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台湾
安徽
福建
山东
西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华中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华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西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AAAAA级
AAAA级
AAA级
AA级
A级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青海省
>
西宁市
>
湟源县旅游
湟源县十大旅游景点
西宁市
湟源县文物古迹
湟源县十大景点
全部
湟源县特产
湟源县美食
湟源县地名网
湟源县名人
[移动版]
1、
丹噶尔古城
AAAA
推荐1
被誉为“海藏咽喉”、“茶马商都”的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丹噶尔,即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距西宁市40公里。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自西汉以来,丹噶尔便成为商贸要地,唐王朝与吐蕃在今日月山下设立了青藏高原上的第一个“茶马互市”的商衢之地,至1924年,商业贸易达到高峰,城内商贾云集,贸易兴盛。丹噶尔古城还是宗教圣地。以后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古城内又修建了城隍庙、金佛寺、火祖阁、玉皇庙、关帝庙、财神庙、北极山群庙、清真寺等,这些寺院庙宇建筑宏伟,壁画精美,同时也把儒、道为核心的汉文化,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丹噶尔古城还是宗教圣地。古城得名于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东科尔。清顺治五年(1648年),东科尔寺从西藏迁至古城东百米处,成为青海和西藏声名远播的……
[详细]
2、
日月山
推荐2
日月山位于湟源县南部与共和县交界处。距湟源县城约40多公里,海拔最高点为4877米。唐代称为“赤岭”,因山顶砂土赤红而得名。它属于拉脊山脉西端,北起青海湖东部的耳海,南接湟中群加,绵延数十里。日月山是青海东部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水岭,也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牧业区的自然分界线。这里山峦起伏,峰岭高耸,气候寒冷,雨水充沛,水草丰美。山麓两边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边是广袤苍茫,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每年六至九月,山坡之上绿草如茵,野花灿烂,帐篷点点,景色十分壮观。日月山,地处要塞,形势险峻,战略位置重要。很早以来,它就是祖国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交通要道,也是汉-民友好往来,互市贸易的纽带。早在汉代,日月山已成为我国“丝绸辅道”的一大驿站。唐代时,日月山更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日月山,古今闻名,传说众多。其中流传最广,最为感人的莫过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相传,唐太宗为了汉-民世代和好,将自己的宗室女儿文成公主许配给了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一行由江夏王李……
[详细]
3、
华石山
推荐3
华石山,位于青海湟源县正南,长约12公里,是湟中县与湟源县的分界山,其最高峰海拔4289米。据湟源县志载:“气势雄伟,景色秀美。连延至日月山,苍翠可爱,秋时,上有红叶。从县城远眺,一字横锁,连峰插天,清奇秀丽,有纤月笔架之形,共十二峰,皆耸峭挺立,春、秋、冬三季,积雪不消……《山海经》称为翠山。”烈日炎炎的夏季,我们又一次领略了它的风姿。面包车载着我们从县城出发,沿109国道拐过几个弯,途至小高陵村向南驶去,远方阳光灿烂,云铺深壑,紫遮危岩,峰峦犹如刀剑,嵯峨直指青天,华石山已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再复前行,我们便到了华石山脚下,车再也无法行驶,我们只好下车步入华石山的山谷中。眼前是疯长的草木炫耀着生命的灿烂。金露梅,银露梅,水晶晶花等开满四野,脚下疏松的草地踩上去软如地毯。远处峰峦叠嶂,群峰如列屏,苍苍茫茫。沿着狭窄陡峭的山径蜿蜒而上,荆棘丛生,不时有轻云擦肩而过的感觉,仰视山头,奇形怪异的各种动物状的山石呈现在眼前,活灵活现,盘踞而立。有的石峰上雄狮傲立,虎视前方;有的石峰上猴子攀岩,寻……
