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清远市 > 英德市旅游

英德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寨山彭家祠建于清代中叶。据称300多年前,一位彭姓盐商迁居到此并扎根繁衍。其子孙后代为防御土匪滋扰,历经20多年艰辛夯土垒筑,建起该古堡;300年后的今天,彭家祠虽然已成为当地知名景区英西峰林走廊的核心景点之一,但所幸仍保留着初始时期的建筑风貌,以及谜一样的传说典故,风采依旧,气势逼人。1995年被列为“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坐南向北。彭家祠建于螺山上,山高约33米,房舍从山脚起建至山顶,共分三层,通往顶层只有北面一条平均宽1.50米,用石灰石打制成条铺至的石阶路,其余三面均是悬崖峭壁。首层建有房屋5栋,二层为书堂。硬山顶配火锅耳风火墙,青砖砌筑。顶层为彭公可学祠,硬山顶配火锅耳风火墙,……[详细]
  文峰塔位于广东省英德市区北江东岸大站镇江南村,1985年被列为“英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距今已390余年,曾两次遭受雷击,北面一行狗牙式砖被击落,但塔身保存尚好。该塔为出檐平座空心砖塔,座南向北,八角九层,高48.5米,每层均有8个船蓬式券门,东南西北四门均通塔心,其余四个门为外壁龛,有塔刹。首层高5.48米,外围周长34.4米,塔身厚3.4米,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以上逐层楼列递减。平座上窄下宽,用6层狗牙式砖叠涩出檐,后用同样方法还原,加砌7层平砖,再用了层狗牙式砖叠涩上平座,每角隐砌出一个半六角形柱,砖柱之间呈栏额式。二层以上建筑方法与首层大致相同。据知情者说,原塔身每层铺有楼板……[详细]
  唐—民国 英德 南山摩崖石刻位于英德县英城镇南郊一公里的南山。南山由大小十八个山峰组成。南朝梁中大通五年(533年)在山脚建有“万寿寺”,寄寓寿比南山之吉祥而得名。唐宋时期南山建有亭台楼阁等32个景点,吸引着历代游人赋诗题刻留念。唐元和六年(811年)贞阳县令侯著为南山景点“涵晖洞”题名石刻,是南山第一题摩崖石刻。从唐代至民国,南山摩崖石刻原有140多题,现存106题。其中唐代5题,宋代59题,明代11题,清代9题,民国2题,年代不明的20题。内容有题名、题记、题字与诗刻,以诗刻为最多。书体有篆、楷、行草等。著名的有唐代元杰的《浈阳果业寺开东岭洞谷铭并序》,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被贬英州时,带着幼子……[详细]
  唐—民国英德碧落洞摩崖石刻位于英德县英城镇桥下管理区燕子岩山。碧落洞是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山水秀丽,从唐代起便有人游览,赏景赋诗,刻石留念。洞口上方峭壁上,分别以横行及竖行镌刻“碧落洞”三个大字。唐代自称唐末秩臣的周夔偕贞阳县(英德县前称)令侯著游此洞后,写有《到难篇》,并刻于洞壁上,成为最早的题诗。五代十国时期南汉主刘晟出巡英州时曾游此洞,并命侍臣钟允章写下《盘龙御室记》,勒于石上。以上2题摩崖,大部剥落,字迹难辨。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于元符三年(1100年)授命北归,带着幼子路过英州游碧落洞,题有《碧落洞》诗二首,其中一首刻在洞中石壁上,至今犹存。碧落洞摩崖石刻原有102题,现存99题,……[详细]
  史老墩遗址位于英德市沙口镇清溪村北江东岸的一级阶地上。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商时期。1996年发现。1996~1998年发掘200平方米。文化层最厚达3米多。文化内涵分两期。第一期为新石器时代,有遗迹32处,少数为祭祀遗迹,将两件石器摆放成“八”字形;多数是石器制作遗迹,以砧石或砺石为中心,周围多见砾石、石片、石器制作工具、石器胚件、成品或半成品石器,器类包括有尖状器、穿孔器、矛、雕刻器、锤、球、棒、砧、砺石、斧、锛、刀、凿等,其中仅一件双肩石锛。多数石器器身尚留有打制疤痕,属半成品,少数为基本磨制加工完成之石器,说明这里是一处石器制作场。出土少量陶片,有绳纹夹砂陶、曲折纹泥质陶,可辨器形为釜。第……[详细]
