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衢州市 > 开化县旅游

开化县文物古迹介绍

小溪边余氏宗祠
  小溪边余氏宗祠位于开化县村头镇,年代为明至民国。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马金街古建筑群
  马金街古建筑群位于开化县马金镇,年代为清。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银岭关、壕岭关
  银岭关、壕岭关位于开化县杨林镇,年代为清。东北、西南走向,用粗石条砌成。前门砌成券顶,上有“壕岭关”楷书阳文石匾,边款楷书咸丰七年建及监工姓名等。后门用条石搭成梁式。关的横断面呈梯形,高3.8米,厚4.8米,残阔6.4米。该关与江西德兴交界,当时为军事防御工事。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六合同春位于开化县林山乡田后村。由六姓氏合资建造之祠堂。共有两进,中有天井,总面积256平方米。第一进戏台,明间采用减柱方法,面阔五间,通面阔13米,明、次间作戏台,前檐柱被减。第二进地面高出一进0.35米,面阔三间,明间两缝七架抬梁带前后廊,次间七架穿斗式。前檐柱横断面为梅花形,整座建筑河卵石砌墙,石灰粉刷。三合土地面。为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5、石像牲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像牲位于开化县华埠镇高坑坞村石井东100米。原墓地面积约315平方米,1958年前后被毁。现墓穴前尚存石翁仲2尊,高2.6米;石马、石羊、石狮各2尊,有轻微残损。据民国三十八年《开化县志稿》载:为宋吾满前之石人石马。吾满:宋三衢太守吾谓之次子。为第三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狮山摩崖石刻位于开化县池淮镇芹源村狮山。该石刻座东朝西,有字迹5处。其中“崇岗”两字最大,楷书阴刻,字径高0.6米,宽0.5米。竖刻落款年代:绍定壬辰年(1231),作者不详;另一处竖刻两行“福建按察副使方豪至嘉靖八年(1529)仲冬”,字径高0.16米,宽0.15米。其余作者、年代均不详。为第三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十八洞摩崖石刻位于开化县菖蒲乡宋村十八洞内。据光绪《开化县志》载:“明正德丙子(1516)九月进士方豪告别先陇因游此,题名于石。”整幅石刻楷书阴刻,字径高约1米,宽0.7米,每字约为0.1米见方。现保存完好。方豪(1482—1528),字思道,号棠陵,棠陵村(今金村乡金路)人,官至福建提刑按察副使。为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开婺休中心县委旧址位于开化县长虹乡库坑村。1935年中旬成立“中共开婺休中心县委”,机关所在地设在库坑。后经县党史办多次考证确认,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闽浙赣省委”秘密机关曾在这里建立,时间1935年7月初至12月,历时半年。后转移到江西婺源县鄣公山。旧址为二层土木结构建筑,建筑座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悬山顶,黄泥墙。为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霞山烈士墓位于开化县霞山乡政府大院边。该烈士墓座南朝北,位于205国道边的霞山乡政府大院边的茶山间,由四座小墓呈一字形排列,用青石板、石条、鹅卵石砌筑。总阔5.65米,高3.30米。墓中分别葬着1949年—1951年间为革命光荣牺牲的10位烈士。墓碑分别由开化县人民政府、马金区公所敬立。为第二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苏庄文昌阁位于开化县苏庄镇苏庄村。共一进,占地面积约72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阁建筑。重檐歇山顶,阴阳合瓦有屋面板和搏风板。面阔、进深各三间,共用柱18根,牛腿、雀替有雕刻。为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开化登云桥位于开化县大溪边乡阳坑村。纵联砌置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桥长10.1米,宽5.5米,高4.55米,拱跨9.7米。桥拱用方正粗石条砌成,桥面用石板铺砌,东端有引桥,有10多级石级,桥西头一廊房墙上有“德业流芳”碑记,时“中华民国二十一年”。桥拱顶端北侧嵌“登云桥为木结构建筑。”石匾一块。桥上有廊,阴阳合瓦,五架抬梁左右单步,脊檩上 书-“中华民国拾贰年岁次造”等字样。为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2、翕和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翕和堂位于开化县马金镇杨和村。张氏祠堂。共有二进,中有天井,占地面积约345平方米。两进面阔都为五间。大门门罩用砖叠檐翘角,下有砖雕,门框砖砌。硬山顶,阴阳合瓦,有勾头滴水。