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青海省
>
海南州旅游
海南州文物古迹介绍
青海省
贵德县
共和县
同德县
贵南县
兴海县
海南州文物古迹
4A景区
海南州十大景点
全部
海南州特产
海南州美食
海南州地名网
海南州名人
[移动版]
1、
石藏寺
石藏寺石藏寺亦称“藏寺”、“什藏寺”等,藏语称“藏噶尔端珠惹卜丹林”,意为“石藏义成极坚洲”。位于县治南偏东,在今河北乡东12公里的石麻地方。由第一世藏班智达初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一世藏班智达,本名丹巴嘉措(1737一1780),藏阿柔部落人,传为出生于后藏乃亥麻地方的色拉寺高僧藏格的转世,早年学经于隆务寺,后入藏到色拉寺杰巴扎仓深造,1762年获得拉然巴格西学位。返回故乡后,在青海和硕特蒙古前首旗河南亲王旺丹多尔济帕兰木(察罕丹津之孙)的支持下,于1765年,与其弟孕科尔四世罗桑丹增嘉措共建石藏寺,并设立显宗学院,采用色拉寺吉宗教程,属色拉寺系统。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六世班禅进京途经青海,在拜谒班禅的法会上,六世班禅赞誉丹巴嘉措是精通五明的大班智达,同时接受石藏寺为扎什伦……
[详细]
2、
塞力亥寺
塞力亥寺亦称“塞勒亥寺”、“赛乃亥寺”、“色勒寺”等,藏语城“塞力亥噶丹彭措旦杰林”,意为“塞力亥具喜圆满兴佛洲”。位于县治西南10公里的塞乃亥沟北侧,尤龙冬季牧场南侧,由西藏色拉寺格西德周和扎什伦布寺格西藏哇仓两人受五世班禅罗桑益喜的委派来青海,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一云建于1692),属西藏色拉寺系统。历史上,塞力亥寺曾多次搬迁寺址,初建在河南蒙旗的阿柔早铁地区,后迁至今海南州兴海县境内的黑尼山下。格西德周去世后,二世加力罗桑旦德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入寺,同年该寺又从黑尼山下迁至今同德县的江群卡尕当地方;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经六世班禅班丹益喜指示,从江群卡尕当迁到现址,并定名为“噶丹彭措旦杰林”。当时有僧200余人,除寺主格西德周二世加力罗桑旦德,尚有藏哇仓、苏乎……
[详细]
3、
鲁仓寺
鲁仓寺藏语称“鲁仓讲修兴善洲”,又因系尼尔仓-所建寺院,亦称“尼尔讲修兴善洲”。位于县治茫拉西北2公里的哈买日山根,属森多乡。由尼尔四世罗桑却吉尼玛(1850一1909)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尼尔仓本为今贵德县常牧乡尼尔寺-,一世罗桑南喀,二世阿旺丹增尼玛,建贵德尼尔寺,三世罗桑丹贝坚赞。(1802一1849)。从第三世起,又派生出两个尼尔仓系统,一为1851年出生于贵德日安的丹巴热吉,仍住尼尔寺,一为鲁仓寺的创建者罗桑却吉尼玛。罗桑却吉尼玛,贵南鲁仓人,由拉加寺的香萨-认定为尼尔罗桑丹贝坚赞的转世,并由其兄拉加寺的鲁什则仓-带往拉加寺学经,曾任该寺法台,39岁时建鲁仓寺,不久建一座有4根通天柱的25间经堂,从拉加寺请来贤巴桑布作讲经师,仿拉加寺建立各种显密修供仪轨。五世罗桑克珠(1……
[详细]
4、
贵德文庙及玉皇阁
贵德文庙及玉皇阁位于青海省贵德县河阴镇,占地4.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01平方米。是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包括文庙、大佛寺、玉皇阁、关岳庙、城隍庙、民众教育馆六个院落及贵德古城、古校场。贵德县文庙和玉皇阁是贵德县现存明清古建筑群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史料记载,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为巩固统治,教化民风,保佑“皇图永固,时岁享昌”,乃“恭择城中场地,创修玉皇圣阁”,历时四年竣工。文庙包括棂星门、泮池、乡贤名宦祠、七十二贤祠、大成殿等十二个单体建筑。其中大成殿是供奉中华民族伟大先哲孔子之神位,历来为文人祭祀孔子和-的场所。贵德玉皇阁是明清的古建筑遗存,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扩建,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重建。庙观相互毗邻,占地面积……
[详细]
5、
伏俟城遗址
伏俟城遗址位于共和县石乃亥乡政府所在地北部,是青海湖边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城遗址。遗址略呈正方形,其东西长220米,南北宽200米,城墙高12米,宽17米,保存基本完好。南面城墙有一宽10米的城门,城内自城门起,向西有一中轴线,中轴线两旁各有隆起的两排长50米、宽35米的房屋基址。城内最西边有一小方城,东西长70米,南北宽68米,城门朝东。小方城与南城墙之间有一长15米、高9米的土台,台上有房屋遗址。城内有通街。古城外周曾有长方形的外廓,现仅有南墙外廓,长约1400多米,其高度仅隆起地表。其余三面外廓均遭河水冲刷而被破坏。伏俟城,相传为北魏时代的吐谷浑王伏连筹所建,距今约有1500多年历史。当时北魏朝廷封伏连筹为征西将军,西海郡开国公,并在此建筑城池。公元540年,伏连筹之子夸吕在此建立起青海历……
