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陇南市 > 西和县旅游

西和县十大旅游景点

1、晚霞湖 AAAA
推荐1
晚霞湖
  晚霞湖晚霞湖位于西和县城以西5公里处的姜席镇境内。为陇南市十大重点旅游景点之一,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流域、漾水河支流的姜席河下游。水即郦道元《水经注·漾水》所称的建安水。晚霞湖水库库容为1035万立方米,水域面积1800多亩。晚家峡水库修建于1960年,1976年纪念毛泽东畅游长江10周年活动中,天水地区曾举行大型游泳赛(注:此时西和县属天水地区),2006年首届甘肃西和仇池山歌文化艺术节主会场亦在此设立,该水库是目前陇东南地区最大的水库。也是甘肃著名的高山水库,风景秀丽,交通便利。2008年,晚霞湖水利风景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批准,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特别是近年来西和县依托这方秀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2002年以来,西和县委、县政府启动实施了晚霞湖库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涉及周边1镇4乡24村6万亩土地1.7万人口,通过整体推进的方式,实施旅游、林果、养殖等6大产业及水保、水利等十大工程建设共13个类别51个项目建设,总投资10868万元。依次形成环……[详细]
推荐2
陇南香山
  香山位于西和县南部与礼县交界处,主峰海拔2532米,为县内第二高峰。南与武都区接壤,横贯东西,其地势东缓西陡,苍茫-,郁郁葱葱,绵延60余公里。登香山,极目四眺,群山朝拱,云海茫茫。西汉水自山脚悄然飞过,在云雾缭绕的半山腰中,上寺、中寺、下寺三座寺院,被错落有致,依次排列在万绿丛中。看流云翻飞,听松涛阵阵,赏奇花异草,瞅绿海扬波,聆百禽鸣叫,使人如入仙境,心旷神怡,乐而忘返。历史上由于过度滥砍滥发,致使香山山体裸露,一片荒凉。1982年开始,西、礼二县实施飞播油松、云杉等树种,目前已成林26万亩,绿林纵横,林天交接,涛声脆然。已成为重要保护林地。相传,西汉时期,西和有个西峪国,西峪国三公主妙善,在白雀寺苦苦修行,其父妙庄王屡劝其归家成亲无果,一怒之下令人火焚白雀寺,使500僧尼和万名香客丧生火海,妙善公主得到诸神大仙的护佑,幸免于难,后被妙庄王抓进宫中斩首,在诸神大仙的暗中保护下,妙善公主辗转来到香山结庐布道,驱邪逐魔,度化众生。一天,妙善正在崖畔凝神,突然一只白兔从眼前跑过向崖边窜去。……[详细]
推荐3
仇池山
  仇池山仇池山位于西和县城南50公里处,地处大桥乡南部,海拔1793米,相对高度791米,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下,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汇入西汉水,二水汇流山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胜地。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神话传说中刑-首的地方,氐人的发祥地,仇池国的故土。海内有89部点击文献有对仇池山的记载。《水经注》描述仇池山为:“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若覆壶。高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开山图》谓之仇夷,所谓积石嵯峨,嶔岑隐阿者也。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山上有水泉,所谓清泉沸腾,润气上流者也”。据宋代罗泌著的《路史》载,仇池山的出名始源于五千年前的上古时代。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夷(仇池),长于成起(成纪)”汉《遁甲开山图》说:“仇池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经专家学者考证神话传说中炎帝的一位氐族首领刑天被葬的常羊山,即今之仇池山。仇池山的出名还与古仇池国有关。公元296年,氐人首领杨茂搜统领四千户氐人部落返回仇池山,建立了仇池国,自号辅国将军,右贤……[详细]
