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文物古迹介绍
魏家大堆汉墓时代为汉。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黄土岭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内,此为一大型汉墓。墓为一隆起的大土堆,底径约50米,高约10米,因原地属魏姓所有,故称魏家大堆。长沙解放前曾有人在此盗掘出汉代文物。1952年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调查确认其为一座大型汉墓,随后即予以保护。现墓葬区域已被学校围作苗圃和绿化区,堆上树木葱茏,有两条小径可通其顶。1974年,文物部门曾在大堆西侧发掘一座战国晚期的土坑木椁墓,葬具为一椁二棺,保存尚好,出土有陶瓷、铜器、漆木器等名贵文物20余件。1956年7月24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2。……
[详细] 左宗棠墓位于长沙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从黄兴镇过东山大桥,南行约2公里,即可见公路边的“重修左宗棠墓碑记”。从碑后登数十级石阶,“清太傅大学士属靖侯左文襄公之墓”跃入眼帘。墓前有石砌平台,配以石桌、石鼓、石香炉。两侧华表刻联语:“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左公墓原来规模较大,占地有10亩,内有石碑、石人、石马、石象、墓庐享堂等,后遭人为破坏。现在所见为1986年重修部分。立有《左文襄公传略》和《重修左文襄公墓记》大理石碑,皆由长沙市人民政府建立,碑文由潘基踬撰文,赵家寰书写,左墓1996年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清末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曾任两江总督。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
[详细] 船山学社,旧址坐落在长沙市中山路74号。清光绪年间(1875—1908)为曾国藩祠,1914年刘蔚卢等人为纪念王船山,阐扬其思想,发起组织船山学社于此。旧址单层三进四合院,砖木结构,山字墙,小青瓦,朱漆门窗,方砖地,于闹市之中显得非常雅致。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等为集合人材,造就干部,利用船山学社的社址和经费,由蔡元培命名创办自修大学,李达为学长,李维汉、夏曦、夏明翰等在这里工作过。1923年11月,自修大学被军阀赵恒惕封闭。1938年长沙大火时房屋被毁,1954年在原房屋地基上重建,1956年恢复原貌并对外开放,同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列入第一批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前,人们对船山学社旧址的认识可能都只会与毛泽东、何叔衡等创办……
[详细] 何绍基墓是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南郊雨花乡石人村石竹坳东山坡。墓坐西朝东,花岗石砌墓围,直径5.6米,土冢高0.8米,径4米。冢首竖祁阳石墓碑三通,主碑高2米,宽0.6米,阴刻楷书何公子贞大人墓。两侧耳碑高1.7米,宽0.5米,阴刻碑文内容为其生平简介。1958年兴修农田水利时墓围被毁。何绍基(1788~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暖叟,湖南道县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至国史馆、武英殿总纂,精于经史、说文,工书法,自成一家。……
[详细] 雅礼中学校史楼位于雨花区,年代为195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湖南省林业厅离退休职工办公楼位于雨花区,年代为195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湘农楼位于雨花区,年代为1951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石马铺陕西忠义官弁兵夫合墓位于雨花区,年代为清咸丰二年(1852),类别为古墓葬。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长沙正圆动力配件厂毛泽东塑像位于雨花区,年代为1967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跳马涧城墙位于雨花区,年代为明,类别为古遗址。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茶林塘粮仓位于雨花区,年代为1960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萧文昭墓位于长沙市雨花区同升街道联盟社区同升路湘水郡小区后山,是一座具有长沙地区传统民间墓葬特色的近现代墓葬,根据墓主人萧文昭后人《关于申请萧文昭墓文物认定的请示》请求,长沙市雨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组织相关单位完成了萧文昭墓历史文化调研和文物申报文本编制。长沙市雨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认为,萧文昭是晚清时期长沙府为数不多的进士出身的学者型官员,他思想开放,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出了贡献,是一位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人物。萧文昭对浙江一带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萧文昭墓保存现状尚好,主碑保存完整,历史沿革清晰,墓碑所载文字及口述史可充分证明其真实性。萧文昭墓作为纪念和凭吊萧文昭的重要场所及维新运动的见证,对研究萧文昭生平家世和丰富长沙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内涵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详细] 吉王陵位于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年代为明。2019年3月,吉王陵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详细] 杨恩寿墓位于雨花区石马铺后山上,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91),占地面积10平方米。该墓为花岗岩结构,分别由墓冢、墓围、墓碑、前坪等部分组成,造形古朴庄重。主碑竖书“诗人杨坦园墓”,左右次碑分别刊刻了子孙题写的墓志铭记及其遗诗一首。杨恩寿(1835-1891),字鹤俦,名坦园,号蓬海、朋海,别署蓬道人,湖南长沙人,清代晚期著名诗人、戏曲家及戏曲理论家。他17岁始应童试,21岁中秀才,25岁得优贡。经过6次乡试,37岁中举。曾任湖北盐运使,湖北候补知县,以候补知府充湖北护贡使。参加会试失败后,从此放弃科举,以作幕宾和著述度过余生。杨恩寿与湖南著名士人郭嵩焘、王先谦、王闿运及湘军著名人物曾国荃、李元度等人交往密切。杨恩寿一生著述颇富,有《坦园丛书》等14种作品问世,代表作《词余丛话》及《续词余丛话……
[详细]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浇顕ч悧鎾崇暦濠靛牅娌柣顓у亞閹虫捁鐏冮梺鍛婁緱閸樿棄鐣靛澶嬧拺闁告繂瀚峰Σ褰掓倵缁楁稑娲ょ壕褰掓煙閹澘袚闁绘挻鐟╅弻娑滅疀濮橆兛姹楅梺娲诲幖閻倿寮诲☉妯兼殕閻庯綆鍋勯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