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定西市 > 陇西县旅游

陇西县十大旅游景点

1、李家龙宫 A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1
李家龙宫
  李家龙宫李家龙宫始建于唐中叶,今甘肃省陇西县南安乡一心村庙儿巷,相传是李氏聚居地,那里曾有名叫“李家龙宫”的雄伟建筑。称其为官者,不但规模大,而且规格也高于庙,为上、中、下三组建筑,殿堂林立,建筑巍峨,古柏森森,环境肃穆,颇为壮观。龙宫座北朝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40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西主殿屋脊上安放九兽(只有皇宫和太和殿安放十兽),九条雕龙栩栩如生,龙宫建筑物上大大小小一千八百九十九条雕龙。象征“十八子李”的根深叶茂。巍然屹立的南大门上高悬唐玄宗御笔亲书的“李家龙宫”四个金色大字,遒劲凝重,神采飞扬。主祭堂上悬挂“陇酉堂”巨匾。自古李姓人士均在李家龙宫祭祀祖先。唐王朝末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陇西李氏大举渡江南迁,遍布各地,李家龙宫数度遭毁,变成一片废墟。至今在一心村庙儿巷方圆一百多亩地下一片瓦砾,有的地方厚达十几米,当地人称“瓦渣坡”。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李氏后裔时任陇西知县的山东临邑人李汝相倡导集资,重建李家龙官,在原李家龙宫的旧址北面恢复了龙宫部分建筑—……[详细]
推荐2
仁寿山森林公园
  仁寿山森林公园仁寿山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陇西县城西南一华里处,占地882亩,东西走向,海拔2057米,是陇西境内一座闻名遐迩、颇负盛誉、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素有“天边仁寿”美传。1997年仁寿山公园晋升为甘肃省省级森林公园。仁寿山公园昔日树木葱笼、殿堂林立、凉亭巧布,成为游人踏青游览、逢节聚会的旅游胜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的“李氏祭祖节”、“朝山会”在这里举行。漫长的战祸,使佳仁寿山风景区遭到破坏;受极“左”路线的影响,树木、古建筑破坏殆尽,仁寿山成为一座秃山。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会后,0陇西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复仁寿山公园。重新规划建设的仁寿山公园,依山附势,随峰就险,以绿为主,点缀景观,分为园前区、科普区、文娱活动区、文化古迹区、森林游览区、生态区、游乐区等7区。园前区,巍然屹立的仁寿山大门牌坊,一展陇西古建雄风,门前的汉白玉拱桥,再现了黄土地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园前区西侧有312级石阶段登道直通山腰八角亭,平添了登山览胜、强身健体的情趣。山下儿童乐园中心屹立着为抢救落水儿童而英雄献身……[详细]
推荐3
陇西堂
  李家龙宫遗址位于陇西县南安乡一心村庙儿巷,相传是李氏家族聚居地。唐朝中叶在这里建有上、中、下三组雄伟的建筑,称为李家龙宫,殿堂林立,建筑巍峨,规模宏大,且规格较庙为高,自古李姓后裔在此祭祀祖先,其中主祭堂悬挂陇西堂匾额。 殿门上高悬陇西堂巨匾;堂内供有李姓始祖利贞公(理利贞)、李氏先祖泊阳公(李耳)、李氏先祖伯佑公(李崇)三尊牌位及汉白玉雕刻的李族祖像,成为天下李氏主要的祭祖场所。  天下李姓的郡望是陇西,李氏的堂号是陇西堂。李氏望族源远流长,史载其上古始祖为皋陶,实则出自轩辕黄帝。相传黄帝五世孙皋陶出生在曲阜偃地,得偃姓,帝尧时担任国之刑狱的大理职务,因断案有方而子孙世袭大理职务,以官名命族为理氏。商未时理氏后裔理徵,因执法刚正不阿,被纣王处死,其妻契和氏带幼子利贞避难于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后逃于伊侯之墟(今河南安阳)。因母子俩钱粮不济,饥渴交困,幸逢当地李树果熟之季,二人摘李充饥,遂得以活命,后利贞唯恐诛连后代,又不忘活命之恩,于是改理氏为李姓,理利贞遂为李姓之一世始祖。  陇西台……[详细]
推荐4
陇西县博物馆
  陇西县博物馆成立于1996年,2012年建成新馆,位于陇西县巩昌镇北关龙宫路。建设总占地约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808平方米。博物馆承担着全县境内所有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及馆藏文物的收藏管理等职责,隶属于县文化广播影视局,现有职工19人,具备文博专业技术职称的有8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4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4人。陇西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4025件,其中一级文物4组6件,二级文物55件,三级文物400件,一般文物3964件.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藏品门类广泛,涵括古书画作品、石器、陶器、瓷器、铜器、玉器、砖瓦、化石、货币等十几大类。在诸类文物中,新石器时代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的尖底彩陶瓶和双耳彩陶罐,尤为光彩夺目,造型独特优美,是甘肃彩陶艺术之魂宝;战国铜剑,至今双刃锋利,寒光逼人;汉代陶房制作细腻,门扉半掩,造型精巧;汉代铜釜一式三件,为当时使用的炊具,造型古朴庄重;唐代陶马丰满而俊秀,若似受惊欲奔,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宋元画像砖人物逼真,神态自然,形象生动;明清书画……[详细]
推荐5
陇西西河滩遗址