推荐4
岷郡山
  岷郡山岷郡山坐落在西和县城南1.5公里处,俗称“萨爷殿”,是陇南乃至全省闻名的道教宫观。漾水河与赵五河交汇山前,向北而涌流。苍茫之中,一峰独秀,绿阴森森,萨真人祠雄踞于山头。岷郡山原名独头岭,南宋绍兴年间改称岷郡山。当时金灭北宋,关陇六路尽陷于金,岷州州治南移白石镇(今西和城北郊白水河以北),白石镇无险可守,又移署于岷郡山,后宋金议和,因“岷”字犯金太祖完颜旻之讳,故将岷州改为“和州”。又因江淮之间也有一个“和州”,两地相名,不便区分,遂加一“西”字,称之为“西和州”。州名更改,岷郡山之名却由民间沿称至今。萨真人祠为西和胜境,其始建年代已无从可考,现存殿宇为清乾隆年间修建。祠内古柏巨槐,雕镌刊刻,清幽绝尘。祠前漫坡杂花丛生,鸟声传韵,满目翠微清凉之间山道弯弯。一带龙脊入云之处,殿阁隐隐。晨钟暮鼓,声闻十里,春秋佳日,游人不绝,四时八节,香烟缭绕。伫立祠前远眺,一川烟树,万家城廓,尽收眼底。山门坐南面北,山门东侧有萨真人墓园,墓前为清乾隆时西和县令王鸣珂所立墓碑。进山门穿底楼而过为戏场,戏……[详细]
推荐5
陇南白雀寺
  白雀寺白雀寺坐落在离西和县城区2公里的西峪乡观音村四台山山岗,寺院依山势而建,左护崆峒,右绕隍城,遥对观山,姜席河与南柳河在寺前交汇而成的白水河从寺脚蜿蜒东去。这里冬有松柏露翠,夏有绿槐吐香。白雀寺巍然立于山岗,居高俯瞰白水河两岸。占地13936平方米,约20.6亩,依古制建有四大院八小院共十二院,该寺现在为西和县佛教协会所在地。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雀寺是一座佛教名寺。相传西和县境内的古代西峪国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善,不恋荣华,在白雀寺修行,其父秒庄王为逼其回家,放火焚烧白雀寺,使500僧尼和万名香客丧生火海,白雀寺也被付之一炬。妙善公主得神仙护持逃脱,辗转来至香山,屡受苦难,功成了道,自度度世。“火化白雀寺后”,经几世岁月沧桑,白雀寺又几度兴建。据寺内古碑记载,南宋嘉定年间重修寺庙,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木结构建筑群。据传清末有本地柳家沟柳代银、卢家水沟卢茂两乡绅发宏愿,葺修白雀寺,现存在的寺庙结构布局,均以当时制式,分四大院八小院共计十二院,气势恢宏,布局严谨,结构巧妙。民国-时,-在寺内……[详细]
推荐6
法镜寺
  法镜寺法镜寺位于西和县城以北12公里处的石堡乡石堡村的五台山,是陇南境内一处著名的石窟佛寺。因唐代大诗人杜甫留诗而声闻陇右。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为安史之乱所累,关中一代闹饥荒,加之地方官吏横征暴敛,使他“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这游”,于是愤然弃官(时任司马参军)携妻带子,西赴秦州(今天水),一路颠沛流离,又从秦州赶赴同谷(今成县)路经法镜寺。见法镜寺翠碧的修篁,凤尾森森,雨中的松树枝叶青青,晨烟霭霭,旭日初升,屋脊在阳光的映衬下闪闪发光,洁净的轩窗历历可数,窗棂如灼灼慧眼,脉脉含情,使人流连忘返,随即写下《法镜寺》一诗。法镜寺所在的石堡一带,石山绵亘,其色如彤云赤霞,山势从北而来,直通长道寒峡,自汉以来,这里就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故诸葛亮出祁山于此;姜维争陇右于此;吴玠与金人争皂郊于此,因而这里多建城堡,地名亦称“石堡城”。自南北朝以来,陆续凿塑石窟佛像。石窟背依五台山,其山一支横插河畔,绝然挺立,似从天上飞来,故名“飞来山”。山高十余丈,周里许,上有石井,井水常年不涸,谓……[详细]
推荐7
八峰崖