据传从马金九里坑迁居于此,为五兄弟之一,建祠堂名“翕和堂”,义为和谐、和睦。为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3、双溪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溪桥位于开化县华埠镇小桥头村内。因地处古溪和马金溪的交叉处,故名。始建于宋政和年间,明嘉靖间李候文重建。三孔石拱桥南北走向,跨古溪,长25米,宽4.5米,中孔拱跨11.5米,矢高6米,拱圈纵联砌置。桥墩迎水面做出分水见尖。桥面用石板铺砌。为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开化县华埠镇孔埠大桥南山坡上。为纪念“七。为第三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朱致福堂位于开化县塘坞乡,年代为明。座东朝西,现存一进。前原有四柱五楼挑檐牌楼式门楼,中有天井。该堂面阔七间,通面阔19.77米,通进深12.3米,总面积约243平方米。明间两缝五架抬梁前卷棚后双步,次、梢间皆五架穿斗式。硬山顶,阴阳合瓦,有屋面板。马头墙墙体用鹅卵石砌筑。平盘斗、雀替、牛腿及卷棚檩上雕刻精细,三架、五架梁及卷棚下曲梁两端皆用丁头拱承托。前檐金柱下为方形石柱础,四周雕刻神话传说故事,非常精美。明间檐下有“天宠嘉宾”匾,堂内悬挂有汪庆百书“致福堂”匾。三合土地面。汪庆百,字元履,号生洲,芹阳镇(今城关镇)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03)进士。初授行人,天启初就职礼部。崇祯三年主纂《开化县志》,次年补太常寺少卿。崇祯十二年为南京工部尚书。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详细]
  犀牛化石遗址位于开化县塘坞乡洪村西500米山洞内。洞深约5米,宽2米,高2米。1982年在该洞内发现犀牛牙齿、上下颌骨、腿骨等部位的化石。经鉴定,距今至少一万年。化石现存浙江省自然博物馆。为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岩洞(崇文书院旧址)位于开化县大溪边乡阳坑口村后山。据光绪《开化县志》载:“西岩……少监程俱常隐此。同治间创建崇文书院于岩前。”程俱,字致道(1077—1144),南宋进士,北源村(今长虹乡)人。著有《麟台故事》、《北山小集》等,均入《四库全书》。现崇文书院只剩残垣断壁。洞内留有石墩石桌,石桌上刻有大清光绪年号。为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四军整编旧址位于开化县华埠镇工商弄、华埠镇政义坊弄。1938年2月中旬至4月上旬,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共七千余人,先后集中在开化县城和华埠镇进行整编。整编期间在华埠镇的后街、武官衙门口、华阳小学等一些显眼地段,书写了:“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大字标语口号。根据实地调查,当年陈毅在华埠的住处(现华埠镇工商弄24号房子)尚存,墙外标语隐约可见。该建筑为清代三进徽式砖木结构楼房,有后花园。清砖黑瓦,有马头墙。总面积1081平方米,现分别为工商弄16、17、18、19、20、24号,现有四户人家居住。华埠镇政义坊弄21号面积240平方米,其中公用面积146.23平方米,私房1户面积80平方米。为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何田烈士纪念碑位于开化县何田乡中学内。1967年8月间,何田乡政府和当地群众为纪念二战时期牺牲的七位红军战士而建。墓与碑用砖砌筑,外粉刷。碑身呈品字形,正中隶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阳文,两边各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诗句。为第一批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0、敦怡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敦怡堂,建于清·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座北朝南,共有三进,各进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相连,占地面积约469平方米。第一进戏台。第二进大厅前金柱枋上雕刻八宝图案非常精美。第三进有楼。大门框用青石条构筑,门楣上方有砖雕,题材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其中有“萝蔓世家”四个大字,但破坏严重。该村都姓余,据《余氏宗谱》载,这里原来系宋代著名军事家、兵部尚书余玠的故乡。余玠,字义夫,号樵隐。世居金水芳山。淳右元年十二月,任兵部尚书兼四川安抚置制使,四年九月升宝漠阁学士,加封四川置制大使。大更弊政,遴选守宰,筑招贤馆,士之至者不厌礼,接筑合州钓鱼山,凡十余城,屯兵聚粮,修学养士,轻徭薄征,自宝庆以来蜀阃未有能及者。宝右元年五月以资政殿学士执政,未及已卒,享年56岁。……[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