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赛罕区旅游

赛罕区文物古迹介绍

王昭君墓
  王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汉族。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出嫁远入匈奴,后立为宁胡阏氏,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昭君出塞”的故事。现在的昭君墓是20世纪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土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昭君墓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详细]
万部华严经塔白塔
  万部华严经塔是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处很具科研价值的实物。是各民族人民团结友好的签名簿,塔内墙壁上写满了从金代起,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族人民用汉、藏、契丹、女真、蒙古、维吾尔等文字书写的题记。素白的身影,几里开外便可入目。在庄稼翻滚的绿浪中,与山光水色银粼映辉。形成了呼和浩特的胜景之一“白塔耸光”,巨塔笔挺,虽经千年沧桑,辽代风格犹存,雄姿不减,敦实威武的形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是北方民族的写照。1982年,白塔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塔的建筑年代目前尚未见到可靠的文字记载。相传建于辽圣宗年间(公元983年至1031年)。辽代兴建了丰洲城,在城内又建了大明寺。作为大明寺的一部分,为了存放众多“华严经卷”,修筑了这座“万部华严经塔”。历史变迁,丰洲城倾圯……[详细]
丰州故城遗址
  丰州故城位于大青山南、大黑河冲积扇上,距离呼市市区18公里,即东郊的白塔村。丰州故城建于辽代,是当时的军事重镇,后来到元代,成为中原通往漠北的重要枢纽。清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出巡归化城时,曾经过这里。全城按唐代中等城市的制度建设,城内官署、市肆、庙宇、民居等一应俱全。现在,城垣已於埋地下,露出部分有仅1-3米。在丰州故城的西北,存有万部华严经塔一座,即呼市人俗称的白塔,为八角七层砖木塔,高55.6米。辽金元时,佛教曾盛极一时。当时的丰州城就有许多著名的佛教寺院。2019年,丰州故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塔火车站旧址
  白塔站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是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四等站,建于1923年。1923年,白塔站始建。1937年归绥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对其进行了局部改造;同年,白塔站停运。1977年,京包线局部改线,白塔站就此隐没。2014年9月24日,白塔站旧址已于被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17日,白塔站旧址已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