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富顺县旅游

富顺县文物古迹介绍

1、富顺文庙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富顺文庙
  富顺文庙自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建县至北宋初年(567-960)的近400年间,由于地处边陲,僚汉杂居,盐业虽盛而文风未开。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朝廷选派太常博士名学者周延俊来富顺任知监,努力兴教化,办学校,培育士子。在他任职的第六年,即庆历二年(1042),富顺县终于出了第一个进士-李冕,全县士民无不欢欣庆幸。在周延俊的倡导下,人们集资于庆历四年(1044),在县城中心的南门,建成一座文庙,主供孔子,时称"文宣网庙"。并在庙内立石质"雁塔碑",以刻全县历次中试者的名字。此后,历任富顺知监,均热心教育事业,亲任儒学教授,常在从政之余,来庙内为生员讲课,于是文风大开。宋代在雁塔刻名的进士即有67人之多。富顺文庙·西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富顺县古城区核心位置,沱江自东向西绕景区而过,……[详细]
富顺西湖
  富顺西湖是富顺县文庙.西湖4A景点中的重要部分,富顺西湖始建于宋代,因地处老城西部的人工修饰的天然湖而得名。整个景区包括西湖、龙凤桥、西湖广场、碧波亭、红蕖榭、九曲桥、西子姑娘、湖光亭、西湖拱桥、斜壶衬榕等知名景点。每值盛夏,湖面荷花盛开与亭台相映。沿岸垂柳依依,尤有3株名木古树,傲立湖畔、碧叶遮天,独具景致。四周有钟秀山、神龟山、五府山等,形成“半城山色半城湖”风景。富顺西湖远近闻名,有“天下西湖三十六,富顺西湖甲四川”的美誉,是一个游乐休闲的好地方。西湖之东,有唐代修建,宋代扩建的著名古刹资国寺遗址的罗浮洞,此处香火不断,信徒不绝;西湖之南,有宋代易学大师李见功书的读易洞;西南面有全城众山之宗的钟秀山,山上树木苍翠,景色清幽;西湖之西,有清代著名学者,富顺知县段玉裁的读书旧址,有新建的西……[详细]
关刀堤
  关刀堤位于富顺县富世镇后街社区沱江岸边,年代为清代。类别为水工建筑。为自贡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富顺作为一座古老的县城,在构造上除像任何一座古城都具有四座传统的城门一样,也就是都构筑有东南西北门,但富顺在城门的建造上却还有一大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关刀堤的上头,紧临河沿还建有一座城门,名曰迎江门。原来,作为县城的后街,当头迎接的就是自东而来的滚滚沱江水。所以,这一道富顺县城的“侧门”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迎江门了。门一打开,一眼望见的就是滔滔不绝的沱江之水,若是洪水奔来,站在这城门之上,那水的气势,真有种沱江之水天上来的奔腾咆哮。那时迎接的就不是沱江之水了,而是迎的天上之水。那时我们才真的感叹,像这样气势磅礴的力量,千百年来不断的涤荡着这座古老的县城,如果说没有这把关刀矗立迎江门下的水岸边,充分发……[详细]
富顺革命烈士陵园
  富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自贡市富顺县富世街道西湖社区五府山上,坐北向南。修建于1957年,陵园为纪念解放战争时期在富顺牺牲的烈士而建。烈士陵园东临五府山小学,西靠富顺西湖,北接刘光第墓园。整个陵园坐北向南呈长方形修建,砖石建造,由纪念碑、烈士陵墓、烈士事迹陈列馆等建筑组成。进入大门是一条斜直踏道,经12级台阶为烈士纪念碑,通高15米,碑座呈梯形,碑身六边形攒尖顶,正面镌“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背面镌毛泽东手书笔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后为平坝,经9级台阶是烈士集体方形石砌陵墓,墓内分小墓穴若干分别安葬烈士骸骨,陵墓正面镌刻烈士姓名,整个陵园布局严谨,气势浑雄、庄严。富顺革命烈士陵园于1989年4月26日被自贡市人民政府授予“自贡市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分别于1995年4月、……[详细]
富顺迴澜塔
