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茶壶耳屋位于油溪镇茶新村。因此屋前栋外墙筑饰为“镬耳形”,当地称为“茶壶耳”,故得名“茶壶耳屋”。该屋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是落居该地黄氏十七世祖锡桐公所建。坐西南朝东北。四进两横一围式围屋。总面阔84.5米,总进深65米,建筑占地面积5492.5多平方米。屋顶悬山式。砖木结构。中大门为凹肚式,石拱门,门前竖两根圆形石檐柱支承前廊梁架,卷棚顶,有雕饰。中路厅堂进深三幢。门前竖两根八角形石檐柱支承前廊梁架,有木雕狮子驼墩及鳌鱼雀替。厅堂均砖墙承檩。下厅、中厅有屏门。檐梁有雕花。天井用卵石拼砌成龙形、八卦形等精美图案。茶壶耳屋共有住房166间,公共大小门19扇,马巷两条,过路巷5条。屋前……[详细] |
![]() | 黄潭寺遗址位于河源市连平县元善镇,现有面积约12000平方米。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配合105国道建设发掘了850平方米,文化层可分二层,包括早晚两期遗存。早期遗存陶器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较少;纹饰主要为绳纹、条纹、偶见编织纹、方格纹和刻划纹;器型以三足器和圈足器为主,有鼎、豆、盘、罐和钵。石器有镞、锛。晚期遗存陶器夹砂陶多于泥质陶;几何印纹发达,有方格纹、叶泳纹等;器型多为圈足器、凹底器和圈底器,主要器型为罐、釜、豆和器座。石器有锛、镞、戈、环等。该遗址属新石器晚期遗址。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105国道,南至谢屋,西至旱坑,北至白拱坑,以现……[详细] |
![]() | 圣迹苍岩摩崖石刻位于连平县内莞镇小洞村圣迹苍岩岩口内右侧石壁,记载上党人、龙川知县韩京斥资修复圣迹苍岩的摩崖石刻。刻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全文面积0.8平方米,每字径0.08米。阴刻楷书,文曰:“上党韩京,顷尝从此地,念境幽地僻,山水之佳,往往不减衡霍。然重罹凶焰,梵宇一空,为可深惜。今兹摄鼎龙川之三闰,遂辍己资而鼎新之,山态水容须改观焉。磨崖以记。绍兴戊辰周正吉日”。圣迹苍岩是连平历史悠久的老八景之一。1986年连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长沙大夫第位于连平县隆街镇长沙村的长沙大夫第修建于清乾隆年间,是赖家先祖赖运昭公获诰命连封三代“大夫第”所建,整体坐南朝北,三面环绕丘陵,大门(北面)前有半月型的池塘,池水四季充盈。大夫第建筑内部格局分布层次分明,房屋方正。前厅和中堂之间、中堂与主堂之间,修建的天井十分精美,天井内壁有形状完整的石刻花纹,天井地面由条石铺成,据说每一块条石对应了大夫第的一个房间。用作装饰的石雕木雕和彩绘,或花草,或动物,或人物故事,造型奇特,栩栩如生,精妙绝伦。……[详细] |
![]() | 水西摩崖石刻在连平县田源乡肖屋村东南向约2公里处道旁石壁。系明嘉靖四十五年(1658米)总兵都督俞大猷等镇压李亚元等农民起义之后,班师回朝的纪功石刻。全文面积6平方米,镌60字,每字径0.20米,镌深0.05米。字体凌乱,深浅不一,疑为剑镌。全文为“明嘉靖丙寅岁二月初七日,总兵都督俞大猷、副使张子弦、参议诸公高、游击魏寇治统督汉土官兵,剿戳叛贼李亚元等二万余众,四月尽竣事,班师谨识。”1985年连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连平合水塔位于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塔岭山。建于明代。为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六角攒尖顶葫芦状收刹,高约22米。底层壁厚0.65米,门高1.8米,宽0.65米。塔身外壁每层均有腰檐及假平座,转角柱做成竹节状。每层间设一门及三扇假门。现除塔内木楼层已朽外,余皆基本完好。1985年连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10日,连平合水塔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连平县上坪镇小水村有座桥,吸引了很多游客去游览。这是全市唯一一座古廊桥,是河源市古代建筑景观设计史上的瑰宝。它集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对研究古代建筑、地方交通史等有着重要作用。从连平县城沿105国道,进小水村道,跨越石狗坳,再走3公里的路程,即可踏上这座百年风雨桥。2015年12月10日,小水村风雨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宽阔的忠信河,犹如一条巨龙,从西北方向蜿蜒穿行于连平县忠信镇的繁华街市,绕榕树下、经合水塔,至忠信东南角的柘陂村,一座饱经沧桑的福兴桥横亘其间。忠信福兴桥也叫石塘水桥,全长66米、宽6.6米,用麻石条砌筑,曾经是惠州府规模最大的石桥。……[详细] |
![]() | 国民革命军六十二军七十五师上岩、岩下军事仓库旧址位于河源市连平县。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东山塔位于连平县城五公里元善镇东山峰巅,也叫文笔塔,始建于明末清初,是连平县现存最高、最具规模古塔,也是连平作为古代州城标志。东山塔六角七层楼阁式,塔高三十一米。原塔采用火砖、石灰等材料砌成,原塔刹铅铸被盗走,后改为砖砌。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修复东山塔,砌筑加固塔基护坡,换补内外风化塔砖,改木板楼为钢铁网楼层,砌复坍塌第七层,重铸生铁塔刹,并安装避雷装置及铺设观赏地坪等。修缮后东山塔于一九九九年六月竣工,县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