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归朝镇 | 隶属:富宁县 |
区划代码:532628102 | 代码前6位:532628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云H |
长途区号:0876 | 邮政编码:663400 |
辖区面积:约531.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2万人 |
人口密度:7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归朝村 | ~201 | 镇中心区 | 1940年至1949年原为旧制仁厚乡的一个保。1950年至1952年为行政村。1953年至1954年为小乡。1955年至1957年为初级社。1958年…[详细] |
孟村村 | ~202 | 村庄 | 1940年至1949年原为旧制仁厚乡的一个保。1950年至1952年为行政村。1953年至1954年为小乡。1955年至1957年为初级社。1958年…[详细] |
那腊村 | ~203 | 村庄 | 1940年1949年原为旧制仁厚乡的一个保。1950年至1952年为行政村。1953年至1954年为小乡。1955年至1957年为初级社。1958年至…[详细] |
百油村 | ~204 | 村庄 | 百油唐末宋初属架街哨。明朝崇祯年间属土富州的归朝管辖。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红军开辟滇黔桂边区游击根据地的途径之地。1940年1949年原为旧制仁厚乡的…[详细] |
里马村 | ~205 | 村庄 | 1940年至1949年原为旧制仁厚乡的一个保。1950年至1952年为行政村。1953年至1954年为小乡。1958年至1970年为公社管理区。197…[详细] |
里呼村 | ~206 | 村庄 | 1940至1949年原为旧制仁厚乡的一个保。1950年至1952年为行政村。1953年至1954年为小乡。1955年至1957年为村级社。1958年至…[详细] |
那旦村 | ~207 | 村庄 | 1940年至1949年原为旧制仁厚乡的一个保。1950年至1952年为行政村。1953年至1954年为小乡。1955年至1957年为初级社。1958年…[详细] |
架街村 | ~208 | 村庄 | 1940年至1949年原为旧制孝悌乡的一个保。1950年至1952年为行政村。1953年至1954年改为小乡。1955年至1957年为初级社。1958…[详细] |
百社村 | ~209 | 村庄 | 1940年至1949年原为旧制孝梯乡架街管的驻地。1950年至1952年为架街行政村所属。1953年1954年为乡。1955年至1957年为初级社。1…[详细] |
登冒村 | ~210 | 村庄 | 1940年至1949年原为旧制侾娣乡架街保的辖地。1950年至1970年一直为架街所管辖。1971年为便于管理区,又从架街大队(村委会)划出,单独成立…[详细] |
龙山村 | ~211 | 村庄 | 1940年至1949年原为旧制仁厚乡的一个保。1950年至1952年为行政村。1953年至1954年为小乡。1955年至1957年为初级社。1958年…[详细] |
龙跃村 | ~212 | 村庄 | 1953年属第二区设龙跃乡。1958年称管理区。1961年改为中公社。1962年为小公社。1969年改大队。1984年改为乡。1988年改为行政村。2…[详细] |
龙绍村 | ~213 | 村庄 | 龙绍村委会唐末宋初属架街哨,明朝崇祯年间属土富州的归朝管辖,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红军开辟滇黔桂边区游击根据地的途径之地1940至1949年原为旧制仁厚…[详细] |
龙门村 | ~214 | 村庄 | 1940年至1949年原为旧制谷拉乡花色村委会所辖。1950年至1962年龙紹人民公社,后因管理不便。1963年划出另正龙门大队。1994年设区建立为…[详细] |
旧寨村 | ~215 | 村庄 | 1940年至1949年原为旧制仁厚乡的一个保。1940年至1949年为行政村。1953年至1954年为小乡。1955年至1957年为初级社。1968年…[详细] |
地名由来:
归朝镇原名龟巢,因后山形似乌龟,下有小堡,河流环抱、形似乌龟得名。明朝崇祯年间,沈土司被普厅土酋李天保追逐,被迫将富州土知州府衙移住龟巢,并改为皈朝,有“皈依朝廷”之意。1984年,地名普查中,因“皈”字属生僻字,故改为归朝。
荣誉排行:
2020年5月,归朝镇被确定为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基本介绍:
归朝镇地处富宁县东南部,处在东经105°45′—106°01′,北纬23°28′—23°43′之间。东接谷拉,西靠板仑,南接广西那坡龙合、定业、城厢三乡镇,北接洞波、者桑乡。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0公里,国道323线、广昆高速公路和云桂铁路穿境而过,是云南通往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滇东南保留壮族原生态文化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全镇国土面积531.5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340个村小组(其中有34个空巢村)9751户42445人(集镇人口3760人),居住着壮、汉、瑶3种民族,共有瑶族山瑶支系人口1173户4977人,是全县山瑶人口最多的乡镇。有耕地3.96万亩、林地49.8万亩。归朝镇被列为全
历史沿革:
元代时期,归朝镇境域属罗佐州。
明代初期,并入富州(今富宁县城),设归朝哨,后废。
清代时期,为富州土知州驻地,又设富州汛于此。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土归流,置归朝为第二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区改为仁厚乡。
1950年,设归朝为第二区。
1958年,全区设为皈朝公社。
1961年,复名归朝区。
1969年后,改名为皈朝公社。
1984年,改归朝区。
1988年,改归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