  迴澜塔位于富顺县邓井关镇锁江村大佛岩上,座西南向东北,俯视奔流不息的沱江。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修建,取韩子“障百川而东之,迴狂澜于既到”而得名。四周围墙环抱,占地1450平方米,条石建造,高3.1米,边长14米,垂代式踏道12级,四周有石栏板,攒尖宝珠顶。县志载:高一十七丈九,约59.16米。底层直径11米,门为上弧形,两侧时刻首联乃知县陈长墉撰书:“玉塔崇隆永作江阻砥柱,金城映带障回雒水波澜。”次联是县人进士张震书:“佛顶观园光收来德水高千尺,仙云归洞口不放烟波下五湖。”每层正面有题刻,从下至上分别为:迴澜塔、永镇江阳、西南一柱、岳峙澜亭、富育四新、云蒸霞蔚。七、八、九层太高,字迹部分剥落,直观不易看清。各层均有七孔园形窗,从塔内螺旋踏道拾级而上,不仅可以观赏各层的镇河神像,而且还可……[详细]
晏熊祠
  晏熊祠位于自贡市富顺县富世镇西湖社区西湖路坐东向西。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45平方米,为纪念富顺明代才子晏铎、熊过而建。整体结构为穿斗式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小青瓦屋面,建造规整、木雕精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对于研究富顺明、清人文历史及建筑特色具有较高的史料实物价值。“富顺才子内江官”,是四川社会的一句口头禅,一直流传到现在。宋代,富顺虽有六十多名进士,不是著名的“才子”,只有不是进士的薛翁和李见,但在《易经》的研究上却有所成就。到了明代,教育普及,文风大炽,不但在科举考试中显示了人才的优势,而且涌现了一批有成就、有影响的学者。“明初,富顺有晏铎、李本领路,继之有熊过、熊敦朴,后有杨述中、杨过程、熊师旦发扬光大”,组成了富顺的知识星群,在星群中有两颗光芒耀目的明星,就是晏铎、熊过,他们在全国获得……[详细]
富顺千佛寺
  富顺千佛寺,又名千佛岩,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城马脑山中岩(罗浮洞新村16号),总占地面积7649平方米,建筑面积1421平方米,其中三个殿堂:观音殿362平方米,接引殿110平方米,千佛殿250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懿宗咸通年间,距今已有1100余年,岩上凿巨佛一尊,宋朝真宗和孝宗分别亲书赐名普觉院和中岩寺。1988年,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寺院香火兴旺,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已恢复和建成了圆通殿、千佛殿、云会堂。是文物保护和旅游的好胜地。……[详细]
铜锣河桥
  铜锣河桥(TongluoRiverBridge),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龙万乡华利村12组与月亮村交界处,是自贡市富顺县境内的一座古桥。铜锣河桥于2016年5月9日被富顺县人民政府列为富顺县文物保护单位;于2018年1月15日被自贡市人民政府被列为自贡市文物保护单位;于2019年1月10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铜锣河桥长13.5米、宽1.9米。铜锣河桥是一座石桥,其桥面铺设着巨大的石块。桥的两侧装饰有四座象征性的神兽雕像,分别是龙头、龙尾、象鼻与象尾。这些石刻雕像如同护栏的柱头,其中一侧的雕像比桥面高出约60至70厘米,而另一侧则高出约20至30厘米。桥的一端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写着“铜锣河桥”的名称。该桥的桥墩设计为梯形平面,在东北方向的四个桥墩上分别雕刻了两尊……[详细]
虎头城遗址
  虎头城遗址筑于南宋咸淳年间,位于富顺县怀德镇虎头村东南400米处的沱江之滨,是川渝地区现存不多的著名抗元古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85年已定为富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评定为自贡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虎头城遗址占地80余亩。拔地兀立,临江面悬崖绝壁,靠上游的一端,巨石嶙峋,宛如雄居猛虎之头貌,狰狞瞪目剑牙锋利,石穴洞内,常有雾霭笼罩,恰似猛虎吞云吐气,古人因其形而命其名曰:“虎头山”.沱江流至此,江面骤然宽阔。驻足江边,细看此山。山形确如“卧虎把江边”,虎身虎头俱备。尤其“虎头”,轮廓清晰,“虎嘴”微张,作呼啸状,凛然有一股“虎威”,当地俗称“虎脑壳”.此山虽称不上雄伟,但山势险峻,且扼水陆要冲,环山建有城墙,故又称为“虎头寨”或“虎头城”.由于,“古虎头城”地处富顺……[详细]
