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达玛沟乡 | 隶属:策勒县 |
区划代码:653225202 | 代码前6位:653225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新R |
长途区号:0903 | 邮政编码:848300 |
辖区面积:约42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96万人 |
人口密度:约4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达什库勒村 | ~200 | 村庄 | 因早年此地有泉水汇集的水洼,故名。达什库勒,意为“泉水聚集成湖”。…[详细] |
乔喀巴什村 | ~201 | 乡中心区 | 据传名叫乔喀巴什的家族最早从阔纳达玛沟(老达玛沟)迁到此处定居,故名。乔喀巴什,意为“头顶”。…[详细] |
喀什托格拉克村 | ~202 | 乡中心区 | 早年此地自然沟两岸生长胡杨林,故名。喀什托格拉克,意为“胡杨树堤岸”。…[详细] |
依来克吾斯塘村 | ~203 | 村庄 | 据传约300年前老达玛沟人搬迁在此地沟两边定居,后来把死水沟挖成渠故名。“依来克吾斯塘”,意为“死水沟,水渠”。…[详细] |
古勒铁日干村 | ~204 | 村庄 | 据传从老达玛沟搬迁来的居民在此地修建了礼拜寺,并在门前种了很多花故名。“古勒铁日干”,意为“种花”。…[详细] |
琼库勒村 | ~205 | 村庄 | 因从前此地的地势较低,像个大涝坝而得名。“琼库勒”,意为“大涝坝”。…[详细] |
硝尔哈纳村 | ~206 | 村庄 | 相传早年间垦荒者在此盐碱地上盖起了房屋而得名硝尔哈纳,意为“碱土房”。…[详细] |
帕其砍特村 | ~207 | 村庄 | 因本村的村民都是零星分布的而得名。“帕其砍特”,意为“零星村”。…[详细] |
普那克村 | ~208 | 村庄 | 据传从前此地的土地都被一个缺耳朵的地主霸占而得名。“普那克”,意为“缺耳朵”。…[详细] |
玛力喀勒干村 | ~209 | 村庄 | 因此地过去有一种咬牲畜的虫子叫玛力喀勒干故名。“玛力喀勒干”,由“玛力喀勒干”音变而来,维语意为“虫”。…[详细] |
英吾斯塘村 | ~210 | 村庄 | 因该地形成村落后,新挖了一条水渠。“英吾斯塘”,意为“新渠”,故名。…[详细] |
光明村 | ~211 | 村庄 | 本村以前被称作“曾旦库勒”,因本村的涝坝水像死水湖一样不流动。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称达玛沟公社十二大队;1984年改称曾旦库勒村委会,2018年3月…[详细] |
阿亚克乔喀巴什村 | ~212 | 村庄 | 因本村位于乔喀巴什村下面得名。“乔喀巴什”,意为“顶部、头”。“阿亚克”,意为“下面”。…[详细] |
吐格曼村 | ~213 | 村庄 | 因该地区很多人都搬迁到水磨旁边居住而得名。“吐格曼”,意为“水磨”。…[详细] |
乌喀里喀什村 | ~214 | 村庄 | 因本村位于水磨渠边而得名。“乌喀里喀什”,意为“水磨渠边。…[详细] |
普那克奥尔曼村 | ~215 | 村庄 | 因本村位于低洼处,地形如同一块残缺的耳朵而得名。“普那克奥尔曼”,意为“低洼处的缺耳朵”。…[详细] |
喀克夏勒克村 | ~216 | 村庄 | 因该地生长着说多的红柳而得名。“喀克夏勒克”,意为“干红柳”。…[详细] |
地名由来:
达玛沟,“多木库”的音变,地形弯弯曲曲之意,故名。
基本介绍:
一、 地理位置
策勒县达玛沟乡位于自治区南部,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它位于策勒县东南部,“315”国道横穿乡辖境内,东与于田县相邻,西与策勒县固拉哈玛乡相邻,海拔高度1380米,距县城27公里,距地区所在地和田市127公里,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500公里。
二、行政区划、民族人口
达玛沟乡行政区域面积420平方公里,有17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4923户,总人口19310人。以少数民族维吾尔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农村劳动力5683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54亩。
三、地形地貌、自然资源
达玛沟乡属平原地形。南面为沙漠草滩,北面为戈壁荒滩,
文化旅游:
导 游 丹丹乌里克遗址位于和田策勒县达玛沟乡北约90公里的沙漠中,知名度很高,具有很强的神秘色彩,是文物工作者及旅游探险者的向往之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介 绍 该遗址从建筑材料上看,
历史沿革:
1928年策勒县成立时,达玛沟地域周围为八德镇,农村统称为厚民乡。
1950年划为第四区。
1959年成立达玛沟公社。
1984年改为达玛沟乡。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