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云南省 > 怒江州 > 兰坪县 > 通甸镇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通甸镇

[移动版]
地名:通甸镇隶属兰坪县
区划代码:533325104代码前6位:533325
行政区域:云南省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行政级别:镇车牌代码:云Q
长途区号:0886 邮政编码:671400
下辖地区:2个社区、13个行政村
代码城乡分类简介
八十一社区~001村庄
此地兰坪县与剑川县的交界地区,为剑兰公路81公里路桩所在区域,故名“八十一”。…[详细]
易门箐社区~002镇中心区
易地扶贫搬迁新建社区,因安置点位于通甸镇通甸村易门箐,故而得名。…[详细]
通甸村~201镇中心区
“通甸”为白族语“通赕”的音译,与兰州坝相连通而言,兰州坝南起剑川县马登乡后甸村,北至本镇黄松村似已终止,然而转过蛤蟆山后,一片较为平缓的甸子又出现眼…[详细]
黄松村~202村庄
因村址松林茂密,秋末冬初松针呈嫩黄色,得名“黄松”,也称黄松场。…[详细]
龙潭村~203村庄
相传,建村前曾有一个水塘(旧址存在,水已干涸),俗称“龙塘”,建村后取名“龙潭村”;原乡政权驻龙潭村。…[详细]
东明村~204村庄
1956年合作化时从弩弓乡划出,单独设乡,取名“东明乡”,寓意“东方的太阳明亮”。后管理区、公社、大队、乡、村公所、村民委员会仍沿用。原乡政权驻东明村…[详细]
河边村~205村庄
村子建于河边,故名。清代以前部分居民点已建村。清乾隆始归属丽江府通甸西山约,晚期为丽江县通甸里,民国初归属兰坪州(县)第二区通甸里,时有松子园村。19…[详细]
箐头村~206村庄
村址座落在一条大箐的头端,得名箐头,1979年从通甸公社东明大队中划出下箐头、上箐头、水树坪3个自然村(生产队)组建一个大队,因大队部驻箐头村,因村民…[详细]
德胜村~207村庄
清嘉庆6年(1801)恒乍绷率农民起义军,在此打过胜仗,故名“得胜沟”,现又通写为“德胜”。还有一说是杜文秀领导回民起义时,清军在此打了胜仗,故称“得…[详细]
下甸村~208村庄
白语地名。“下甸”为白族语的意译,意为下面的甸子(坝子);因村址位于通甸河东面的一块台地上,地处通甸坝子北部,由于通甸坝子地势南高北低,与通甸相较,地…[详细]
努弓村~209村庄
努弓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福登村~210村庄
“福登”为白族语栗树岗的音译,因村背后的山岗上栗树较多而得名,原称通甸小村,民国中期改称“福登”;后因村民委员会驻地福登。…[详细]
丰华村~211村庄
1953年划区设乡时,取所辖自然村分江的“分”和黄木的“黄”组合成“分黄”,因“分黄”含有贬义,又雅化为“丰华”,故名。…[详细]
水俸村~212村庄
“水俸”为白族语“许补龙”的因译,相传村址过去有一个天然水潭,得名“水潭”,1956年为村名的译写方便更名为“水俸村”;现村民委员会驻地中水俸。…[详细]
金竹村~213村庄
因村民委员会驻地金竹房周围长有金竹,故名。…[详细]

地名由来:

通甸镇,由于兰州坝南起剑川县马登镇后甸村,北至本镇黄松村,道路看似到尽头,然而转过蛤蟆山后的一个小缓坡,又出现一块群山环抱,比较宽敞而平坦的甸子,故名通甸。

荣誉排行:

2020年5月,通甸镇被确定为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2019年3月,云南省科协确定通甸镇为2019年云南省“科普小镇”项目实施单位名单。

基本介绍:

一、通甸镇基本情况

通甸镇地处滇西北纵谷区,“兰州坝”北部,位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东部,是丽江、大理、迪庆、怒江四州市的“三叉路口”。地处横断山脉腹部,东跨老君山与丽江市石头乡、九河乡,剑川县老君山镇接壤,南与金顶镇、啦井镇毗邻,西与石登乡相连,北与河西乡相依。镇政府驻地通甸街,地平,面积广阔,距离县城37公里。全镇国土总面积521.33平方公里。全镇最高点是拉巴山山神庙峰,海拔3688米,最低为河边村的德胜口,海拔2237米,高差1451米。镇政府驻地海拔2400米,处于“三江”流域高寒冷凉地区,是全县最冷的镇。历年最高气温为29.5°C,最低气温为零下12°C,年平均气温10.7°C

+查看详细通甸镇概况>>

历史沿革:

民国二年(1913年)前,属丽江县,为通甸里。

兰坪县设治后为第二区所属的通甸镇与安乐乡。

1950年,与上兰、箐花、大羊、三界、胜利、胜兴、玉狮、联合等乡合并为第二区。

1953年,除上兰外,其余各乡划归五区(今河西乡)。

1956年,上兰划归剑川县。

1958年,改称通甸公社。

1983年,改通甸区。

1987年,改通甸乡。

2002年1月10日,改通甸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