。抗大1分校及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八路军第115师等机关近6000名非战斗人员,误入敌包围圈,形势万分危急。抗大1分校校长周纯全指挥1分校5大队,掩护大部队胜利突围。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八路军第115师敌工部部长王立人、波兰记者汉斯•希伯等300余人在突围战中壮烈牺牲。大青山胜利突围成功地保卫了山东党政军机关,在全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为纪念大青山突围战中牺牲的英烈,陵园于1954年始建,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分为瞻仰区和烈士安息区,瞻仰区建有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详细]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
  白石屋位于蒙山天蒙景区海楼东南麓,分上白石屋、下白石屋两个自然村。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曾是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勤机关经常活动、驻扎的地方。抗大一分校、《大众日报》印刷所都曾长期驻扎在这里,至今遗址犹存。《沂蒙山小调》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当时抗大一分校由蒙阴县的垛庄一带迁驻费北,该校的文工团就住在下白石屋村。为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打击当地的-地方武装组织“黄沙会”,他们创作了民歌《反对黄沙会》。由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谱曲,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作词。后来经过不断地修改加工,便成了今天传唱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1999年,费县委、县政府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建立了纪念碑、纪念亭,记载了《沂蒙山小调》诞生的过程,以及现今流传的《沂蒙山小调》词曲及作者,以启……[详细]
辛锐烈士墓旧址
  大青山向西北不远的鹅头岭东侧,有原0山东分局所属姊妹剧团团长辛锐烈士墓旧址。辛锐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0中央山东分局所属“姊妹剧团”团长。1941年11月30日,她随部队反“扫荡”,在大青山以北的猫头山受重伤,不能行走,被转移到驻地火红峪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卫生所医治。17天后,敌人前来搜查。辛锐抛掷手榴弹掩护二所的同志突围后,壮烈牺牲。第二天,当地群众和二所的同志,将她的遗体掩埋在火红峪村边一个叫鹅头岭的山峦东坡,距她的殉难处10米远。1944年和1945年先后迁葬于费县东梭庄大青山烈士陵园和临沂城华东烈士陵园。辛锐烈士墓旧址背依鹅头岭,前临一道山溪。1977年,0费县县委、费县人民政府在墓前建立了墓碑。后来,又在山溪的东岸建立了六角碑亭,翘角劲挺,气韵飞动。亭内石碑正面镌刻“辛锐烈士纪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