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宁德市 > 寿宁县旅游

寿宁县文物古迹介绍

车岭古道
  车岭古道位于寿宁县斜滩镇斜滩村、清源乡阳尾村,年代为明至清。简介:明中叶形成,由明迄清历代维修,是寿宁通往福宁府的重要古官道。古道自斜滩蜿蜒而上,相对高差658米,全长约10公里。山路用石块随地形铺就,宽1到2米,沿途分布多处路亭、摩崖石刻、关隘,主要有车岭关、一亭、“岭峻云深”石刻、二亭、三亭、四亭遗址、五亭遗址、“去思碑”石刻、平氛关、龙凤亭等。保护范围:古道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2018年,车岭古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报祖祠大殿
  报祖祠大殿,位于福建省寿宁县南阳镇南阳村。始建于宋代,明嘉靖十年(1531)重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修葺。原建有门楼、钟鼓楼、祠堂,后均毁。现仅存大殿,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200平方米,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构架,用材较大。面阔三间,进深四柱,平身科出五跳,角科出六跳。前廊轩顶,后廊及左右廊彻上明造,正间置八角藻井,用如意斗拱层层迭涩而成。清道光五年(1825)铸钟一口,高1米。前金柱础雕刻覆莲纹饰。2001年1月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犀溪叶氏宗祠
  犀溪叶氏宗祠位于寿宁县犀溪乡犀溪村,年代为清。简介: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建。坐西北朝东南,由门楼、戏台、先慎堂(中军府)、亨堂、报本堂等组成,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牌楼式门楼,面阔三间,悬山顶;戏台设八角藻井,歇山顶;先慎堂进深五柱,享堂进深六柱,均面阔五间,抬梁、穿斗式梁架,歇山顶。2013年,犀溪叶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祠四周各外延10米。……[详细]
飞云桥
  飞云桥位于鳌阳镇后墩村内,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建。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564),后毁。现桥为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年(1938)重建。1995年曾修缮,两端桥堍用条石砌筑。桥长29.2米,宽5.3米,拱跨18.8米。东南与西北走向,13开间,56柱。桥内设二个神龛,中间祀临水夫人,左祀黄三公(本地神)。2006年6月2日经国务院核定,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详细]
杨梅州桥
  杨梅州桥位于坑底乡杨梅州东北1公里,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造。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治十七年(1869)曾三次修建。现桥为1937年重建。长42.5米,宽4.2米,拱跨35.7米。东西走向,17开间,72柱。桥中梁上墨书捐款人、工匠等丰富人文资料。2006年6月2日经国务院核定,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详细]
九岭古道
  九岭古道位于寿宁县芹洋乡九岭村、官路洋村、山头村,年代为宋至清。始筑于宋代,历代有修。古道沿九岭山腰蜿蜒而行,始于九岭溪桥头,终于石马洋,呈“西南—东北”走向,总长5440米,宽约1.2~1.8米,以碎石块沿山形地貌铺设而成。九岭古道是古时寿宁县通往平溪、政和的重要通道。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古道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详细]
大宝桥
  大宝桥,福建省寿宁县廊桥名,俗称小东桥,位于福建省寿宁县坑底乡小东村东南1公里,始建于明。杨梅州风景名胜区木拱桥群所属的重要廊桥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44.3米,宽4.6米,孔跨33.1米。东南与西北走向,19开间,80柱,桥面弧度较大。上覆悬山顶加两坡,鹊尾脊。两端桥头檐下至梁上部分施粉墙,有彩绘。桥中视神龛,祀临水夫人。桥中有两处用木板铺民床状,供行人躺卧歇息。桥中梁上墨书丰富的人文资料保存尚好。由于浩溪、坑底溪、西宅溪在小东村头交汇后水流变大,始建于明朝的大宝桥曾被洪水冲垮,光绪年间重建时,建设者在将拱桥整体提升的同时,在较宽阔的一侧桥墩巧妙设计了倒“V”字型的分流石砌桥墩,并在该桥头设计了“U”字型的泄洪口,每逢发大水时,洪水便从低处泄流,确保廊桥安然无恙。……[详细]
鸾峰桥
  鸾峰桥,是寿宁木拱廊桥中最为壮观的一座。位于寿宁下党乡下党村南,清嘉庆五年造,也称下党桥。1964年修缮。北面桥堍建在岩石上,南面桥堍用块石砌筑。长47.6米,宽4.9米,孔跨37.6米,南北走向,17开间,72柱。桥中心间用如意斗拱叠梁成八角藻井,上覆双坡顶。鸾峰桥威严挺拨,桥中神龛祀临水夫人,神灵显赫,四方信众,虔诚叩拜,传说有求必应,预示吉凶,庇佑黎民,深得百姓敬拜。鸾峰桥又高又险跨度又长,但桥本身却是细腻的,绝美无比又有一种遗世独立的风韵。桥下溪流很宽,很多奇怪的巨石。鸾峰桥是全国单拱跨最长的贯木拱廊桥,单孔跨度37.6米,超过了曾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古建筑中净跨最大的石拱赵州桥0.7米,堪称中国虹桥之最,桥下去看那底部巨大的长木条,才真正感受到这木拱跨度有多么惊人,那么长的木条,中间……[详细]