  陇西西河滩遗址位于陇西县南安乡李家坪村东50米。是一处周代文化遗存。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1米。1965--1966年曾先后两次进行局部发掘,发现有墓葬、窖穴和灰坑,出土器物有泥质灰陶罐、夹砂灰陶绳纹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周文化的分布区域与发展有重要价值。西河滩遗址位于陇西县县城西郊西河西北面的一级台地上。台地高20米,上5米为黄土堆积,下15米为冲积沙层。遗址南临西河,北至台地边沿,西接西北铝加工厂,东至李家坪村。东西宽300米,南北长400米,文化层深0.5米左右。暴露遗迹有灰层、灰色绳纹陶片。出土文物有灰陶吊、盆、罐、骨、石器等,为西周文化遗存。1963年2月11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秦长城遗址位于福星乡马莲舰至鱼家咀,长约7公里。陇西境内古长城是由渭源县郑家坪村段家岔进入陇西德兴乡阴山,经福星、高愣、云田、渭阳,从和平乡的砂川里入通渭县四坪。遗迹沿梁傍崖,蜿蜒起伏,断断续续,沟坡地带经多年水蚀风剥,痕迹消失,沿山梁地带遗迹较明显,马莲现到……[详细]
推荐6
陇西威远楼
  陇西威远楼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座落于县城中心,以雄伟的气势,悠久的历史,精巧的造型而闻名于世。整个基座均由古砖砌成,三层木楼四面均为飞檐,似箭凌空,如燕展翅;歇山式层顶,若虎伏岗,雄伟壮观。威远楼,旧名雄镇楼,又称钟鼓楼。位于陇西县城内十字街中心。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新筑古渭塞于城东一里,东北坊建一谯楼,取名“威远楼”,盖为威震远方之意。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扩建城垣时,将威远楼移建城中。元顺帝正至元年(公元1341年),设置铜壶滴漏、更鼓于其上。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取名“雄镇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移置北宋所铸铜钟于楼上,无事报时,有事报警,所以又名“钟鼓楼”。现在的威远楼为砖基三层木楼。座基高11米、长27米、宽17米。楼高15米,通高26米。每层楼有24柱,三层楼都是四面飞檐,檐下共设斗拱102朵。屋顶为歇山顶,结构精巧,造型雄伟,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与创造才能之结晶。陇西威远楼门票:……[详细]
推荐7
吕家坪遗址
  吕家坪遗址 位于陇西县首阳镇。分属上、下吕家坪村。是两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遗址。上吕家坪村西500米渭河南岸台地上。面积约1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3米,暴露有白灰面居址。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灰陶片,器表以素面为主,彩陶纹饰有黑彩条纹、旋涡纹、网纹纹,器形有尖底瓶、盆、钵、罐等。下吕家坪村西北300米 。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3米,断面暴露有灰坑。采集有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彩陶纹饰有黑彩条纹、旋涡纹、网格纹,器形有旋涡纹尖底瓶、双耳罐、盆、深腹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详细]
推荐8
头天门牌坊
  头天门牌坊位于定西市陇西县巩昌镇北关一心村,始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光绪九年(1883)重修,建筑面积45平方米,坐西朝东,四柱三门,面阔9米,进深5米,主体建筑高7米,为木构单檐悬山顶门楼。梁枋上方悬挂楷书“北天第一门”匾额。头天门牌坊结构匀称和谐,地方特色浓郁,木雕、砖雕雕刻精细,是见证巩昌府历史演变的实证之一,对研究清末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98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牌坊基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米。……[详细]
推荐9
中共陇右工委纪念馆
  中共陇右工委纪念馆位于县城仁寿山半山腰,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展馆面积300多平方米。整个展馆以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为布展线索,用300多幅图片,100多件实物,展示了陇西早期党员马元凤的革命活动,红军长征过境陇西撒播革命火种,甘南农民起义和陇西民主人士王教五活动以及陇右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壮大,陇西和平解放、陇西人民踊跃支前等重要事实,体现了陇右党组织以陇西为根据地和大本营开展革命斗争的辉煌历史。2014年4月,纪念馆被县委命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推荐10
普陀寺大殿
  普陀寺大殿位于定西市陇西县巩昌镇五一村,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咸丰七年(1858)修葺,建筑面积71.89平方米,坐西朝东,面阔三间10.73米,进深二间6.7米,单檐歇山顶前出卷棚廊。该殿脊檩有明确的修建时间、纪年,前廊梁架有记载维修的题记,为研究该殿维修史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其歇山抱厦结构地方特色明显。198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大殿台明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20米。……[详细]


全部陇西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