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 > 黄浦区旅游

黄浦区文物古迹介绍

上海外滩气象信号台
  上海外滩气象信号台是上海市外滩标志性建筑之一,外滩建筑群已经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建筑物。1884年,法国天主教会创建的徐家汇天文台,在“洋泾浜”外滩(今延安东路外滩)设立气象信号台,信号台是直竖地上的一根长木杆,根据天文台传来的气象信息。1907年,重建圆柱形的气象信号,台统高50米,塔高36.8米,被人们称为“阿脱奴婆”式建筑。为保护这个建筑物,1993年外滩改造工程中,将它向东整体移位20米。二楼现为怀旧时光酒吧。信号台的历史,是与国际航海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扩张,商船航运和军舰航行都离不开气象。1853年8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海洋会议上,气象作为航海事业的重要因素进行了讨论。1854年,英国商业部成立了气象处,于1861年首次利用信号电码发送暴风雨警报。……[详细]
上海市档案馆
  上海市档案馆于1959年12月31日建立,拥有馆藏档案300万卷(册),保存了较为完整的上海城市记忆,构成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2004年4月23日,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在外滩景观区对外开放。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是上海市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和档案利用中心,是城市发展历史的展示窗口,党团组织的活动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第二课堂和市民享受档案文化的休闲场所。大楼1、2层为《城市记忆——上海近现代历史发展档案陈列》常设主题展厅,3、4层为专题展厅,主要为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各种社会活动举办专题展览,同时吸引国内外富有特色的优秀展览在此陈列,5层为档案文件资料利用服务中心,可提供档案文献资料、政府公开信息的多角度查阅服务,6层为电子阅览厅,设有电子档案和电子图片阅览大厅,可提供视频资料……[详细]
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
  太仓路127号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原白尔路389号),是一幢三楼三底砖木结构坐南朝北的老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原为博文女校所在地。民国10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时,参加大会的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包惠僧、刘仁静、周佛海等9人,以“北大师生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借宿在博文女校。他们在这里讨论交流工作,起草文件,完成了“一大”会议的准备工作。博文女校创办于民国6年(1917年),校长黄绍兰,董事长黄宗汉(黄兴的夫人)。创办时,校址在贝勒路(今太仓路北面)弄堂内。民国9年迁至白尔路389号。当时学生有100人左右,实行全日制教学。学校约于民国21年左右停办。以后该旧址为一般居民住宅,楼下曾开设商店。1951年,博文女校旧址由中共上海市委……[详细]
上海古城墙大境阁
  •登上仅存的明代城墙和城楼,感受都市中不可多得的历史气息。景点介绍上海市区内现存的古迹屈指可数,位于黄浦区人民路大境路口的古城墙大镜阁便是其中一处,这是一段30多米长的古城墙和建在古城墙上的大境阁,是明代嘉靖年间留存至今仅存的古城墙。虽然这个景点小到仅用几十分钟就能看个遍,但当你走上古城墙,或许能感受到这古朴的建筑散发着的岁月气息。这段城墙成“凸”字型,原是箭台,而建立在箭台上的大境阁是一座造型别致的三层楼阁。另外,当年射箭用的熙春台和登上箭台的21级花岗岩石阶,也都是明代遗物,有的砖上至今还有“上海城砖”字样的钤记。可以依次游览城楼、关帝殿、熙春台。熙春台建于清代,如今里面陈列着《上海老城厢史迹展览》,有图片、实物、模型置景等展品,展现了上海老城厢七百多年间在政治、经济、军事、……[详细]
城隍庙旅游区
  •参观豫园和老城隍庙,品地道上海小吃,穿梭熙熙攘攘的人群,领略老上海民俗风情。城隍庙旅游区坐落着豫园和老城隍庙两个主要景点,是初到上海的游客必去之处。在此可以全面领略到上海的民俗风情,品尝地道的上海小吃和本帮菜。而每到夜晚,仿古建筑群上缤纷的景观灯也使这里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城隍庙旅游区位于市中心黄浦区东部的老城区,是集景点观光、购物、餐饮于一体的大片区域。除了豫园和老城隍庙这两个最主要的收费景点,还有九曲桥和湖心亭等开放性的小景点。这里的南翔小笼包不可错过,也可以坐在绿波廊餐厅内,边品尝上海本帮菜边欣赏楼下来来往往的人群。城隍庙旅游区是个常年人头攒动的地方,因为这里还是个著名的商业区。这里有数栋小商品批发商城和综合性商场,以及非常多的金店、珠宝店,更有众多餐饮老字号,在这里还……[详细]
上海林风眠故居