[详细]
4、
小高陵景区
推荐4
小高陵位于西宁市湟源县小高陵村,距西宁70公里,风景好,可烧烤,有民宿。“青海高原风光好,日月山下红旗飘。人如海、歌如潮,挥银镰、志气豪。劳动开创新天地,高山低头河改道,小高陵人民多奇志,荒山秃岭换新貌。”歌曲中描述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青海湟源小高陵地区的人们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建设家园治理山地的场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海湟源的小高陵地区山穷、地穷、人穷,跑水、跑肥、跑泥,缺肥料、缺饲料、缺肥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1953年,党中央发出了“组织起来,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号召,小高陵的第一个党支部应运而生,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社,党员干部们带领群众向穷山恶水宣战。1955年到2000年,小高陵村先后有6任党支部书记成为攻坚克难治理山地的领路人。他们带领村民,坚持四十多年如一日治山治水。在治理荒山秃林的实践中,经过不懈的努力,共开垦4400余亩梯田,占山地耕地面积的61%;共治理3条沟、8座山、15面坡,控制水土流失面积达水土流失总……
[详细]
5、
哈拉库图城遗址
推荐5
哈拉库图位于湟源县城西35公里处的日月乡哈拉库图村。背靠日月山,南临野牛山,东与分水岭遥遥相望,北与石堡城互为抵角,规模较大。据文献记载为驻防之地,是当地的军城大本营,民国以后简称哈城。1993年6月,湟源县政府列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建在一独立小山东坡处,扼守日月山及药水河上游,地势险要。城周长228丈(760米),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依山而建,西高东低,夯土筑。形制及布局平面呈菱形,很规范,在我省极为少见。除城址四面墙体东城墙已经拆除外,其余尚依然屹立,四角设有碉堡。东西各开一门,门处设有瓮城,西瓮城的门朝南开,平坦较宽阔,东瓮城门朝北开,便于南北通道的控制,利于攻守。城内有建筑遗迹5处,练兵场所、大小教场,遗迹现象还有灰层、灶坑、陶、瓷、碎砖瓦片等,曾出土唐开元通宝、宋天禧通宝、清康熙通宝等钱币。据《丹噶尔厅志》载,为清乾隆四年(1739年)修筑,乾隆五年竣工,设守备驻防。此城从调查资料看,其北城墙有二次筑成迹象,下层夯筑类似唐代时期筑法,有可能清时筑城前即有城池。乾隆三年(1……
[详细]
6、
湟源城隍庙
推荐6
湟源城隍庙位于县城中心十字北面,修建于公元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湟源县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建筑,也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城隍庙整体建筑坐北朝南,是三进两院布局,砖木结构,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庙舍古朴典雅,雄伟壮观,金碧辉煌,远近闻名,在初一、十五重大节日期间,游客不断,香火旺盛。湟源城隍庙几经沧桑,几经兴衰,曾在嘉庆、宣统年间先后维修了多次,在改革开放后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逐渐成现在的规模。山门雄伟华丽,建于六层台阶之上,山门东西各树立围杆一个,围杆上下有大小两个雕斗,与山门相映成趣,也使山门显得更加威仪壮观。山门对面的青砖照壁,高6.6米,宽10米,上面刻有花云纹图案,属于清代的砖雕艺术。进入山门,便是戏楼,其东西两侧为钟鼓楼,“晨钟暮鼓”,早上敲钟,晚上打鼓,一般钟鼓为僧侣报时的工具,现在钟鼓设而不敲,传说一但敲撞,声闻于天。进入第一院落必须从戏楼下面穿过,戏楼上面为品字形戏台,象征一品当朝。戏台子的两边各有一0,加上中间的戏台就……
[详细]
7、
东科寺
推荐7