蟾溪贯木桥群
  蟾溪贯木桥群由架设于蟾溪上的飞云桥、升平桥、仙宫桥、登云桥组成,2006年作为“闽东北廊桥”之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寿宁城关,蟾溪穿城而过,带来了四座古老的廊桥:飞云桥、升平桥、仙宫桥和登云桥。这些桥不仅是交通的纽带,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沿着蟾溪下游,你会首先看到登云桥,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桥,又称杨梅桥。全长33.8米,宽4.2米,它的拱跨30.8米,巧妙地横跨在南北两岸。走进廊屋,你会被其四柱九檩穿斗式结构所吸引,17开间,72柱,双坡顶设计,条石砌筑的桥台都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檐下柱旁的木板椅凳,仿佛在诉说着古今旅人的故事。寿宁的山高水寒使得昼夜温差大,因此廊屋两侧都雕琢了精美的窗花。这些窗花不仅是为了通风采光,更是为了增添古桥的韵味。每……[详细]
张高谦陵园
  张高谦陵园,寿宁县武曲镇的大韩村是个山清水秀、茶香飘溢的静美山村。在大韩溪畔、村口大桥的西侧,浓浓绿荫簇拥着占地面积4.5亩的张高谦烈士陵园。张高谦陵园于1990年动工,1991年1月竣工,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张高谦(1947—1961年),寿宁县武曲镇大韩村人,就读于大韩小学(现为高谦小学),先后任过班长、少先队中队长。1961年2月为保护集体羊群,与偷羊的坏分子搏斗,英勇牺牲,年仅14岁。陵园中建有先锋亭、张高谦塑像、领导题词壁、烈士纪念碑等,先后被省教委、团省委命名为“福建省学校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福建省首批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95年,被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团中央命名为第三批“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1996年公布……[详细]
寿宁福寿桥
  福寿桥位于寿宁县犀溪乡犀溪村,年代为清。简介:又名坝头溪桥,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1930年重修。南北走向,木拱廊桥,南面桥堍建在岩石上,北面桥堍用条石砌筑。桥身长40.7米,宽4.7米,拱跨32.8米。廊屋四柱九檩抬梁式梁架,计18间,用76柱,双坡顶。廊屋中间设神龛,中祀观音,左祀大帝,右祀临水夫人。北面桥头建有守桥亭。2013年,福寿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两端各外延20米,上下游各外延50米。……[详细]
闽浙边临时省委甲坑旧址群
  闽浙边临时省委甲坑旧址群位于寿宁县犀溪镇甲坑村,年代为1935年。简介:包括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旧址也纪念碑、闽东特委后方办事处旧址、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闽东特委福寿办事处旧址及纪念碑、中共寿泰县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七处。1933年6月,岗垄地区各乡村纷纷成立苏维埃政府,甲坑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设在郑家坑的洋头厝,主席为叶江帜。1935年夏,中共福寿县委在甲坑扩建中心县委,同时恢复福寿苏维埃政府。1935年5月,福寿办事处成立后,直接指导促进岗垄地区的各项工作,使党组织在岗垄得到迅速发展,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岗垄斗争的核心。1935年8月,中共寿泰县委员会在寿宁县的郑家坑成立,寿泰县委先后隶属于闽东特委福泰办事处、福寿中心县委,县委下辖泰东、泰城、泰南三个区委,四个党支部,共61名……[详细]
寿宁红带会旧址
  寿宁红带会旧址位于寿宁县大安乡大安村,年代为1932年。简介:原为建于1917年的范氏宗祠,由门厅、戏台、天井及两侧看楼、祠厅等组成,占地面积460平方米。1932年中共寿宁特支在此创建群众武装红带会,1933年全县上万名红带会员相继举行武装暴-动-,攻打南阳、坑底等地驻敌,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发展。红带会纪念碑为附属文物。2018年,寿宁红带会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宗祠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纪念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详细]
14、黄阳隘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阳隘
  黄阳隘位于寿宁县坑底乡长岭村,年代为明至清。简介:始建于明弘治中期(1490-1500),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设闽浙界碑。隘墙东西走向,两边接小山;隘门下半部乱毛石垒砌基础,上半部块石错缝交错发券。拱门宽3米,拱高2.9米,进深6.3米;过道两旁设有石凳,北面石墙中砌有一龛。隘碑现收藏于县博物馆,碑高1.4米,宽0.68米,厚0.15米,青石素面,正面刻“寿宁县界”,背面刻“黄阳隘”。保护范围:隘口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2018年,黄阳隘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