  八峰崖八峰崖在西和县城东南32公里处,位于石峡镇西侧,与仇池山遥遥相望。在八峰崖的主峰山腰,有罕见的天然石窟。唐代大诗人杜甫从秦州经西和转道同谷(今成县)途中,曾游览八峰崖奇景,写下了《石龛》诗:熊罴咆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伐竹者谁子,悲歌上云梯。为官采美箭,五岁供梁齐。苦云直干尺,无以充提携。奈何渔阳骑,飒飒惊蒸黎。八峰崖是一处“南濒西高山,北依天子坪,八峰接云天,峻极兀峥嵘,迭迭云雾绕,崖前秀草长,野野淡淡香,古洞松映掩,涧水潺潺响,斑松斗秾华,翠柳争艳丽,深林聚千兽,灵对日唱”的秀丽风景区。这里,傲然刺天的八座石峰,峰峰入云,亭亭玉立,如众星列曜,似群仙聚会。其中主峰为西峰,其相距地面160米处有高约15米,长约60米的天然岩穴,上下左右无路可通,只有一条悬空栈道相连。原穴内建造殿宇14间,造像200余尊,可惜1960年失火,使木结构建筑毁坏,现仅存泥塑造像90余尊和部分壁画,还有明代万历年间石碑一块,清代石碑5块……[详细]
推荐8
云华山
  云华山云华山位于西和县城东北15公里处的稍峪乡境内,与塔子山相连接,海拔2100米。因其山形如圭,旧称圭峰,每有皓月临空,万籁静寂,气象宏远,有“圭峰秋月”之胜景。云华山孤峰耸峙,悬崖高峻,四面临空,只有一面与塔子山山脉的“天桥”相连,独领崎径,宛如通往瑶池的天桥。天桥险绝,两无依傍,行走其上,只觉山转云绕,如临深渊,就地势而言,比之西岳华山更为奇险。山顶有庙,错落有致,占地不足20平方米,庙前陡坡处现已设有水泥台阶和栏杆。山门上悬一横匾“人间天上”,进庙游览庙门、廊柱上多有书画名家的楹联、锲刻。歌今诵古,识善惩恶。书法或汉隶或二王,让人美不胜收。所有殿宇或彩绘飞天,或再现佛本生故事。每逢四时八节有晨钟暮鼓从云华山顶响起,声传百里。因而俗称“云华山钟声响西礼”之赞。(注:西礼,指西和、礼县二县。)登上云华山顶峰,丹岩如霞,彩云飞渡、巍为壮丽。让人如临飘渺仙境。因云华山为塔子山(古称鸡头峰)侧峰,传说是秦始皇祭奠先祖的地方。山因人名,云华山历来是人们神往的地方。云华山主峰庙内供奉玄武大帝,……[详细]
推荐9
佛孔寺
  佛孔寺佛孔寺位于西和县最东边的马元乡佛孔村,离县城约40公里,地处西、礼、徽、成、天水之交界处,是西和县较为罕见的巧妙利用丹霞地貌而修建的寺庙。依山而建,山上山下,结构奇巧,气势磅礴,被称为“小麦积山”。佛孔寺又名“佛捆书”,相传是唐玄奘西天取经返回途中,在通天河遇老龟,而致使-落水,经玄奘师徒护持抢救,在佛孔寺清理修正经书,故名“佛捆书”。佛孔寺历史十分悠久,据已毁之碑记载(部分碑刻“文革”时埋藏于佛孔寺新建戏楼底基处),佛孔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再建于唐玄宗开元三年。可知开凿时间与敦煌、麦积及本县法镜寺、八峰崖相当。其时正是佛教复兴、造像盛行之时。佛孔寺依佛孔村所在的金鼎山而建,金鼎山岩质为赤沙岩,为全国少有的丹霞地貌特质,高约四百余米。形似魏晋名窟天水“麦积山”,故有“小麦积山”之称。崖上大小石窟百余处,主峰凿有上下四层石窟,列塑各路仙佛。崖窟底层尤深,殿宇森严,气象恢宏。窟前依势建庙,错落有致。左侧有一泉名“龙眼”,清澈水旺,四时不涸。院内有一斜卧香柏,枝柯翠碧如新,据传是唐代僧……[详细]
10、观山
推荐10
观山
  观山西和县城东,一山由东南蜿蜒而来,峰回势转,巍然东峙。这里常年苍柏葱郁,景色清幽,风光秀美,这就是观山。观山之巅,地势开阔,在其最高处建有朝阳观。观山之巅,地势开阔,在其最高处建有朝阳观。朝阳观始建年代久远,清道光年间重建,建有三清殿、凌霄阁,阁高数丈,规模轩昂。尊奉的神祗有真武祖师、八仙、药王、三官等神。清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军将领曹灿章、赖云光合围西和城时,朝阳观建筑尽毁,仅留存古柏一株。民国元年(1912年)重修朝阳观,其中仅凌霄阁历时7年才落成。雕梁画栋,飞檐高翘。正殿供奉真武祖师,右侧三阳祖师,后殿供关圣帝君。后又建天楼、天门。1962年朝阳观因火灾而焚毁。近年来,十方信众又集资重建,现有寺庙6座22间,丹房35间,2004年被甘肃省批准为西和县道教活动场所。朝阳观上建有戏楼,每年端午节为庙会日,山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近年来,西和县委、县政府将观山作为重点休闲旅游基地,聘请专业设计院进行规划,加大投资力度,使观山面貌又焕然一新。山门、凉亭等仿古建筑正在山上次第修起,……[详细]


全部西和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