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 > 隰县旅游

隰县文物古迹介绍

1、隰县小西天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隰县小西天
  《西游记》里,黄眉怪虚设小雷音寺,寺内诸佛、什物全都与取经目的地雷音寺相同,以诱唐僧师徒上当。那临汾的“小西天”是不是偷了黄眉怪的创意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研究一下。小西天原名干佛庵,寺内塑天官仙界,天门题“道入西天”,并区别于隰县城南的大西天佛寺,被称作“小西天”。另外,小西天上院——全寺的精华,正殿大雄宝殿里诸佛端坐,十大弟子、八大金刚、四大天王、十二乐伎、人面飞天、神鸟等各种佛教人物、故事都在殿内,俨然一副仙宫佛国、西天“极乐世界”的景象。所以,单从这两点来看,黄眉怪就可以起诉临汾小西天剽窃创意了。传说:在远古之时,有一对美丽非凡的凤凰遨游天下。一天飞经这里时,被下面的山水景色迷住,回环飞翔,留连不去,其中一只观景入迷,竟撞在山上跌落下来,变成了一座形似凤凰的山峰。小西天便耸立在这凤凰山顶……[详细]
决死二纵队司令部义泉村旧址
  决死二纵队司令部义泉村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38-1939年地址:临汾市隰县黄土镇义泉村1938年至1939年期间,决死二纵队司令部驻扎于此。另据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年谱》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写的《毛泽东军事文集》等记载,1936年2月21日,毛泽东率领红军先锋军总部,从陕西清涧县河口渡河进入山西境内。4月4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总部,移驻于隰县东端的黄土镇义泉村,4月7日离去;4月23日再次宿营于义泉村。决死二纵队成立于1937年12月,下辖决死第四、五、六总队,决死二纵队和汾西游击队互相配合打赢了午城战斗,粉碎了敌人侵占黄河渡口的企图,对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和巩固陕甘宁边区黄河河防都有重要意义。旧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该旧址由司令部(正……[详细]
千佛庵
  千佛庵千佛庵(第四批国保)时代:明地址:隰县城西里许凤凰山巅又名小西天。庵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东明禅师主持兴建,清代各朝多次修补。现存建筑多为明末所建。千佛庵坐西朝东,有山门二重,布局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左右为文殊、普贤二配殿,两侧有北极殿、马王祠;下院主要建筑有无量殿、韦陀殿、摩云阁、八卦亭及韦陀殿之上的钟、鼓二楼。无量殿为下院主殿,面宽五间,前檐插廊,殿内供无量寿佛。大雄宝殿是庵内的精华所在,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前檐插廊,单檐悬山顶,殿顶筒板布瓦覆盖,琉璃剪边,中设琉璃方心。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六椽七檩前后单步梁用四柱,梁栿彩画沥粉贴金,近似龙凤和玺画法。这是山西明清建筑彩画中高等级装饰,在民间建筑的实物中并不多见,弥足珍贵。殿内悬塑满堂,共有大小泥塑千……[详细]
隰县七里脚千佛洞石窟
  千佛洞千佛洞(第二批省保)时代:明地址:隰县城北7公里七里脚村的城川河东岸洞窟开凿于南北走向的山坡崖壁下部,石窟共有两个洞窟,南北并列,窟口均西向,窟内存雕像约70余尊。第一窟位于崖下南侧,平面呈马蹄形,穹窿顶,面宽2.72米,进深2.35米,高8米。内雕一佛二菩萨像。第二窟,位于崖下北侧,洞窟平面呈长方形,素面平顶,面宽2·9米,深2.3米,高2·76米,正壁前置高坛基,高0·6米、深0·63米。左右壁壁面高浮雕有佛像24身,上下四排,每排六身。前壁窟门上方雕五身佛像,形象、服饰、手势均同左右壁。以上二窟均无确切的创建题记,第一窟从洞窟的形制、佛及菩萨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北魏特征,第二窟造像风格具有唐代特征。2013年5月,隰县七里脚千佛洞石窟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隰县鼓楼
  隰县鼓楼隰县鼓楼(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隰县县城中心隰县鼓楼位于临汾市隰县县城内,居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汇中心。鼓楼由墩台和台上楼阁构成,通高20.3米,占地面积190平方米。据《隰州志》及脊檩下的题记“明万历四十五年奉直大夫知隰州事储”,鼓楼由隰州知州储至俊创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清顺治十五年(1638年)、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六年(1865年)均有修葺,2002年进行落架大修,其梁架结构、牌匾等存有明代原物。墩台为方形,边长13.8米,高5.98米,由青砖砌筑,外涂朱红色。台下设十字券门洞,东侧有露天梯可达台上。台上木结构楼阁为二层重檐十字歇山顶,高14.31米。一层平面为方形,面宽进深各一间,四周回廊,内设木楼梯,檐部为三踩单翘斗栱。二层平面与一层同,平座……[详细]
均庄遗址
  均庄遗址位于临汾市隰县下李乡均庄村城川河两岸台地,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夏、东周,类别为古遗址。2021年8月,山西人民政府公布均庄遗址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古城村遗址
  古城村遗址(第五批省保)时代:东周、汉代地址:临汾市隰县龙泉镇城北村古城自然村东台地上古城村遗址整个城址形状不明,城墙多依地势而建,现存古城东城墙和南城墙小部分。城墙夯土成分纯净,夯窝直径约4厘米,夯层7~10厘米,城址东北角有一近似圆形的夯土高台,高约5米,周长约55~60米,夯土层厚约10厘米,顶端最宽处约8米,高台上不见陶片等遗物,但在高台下方分布有大量绳纹筒瓦等。古城内文化堆积较厚,多素面或绳纹瓦当。现存的东城墙,也是保存最长的一段城墙,高3—4米,顶部最宽处达5米以上。整体看,东城墙南北长600米以上。“古城村遗址”位于南部,文化层堆积很厚,也很丰富,主要为半圆形素面瓦当和圆形瓦当的筒瓦,和极多见的板瓦,时代为战国、汉代,尤为重要的是,采集到一枚西汉“万”字圆形文字瓦当残片,全文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