[详细]
6、
河西文昌庙
文昌庙在贵德共有三处,一般特指河西文昌庙,藏语称“尤拉康”,位于县城西郊六公里处的下排村西侧山坪台东坡上。文昌庙西靠山坪,北临黄河,庙前温泉河婉蜒北流。文昌庙始建于明代晚期(1590—1600年间)。据朱辑五编《贵德县续志稿》记载,“距贵德城西十四里,旧有文昌庙,创自前明……”清同治六年(1867年)文昌庙毁于一场大火,同治十三年(1874年)筹资重建,光绪二年(1876年)落成。1958年遭破坏,1982年,在旧址上按原规模建起了新的文昌庙。 文昌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阶梯式庙宇,踏上第一层平台,一座三层的横枋斗拱组成的牌坊建筑便是文昌庙山门。牌坊三开间,中间宽而两边窄,主次有别。三开间都安装了钢管绾花的金属栅门,即美观大方,又多少透出现代建筑的气息。山门两边“工”字形的水泥基座上石狮虎视眈眈……
[详细]
7、
塔秀寺
海南州贵南县治西南15公里上画隆的加哇达纽码山谷中,有一座三面青山环绕的佛寺,那就是塔秀寺。寺前溪水常流,环境幽静,据传,-第十一统通金猪年(清康熙十年,1671年),西藏高僧曲江嘉措来青海进行佛事活动,曾在此建蒙古包寺院。此后,许多佛教界著名学者曾光临该寺。0-噶桑嘉措与其经师阿旺却丹曾来此主持佛教仪规。当时上、下西隆的几十处蒙古包经堂和100多顶蒙古包僧房,“如同空中繁星闪闪发光”,3座蒙古包佛堂顶端的金瓶“光辉耀目”,0-驻跸的蒙古包行宫,装饰得如同“玉皇之宫”。可以想见,当时草原地区藏传佛教流行的盛况。-十六年统迥木猪年(1935年),在现址建成土房塔秀寺,命名为“南这次成林”,意为“真诚具戒寺”。此后,陆续兴建了一座25间砖木结构的经堂,还有佛塔、-府邸、僧舍等。供有释迦牟尼、宗喀……
[详细]
8、
甲乙寺
甲乙寺,藏语称“甲乙俄察塔占林”,意为“甲乙神奇解脱洲”。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倒淌河镇西偏北27公里的甲乙农业点。该寺始建于1984年,其主要倡建者旦措卓玛,又称岗日堪卓玛”,意为“雪山空行母”,是位女-。她在共和县曲沟、贵南县沙沟一带从事宗教活动,后定居曲沟乡索合拉村,1974年又迁居倒淌河镇甲乙村。1980年班禅委员长到海南州视察时,旦措卓玛及当地信教群众请求在甲乙村建立寺院得到允准。班禅大师还为该寺题寺额“神奇解脱洲,由此建成格鲁派小寺。1988年批准开放,当时有寺僧15人。旦措卓玛为该寺-,任海南州政协驻会委员。旦措卓玛去世后,具体寺务由寺管会主任毛兰等负责。……
[详细]
9、
赛宗寺
赛宗寺赛宗寺,藏语称“桑云丹达吉林”,意闻思功德兴隆洲”。位于县治西偏南,在今桑当乡西18公里的赛宗山下。赛宗山位于兴海县中部,为安多藏区佛教四/ur峻美,酷似一象鼻下垂于寺前切莫沟中。山上沟壑纵横,洞窟遍布,苍松古柏,葱茏秀丽。传说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以及隆务寺高僧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等都先后在此活动,留有遗迹。至今有所谓“吉祥坡奶莲花洞”、“宗喀、“练经洞”等充满神秘色彩的名胜古迹。由于赛宗山盛名遐迩,历史上各地信徒常来此朝山。据传,约在清末,果洛纳哇-来此,曾在赛宗山下建参康1座。本世纪二十年代,纳哇去世,该参康遂成遗迹。……
[详细]
10、
珍珠寺
珍珠寺藏语称“觉觉拉康”。位于县城东之公里处,在今河东乡政府所在地。《安多政教史》中载,“觉觉”系汉语“珍珠”“的变音,萨班蠢噶坚贸应阔端之请来安多;)途经青海,曾去贵德朝拜包纳塔,以阔端所赠珍珠一驮为资建寺,是为珍珠寺。按此,该寺当初建于南宋淳磁年间。历史上,珍珠寺无僧侣、寺主,历来由贡巴寺代管。寺内有正殿(二层6间)、观音殿(12间)各1座,厢房32间。正殿殿脊复以琉璃瓦,饰以馏金宝塔,内供三世佛巨型塑像,用料金贵,造型优美。该寺于·1985年拆毁,1987年群众自行重建佛堂1座3间,现有1名寺僧住寺。……
[详细]
11、
群科加拉遗址
群科加拉遗址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乡群科加拉村。群科加拉村坐落在青海湖滨,村西有一条小沙沟河。遗址位于沟的东岸边,面积约70×50米,文化堆积厚50厘米,地面散布有杂骨、陶片,河沟断崖暴露有灰层,灰层中夹有杂骨、陶片、鱼骨,其中以鱼骨较多。陶片多较细碎,能看出器形的有加砂陶双耳罐、无耳罐、壶等。从陶器观察为卡约文化大华中庄类型。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2、
西家嘴遗址
西家嘴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阴镇西家嘴村一社南。遗址面积约300×200米,文化堆积厚50厘米。地面散布有陶片,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层内夹有较多的杂骨、陶片及河卵石。陶片有加砂陶双耳罐、四耳罐、瓮、鬲等残片。从陶器观察,属卡约文化上孙类型与大华中庄类型。遗址中心有清代南海殿废址,后又经过土地平整,对遗址有所破坏。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3、
