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新疆 > 伊犁州 > 伊宁县 > 愉群翁回族乡

新疆伊犁州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

[移动版]
地名:愉群翁回族乡隶属伊宁县
区划代码:654021205代码前6位:654021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行政级别:乡车牌代码:新D
长途区号:0999 邮政编码:835000
下辖地区:16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托乎其于孜村~201村庄
相传清光绪年间,县官向本村摊派牲畜时,“百户长”用收集到的100只鸡交了差而得名。托乎其于孜,意为“产鸡的百户”。…[详细]
托库孜塔拉村~202村庄
因本村最早的居民系1864年从巩留县迁来而得名,亦称“小托古孜塔拉”(小巩留)。“托库孜塔拉”,意为巩留县。…[详细]
拜什温村~203乡中心区
“拜什温”,“五个十户”之意,故名。1950年属七区一乡。1954年属愉群翁回族自治区三乡(买买亚村),1958年划归五一公社一大队,1971年析置,…[详细]
下拜什温村~204村庄
位于拜什温村的下方,故名之。“拜什温”,“五个十户”之意。…[详细]
买买亚村~205村庄
早年间从南疆叶城等地来此屯垦的维吾尔族农民,散居在本村及周围的喀尕勒克买里,英买里等小村庄。设置百户长后,即以首任百户长买买提亚尔命名“买买提亚尔于孜…[详细]
伊克温村~206村庄
“伊克温”,系哈萨克语“,两个十户”之意,故名。…[详细]
斯拉木于孜村~207乡中心区
“斯拉木于孜”,“斯拉木百户”之意,故名。…[详细]
阿勒推村~208村庄
此村早年系“回屯”之地,移民屯垦始于清乾隆年间,曾因首任屯田百户长得名。1881年绝大多数居民被沙俄侵略者胁迫去俄国,幸存六户,故得名,与汉语“六间房…[详细]
皇宫村~209村庄
皇宫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下皇宫村~210村庄
以方位和屯田兵营番号而得名。汉语,原属皇宫大队1980年析置,地处下方。…[详细]
新户村~211村庄
1922年,甘肃省的五户农民来此定居垦殖,生齿渐繁,故称“新户”,沿用至今。此地名为汉语,意为新来的居民。…[详细]
上阿不拉什村~212村庄
阿不拉什,为阿不拉夏黑(首任屯田百户长)的音变,因地理位置定名为上。…[详细]
阿不拉什村~213村庄
阿不拉什,为阿不拉夏黑(首任屯田百户长)的音变,故名。…[详细]
下阿不拉什村~214村庄
按地处方位和人名定名下阿不拉什村。阿不拉什,阿不拉夏黑(首任屯田百户长)之音变。…[详细]
上愉群翁村~215村庄
相传后在1893年间,甘肃临夏一带的邓、闫、马三姓农民来此定居垦荒,人口逐渐多,原来分散的零星农舍渐渐连成一片,但保留了原名。如今的“愉群翁”之名是由…[详细]
下愉群翁村~216乡中心区
以屯田户数而得名。相传后在1893年间,甘肃临夏一带的邓、闫、马三姓农民来此定居垦荒,人口逐渐多,原来分散的零星农舍渐渐连成一片,但保留了原名。如今的…[详细]

地名由来:

因乡政府愉群翁村而得名。愉群翁,“三个十户”之意。

基本介绍:

愉群翁回族乡位于县城东南。东邻温亚尔,南接多浪农场、阿热吾斯塘乡和农四师70团场,西连胡地亚于孜乡,北靠萨地克于孜乡,曲鲁海乡和青年农场,乡机关距县城16公里。全境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155.2公里,北部山区有天然草场49212亩。

该乡辖15个村民委员会,90个村民小组,1个自然镇,13个自然村,是全县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建制乡。6620户,39279人,其中男19342人,女18937人,非农业人口1339人,未落户的常住人口1122人。11个民族中回族13313人,占33.9%;维吾尔族14511人,占36.9%;东乡族5203人,占13.2%人;汉族340

+查看详细愉群翁回族乡概况>>

历史沿革:

1950年,分属三、四、五区。

1954年,由三区的买买亚于孜,四区的斯拉木于孜、托乎其于孜、阿热博孜3乡和依地力于孜乡的阿热吾斯塘村,五区的阿布拉什乡合并,成立愉群翁回族自治区。

1958年,成立五一公社,1978年,改名愉群翁公社。

1984年,撤社建愉群翁回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