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尕孜库勒乡 | 隶属:麦盖提县 |
区划代码:653127204 | 代码前6位:653127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新Q |
长途区号:0998 | 邮政编码:844000 |
辖区面积:约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06万人 |
下辖地区:21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喀什博依村 | ~200 | 村庄 | 因过去有一大碱湖,人们把房子盖在湖岸边上而得名。喀什博依村,意为岸边村。…[详细] |
也克先拜巴扎村 | ~201 | 乡中心区 | 按照当地群众风俗习惯得名。也克先拜巴扎,意为星期日的集市。…[详细] |
尕孜库勒村 | ~202 | 乡中心区 | 很早以前,本村内有个很大的碱湖,湖内天鹅甚多,故得名。尕孜库勒村,尕孜意为天鹅,库勒意为湖,意为天鹅湖。…[详细] |
喀玛库勒村 | ~203 | 村庄 | 在清朝期间,这里一片低洼地中有泉眼而得名。喀玛库勒村,喀玛库勒,喀玛意为窟窿眼,库勒意水塘,意为窟窿眼的水塘。…[详细] |
吐普硝村 | ~204 | 村庄 | 在清朝期间,此处土地盐碱较重,地表上形成一层白硝,故得名。吐普硝村,吐普硝,意为地表有盐碱。…[详细] |
英巴扎村 | ~205 | 乡中心区 | 2017年富民安置工程新成立村,故而得名。英巴扎村,意为新的集市。…[详细] |
麦迪尼帕合特勒克村 | ~206 | 村庄 | 在清朝期间,人们在这里垦荒种植棉花,经辛勤劳动,棉花丰收而得名。麦迪尼帕合特勒克村,麦迪尼帕合特勒克,意为辛勤的产棉地。…[详细] |
拉依勒克帕合特勒克村 | ~207 | 乡中心区 | 在清朝期间,这里有一条水渠,淤泥沉积渠底很多,人们经常将淤泥清出来肥地,故而得名。拉依勒克帕合特勒克,意为淤泥棉花地。…[详细] |
墩买里村 | ~208 | 村庄 | 从前这一带土包甚多,人们将房子都盖在土包上,故得名。墩买里,意为土包上的村子。…[详细] |
麦盖提帕合特勒克村 | ~209 | 乡中心区 | 因驻麦盖提帕合特勒克地片而得名。麦盖提帕合特勒克村,麦盖提帕合特勒克,意为棉产地。…[详细] |
罕库勒村 | ~210 | 村庄 | 此村位于水库临近地,环境优美而得名。古再勒库勒,意为美丽的湖。…[详细] |
博孜库木村 | ~211 | 乡中心区 | 因村子周围褐色土沙包甚多,故得名。博孜库木村,博孜意为褐色,库木意为沙土,意为褐色沙土。…[详细] |
塔拉买里村 | ~212 | 村庄 | 因早年此地没有树木,地势平坦宽阔,人们来此开荒定居,故得名。塔拉买里,意为开阔平坦的村子。…[详细] |
库木希买里村 | ~213 | 村庄 | 因这里盛长芦苇而得名。库木希买里村,库木希买里,意为芦苇地。…[详细] |
先拜巴扎村 | ~214 | 村庄 | 过去这里每周星期六为集市日,故而得名。先拜巴扎村,先拜意为星期六。巴扎()意为集市。意为星期六的巴扎。…[详细] |
巴格艾日克村 | ~215 | 村庄 | 在清朝期间,此处因为荒漠草滩,人们从提孜那甫河挖了一条引水渠庄家获得丰收,故得名。巴格艾日克村,地名,意为花园水渠。…[详细] |
巴格阿瓦提村 | ~216 | 村庄 | 此处1958年前还是一片戈壁荒滩,公社化后组织开荒不断繁荣起来,故得名。巴格阿瓦提,巴格意为果园,阿瓦提意为繁荣,意为繁荣的果园。…[详细] |
喀赞库勒村 | ~217 | 村庄 | 很早以前,这个地方的地势像锅一样,因此而得名。喀赞库勒,意为锅一般的地方。…[详细] |
亚恰克迪村 | ~218 | 村庄 | 以前此处为戈壁土包,唐王渠经过这里,在洪水期渠经常决口把这一带地冲成高低不平,故得名。亚恰克迪村,亚恰克迪,意为缺口冲坏的地方。…[详细] |
青格勒奥依玛提克村 | ~219 | 村庄 | 当地村民长期使用约定俗成,2017年县人民政府批复命名。青格勒奥依玛提克村,地名,意为长满牛皮消的凹型地。…[详细] |
英阿瓦提村 | ~220 | 村庄 | 本村居住人多,由此而得名。英阿瓦提村,地名,意为新繁荣发展地。…[详细] |
地名由来:
很早以前,本村内有个很大的碱湖,湖内天鹅甚多,故得名。尕孜库勒,意为天鹅湖。
基本介绍:
尕孜库勒乡位于麦盖提县西南部,是“十二木卡姆”创始人阿曼尼沙汗的故乡。该乡总面积8万亩,有耕地7.2万亩,所辖20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有2所初等中学,1所中心小学,总人口20570人,总劳力5490人,总户数4567户,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50元。全乡20个村党支部有12个村被命名为“五好”村党支部。
该乡工农业总产值7100万元,粮食种植面积2.2万亩,单产1759公斤,总产1.7万吨,人均占有粮食900斤,吨粮田面积1.5万亩。棉花播种面积4.6万亩,单产皮棉196斤,皮棉总产达9万担,人均皮棉438斤。牲畜存栏数为8.15万头(只),人均占有家畜4头(只)。有各种林
历史沿革:
1950年设二区。
1953年划为五区。
1958年成立卫星公社。
1967年改为红卫公社,1978年更名为尕孜库勒公社。
1984年建尕孜库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