东科寺亦称“东科尔寺”、“洞阔寺”,都是藏语的译音名称,原名全称“东科尔具善0洲”,座落在青海省湟源县日月乡。东科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名“东科尔佛教讲修洲”。寺南沿河松柏成荫,白杨挺拔,风景秀丽。清顺治五年(1648年),由四世东科-多居嘉措创建。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罗卜藏丹津事件被毁,其遗址在今县城东百米处,当地称作“旧寺台”。清乾隆元年(1736年),由五世东科尔索南嘉措移建于现址。东科尔寺初建时受到顾始汗的鼎力相助,顾始汗将湟源日月山和今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一带的大片土地划为东科寺属地。1665年(清康熙四年),四世东科尔多杰嘉措奉召入京,被清廷封为“文殊禅师”,驻锡京师。自此,历辈东科成为驻京“呼图克图”。清代,该寺建筑规模宏大,正殿大经堂5间,耳殿2间,柏木地板,松板天花,门扇上是兽头铜环,金钉镶嵌。佛祖释迦牟尼及文殊、普贤菩萨、宗喀巴塑像,均为镏金铜像,殿柱红底金龙缠绕,金龙金睛翘尾,凌云欲飞。各种佛像千姿百态,巧夺天工。殿前社火院一平如砥。僧舍、库房、伙……
[详细]
8、
宗家沟
推荐8
宗家沟在湟源西南16公里处,此地山势峥嵘,峰峦纵横,沟脑通塞外,利于进退。沟内气候宜人,林木葱郁、山泉奔涌,风景绝佳,很适宜人类居住。有大小百多个洞窟,形成海东地区最为密集的洞窟群。适合一个人口较多的族群在此常年繁衍生息。几个大的洞窟,洞顶有天然形成的纹饰,美伦美奂,不由使人想起古籍中关于西王母石室玉堂珠玑,焕若神宫的描写。一号二号洞面积都在二百平米以上,现已被菩萨、吕祖占据。三号洞目前尚未被神仙们光顾,面积近三百平米,宽敞雄伟。洞外景象奇特,右为百丈红砂俏壁,左为松林缓坡,洞口有崎岖石阶沿右壁而下。前面是一片三千平米的“广场”,可纳数千人聚会,“广场”入口处有两道明显的关隘遗迹。此处,当年如果被西王母选为居室,则堪称上佳。其余洞窟大小不一,多被后人当作羊圈,羊粪厚达几尺,不少洞壁覆有厚厚的烟熏火燎之痕迹,看来世代均有人以此为室。1992年,以日本著名学者吉田武彦为首的日本国西王母考察团来青考察,行程万里,回去便发表专著,文中以周代之里量周穆王的行程,得出结论,西宁地区为西王母“前庭”。……
[详细]
9、
日月山·倒淌河
推荐9
导 游 日月山,初唐时名赤岭。位于湟源县西南,青海湖东南,既是湟源、共和两县的交界处,又是青海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海拔3520米,是游人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 介 绍 据说当年文成公主入藏途经此山,她怀揣宝镜,登峰东望,不见长安故乡,悲从心起,空镜下滑坠地,一分为二,一半化为金日,一半化为银月,日月交相辉映,照亮着西去的征程。此地成为唐朝和吐蕃实行物资交流和两地使者往来的中转站。 现在山隘上尚立有“日月山”三字的青石碑,山顶修有遥遥相望的日亭和月亭,山南脚下有流向独特的倒淌河。站在山顶,向东眺望,一派田园风情;向西看,碧波荡漾的青海湖,海心山明丽动人,与田园秀色迥然不同。故游人都说:“登上日月山,又是一重天”。 交 通 距离西宁市中心100公里,出西宁市2小时左右即可到达。一般长途客车到此地不停车,建议跟当地旅行社参加青海湖一日游,费用每人100元左右。青海西宁……
[详细]
10、
莫布拉遗址
推荐10
莫布拉遗址 位于湟源县大华乡莫布拉村北莫布拉沟中段东岸山坡下。东北环山,西南为莫布拉沟,地段较狭窄,黄褐色土质并夹有碎石块。遗址东西宽最大处为40米、南北长150米。明清时作为葬地,80年代初遗址上部平为梯田,前沿又系农民取土处,近代墓葬布满在崖边上,破坏较严重。1987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湟源县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遗址中部靠南发现居住房屋4座、墓葬1座。房屋平面皆近似4×4米方形,有两种结构:一种为半地穴式,屋内地面用黄褐土铺垫,踩踏层次分明,周围用直径10-15厘米的木桩间隔约40-50厘米等距排列楔入地下,门向南开略呈内八字状,门侧及室内设有用河卵石垒砌的灶,灶旁放有残陶鬲和瓮;一种为地面式,居住面用胶泥混细砂铺垫,质地坚硬,地面前低后高略有坡度,屋内中间设有用河卵石垒筑的灶,灶旁有残陶罐碎片,灶内充满了烧过的羊粪灰烬。4座房屋皆被后期基葬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莫布拉遗址的发掘,为了解卡约文化时期居住情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的房屋结构基本上近似游牧区帐房居住面,用……
[详细]
全部湟源县景点>>>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缂傚倷绶¢崰鎾诲磹閺囥垹鐭楅柡鍥╁Х绾鹃箖鏌熺€涙ḿ绠橀柡鍡樻煥椤法鎷嬬憴鍕伓 44010602000422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
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