碑山一洞桥
  碑山一洞桥位于长滩镇碑山村,建于明代。为条石砌筑三拱平桥,东北方侧面雕刻龙头两尊,桥身西南方侧面为龙尾。该桥历史悠久,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碑山一洞桥东南至西北走向。修建于明代,建筑占地面积4.8平方米。桥体为条石砌筑,三拱平桥,通长6.4米,通高1.85米。桥面由六块大条石铺设组成,桥身由条石砌筑四柱三通方形桥拱,拱高1.45米,桥身东北方侧面雕刻龙头两尊,桥身西南方侧面为龙尾。石刻龙头保存基本完好,局部稍残,龙尾损毁。桥下为溪沟,水流由西北向东南。碑山一洞桥历史悠久、现存罕见,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对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交通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详细]
安溪天主堂
  安溪天主堂 位于安溪社区,修建于清光绪年间,建筑占地面积76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砖木结构,由门楼、门厅、前后厢房、教堂、天井组成。门楼屋檐为歇山式,正楼下堆塑“十”字图形,大门上方长方印堂内塑“天主堂”三字,门楼内为平坝,两侧建有两开间厢房1栋。平坝中部门厅为悬山式屋顶、穿斗式结构,小青瓦屋面,屋脊中堆泥塑“十”字图案。厅房后即为教堂,为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门厅左右开通道外接天井,天井外侧有厢房2栋。整个建筑布局紧凑,建造规整,风格朴素、庄重,是县境年代较早的天主教堂,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物价值,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富顺钟鼓楼
  富顺钟鼓楼位于自贡市富顺县富世街道文庙社区神龟山上,坐东北向西南。修建于民国十八年(1930),建筑占地面积64.5平方米。建筑结构为砖石结构,共六层,通高28余米,楼体呈正方形,每边长5.27米,台基边长7.9米,高1.2米。台基西南面垂带踏道8级,沿踏道直入楼内,有118级木板阶梯盘旋至顶层,楼顶平台、四周立砖柱、柱上置石球装饰,楼体各层置木窗,第五层外壁四周嵌置报时钟。大门条石砌筑、门额刻记中英文字,门柱题刻楹联。钟鼓楼建筑气势雄伟挺拔、建造精美,兼顾报时和报警所用,是富顺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性建筑。……[详细]
代寺殉难烈士纪念碑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巩固新生政权,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不畏牺牲、英勇战斗,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1950年3月,驻富顺县代寺镇的起义投诚部队72军697团发生叛变,奉命进驻该部队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整编的27名军代表壮烈牺牲。《富顺县代寺二七烈士革命史》详细描述了27名解放军战士牺牲的全过程。为纪念这些烈士,将他们的牺牲地命名为“二七村”,现存遗迹为代寺殉难烈士纪念碑,代寺殉难烈士纪念碑于2019年5月6日富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鞭策后人不忘历史,将革命精神转化为建设美丽代寺的无穷动力。……[详细]
14、刘本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本祠
  刘本祠 位于板桥镇冲头村,始建于明代,原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现仅存正堂,面积180余平方米。刘本为板桥人,明代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郎中至贵州按察司副使、进俭都察右都御史,其治狱严谨。在贵州遇重大灾荒之际回川筹粮济荒,深受当地人民称颂。此祠为贵州人民为纪念其功绩所建,正堂建在高0.45米素面台基之上,为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原为土木结构,后改为砖木结构。面阔5开间18.75米,进深9.95米,通高6.2米。该建筑为县境仅存明代建筑之一,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福源灏民居