  林风眠上海故居位于南昌路53号,这是他在大陆最后的居所。故居是一幢红砖二层小楼,古旧残破,方方正正,并没有与众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林风眠在这里生活了25年。林风眠(1900—1991),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之一。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倡导者、开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风格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他的绘画思想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所以有人称其为“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林风眠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法国蒂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是“中西融合”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国美术教育的……[详细]
上海书城
  上海书城位于具有百年历史的福州路文化街,是上海十大文化标志性建筑之一。2003年1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书城总建筑面积39830余平方米,营业面积10000余平方米,共设生活休闲馆、文学史地馆、人文教育馆、文化教育馆、科学技术馆、视听音像馆、艺术珍藏馆七个展馆,经营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30余万种。每年,上海书城接待读者近50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读者近150万人次。书城三楼设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专架;书城六楼设有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专架、儿童天地;书城七楼还专门设有演讲厅、报告厅,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场所,定期举办各类学术报告会、知识讲座及作家现场交流等活动。上海书城坚持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利用一楼玻璃橱窗进行主题宣传,营造浓郁的文化教育……[详细]
小桃园清真寺
  小桃园清真寺旧称清真西寺、上海西城回教堂,是上海穆斯林宗教和教育文化活动中心。因寺门正对着小桃园街,故得名“小桃园清真寺”。该寺初建于1917年。由上海清真寺董事会董事金子云先生出资1.2万余银元购2.4亩的花园住宅,捐作清真寺。1925年在现址重建,是一座四座园顶的具有西亚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现在还设有上海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等机构。清真寺北向大门为拱形花格铁门,1343代表的是伊斯兰教的年份,相当于1925年。门额嵌金色“清真寺”三字。门头横嵌着《古兰经》-一节:“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建筑东立面设塔什干柱式门廊,尖拱门窗,屋顶中央与四角设阿拉伯式拱形圆顶,中央大穹顶上筑有望月亭。望月亭穹形亭顶之上竖有高耸入云的星月杆,成为伊斯兰教寺院的重要标志。大门内有……[详细]
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联络点旧址
  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联络点旧址位于浙江中路112号2楼(前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共被迫转入地下并从武汉迁至上海。1928年夏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周恩来担任大会的秘书长,会上周恩来被选为中央委员。六届一中全会周恩来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和--、蔡和森等一起,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常委分工周恩来负责党的组织工作和军事工作并兼政治局常委会秘书长和中央组织部部长。11月上旬周恩来秘密返回--笼罩的上海,当时中央机关分散隐藏在各处。中央政治局与中央军委联络点设在浙江中路112号二楼,是周恩来与军委领导讨论研究问题的场所。浙江中路112号二楼该处为砖木结构2层老式民居建筑。现二楼旧址为居民住家。《黄浦区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地目录》中记载:该处二楼曾是中共中央及军委的联络点,周恩来同志……[详细]
三山会馆(工人纠察队沪南总部)
