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瓦窑镇 | 隶属:隆阳区 |
区划代码:530502105 | 代码前6位:530502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云M |
长途区号:0875 | 邮政编码:678000 |
辖区面积:约30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16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21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瓦窑社区 | ~201 | 镇中心区 | 民国《保山县志》称“北瓦窑”,因位于瓦窑河北岸。瓦窑,最早有人在此建窑烧瓦,后有人家迁来居住形成村落,以此为村名。…[详细] |
大寨村 | ~202 | 村庄 | 最早为大小五寨,由于此寨人多寨大,以此为村名。…[详细] |
安乐村 | ~203 | 村庄 | 该村为白族寨子,原称阿倮寨,民国《保山县志》称“安乐寨”,后简称安乐,为“安居乐业”之义。阿,为语气词,倮,古代为少数民族的自称。语言与大理大体相同。…[详细] |
马转弯村 | ~204 | 村庄 | 该村旁一带山高坡陡,有一条赶马道弯弯转转,以此为马转弯。…[详细] |
龙舞村 | ~205 | 村庄 | 该村祖祖辈辈每年春节善耍龙舞狮,以此简称龙舞。…[详细] |
木瓜村 | ~206 | 村庄 | 以该村种植木瓜树较多得名。民国时期隶属北河湾乡第九保;1950年隶属木瓜行政村;1952年为木瓜乡;1958年属瓦窑公社木瓜管理区;1962年设木瓜公…[详细] |
毛竹棚社区 | ~207 | 村庄 | 本村建村时,以毛竹搭棚居住,后以此为村名。…[详细] |
横山村 | ~208 | 村庄 | 本村坐落于横山梁子,以此为村名。横山,相对对面的山脉走势为横向,故名。…[详细] |
中和村 | ~209 | 村庄 | 民国时期隶属河湾乡第八保;1950年起相继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1960年成立中和管理区;1963年改为中和小公社;1966年为河湾公社中和大队;…[详细] |
松坡村 | ~210 | 村庄 | 民国末期属保山县九区河湾乡第八保;1950年为中和行政村;1952年属松坡乡,1958年属瓦窑公社中和管理区;1962年为松坡公社;1966年为松坡大…[详细] |
上河湾村 | ~211 | 村庄 | 本村坐落于瓦窑河拐弯较多的河畔,原称曼帕寨,为傣族语地名,后汉族迁来居住,称为河湾。据上河湾石碑记载,清雍正三年(1725)后形成上、中、下三寨,此寨…[详细] |
下河湾社区 | ~212 | 村庄 | 本村居住在瓦窑河湾道较多的岸边,这里有上、中、下河湾3个村,此村居下,故名。…[详细] |
繁荣村 | ~213 | 镇乡结合区 | 本村希望生产生活繁荣,兴旺发达之意,以此为村名。…[详细] |
祝家村 | ~214 | 村庄 | 本村祝姓人家居多,以此为村名。得名时间失考,清代此名沿用至今。民国末期属河湾乡第一保;1950年为祝家寨行政村;;1952年属繁荣乡;1958年属瓦窑…[详细] |
下麦庄村 | ~215 | 村庄 | 上麦庄,此地土壤气候适宜种麦,后有人家迁来居住形成村落,分为上、下两村,本村居上,故名。…[详细] |
老营社区 | ~216 | 村庄 | 民国《保山县志》载:“保山坝北,老营高原,古名为阿隆村,……。清咸丰年间,李(凤祥)氏弟兄,率乡勇数千,凭此固守,历八年之久。”可知,是由本村李氏兄弟…[详细] |
阿石寨村 | ~217 | 村庄 | 阿石寨为白族语,“阿石”意为石多沙厚,“寨”读音为“ye”,意为寨子。阿石寨意思就是在石多沙厚地上建的寨子。语言与大理白族大体相同。…[详细] |
旧寨村 | ~218 | 村庄 | 旧寨是由白语“geyr”音译而来,“ge”为旧,“yr”寨,意为过去的老寨子,即旧寨。为区域名,包括上寨、下寨、平安寨三个自然村。语言与大理白族大体相…[详细] |
阿依寨村 | ~219 | 村庄 | 阿依,白族语“阿里yr(注音yr意为“寨”)”的汉译名,意为“人户多、寨子大”,故名。…[详细] |
六合村 | ~220 | 村庄 | 据说百年前人们在此挖汞,因汞较差,方言称“戛”,称为戛汞,后有人家迁来居住,民间称为“戛中”。后将戛汞(亦称戛中)附近六个村合并简称为“六合”。…[详细] |
克恭村 | ~221 | 村庄 | 克恭,为区域地名,包括上上墩子、下墩子、对门山。相传,在清代刘氏人家出了一个都司(清代汉军的一级职务),其下属和亲友经常上门请求办事,刘都司有个家规,…[详细] |
大浪坝村 | ~222 | 村庄 | 该地原有一烂坝塘,称大烂坝,后演变为大浪坝。…[详细] |
大蒿村 | ~223 | 村庄 | 此地大青蒿较多,有人家居住后,以此为村名。…[详细] |
小浪坝村 | ~224 | 村庄 | 本村位于一小泥塘边,称小烂坝,后演变为小浪坝,以此为村名。…[详细] |
磨房村 | ~225 | 村庄 | 早年本村有几座磨房,周边八个村寨到来磨面,称“八邑磨房”,后简称“磨房”。邑,为村落。…[详细] |
地名由来:
瓦窑镇因历史上建窑烧瓦得名。
基本介绍:
保山市辖乡。1958年为勇敢公社,1988年改瓦窑乡,1990年设瓦窑白族彝族乡。位于市区东北,距市区56公里。面积305平方公里,人口2万,白族、彝族占总人口的29%。320国道过境。辖瓦窑、下麦庄、松坡、中和、上河湾、毛竹棚、下河湾、横山、木瓜、繁荣、马转湾、祝家寨、龙舞、安乐、大寨15个行政村。森林覆盖率46.1%。有楠木、果松、杉松、竹子、黑熊、三七、天麻等动植物和药材资源丰富。主产水稻、包谷等。有金、银、铜、铁等地下矿藏。木瓜、鸡羙等特产出名。瓦窑河电站装机容量4800千瓦。有道人山玉皇庙、镇虹桥等明清古建筑。
荣誉排行:
2022年2月,云南省爱卫办命名瓦窑镇为2021年度云南省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老营李将军府(原称老营李家大院,包含老营原乡政府、李德民和李俊民院)位于隆阳区瓦窑镇老营村委会。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5亩,三进七院,现存建筑共计20余幢93间房屋,除两
赵锡光故居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横山村委会,年代为中华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赵锡光故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道人山青峰寺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上河湾村委会,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道人山青峰寺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场河水碓水磨坊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阿依寨村委会,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金场河水碓水磨坊为不可移动文物。
历史沿革:
清代时期,为瓦窑伙头地。
民国二年(1913年),为保山县第七区周北乡。
民国十五年(1926年),为九区瓦窑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河湾乡。
1950年,属九区为河湾乡。
1954年,为十二区瓦窑乡。
1958年,成立瓦窑公社。
1962年,设瓦窑区。
1971年,复为瓦窑公社。
1984年,设区建乡。
1988年,撤区建乡。
2005年10月,隆阳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设瓦窑镇。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
联系我们: QQ:2642104 |