  福源灏民居位于自贡市富顺县东湖街道同心村,兴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原名“凤凰庄”。福源灏民居整体建筑呈长方形,分前院、正院、左侧院、右侧院、新花厅等五个大院。建筑占地面积5252平方米,拥有99间房屋,48个天井,包括大门、过厅、正厅、厢房、花厅、戏楼组成,整个建筑面阔95米,纵深59米,其间廊道纵横、门栏重重、照壁垒垒,花园、池塘、亭榭相映。木雕、石刻遍布整个建筑。福源灏民居是集衙门公堂与民居建筑于一体的具有清中期典型风格的民居建筑精品,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气势雄伟、历史悠久,极具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纵观福源灏,高堂大院,小院深宅。庄园外有大河相衬、平坝相托,花园、池塘、亭榭相映,密林相掩;院内天井、花园融为一体,珍贵树木、奇花异草争芳斗艳。精雕、巧塑、提花、镂刻、镏金着彩,饰于厅堂……[详细]
普照寺上觉和尚塔墓
  普照寺上觉和尚塔墓位于彭庙镇新屋村3组,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占地面积约3平方米。该塔属墓塔类型,石质建造,二级楼阁式结构。塔身呈正方形,四角立方柱,边长1.6米、通高3.2米。歇山式塔盖,塔盖上座为莲花宝珠顶。塔身通体板石封闭,上层正面刻记“上觉下道老和尚宝塔”,边刻记“光绪十三年丁亥”。塔身隔层边框石刻仰莲辨纹。此塔建造规整,造型墩原庄重,纹饰风格古朴,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7、清和寨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和寨
  清和寨位于龙滩村1组,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该山寨占地面积1.47万平方米,沿山顶一周筑石建寨,南北长130米、东西宽22米。南面建有山寨正门,现整体尚存,其门额匾石阴刻行书“清和砦”,落款“光绪二十五年乙亥三月上浣吉立”。南寨门内左侧现存有“西角上”民居一栋,民居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建于清代末年,为四合院布局,悬山式屋顶,土木结构墙体,穿斗式梁架,整体保存较好。……[详细]
长滩五显庙
  长滩五显庙 位于长滩镇西街,修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7年)。原寺庙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分正殿、后殿。正殿为土木结构、小青瓦屋顶,两侧有木门进入后殿。后殿两侧厢房塑有传说中“奈何桥”“下油锅”“上刀山”等地狱酷刑场景,此后为五显塑像。现存前厅、中殿及后殿,正门上方嵌立横匾“乾坤正气”,中殿二檩记有墨书“乾隆十一年”字样。其遗迹历史悠久、保存较完整,现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光第墓
  刘光第原葬于赵化镇罗汉寺侧,墓碑为清翰林赵熙所书,后墓园因年久失修,垮塌严重,1984年,自贡市人民政府批准迁葬,同年9月30日在现址奠基,1987年元月19日迁葬工作结束。现刘光第墓园修有围墙,墙内花卉丰茂,墓台由条石建造,呈椭圆形,长5.1米,宽3米,高1.6米。墓碑由我国著名史学家赵朴初先生题写,墓前铜像由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叶毓山先生设计制作。保护范围:以现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详细]
石海螺石坊
  石海螺石坊 位于墨香村,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县境贡生严启祥之妻郭氏节孝坊。石坊由条石砌筑,四柱三通,三重檐歇山式构造,十二飞檐翅角火焰宝珠顶,三重石脊立鳌鱼螭纹,高10米、宽6.9米。正门匾刻“圣旨”,下额坊刻“光绪十年十二月十二日奉旨旌表”。石坊通身雕刻龙凤、花草等图案,四立柱镌刻楹联。雕刻图案精美,文字饱满端庄,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