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县文物古迹介绍
24道拐抗战公路世界公路奇观,抗战史上最伟大的弯道——24道拐抗战公路关隘在晴隆县城西南1公里,是史迪威公路的标识路段,起点于大水沟,盘旋于晴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斜坡上。24道拐公路设计精巧,从晴隆山山脚的大水沟至鸦关关口,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6米,在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有24道拐,因此,称24道拐,堪称险峻公路建设史上的杰出典范。从关下仰望,如巨龙欲飞;在飞上俯瞰,似蛟龙逍游下山。在晴隆山观景台看24道拐,若是有雾,一层薄雾在山腰飘浮,24道拐像巨龙在雾中舞动,奇妙无穷,给人惊叹之感。24道拐关隘古代叫鸦关,是古代入滇的必经之地,昔日鸦关:“满目青磷夜聚,元猿昼啼失所,哀鸿尽瘁招徕,于是渐获宁宇。”鸦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战略位……
[详细] 晴隆“欲飞”石刻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晴隆县莲城镇城西后山上。石面斜向东北,长8米,宽5米。“欲飞”二字各长3.3米,宽2.4米,笔划最宽处约2.4米。“欲飞”二字,笔力雄健,浑厚洒脫,既藏柳公权之“骨”,又含颜真卿之“筋”。据《安南县志》记载:“城西文庙有‘欲飞’二字,为明朝总兵邓子龙书。”邓子龙实名邓钟,福建晋江人,明万历年间中武进士,继而任总兵之职。邓子龙所到之处,喜题诗赋对,勒墨迹于石,概书子龙,不署其名。在明代万历末年至崇祯年间,黔地水西、安南(晴隆)毛口一带,烽火连绵,少数民族揭竿起义,与朱明王朝分庭抗礼。邓子龙奉旨来到贵州平“乱”,驻扎安南卫城,在城中发现一块巨石,在石上 书-下了“欲飞”二字。“欲飞”摩崖虽经无数雨淋日晒,至今仍基本保持完好。……
[详细] 北盘江铁索桥是滇黔公路上的天险之桥,距晴隆县城东24公里,称“滇黔锁钥”,有“天险能挡万兵”之称。明贵州布政使朱家民(云南曲靖人)于明崇祯元年(1628)建盘江铁索桥,崇祯三年(1630)竣工。1936年10月,贵州省建设厅将铁桥改造建成汽车通行的钢索悬桥。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适应抗战需要,1938年10月,西南公路局又把钢索悬桥改造成双车道、载重为15吨的钢桁构桥。晴隆县——北盘江铁索桥及石刻群,途径G320国道,驾车约行驶40分钟,无门票。……
[详细] 晴隆县烈士陵园建于1980年。是晴隆当地的红色景区,这里埋葬着为国捐躯的烈士,是红色教育基地。……
[详细] 哈马庄乡规碑位于光照镇哈马村哈马庄组彭姓民居南侧4米处。为晴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长安庙位于光照镇哈马村灵官箐组范高武民居南侧10米处。为晴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竹山井和尚墓塔位于莲城镇蔡籽村树林组塔坡。为晴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莲城书院位于莲城镇中心社区三组。为晴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半坡塘吴氏庄园位于光照镇东方红村半坡塘组赵光明民居东南侧20米。为晴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摩崖咸池洞天位于光照镇哈马村哈马庄组狮子山哈马洞。为晴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安南卫暑旧址位于莲城镇中心社区六组县委党校内。为晴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袁世凯题字碑位于光照镇哈马村哈马哨组云盘坡周家湾。为晴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玉皇阁遗址位于莲城镇南街社区二组金钟山山巅。为晴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摩崖哈马庄位于光照镇哈马村哈马庄组烟灯坡山脚。为晴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摩崖照壁沟位于碧痕镇碧痕村小箐脚组狮子山646线道(沙兴路)14公路碑东侧。为晴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胡源神道碑位于莲城镇蔡家村窑上组干洞坡半山。为晴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哈马写字崖位于光照镇哈马村哈马庄组屯坡西侧半山。为晴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盘江古驿道位于光照镇东方红村半坡塘组北盘江畔。为晴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王发祥墓位于三宝乡三宝村白鸡组黎山坡。为晴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凤凰苗墓群位于长流乡凤凰村鲁打寨组龙如益民居西侧15米。为晴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