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克孜勒镇 | 隶属:温宿县 |
区划代码:652922102 | 代码前6位:652922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新N |
长途区号:0997 | 邮政编码:843000 |
辖区面积:约212.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1.4万人 |
人口密度:6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其克特村 | ~200 | 村庄 | 约一百五十年前,此地系戈壁滩,只有几间房子,后来阿克苏县托普鲁克一带农民来这里垦荒种地,并逐渐定居而故名。意为点。…[详细] |
其曼村 | ~201 | 村庄 | 因本村很早以前野花多,像花园一样而故名。其曼,意为花园。…[详细] |
巴夏克其村 | ~202 | 村庄 | 因本村过去粮食收成少,每逢夏收之际,农民就到外地拣麦穗而故名。巴夏克其,意为拣麦穗的人。…[详细] |
古洛克村 | ~205 | 村庄 | 因本村境内土地肥沃,庄稼长势很好而得名。古洛克,意为健壮。…[详细] |
加格达村 | ~206 | 村庄 | 因很久以前,此地村民爱种“加格达”品种的甜瓜而得名。加格达,一种甜瓜的品种名称。…[详细] |
阿热买里村 | ~207 | 村庄 | 因本村位于帕曼村和依尔玛村中间而得名。阿热买里,意为中间村。…[详细] |
帕曼村 | ~208 | 村庄 | 相传以前村里有个人威望很高,知道的事和物很多,又很会讲道理而故名。知道之意。…[详细] |
喀力克坎特村 | ~209 | 村庄 | 相传很早以前有个村民在房前搭了名。意为凉棚。…[详细] |
喀拉萨村 | ~210 | 村庄 | 相传很早以前,此地称古勒扎尔,意为花丛,后来改称喀拉阿萨,意为黑色城堡,后音变成现名。意为黑鹰。…[详细] |
喀什克沙亚提村 | ~214 | 村庄 | 相传从前,有个长相凶悍的人来此游览,村内小孩见后皆避之而故名。意为回避游陌生人。…[详细] |
博然其村 | ~215 | 村庄 | 因此地经常刮风而故名。博然其,意为风口地。…[详细] |
克尔库木村 | ~216 | 村庄 | 因村东有条南北走向的大沙埂而得名。意为沙埂子。…[详细] |
依尔玛村 | ~218 | 村庄 | 依尔玛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青年新村 | ~219 | 村庄 | 因本村系原青年农场场,农林牧场改制传承历史地名为青年新村而故名。青年新村,年轻新风之意。…[详细] |
乌克铁热克村 | ~220 | 镇中心区 | 因过去村旁有几棵大杨树,树下有一个喂牲口的木槽,来往行人常在此给牲畜喂料,后音变而故名。意为杨树木槽。…[详细] |
纺织城温宿县生活区 | ~500 | 村庄 | 纺织城温宿县生活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因洪水流经此地,水中所含的红色胶土在此淤积,地表呈红色而故名。意为红色。
基本介绍:
温宿县辖乡。1958年建克孜勒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28.8公里。面积212.9平方公里,人口1.4万,有维吾尔、汉2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7.3%。南疆铁路过境。辖其克特、艾尔肯吐尔、巴夏克其、乌克铁热克、依尔玛、古洛克、加格达、吾格仑、帕满、喀力克坎特、喀拉萨11个村委会。经济以农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亚麻。主要土特产有甘草、硝盐、核桃、杏干、桃干。
历史沿革:
1950年前属民和乡辖,1950年后改为克孜勒乡。
1959年成立克孜勒人民公社,同年温宿并入阿克苏现时,编为阿克苏县第十区。
1962年恢复克孜勒人民公社。
1984年建乡。
2002年撤乡建镇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