  清—民国英德观音岩摩崖石刻观音岩是英德市城北二十里处北江边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因洞中供养观音大士像而得名。洞高40多米,宽30多米,深125米。石壁上分布着63题摩崖石刻,其中字迹不清或残缺的19题,无纪年的11题,清代31题,民国2题。据史书记载,最早描写观音岩的题诗是宋代马伦的《摸鱼儿·游观音岩》。现发现有纪年的最早一题石刻是顺治15年(1658年)周的题刻,最晚一题石刻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无署名“俨然”二字题刻。最大一题石刻长4.65米,宽1.60米,最小一题石刻长0.29米,宽0.20米。观音岩摩崖石刻以数字的题刻为多,此外还有题记和题诗。较著名的有平南王尚可喜、李调元等人的题……[详细]
  文英书院位于英德大湾镇金湾社区——始建于1898年,坐南朝北,背倚金山,环境优美,结构别具一格,规模宏伟壮观。文英书院建于清代光绪二十四年,坐南向北,为砖木结构。建筑包括三进式一厅两厢房,面阔24.6米,进深22.6米,占地面积555.96平方米。当时,英德境内建于清朝期间的书院除了文英书院以外,还有龙山书院、南山书院、会英书院、文澜书院。历经时间淘洗,大湾镇文英书院成为唯一幸存下来的古书院。科举制度仍存在期间,文英书院是大湾莘莘学子查经阅典、切磋学问的雅集之堂,是当时蕉冈乡、石莲乡、古道乡、三山乡、杉树乡等各乡学子会考之所;科举制度废除后,该书院又被作为私塾设馆授业之所,为大湾发展培育了一代……[详细]
  功垂捍御牌坊,位于英德城西白楼村西庙前。功垂捍御牌坊始建于同治十年(1871年),3间4柱5楼,以花岗岩为原料砌筑。首层门楣上阴刻“功垂捍御”,顶层正中阴刻“圣旨”。虞夫人坊(功垂捍御牌坊)在麻寨(今城西,长岭一带)古西神祠,咸丰十年(1860年)两广总督劳崇光题请敕赐号,同治十年(1871年)建。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 功垂捍御牌坊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寺塔在浛洸镇东北方平地上,因塔旁建有蓬莱寺(已毁)而得名。因塔砖有“舍利弗”阳文,故又称“舍利塔”。《韶州府志》、《英德县志》均载此塔建于唐咸通年间,宋代曾重修。塔为平面六角五层楼阁式砖室塔。高15.4米,塔腔为穿壁绕平座结构。首层设副阶,以上各层以棱角牙子砖和线砖相间叠涩出檐,塔身置假平座并向上逐层收分。其形制结构为宋塔风格。宋邹衍中有诗云:“半藏舍利半每苔,劫火曾经未化灰。芳草年年春自绿,六朝往事一寒堆。”可见宋代已有舍利塔之说。塔于1990年加固维修,恢复塔刹和副阶、各层栏杆。1979年12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牛栏洞遗址位于英德市云岭镇狮石山南麓。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1983年发现,总面积约400平方米。1996~1998年发掘50多平方米。该洞平面为曲尺形,廊道式发育。文化堆积中含大量螺壳和动物骨骼。石器均为砾石制作,有少量石片石器。文化内涵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仅见打制石器和骨器,动物群中有少量绝灭种,少见螺壳,碳十四测定动物骨骼标本的年龄为距今10780年至12410年。第二期为中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多,器形较前略规整一些,出现穿孔石器,还有骨器和蚌器,动物均属现生种,含大量螺壳,碳十四测定动物骨骼标本的年龄为距今9320年至11220年;碳十四测定螺壳标本的年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