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市 > 唐县旅游

唐县文物古迹介绍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坐落在唐县城北2公里处的钟鸣山下。1986年落成。占地面积4595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主体建筑分为“白求恩纪念馆”、“柯棣华纪念馆”和“纪念堂”。整个建筑气势宏伟,造型精美,为中国传统民族风格。两馆共展出珍贵历史图片300余幅,实物200多件。详细介绍了白求恩、柯棣华大夫光辉的一生,反映了两位国际主义战士的高尚情操、精湛医术、高度的责任心、满腔的工作热忱和无私奉献精神。建馆以来,来访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王鹤寿、刘澜涛、杨成武、吕正操、-等;有来自加拿大、印度、日本、新西兰等十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1997年纪念馆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与唐县县城连为一体,可在县城食宿。城内有不同档次的宾……[详细]
唐县北城子遗址
  北城子遗址是战国一一汉时期的古遗址,位于唐县北店头乡北城子村,地处太行山东麓唐县西北十三里的丘陵地带,海拔188米。北面、南面是山岗,东面是山沟,西面为平地,有一小河发源于南部,名日倒流河,往西注入唐河。北城子原是一座方城,南北长1,200米,东西长1,000米,总面积为120万平方米,遗址的东北角唯一尚有一段残墙长约480米,宽8.5米,高7米。夯土层分明,每层8-10厘米,并在城墙穷土层中发现了灰陶片,它为研究战国一一汉时期的城池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资料。在对遗址普查中,还发现了残豆盘,带绳纹的灰陶器物残片等。通过多次普查,据该村老乡们提供的线索,相传此城叫慕容城,燕主慕容垂始建于此,据《明弘治保定郡志》记载:“中山城在郡西一百三十里,属唐县古鲜虞地,东晋太元十年(385年)慕容垂迁都中山,……[详细]
明伏石窟
  明伏石窟位于唐县明伏村北唐河南岸,石窟形成于唐、明两代。明伏石窟在当地被称为“千佛洞”,共分上、中、下三层,均是依山凿壁而成。现上层已不存,下层由于潜在水中无法看到,只有中间一层能够看到。窟内有天然的石床、石枕、石臼,西壁雕凿43尊佛像,最大的高60厘米,最小的高9厘米,大多数高28厘米左右;东壁上有三尊佛像,都盘膝坐在莲台上。西壁43尊佛像的左面阴刻有佛的名称,中间最大的普光佛下有两个供养人像,右下角的文殊菩萨下面是狮子雕像,狮子下面有两个供养人像,群佛雕像的下面有一处壁画的痕迹。东侧石壁上有三处壁画的痕迹。窟内所有佛像头部均在文革时期被砸毁,其余部分较为完好。明伏石窟无确切雕凿年代,从雕像的造型风格及雕刻工艺等方面看,其雕刻工艺精细娴熟,衣褶疏稀匀称,线条流畅自然,具有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详细]
卧佛寺摩崖造像
  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唐县白合镇柏山村卧佛寺水库内,凿于一处高约6米、南北向面西的硅质石灰岩峭壁上。据卧佛像左侧题记记载,此石刻开凿于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6年)。卧佛摩崖造像现存大小窟龛95龛,造像138尊,为一处以释迦牟尼涅槃经变相为主体的大型摩崖龛群。其中卧佛造像长达4.5米,为河北省现存最大的石质卧佛造像。涅槃经变相中刻划的众弟子,形象生动,形态各异,较好的表达了佛祖涅槃之际的肃穆哀伤气氛。其余诸龛造像也均雕工细腻,线条流畅,表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是我国北方极为罕见的大型北宋石刻群。……[详细]
北放水遗址
  时代:夏、东周、汉北放水遗址位于唐县高昌镇北放水村西,面积约11万平方米,遗址保存完好,文化层堆积包含物丰富,有先商和商代遗物,而先商亦是保定南部地区首次发现。对于该类遗存,学界极为关注,称之为“下岳各庄文化”,是区别于豫北冀南先商文化的一类遗存,对于探索商族起源、迁徙等具有重要价值。北放水遗址也曾遭盗墓贼惦记,由省文研所文物研究员徐海峰带领的唐县北放水遗址考古队进驻工地时,曾和盗墓贼对峙长达一个多月。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倒马关长城
  倒马关,地处河北省唐县西北,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倒马关置关较早,《战国策》称其为鸿上关,汉称常山关。但目前可见到的关于建筑倒马关城的记载,都是明朝的。倒马关又分上城和下城,上城是明洪武初年修建的,后改名上城口,今城已毁。下城即今倒马关城。据《倒马关志》载:“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因上城狭小,官军居处不便,乃于城南二里相度地势,复筑城一座,二面濒河,一面跨山,规制弘备,是为下关”。现倒马关乡政府保存着一块已从中折断的汉白玉石碑,为《倒马关建城碑》。碑文记载了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修建倒马关的情况。由此可知倒马关城,始建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建。倒马关同居庸关、紫荆关合称内三关,地势极其险要,关城建筑亦很独特,……[详细]
