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开平市旅游

开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1、立园 A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立园
  立园,位于开平塘口镇北义乡,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为11013.99平方米。它是塘口镇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回来兴建的,历时十年,民国25年(1936年)初步建成的。立园既有中国园林的韵味,又吸收欧美建筑的西洋情调,将其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中国华侨私人建造的园林中堪称一流,也是中国目前发现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立园的布局,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别墅区、大花园区、小花园区。三个区用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巧妙地用桥亭或通天回廊将三个区连成一体,使人感到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亭台楼榭,布局幽雅,独具匠心,令人有巧夺天工之感。立园并没有列入“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一座华侨园林,园内只有一座传统意义上的碉楼——乐天楼,其余均为花园别墅,亭台楼榭。怎样的建筑,才能被称之为“碉楼”,这要……[详细]
开平市博物馆
  开平市博物馆位于梁金山公园内,用地面积7738.9平方米,主体建筑一栋,总建筑面积4115平方米,总投资约2376万多元。建有陈列展览区、公众服务区、藏品库房区、业务科研区等,是一座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五邑地区最大的博物馆——开平市博物馆新馆,目前开办的展览有:开平历史文化陈列、开平民风民俗展、馆藏陶瓷精品展等。参观者可以读懂开平历史文化,可以购买碉楼金山箱、双喜扇、马岗竹器等富有开平特色的文创产品。展馆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展厅为开平历史文化陈列展,第二展厅即碉楼(华侨)文化展,第三则是展厅临时展览。整馆全面展示了开平的历史发展、名人故事、人文风俗、碉楼文化等内容,充分表现出开平市作为“华侨之乡”“碉楼之乡”的城市美誉,也极大的丰富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开平市博物馆成立于1982年……[详细]
赤坎南楼
  南楼位于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1912年,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建此楼,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2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长方形枪眼,第六层为瞭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抗战时期,七名司徒氏自卫队队员曾在此坚守八天九夜狙击日军,最后被捕遭日军残暴杀害。1983年,开平县人民政府公布南楼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开平市人民政府筹资300多万元,在原址建成南楼纪念公园,增设纪念馆、雕像、牌楼等景致。南楼是开平赤坎一座极其普通的碉楼,它虽然没有特别出众的外表,但经过战火的洗礼和硝烟的熏染,弹痕累累,成了历史的见证。在日寇肆虐,硝然弥漫的年代,赤坎司徒氏七位抗日英雄在这里谱写了一曲精忠报国、气吞山河的伟大乐章。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形象。地址:广东门市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类型:城市公园游玩时间:建议……[详细]
开侨中学旧址
  开侨中学旧址位于开平市长沙街道侨园路开侨中学内,由广东省知名教育家吴在民先生牵头发动华侨捐资60万元港元办学,由开平新业堂出地。该楼于1927年兴建,1933年竣工,耗资38万港元,余款用于香港购置两幢楼宇作为永久校产,收租办学,以楼养校,成为了当时全国唯一的在香港拥有固定校产的侨校。该建筑占地2248平方米,建筑面积共5979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轴对称,南楼中部为4层钢混结构平屋顶建筑,东西两边为3层钢混结构平屋顶建筑,楼额“开侨中学”由何香凝女士题写。小礼堂为单层建筑,总高16米,东西面阔18.5米,南北进深22米,钢筋“金字架”、绿琉璃瓦顶;两层阶梯式座位,共有116张长座椅,696个座位。南楼主要用作教师办公和课室,小礼堂主要用于会议和文娱活动。南楼及附属小礼堂中西合璧,带有哥特式、……[详细]
开平学宫
  开平学宫为县学和文庙的总称,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苍城镇区东门街,占地面积6684平方米。清康熙八年(1669)建成大成殿,康熙二十年(1681)添建两庑、启圣公祠、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月台、戟门、泮池和棂星门等。整座建筑为石、木结构、悬山顶,采用金琉璃瓦,瓦当有龙凤纹,四方三层花岗古柱础,石板地面。县学设在大成殿,其时按礼部题定定额,从童生中考选文学、武学生员就读。县学生员享受公费读书,进而选送参加科举考试。光绪三十一年(1905)县学停办。清光绪年间,学宫曾经过一次重修和多次个别修葺、粉饰。民国二年(1913年)棂星门塌后改石建为砖建,民国十八年(1929年)奉命改大成殿为孔子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宫为苍城粮管所使用。1982年列为开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学宫泮池右边已填,……[详细]
赤坎旧镇近代建筑群
  赤坎骑楼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是一种商住建筑。骑楼这个名字描述的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筑形态。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开平赤坎镇的骑楼相当有规模,这些成规模连片的骑楼和一座座中西合璧骑楼门面共有600多座延绵3公里,距今有350年历史,是上世纪初建成的最具代表性的岭南旧城,建筑风格有哥特式、古罗马券廊式、巴洛克式、伊斯兰式和中国传统式。如今这里的骑楼一条街已经成为为赤坎影视城,即是一个开放式的影视城,也是当地人居住的地方和通行的一条街,市井生活全部呈现在这条街上。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用时参考半天-1天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景点位置开平市牛圩路赤坎古镇……[详细]
周文雍故居
  周文雍故居位于江门市开平市百合镇茅冈村。周文雍烈士故居为面阔三间砖木结构,面积73.15平方米,是清代建筑,90年代初期维修后,被列入开平市文物保护单位。陈弢同志强调:一要做好故居的修复、保护工作,加强故居的日常管理维护,加大对该革命遗址的开发力度,收集整理好相关的党史资料,充分发掘烈士英雄事迹故事,制作成文字资料,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充分利用好该革命遗址,将其打造成为弘扬革命传统教育的展示点,面向社会开放,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二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把红色资源与生态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促进红色旅游发展,惠及当地百姓。……[详细]
谭国标故居
  谭国标故居位于开平市水口镇后溪村村委会水口园村,建于清末,总面阔11.48米,总进深19.32米,占地面积221.79平方米,“两进三路”中轴对称,青砖墙、瓦顶建筑。谭国标(1910-1934),是“广州文总”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和追随者。他出生于广东开平水口园村商人家庭,1923年至1928年在广州市读书期间受到大革命的影响,思想进步,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高中毕业后,与何干之开设“秋明书店”,出售进步书籍,成为联络革命青年的据点。1929年春,谭国标到东京明治大学社会系留学。1931年,因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遭到日本政府的迫害。同年12月回到广州,与何干之、温盛刚等人先后创办了《世界情势》《一般文化》等进步刊物。19……[详细]
  博健学校旧址位于江门市开平市月山镇博健村,年代为民国。2019年4月19日,博健学校旧址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