  三山会馆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旅沪福建水果业商人集资兴建,是同业用于讨论商务、祭祀天后的地方。“三山”因旧时福州城的越王山、九仙山、闽山而得名。三山会馆是沪上唯一保存完好对外开放的晚清会馆建筑,也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唯一保存下来的遗址。会馆整幢建筑占地1000平方米,雕梁画栋,别致秀丽,富有艺术价值。解放后,会馆曾被用作学校校舍。1986年,会馆因市政工程建设南移30米重建。2008年市、区政府拨专款实施了会馆始建百年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物修缮工程,进行了会馆的砖雕门楼修复和大殿汉白玉“天后”神像重塑,重现当年风采。三山会馆是社会发展的见证。上海历史上曾拥有会馆公所400余座,时间长达三个多世纪。值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之际,在三山会馆旧址旁新建上海会馆史陈列馆,以珍贵的历史文……[详细]
国际饭店
  国际饭店位于南京西路170号,民国20年(1931年)由金城、盐业、大陆、中南四家银行的“四行储蓄会”投资建造,落成于民国23年12月,占地117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50平方米,共二十四层(其中地面二十二层,地下二层),楼高83.8米,由匈牙利籍的邬达克建筑师设计,馥记营造厂承包施工。建筑采用钢框架结构。大楼开业时底层为银行自用,二层为票据间和餐厅,三层部分供应茶点和会客间,四至十二层为客房,十四层为餐厅和舞厅,十五至十九层为公寓式客房,可供高等宾客居住,二十层以上为设备用房,二十二层设有瞭望台。大楼设豪华套房6间,高级套房20间,单人房和双人房共174间。建筑外貌为30年代流行于美国摩天楼中的装饰艺术派式,占地不大,但外表挺拔、美观,建成时成为远东地区的最新高层建筑,也是中国80年代前……[详细]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现名东方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9号,北京东路与南苏州路之间,建于宣统三年(1911年),通和洋行设计,建筑占地12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72平方米,高21.6米,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东方汇理银行为法商开设,以东方殖民地为目标的银行。清光绪元年(1875年)创立于巴黎,光绪二十五年在上海设立分行。建筑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立面处理采用明显的三段体,底层的门窗处理成三个高大的拱门,中段列柱采用爱奥尼克柱式,中间入口处拱门带有巴洛克风格的断山花,顶部出檐较深,并饰以精致的浮雕。内部大厅以大理石装修,楼梯居中,顶部设有天棚,系当时银行建筑中较为通用的格局。整座建筑比例匀称,风格典雅,系外滩滨江建筑组群中一座较优美的建筑。1956年5月起由房管部门管理,由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使用,……[详细]
中共“六大”后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
  地址:黄浦区云南中路171~173号邮编:200001电话:021-63225232公共交通:公交18、864路,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1928年春,在上海担任党中央会计工作的熊瑾玎以商人身份租得云南路447号(现云南中路171~173号)生黎医院楼上的三间房间,设立党中央政治局机关,并挂出“福兴”商号的招牌作为掩护。1928年秋到1931年4月,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江苏省委的领导周恩来、项英、瞿秋白、李立三、彭湃、邓小平、李维汉、李富春、任弼时、邓中夏等经常到这里开会。周恩来几乎每天在这里办公。1931年4月下旬,因党内有人被捕叛变,在周恩来亲自部署下机关安全转移。现旧址处设有简易文字介绍。旧址现为民居,不对公众开放。……[详细]
34、沐恩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沐恩堂
  沐恩堂原名慕尔堂,又名“慕乐堂”,属基督教美国卫理斯教派(天主新教),位于黄浦区西藏中路316号九江路口,面对人民广场,是一座建有高大钟楼的基督教堂。沐恩堂建于1929年,为美国流行的学院式哥特建筑。砖木结构。大堂西南角有塔楼地座。塔楼顶部安装着五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夜光下分外夺目,成为人民广场的一大景观。设计人为著名建筑师奥匈籍捷克人邬达克。“沐恩堂”,意为沐浴于主恩之中。前身是美国教会监理公会设的监理会堂,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1900年为纪念信徒慕尔的襄助,监理会堂改名为慕尔堂。1930年建成红砖结构的哥特式教堂,内有可容1000余人的礼堂及音乐室等。曾举办夜校及补习学校等社会文化事业。现教堂宗教活动正常,每逢复活节、圣诞节都举行宗教仪式。华东神学院设在堂内。沐恩堂属于新哥特式……[详细]
黄浦剧场