朱乃亥遗址
朱乃亥遗址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下卡力岗村朱乃亥台地西。朱乃亥系沙珠玉河北岸台地,台地较为平坦。遗址面积约200×100米,文化堆积不详。地面散布有较多的杂骨、陶片。陶片看出器形的有加砂陶壶、瓮、罐、鬲等。属卡约文化时期,遗址所在地现仍为荒地,保存较好。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4、
龙哇切吉滩遗址
龙哇切吉滩遗址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吉东村北。遗址面积约300×100米,文化堆积厚20-40厘米。地面散布有陶片,崖坎处暴露有灰层,灰层内夹有杂骨、陶片。所见陶片有加砂陶双耳罐、单耳罐、壶等残片,从陶器观察属卡约文化大华中庄类型。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5、
唐乙亥古城遗址
唐乙亥古城遗址唐乙亥古城遗址位于巴沟乡上才乃亥村东北部150米的唐乙改台上。该古石头城遗址四周有十几米深的沟,西南为台地,下临悬崖,台地呈不规则圆形,面积约3000平方米,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50米。按现存石头基址看,有十几座房屋建筑遗址。材料为石板,用石板砌成墙基。……
[详细]
16、
穆格滩遗址
穆格滩遗址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拉乡上洛哇村北穆格滩南坎沿。遗址处于穆格滩大沙漠边缘,被覆盖在细砂下,文化堆积不详,从地面散布的陶片范围看,面积约100×40米。所见陶片有加砂陶双耳罐、壶等残片,属卡约文化时期。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7、
南海殿
南海殿贵德城南南海殿,古八景之一。山如龙行,山前有南海观音菩萨殿、三清宫、道宫王母宫,山顶有文峰阁。牌坊佛塔掩映于垂柳松柏之间,殿宇宫墙错落于溪流山岩之中。山腰小桥横斜,溪水潺潺,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每值吉日良辰,游人如织。历史传说它初建于明末,由西向东依山势而建,因山呈龙形,相传为龙脉所在,明相刘伯温派人斩断龙脉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这座古老的山上有个神奇的传说:明朝开国之初,宰相刘伯温在全国各地发现了相继移动的九条龙脉。其中,梅茨山上的这条龙脉是最大的。因山呈龙形,相传是龙脉所在。这条山是向下移动的,假如龙首到了黄河边,能饮到黄河水,贵德这块钟灵毓秀之地必出一位“真龙天子”。洪武皇帝朱元璋听到此事后又惊讶又着急。因为他的江山是率领万千将士辛辛苦苦打拼得来,来之不易,他老担心江山易主,所以急……
[详细]
18、
斗后索古城遗址
斗后索古城遗址斗后索古城遗址位于县政府东10公里左右的尕日干曲北岸,为唐汪文化遗址。1983年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9、
羊峡古碑
羊峡古碑旧时贵德龙羊峡北岸石碑上刻有碑文,记载明代邓将军征西之战功。后有人风剥雨蚀古残之诗句。1987年考查未找到原碑,已成历史之谜。然龙羊峡石岸千仞,惊涛澎湃,景致极为壮观。……
[详细]
20、
宗日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宗日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宗日遗址初名免儿滩或托勒台,是一处北高南低的大滩地。滩地东为巴沟河流入黄河口处,属黄河第一台地。团结村紧靠台地边缘。遗址面积约300×200米,北部被压在村庄之下。因雨水冲刷台地边缘而形成的数条洪沟将遗址分割为东西两区。东区为居住区,并有部分墓葬,西区未见居住遗迹,主要是葬地,又名宗日墓地。遗址地面散布有较细碎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及齐家文化陶器残片。断岩处暴露有灰尘层。1984年全省文物普查时发现,曾清理墓葬2座及残窑址1处。此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1994、1995、1996三年的考古发掘,发现大量的遗物,现中、东、林场古文化遗址、西台遗址改名为“宗日遗址”。宗日遗址是马家窑文化在青海境内黄河上游分布的……
[详细]
[第1页]
·
海南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海南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海南州A级景区名录
·
青海省首批省级生态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