晋察冀烈士陵园
  晋察冀烈士陵园位于唐县军城镇南关村。所处位置相传宋代名将杨六郎阅兵教场。总占地面积67亩,这里背靠高耸的古城遗址,东临古老的通天河,四周群山环绕,园内绿树掩映,墓碑林立,风景异常秀美。晋察冀烈士陵园原为晋察冀边区抗战烈士公墓,始建于1940年2月,那时战火纷飞,物资缺乏,敌人骚扰,边区军民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可是1941年却两次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炸毁了纪念塔等主要建筑,1942年边区军民又利用间隙进行修复。建国后党和政府又拨专款多次组织修缮和扩建,使陵园结构完整,建筑协调,墓林相间,相得益彰,定名为晋察冀烈士陵园。陵园坐西朝东,以中间的白求恩墓为中轴线,南侧是柯隶华墓,北侧是琼尤恩墓,拾线而上的是烈士公墓和晋察冀边区抗战烈士纪念塔遗址。晋察冀烈士陵园是一处埋葬……[详细]
灵源寺
  灵源寺,始建于唐初,明正德六年即(1511年)重修,有司训范景为之作记。20世纪初开始,所有建筑物逐渐毁于战乱,现仅存断垣残壁;五块佛经碑尚有部分完好。……[详细]
孚公禅师塔
  孚公禅师塔为金代古建筑,位于保定市唐县军城镇娘子神村。 2008年10月20日孚公禅师塔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兴国寺大殿
  兴国寺大殿为明代古建筑,位于保定市唐县大洋乡明伏村。 2008年10月20日兴国寺大殿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善延禧寺
  广善延禧寺为明代古建筑,位于保定市唐县县城。 2008年10月20日广善延禧寺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洪城古城址
  洪城古城址为战国古遗址,位于保定市唐县齐家佐乡南、北洪城村。 洪城古城址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都亭遗址
  东都亭遗址为汉代古遗址,位于保定市唐县县城都亭乡。 东都亭遗址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旧址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成立于1939年9月18日,位于唐县军城镇牛眼沟村,在白求恩大夫的倡导下成立,白求恩曾在此任教。成立后不久,因日伪军“扫荡”,烧毁了村民的大部分房屋,村民生活十分困难,学校被迫转移到葛公村。白求恩逝世后,军区卫生学校改名为白求恩学校。现东坡教室内布置了有关白求恩和白求恩学校的图片展及白求恩用过的手术台等。2003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唐尧第一都城遗址位于今唐县县城东北10公里的南固城村。该遗址现保存东北角一段残墙,长19米,宽9米,最高处3.2米,夯土筑成,层次分明,遗址上爆露大量绳纹夹砂灰陶和红陶器残片,城周2里,高2丈。据《中国历史图集》所标,此地古称阳邑又称唐邑。《中华大字典》释唐条云:“唐,邑名,唐尧、夏禹所都之墟,汉置唐县,即直隶唐县治。”又因此邑地处尧山之南故名阳邑。《中华大字典》释阳条云:“阳,邑名,春秋昭十二年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当今直隶唐县东。”今此地有南、北固城两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厍狄太傅公石窟亦称“赛思巅”(意在山顶酬神的地方)。位于唐县县城北4公里处的北店头乡东显口村。两山峡西侧山上。据《厍狄太傅公石铭》载:厍为其姓,狄干为其名,太傅为其爵位。属羌族慕容氏之后。原居弱水(今甘肃省山丹河)一带。北魏时厍狄干带领本族子民万余口,经五原(今包头)、怀朔(内蒙固阳县)、朔州(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夏州(今山西省靖边县)到唐县两山峡地方。1万多人的迁徙群体加上马匹牲口,发生了水荒,紧急之时派人找水,很快发现望都县界游山(今峪山)上有泉名酋水,解决了人畜用水困难,顺利到达了目的地中山国(定州)。北魏主拓跋珪正在用人之际,见到厍狄干如此忠诚,先封他督管定州诸军事,后又封为恒(正定)、定二州刺史、六州大都督、骠骑大将军。并赐太保、太傅开府三司。他为北魏平定江北立下了汗马功……[详细]
  白求恩逝世纪念地位于黄石口乡黄石口村村北。1939年10月下旬,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规模的冬季“扫荡”,为配合八路军战斗,白求恩推迟了回国为抗日军民募捐的计划,参加军区组织的医疗队奔赴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手术室设在战斗中心的孙家庄外的山坡小庙里。此时白求恩在抢救伤员的手术中被划破的左手中指已经严重感染,但他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工作,病情不断恶化,军区领导人决定将白求恩送往后方医院治疗。11月10日下午,用担架将白求恩抬到黄石口村,住在村北邸俊星家的北屋里。1939年11月12日凌晨,经抢救无效逝世。1986年6月,北京军区离退休医务工作者协会投资对白求恩逝世时所在房屋进行了加固和修缮。1984年9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