  黄浦剧场位于上海市区中心北京东路贵州路口,教育基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展馆由序厅、国歌起源、国歌唱响、国歌与黄浦剧场等四个展厅组成。展馆运用大量史料、照片、实物、浮雕塑像及多媒体等手段,展现优秀历史建筑的经典文化主题,真实反映国歌诞生发展的历史沿革,以此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黄浦剧场原名金城大戏院,始建于1933年,早期曾首映了《人生》、《渔光曲》、《风云儿女》等大量左翼进步影片并引起轰动,被誉为“国片之宫”。1935年5月24日,由田汉、聂耳作词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正是在此唱出并迅速传播,使黄浦剧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歌唱响地。1935年,聂耳追悼会在金城大戏院举行。1958年,由周恩来总理提议并亲笔题名“黄浦剧场”。2008年,黄浦剧场修缮扩建了“国歌由此唱……[详细]
36、大境阁
大境阁
  介 绍 大境阁原为上海城墙的一部分。上海城墙筑于明嘉靖年间,辛亥革命后拆除。在拆城过程中,城墙上建有关帝庙的一段被保留了下来,因为关帝庙悬有清道光16年两江总督陈銮题写的“大千胜境”匾额,故又称为“大境阁”。清代又加筑了熙春台,成为民众游玩场所,1984年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镜阁底楼有上海老城厢史迹展。 交 通 地址:小北门大境路269号 公交11、304、726、911、930路等。上海黄浦区……[详细]
上海梅兰芳故居
  位于思南路87号的一幢坐北朝南一座四层西班牙式洋房就是梅兰芳的故居了。其中四楼是梅兰芳的岳母和女儿所住,他们夫妇则住在三楼,二楼是儿子们的卧室与厨房,底层为汽车间和佣人们的居室。当年,虽不豪华却颇为温馨的小楼前,总是栽有不少花卉草木,前庭则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透着悠闲与舒适。在思南路居住期间,梅兰芳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戏。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路87号类型:名人故居游玩时间: 建议0.5-1小时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亚细亚大楼
  亚细亚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号,建于民国4年(1915年),为英商马海洋行设计,公益建筑公司承建,建筑占地面积为16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391平方米。为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外形为古典主义风格,其入口处有精致的巴洛克式门廊。大楼底层至三层外墙用天然花岗石砌成,中山东一路为正门,延安东路为边门,二立面相同处理,正门及边门都建有小型圆立柱2根和大型圆立柱4根,门楣上有图标雕饰,沿路东南二面六、七层房间均有半圆形铁栏杆阳台3座,六与七层中部采用凹柱廊式,列柱为爱奥尼克柱式。整座建筑平面方整,室内层高较高,分间较大,过道较宽,内部天井外墙面及过道均贴以白色磁砖,使室内光线明亮。大楼全部采用硬木转门,由威克木材公司承造。该大楼原由麦克皮恩公司投资兴建,后产权几经易主,民国6年(1917年)……[详细]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是一幢位于马当路的石库门房屋,建于1925年。朝鲜三一运动以后,韩国临时政府几经迁移于1926年入这里,当时金九任国务领(相当于总统)。1932年,由于韩国临时政府成员遭到日本-的逮捕,-撤离上海。但它是韩国临时政府在上海办公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旧址”。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于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曾接待过3位韩国总统,3位国会议长。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被称为“韩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圣殿”。景点位置上海黄浦区马当路302号……[详细]
圣三一基督教堂
  上海圣三一座堂是中国上海市现存最早的基督教英国圣公会主教座堂,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九江路219号,俗称“红礼拜堂”。这座教堂曾是英国国教会设立的英国圣公会维多利亚教区英侨教堂、圣公会华中教区主教座堂、中华圣公会主教院主教座堂,现在又成为中国基督教三自-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两会”)总部附属教堂。圣三一堂位于九江路江西中路西南角,现归宗教机构,曾为黄浦区政府大礼堂。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同治五年(1866年)拆去老堂,新堂奠基,至同治八年(1869年)竣工,新堂因以红砖为墙,俗称红礼拜堂。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40平方米,大堂高17米,2层,由当时国际著名建筑师司考特爵士仿照西欧13世纪哥特式的礼拜堂设计。结构采用砖木结构,并将建筑结构重量及伸引力集中在石柱及拱壁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